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伟吧 关注:19,123贴子:109,015

╭★李宗伟★╯昔日马来西亚羽球的那些人和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献给辉煌的马来西亚羽毛球--亚洲羽毛球运动的先锋


1楼2010-11-14 10:53回复
    羽毛球自1870年出现正式比赛以来,一直是由欧洲人发展和统治这个项目,在1910年成立的国际羽联,23个成员国也都是欧美人。当时的最高级别赛事是1899年在伯明翰正式启动的全英公开赛,之前冠军一直落在欧洲,1949年,马来西亚的黄德福大爆冷门,闯入全英公开赛的决赛,但是败在了如日中天的美国老将大卫 弗里曼手下。从此,羽毛球的天平开始像亚洲倾斜


    4楼2010-11-14 11:05
    回复
      40年代初期,羽毛球运动开始在亚洲蓬勃发展,得力于2位海外归侨庄友明Eddy Choong Ewe Beng和黄秉璇Wong Peng Soon,他们对欧洲四方球打法缺点进行改进,并结合了亚洲人快速灵活的特点。使羽毛球运动的发展由慢而潇洒到快而凌厉发展。虽然当时羽毛球还没有完整的步伐系统,但是对于羽毛球朝快速方向发展是其趋势的重大改变。
      1949年,英国普雷斯顿。在第一届汤姆斯杯上,马来西亚队以8-1的比分击败丹麦队,夺得了第一届汤姆斯杯的冠军。并在1952年、1955年的第2、3届成功卫冕。
      另外庄、黄2人在欧洲战场上所向披靡,多次夺得男单 男双甚至混双的公开赛冠军,1949-1958年的全英公开赛的男单冠军由他们2个人轮流坐庄。1958年,年届40的黄秉璇退役,第四届汤杯决赛上马来西亚也以3-6不敌印尼队让出汤杯。但是,马来西亚羽毛球队,已经是当时不可估量的一支强队。
      图为马来西亚队第一次夺得汤杯时的合影  左三为黄秉璇  左六为庄友明


      6楼2010-11-14 14:13
      回复
        纠正一下,马来西亚在1957年独立以前称作马来亚。另外在说一下,黄炳璇和庄友明也分别在1996年和1998年加入羽毛球名人堂。这也是亚洲首获殊荣的羽毛球运动员,但是黄秉璇在1996年已死于肺炎,所以这个荣誉来得有点晚


        7楼2010-11-14 14:54
        回复
          附 1967年汤杯决赛比分
          第一天(6月9日)
          1 陈奕芳负梁海量-----(6-15,8-15)
          2 尤清河胜宋尼威-----(15-9,15-7)
          3 陈贻权与伍文美胜乌能与张鑫源-----(15-6,15-7)
          4 陈贻权与郑求山胜翁振祥与苏山多-----(15-2,15-18,15-12)
          (首日大马领先印尼3比1)
          第二天(6月10日)
          5 陈奕芳胜宋尼威-----(15-2,15-4)
          6 尤清河负梁海量-----(5-15,9-15)
          7 郑求山负翁振祥-----(15-18,4-15)
          8 陈贻权与伍文美对翁振祥与苏山多-----(15-2,13-18,未完成)
          


          9楼2010-11-14 15:35
          回复
            为什么说马来西亚羽毛球是悲剧呢?
            转载一篇关于文章,是星洲日报对当年马来西亚羽球宿将郑求山的采访。


