钢铁雄心4吧 关注:394,043贴子:7,128,986
  • 2回复贴,共1

关于数量和质量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众所周知,二战是苏联赢了,德国输了。但还是有很多德棍认为德军比苏军强,他们吹的点在于德国的战损比好看,只有苏军几分之一的伤亡。
我在想,相等数量的德军确实要比苏军强,可是双方数量的差距比质量的差距更大,总实力显然是最终取得胜利的苏军更强一些。
个人觉得,影响一支军队战斗力的各方面因素像一个“木桶效应”,大多数时候起决定因素的“短板”并不是人力,而是国家的财政收入、工业能力。拥有质量更高的军队需要在每个士兵身上花更多的代价。如果你总共只有十亿块钱能作为军费,是养五千较为精锐的部队呢,还是养一万名弱一些的呢?显然,如果后者的质量达不到前者的一半,那就是第一种更加正确,否则就是第二种正确。
决策者追求的是获得胜利,但是后世的评价者并不完全如此。如果第一种方案的收益较小,但是它确实能打出漂亮的战损比,常常在后人眼里会更加英武,而第二种哪怕在更加正确的时候,也常常遭到后人的嘲讽。虎式坦克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它并不划算,用那些资源造些豹式、四号,德军所面对的形势会比OTL更好,可是这玩意儿毕竟战损比就是好看,一辆虎式经常换好几辆T34,所以后人喜欢吹它。


IP属地:山西1楼2024-04-06 20:04回复
    我之所以想到这一段话,一定程度上是因为看到有人说“朱可夫并不强,每次他指挥的战役伤亡都比对面多好多,XXX比他强多了”。
    我极为反对这种说法。苏军质量不如德军是一个客观事实,朱可夫无力决定这一点,不管把谁换到朱可夫的位置,伤亡都很难比OTL的朱可夫少,想要比对面少那根本不可能。


    IP属地:山西2楼2024-04-06 20:19
    收起回复
      此外,我还想继续讨论讨论那个同样的钱要养多少兵的问题。
      现实并不会像P社游戏一样把所有的信息都摆在决策者面前,可以简单地比较两个选项孰优孰劣。大多数时候他们无法知道那么多,只能蒙一个,而怎么蒙取决于“倾向”、“喜好”。
      我觉得,好像不止二战,普鲁士和俄罗斯的倾向一直很明显。如果其它国家选择的是一万普通士兵,普鲁士似乎永远选择的是五千雅利安高达,俄罗斯永远选择的是两万灰色牲口。EU4里也有体现:普鲁士的理念几乎只加质量,莫斯科/俄罗斯的理念几乎只加数量。
      我不知道这两个“刻板印象”是否正确,如果正确,那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持续到什么时候呢?


      IP属地:山西3楼2024-04-06 20:31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