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荒田吧 关注:32贴子:524
  • 1回复贴,共1

刘荒田随笔:命运只鸣一枪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命运只鸣一枪
文/刘荒田
     某年岁晚,某地高校五位女教师,看到贺卡满天飞,便各各买了主题为“往日恋情”的粉红色贺卡,写下一大堆缠绵的情话,不落下款,寄给自己的丈夫。一星期后,测试结果出来了:四位丈夫都对妻子隐瞒了收到匿名贺卡的事,只要一个把贺卡上交,并说了一句:莫名其妙。我当时读了这则新闻,为太聪明的太太们松了口气,幸亏她们要么腰包不丰,要么想象力有限,没有雇上性工作者,真刀实枪地“考验”另一半。
世俗上所称的“考验”,思路和美国大公司的“退货”政策同出一辙。你买了一部电视机回家,试用过,哪里不中意,或者虽然中意但别家便宜些,就可以退回,拿回原价。货退了,另买就是。人生的所有“考验”,设计者也预立“还有另外的机会”的前提。在他们看来,考验,充其量是彩排,真正戏码非到正式揭幕不会上演。然而,无论社会还是个人,在时间和空间的绝对制约下,所有行为都是“开弓没有回头箭”。某洋鬼子为自己撰写墓志铭:“这回不算”,只是,这辈子活得不怎么样,真的可以象悔棋那般?再造处女膜可以,然而,克隆贞操呢?
     所以,如果你来得及权衡的话,还是不要迈出没把握的、乃至命中注定为“错”的第一脚最好。无论对自己还是人家,出于“交学费”的美好动机去犯错,为了以后“不犯错”而去犯错,把所有“前车之覆”,假定为“后车之鉴”,都失诸天真。前车和后车的关系,是“刻舟求剑”中“舟”和“剑”的关系,而水,这永恒地流动的“时间”,才拥有发言权和控制权。
    在充满诱惑的世界,这种“考验”不可取,还因为没有顾及人性的致命弱点:难以经受诱惑。如果诱惑是“天要下雨,娘要出嫁”般,那当别论。但自行制造,多半是搬起石头 石匝 自己的脚。人能否有效地抵抗诱惑,主要地,并非取决于意志的强弱,而取决于环境。酒能乱性,好些场所就是这样的“酒庄”,只怕你不光顾。没有诱惑,谁都当得圣人。可惜的是,人大半是象王尔德所自承的:“除了诱惑,我什么都可以顶得住。”
     一旦承认“人生不能考验”,连带下来的,便要否定“拒绝诱惑的唯一办法就是接受它。”不能说后者毫无见识,它所侧重的,是人类“灯蛾扑火”的本性相关的另一本性:诱惑一旦成为现实,魅力立刻消褪。所谓“结婚是恋爱的坟墓”,所谓“围城”,所谓“七年之痒”,无不是进入“诱惑”后退出来的清醒者的结论:幻灭,诱惑都是“不过如此”,先前的憧憬、期许、都是美丽的肥皂泡,碎了,心就冷了,由色而空了。这一立论不是不严密,它所道出的,是人生的另一悖论--诱惑的兑现即死亡,对另一诱惑的角逐旋即开始。然而,它还是以“人生可以推倒重来”为前提,上一回的幻灭感好歹是防疫针。如其亡羊补牢,不如认定:错着既无从复制,也难以追悔,“免疫力”云云,大抵只有安慰失败者、平衡心理的意义。
     我对“人生不能考验”这一断语,之所以格外怀着敬畏,是因为它警告我:如果有两条以上的路,第一步出错,宿命就是全盘皆输。没有后悔药,不能再回到起跑线,命运只鸣一枪。强调这一点,并非说每一错误都是致命伤,而是要说:面对每一开端,如新的爱情,需要理性。
(载于12月8日羊城晚报)



IP属地:山东1楼2010-12-16 17:17回复
    避免出错很重要,及时回头也来得及。任何时候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2楼2011-01-20 18:1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