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反同吧 关注:3,337贴子:25,635

基于科学事实揭秘“天生同性恋”谎言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同性恋是天生的吗?否!
一直以来,LGBT分子凭zz正确和只传播对自己有利的信息以科学的名义科普所谓天生论,让很多人误以为性取向天生是科学事实甚至是常识。
反同坚决不向伪科学低头,本文主张/本吧主张:同性恋非天生,先天因素(出生前的因素)对同性恋影响不是决定性因素,你的基因和母亲的肚子无法决定你是不是同性恋
总结:
1.不信
LGBT内部非铁板一块,很多同性恋者并不相信所谓天生论,因为他们自己就不是这样的,他们自己知道自己为何会变成同性恋。
2.同性恋占人口比例增加
研究不支持“同性恋在人口中的比例固定”的假设。在LGBT文化流行之前,主要在西方国家进行的有代表性的研究显示属于同性恋或双性恋的人几乎不超过5%,平均在2%-3%之间。而2023年的调查显示美国有7.6%的人认为自己属于LGBTQ+,其中1997年之后出生的美国成年人超过20%认为自己是同性恋或双性恋。
3.大脑结构差异?
没有科学证据支持同性恋和异性恋的大脑在出生时就有明显差异。无数实验表明大脑有很强的可塑性,即使是成年人的大脑结构都可以改变,因此同性恋和异性恋的大脑存在差异实际上对证明天生毫无意义。
4.同性恋基因?
始终没有找到与同性恋有直接联系的基因。已知的所谓和同性恋有关的基因点位实际上只是存在相关性或可能存在相关性而不是因果关系,研究“同性恋基因”的科学家也承认过遗传因素远不是“性取向”的决定性因素。大多数科学家无法得出和最初的Xq28“同性恋基因”相同的结论,只被重复了一次。
5.宫内环境?
科学证据不支持子宫内的激素与同性恋有显著且直接的关系,睾酮水平对胎儿的同性恋倾向只有微弱且间接的影响(睾酮水平可能影响男性气质/女性气质然后男性气质/女性气质可能影响“性取向”)。大研究没有发现孕妇压力大对孩子成为同性恋有显著的影响。哥哥越多母亲越可能对男胎产生免疫攻击并导致同性恋的假说没有科学证据支持,大样本研究没有发现出生顺序对同性恋倾向有显著影响。
6.双胞胎研究
在参与者众多的双胞胎研究中,同卵双胞胎中的一人是同性恋时另一个也是同性恋的可能性在6.7%到24%之间,异卵双胞胎中的一人是同性恋时另一个也是同性恋的可能性在4.2%到17%之间,数据特别高的52%、48%等研究结果要么通过广告招人要么样本小,不具代表性。
7.科学家也不支持天生论
虽然天生论支持者很喜欢诉诸权威称性取向天生是科学,但由于始终没有令人信服的同性恋的生物学成因,事实是不少科学家、教授、学者也不相信同性恋是天生的。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4-05-17 16:00回复
    声明:本文不是任何人实施暴力的依据,同性恋倾向非天生而是后天形成≠同性恋者都是自己选择当同性恋,同性恋不会被家暴、校园欺凌、电击等手段治好。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4-05-17 16:04
    回复
      1. 不信
      LGBT内部非铁板一块,同性恋内部都不是所有人相信自己同性恋倾向是天生的。因为他们自己就不是这样的,他们自己知道自己为何会变成同性恋。
      国内一些研究中就提到不少男同自述是后天形成


      社交平台也能搜到说是后天经历导致:




      IP属地:浙江3楼2024-05-17 16:07
      回复
        国外也是,并不是所有同性恋都相信天生论。
        也有的是因为实在找不到天生的证据所以逐渐改口。




        有一个美国的采访视频,同性恋者承认他们不是生来如此的,问他们觉得自己行为的成因是什么,有说压力、抑郁、文化影响、选择的,他们都说不相信同性恋是天生的。


        IP属地:浙江4楼2024-05-17 16:09
        回复
          有的人说是不是天生难道同性恋自己不清楚吗?是啊,这些人自己不清楚吗?怎么会有不少否认自己天生的?
          另外由于一搜同性恋成因,网上基本都是基因的,天生的,要接受自己的性取向。以科学的名义科普天生论实则只说对自己有利的信息,又有多少同性恋本来清楚自己不是天生却被伪科学洗脑成天生呢?