            10楼2010-11-14 15:40
            回复
              当年羽球只能当副业
              郑求山感叹,羽球是大马最值得骄傲的项目,但国家并没有认真地栽培球手。1967年大马夺得汤杯后,国内的羽球水平可说是急速下降,不少选手最终都被迫放弃了羽球。
              “当时的羽球手都另有一份正职,打球只是副业,大家平时只能自行练习。很多有一定成就的选手最终都放弃了羽球,专注在自己的事业上,包括曾代表大马出赛的汤杯选手。”
              他认为,如果当时政府关心羽球发展,大马的羽球水平就不会那麽快下降。
              五六十年代,当时国内的打羽球风气并不兴盛,上至国家,下至父母,几乎没人鼓励及培育孩子打球。当时的人都认为,与其打球,倒不如努力读书,将来找一份稳当的工作养家糊口。
              昔日球员没获专业训练
              他透露,当年的球手和现在的不同,不论州政府还是国家,都对球手毫不重视,不但没有给予津贴,也没有提供专业训练。
              他说,不论是州手还是国家选手,运动员都必须自己练习,国家或州政府只在比赛前约一个月,才临时抱佛脚地提供一小段集训时间。来自全马各州的选手代表就在那个时候见面聚首,双打伙伴也只能在那段时候拚命练习并培养默契。
              在非比赛时期,选手不但必须自己掏腰包找场地练习,就连代表国家出赛,也必须拿无薪假期。
              出国比赛需拿无新假期
              当时郑求山的正职是市政局官员,算是公务员,但他即使代表槟州比赛,还是和其他选手一样必须申请无薪假期。直到1962年,大马政府才落实选手代表官方出赛,可申请有薪假期的措施。
              1959及1960年,他连续两届受邀参加世界羽球巡回赛,只好拿了长达两年的无薪假跟着大队到英国丶丹麦丶荷兰丶美国,加拿大等地出赛。
              此外,选手夺奖后,国家和州政府依然没甚麽表示。“现在的选手算是好命了,国家和州政府提供所有训练,还有奖金及俸禄。”
              他补充说,在现有的制度下,球手如果没有早早展现才华,在十八九岁之前拿下几个奖项,就会被淘汰了。
              “事实上,一些球手是大器晚成型,就如29岁才夺得汤杯的傅国强。如果傅国强迟十年或20年出世,恐怕就没有机会代表国家出赛。”
              


              11楼2010-11-14 15:40
              回复
                回来了 发个帖子顶起来


                30楼2010-11-21 15:03
                回复
                  回复:31楼
                  对不起,对不起,图片错了 这张才是!


                  34楼2010-11-21 15:17
                  回复
                    不是,
                    liem水镜。
                    我在中羽只有10来条发言,专潜水。。
                    我觉得我年龄太小,跟中羽的人可能讲话讲不来。
                    噢??明天是你生日啊?
                    生日快乐!呵呵


                    40楼2010-11-21 16:23
                    回复
                      唉,不是会员,
                      一次只能一张图片来的真是麻烦啊。。
                      这是古纳兰和双打搭档伍文美~


                      45楼2010-11-27 22:00
                      回复

                        80年代间,中国印尼羽坛搏杀演绎得滔滔不竭。似乎容不得马来西亚等
                        一席之地,1985年后,马来西亚终于开始强势插入中印羽坛的纷争之中。
                        这便是威震羽坛的 ---------西德克家族五兄弟---------!!!(我想起了奥特五兄弟~~)
                        开始之前,首先缅怀一下已于2005年病逝的羽球世家西德克家族的长老--老西迪   哈吉-西德克
                        他从70年代到90年代,培养了不少的孩子使其成为马来西亚羽球的栋梁。
                        让我们记住他!
                        这便是西德克五兄弟,最左边这位是著名的米斯本西德克,也是现在马来西亚队的教练。
                        第三位是拉西夫西德克 第五位是贾拉尼西德克 其余2位,哪位是拉昔西德克,哪位是拉曼度西德克,本人真的不清楚神马了。