          IP属地:浙江5楼2024-05-17 16:10
          回复
            2. 同性恋占人口比例增加
            网上的科普宣传同性恋天生的同时,还称同性恋的比例在人口中是固定的,因为性取向是天生的人口比例是固定的,所以宣传同性恋不会导致同性恋增加反而能让同性恋者正确认识自己。这个比例是3%~5%、4%、5%、2%~6%、3%~7%……说法很多。而在国外, LGBT激进分子一般声称同性恋在人口中的比例是10%,这一数据来自阿尔弗雷德·金赛(Alfred Kinsey)的性学报告(已被揭露造假)
            到底哪个数据最准?其实都不准。
            有科学家回顾了2010年及以前主要在西方国家进行的研究。真实情况是:认为自己是同性恋的人不到3%。数据包括双性恋时才只有两项超过5%,认为自己是同性恋或双性恋的人平均在2%-3%之间。
            这时候肯定有人想说什么因为异性压迫!因为被传统文化压迫!所以隐藏自己性取向!但是,有的研究参与者是通过问卷回答的,接受调查并不需要把自己的倾向和行为告诉家人,即使这样的调查也没有显示同性恋比例超过3%。
            以下是2010年及以前的研究中,认为自己是同性恋或双性恋的男性的比例:

            认为自己是同性恋或双性恋的女性的比例:

            认为自己是同性恋的男性的比例:

            认为自己是同性恋的女性的比例:


            IP属地:浙江6楼2024-05-17 16:14
            回复
              近年来美国年轻一代的数据就非常恐怖了。
              盖洛普公司的调查显示2012年有3.5%的美国成年人认为自己属于LGBT群体, 2023年这个数据升到了7.6%。Z世代的成年人有22.3%认为自己属于LGBTQ+,其中5.6%认为自己是同性恋。
              Z世代指的是1997-2012年出生的人。



              美国的青少年风险行为监测系统(YRBSS)2021年的调查显示,74.2%的9到12年级的学生认为自己是异性恋,说明非异性恋和搞不清自己“性取向”的人高达25.8%。
              美国独立研究机构PRPI于2023年8月、9月的调查发现Z世代成年人有28%认为自己是非异性恋,其中同性恋占比5%。


              IP属地:浙江7楼2024-05-17 16:16
              回复
                这就叫LGBT在人口中的比例固定?宣传不会导致同性恋增加?不要再自欺欺人了,再这样下去用不了多久西方10%人口都会是LGBT!


                IP属地:浙江8楼2024-05-17 16:18
                回复
                  3. 大脑存在差异?
                  1991年一位叫Simon Levay的同性恋科学家对19位“男同性恋”和16位“男异性恋”的尸体进行了解剖,发现“男同性恋”的下丘脑前部(INAH-3)比“男异性恋”的要小。这一结果发表之后被媒体疯狂报道,中文互联网上也被多次提到。


                  IP属地:浙江9楼2024-05-17 16:20
                  回复
                    但是这些媒体和营销号不会说的是:作者早就承认这不能证明同性恋是天生的。
                    后来发现,Simon Levay解剖的19位男同全是艾滋病患者。艾滋病发作会影响性功能导致一个人的睾酮水平下降,有研究表明INAH-3这个区域的大小受睾酮水平影响,艾滋发作后各种各样的病毒可能入侵大脑改变大脑结构,除此之外治疗艾滋病的药物也可能影响大脑,等等……因此INAH-3较小是病的结果,而不是同性恋的原因,完全无法确定他们出生和健康时INAH-3有多大。
                    由于问题太多受到一连串同行批评,他早在1994年就回应了批评:“我要特别强调一下我没有发现的东西。我没有证明同性恋行为是遗传性的,或发现同性恋的基因性成因。我没有证明男同性恋者是‘生来如此’,这些是人们对我工作最普遍的误解。我也没有在大脑中定位一个‘同性恋’中心——INAH-3不太可能是大脑中唯一的同性恋核心,而更可能是参与男女性行为的一系列核心的一部分……”

                    后来有人重做了类似的研究,得出的结论是仅根据INAH-3的体积无法可靠地预测性取向。


                    IP属地:浙江10楼2024-05-17 16:22
                    回复
                      还有个对同性恋大脑差异的研究也常被引用,他发现男同性恋的视交叉上核(SCN)比较大,男同的视交叉上核的大小是直男的1.7倍,细胞数是直男的2.1倍,比直女大。同样,无法确定出生时这个部位有多大,饱受批评。
                      “这项研究的另一个主要困难是,尽管同性恋和异性恋受试者死于艾滋病引起的机会性感染,但他们在临床诊断上并不匹配。事实上,只有一组受试者被诊断患有同一种疾病,即巨细胞感染。其余的被诊断患有不同种类的疾病。这可能是Swaab等人报告的SCN差异的原因。值得注意的是,尽管SCN位于下丘脑内,而下丘脑与性激素和性行为密切相关,但SCN在性行为中并没有直接作用。因此很难理解它与性取向的关系也很难看出Swaab等人的研究结果有什么意义。 一些批评者还认为同性恋行为实际上可能增加了Swaab等人研究的同性恋男性大脑SCN中的神经元数量。这一假设并非完全不可信。对大鼠的实验室实验表明,性二态核的大小与性活动水平密切相关。在死于其他原因的同性恋男性的脑组织可用之前,不能完全排除这种可能性。此外,目前无法测试SCN是否可以预测未来的性取向。另一个需要注意的重要点是SCN的大小不随性别而变化。异性恋男性和异性恋女性的SCN中的细胞数量是相同的,这与Dörner假设的同性恋者具有双性化的大脑的矛盾。”


                      IP属地:浙江11楼2024-05-17 16:24
                      回复
                        事实上,研究同性恋者和异性恋者大脑有不同之处对证明同性恋是否天生毫无意义,因为无法确定这些差异是同性恋的结果还是原因。无数实验证明大脑有很强的可塑性,能改变大脑的行为多了去了。比如色情成瘾。


                        IP属地:浙江12楼2024-05-17 16:28
                        回复
                          4. 同性恋基因?
                          同性恋基因于1993年正式被“发现”:一位叫Dean Hamer的同性恋科学家对40个家庭中的33对兄弟研究后发现在X染色体一个名为Xq28的区域发现了会导致男性同性恋的基因,有“统计学上显著的相关性”!他将这一结果发表在了《科学》杂志上,从此变成了一个争议人物。但LGBT科普就说他发现同性恋基因之类的东西,当然不会告诉大家他成为了争议人物,也不会说关于Xq28的争议很大,更不会说科学家无法重复“显著的相关性”这一结果。


                          IP属地:浙江13楼2024-05-17 16:30
                          回复
                            首先“同性恋基因”如此重大的发现肯定被媒体大肆报道,当时不少报纸把这事放在头条,之后就是收到了科学界一大堆批评和纠错。
                            这项研究的明显缺陷:没有直接检查大多数同性恋兄弟的母亲的X染色体。没有检查异性恋兄弟的X染色体(没对照组)这些家庭里的异性恋兄弟也有同样的那部分Xq28基因,但是Hamer居然没检查他们。据芝加哥论坛报(美国重要报纸之一)1995年的报道,批评这项研究的人有哈佛动物学和生物学教授、遗传学家、哈佛生物学教授、性学家等等,还有认为这篇论文不应该被发表在《科学》杂志上,不应该得到这么多关注。
                            甚至Dean Hamer还被指控学术不端,涉嫌伪造,后来遭到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和美国研究诚信办公室(ORI)的调查。《科学美国人》杂志的文章和《科学》杂志的新闻也都记录了这些事情。

                            同性恋基因,重新审视

                            NIH的“同性恋基因”研究遭质疑


                            IP属地:浙江14楼2024-05-17 16:34
                            回复
                              接下来看看后来的“同性恋基因”研究。
                              在此之前要先明白“相关性”的含义,相关性≠因果关系,有因果关系一定有相关性,但有相关性不一定有因果关系,发现相关性不是发现这个基因点位跟同性恋有直接关系。

                              后来的科学家没有重复“显著的相关性”这样的结果:1999年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的团队用同样的方法,招募更多的人,结果不支持Xq28与同性恋之间有联系。


                              IP属地:浙江15楼2024-05-17 16:3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