                        他们队伍中的老大,就是米斯本西德克,相信粽子吧里的各位已经很熟了。
                        他的身材很高大,1米82 (朴成焕也是这个身高),1980年以来多次获得全国冠军。
                        他在职业生涯大的突破是在1981年,
                        3月,他取得德国公开赛的冠军。这是马来西亚10年以来第一次取得国际大赛的冠军,
                        12月,在马尼拉举办的东南亚运动会的团体赛中,竟然击败了如日中天的印尼天皇林水镜。米斯本也从此名声大振,扬威羽坛。
                        米斯本也是个动脑的运动员,他一般能把握住杀球的时机,落点也特别刁钻。
                        另外他和前辈古纳兰也有相似之处,那便是擅长变向,让对手难以判断来球的
                        方向。从他对林水镜的那场战役来看,应该属于防守反击型运动员(个人见解),
                        人们形容他是“以柔克刚”的技术风格,在对阵高大的欧洲选手时就可以看出。
                        特别是对弗罗斯特,米斯本对这个高大的丹麦人的胜率特别高~~
                        他1982年和1983年连续两次夺得瑞典公开赛男单冠军,第二届世界杯赛中击
                        败刘邦高、弗罗斯特等名将,进入决赛,最终输给苏吉亚托,获得亚军。
                        1983年,他又进入第三届世界杯赛半决赛,获得第三名(输给谁忘记了)。他由于在国际羽坛为马来西亚作出了卓著贡献,
                        被马来西亚政府授予DMSM勋衔
                        (不明白这是什么,不好解释)
                        马来西亚还有一对双打,在当时的国际羽坛更具影响力。
                        拉西夫西德克和贾拉尼西德克。相信各位也很熟悉了
                        (两人的昵称好有趣,拉昔夫的叫Ajib ,贾拉尼的叫Alan 听上去可爱呢,呵)
                        1982年,这对兄弟在全英决赛中轻取苏格兰选手夺冠,这也是马来西亚首对参加
                        就获得该项冠军的男双队员。
                        3人在1986年的全英公开赛分别闯进男单和男双的决赛,虽然都只获得亚军,
                        但在80年代,那正是强手林立的年代,米斯本在半决赛击败中国的栾劲,
                        拉西夫和贾拉尼在半决赛中击败印尼的洪忠中,郭宏源。都是当时世界顶尖的
                        男单和男双,2块银牌和1块金牌足以证明80年代马来西亚羽球的实力。
                        拉昔夫西德克,贾拉尼西德克,以及韩国的朴柱奉,金文秀,中国的李永波、田秉毅,
                        印尼的洪忠中、郭宏源。并列成为“80年代世界羽坛四大双打”
                        别的神马不想说了,写这个真的很累。
                        直接跳过去说92年的汤杯吧,
                        马来西亚队有个特点,就是在主场作战的时候。队员们都能充分发挥天时、地利、
                        人和的条件,超水平发挥,1992年的汤姆斯杯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另外,马来西亚队引进了刚刚退役的杨阳作为男单教练,让马来西亚队更是有如神助。
                        首先上场的米斯本,说实话他就像是受到了幸运女神的眷顾一般。
                        在决胜局用三个滚网球取胜!
                        在旧的规则当中,有一个很不成文的规定。
                        羽毛球在对击过程中,只击中球托而没有击中球托以外的部分算作违例。
                        所以说,滚网球,无可奈何。
                        米斯本,胜了赵剑华,拿下了第一分,也是战胜中国队至关重要的一分。
                        另外两场单打,傅国强和关义明尚未达到一流水平,输给中国的刘军和吴文凯,
                        亦在情理之中。
                        两场双打,马队实力明显高于中国,并且,中国队这边,总是有一员会在关键的一块区域
                        暴露出空当。
                        90分钟之内,两场双打便以马来西亚队的全面胜利而告终。
                        25年了,马来西亚队在主场捧回阔别25年的汤杯!
                        这是马来西亚队的又一巅峰时刻!
                        只想说:感谢西德克兄弟!你们在危难时刻带起了马来西亚的羽球事业并让其走向辉煌。
                        其实,本来还想说说谢顺吉,叶锦福类的。但是,4小时了,脑子都写得缺氧了。此帖暂时告一段落吧。
                        马来西亚羽毛球队,勤奋、求实、进取、开拓!
                        下面的路,慢慢走。
                        =====================================END=========================================


                        47楼2010-11-27 22:01
                        回复
                          古纳兰真的是马来人的长相,好吧。。第一位在马来西亚羽坛青史留名的马来人。~不错不错~我原来只知道他是国际羽联副主席。。


                          48楼2010-11-27 22:02
                          回复
                            早就听说西德克五兄弟对于大马羽球的发展甚至世界羽球的发展都起了非常大的推进作用,现在我比较知道的应该就是米斯本了(粽子们都懂得,不解释~)还有拉锡西德克~剩下的三个就真的不知道了~~
                            其实有很多人都在骂米斯本和拉锡这兄弟俩,说他们两个毁掉了大马的羽球队,还可能和后备力量青黄不接,以及后备队队风懒散有关系~但是全都归结于这兄弟俩的身上~~还有人讲拉锡背后的什么神马不为人知的东西,具体怎么回事,我也讲不清啦。


                            51楼2010-11-27 22:09
                            回复
                              回复:50楼
                              不清楚噢,只知道曾经是谢全新。
                              ps:米斯本好像曾经接任过总教练的吧?


                              52楼2010-11-27 22:1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