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代吧 关注:10,715贴子:3,848,484

五七学五七指示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理所应当


IP属地:湖北1楼2024-05-07 14:07回复
      这就是著名的五七指示。这封信的论述,远远超越了对部队农副业生产作批示的范围,而对军队的社会角色和功能,甚至对范围更为广泛的社会模式、政治、经济、文化制度,都有构思宏大的设计。


    IP属地:湖北3楼2024-05-07 21:20
    回复
        在五七精神的指示下,干部和知识分子“下放”到农村、工厂,一边劳动,一边学习,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从此,大批的五七干校在全国开办,许多干部、知识分子和文化人纷纷被“下放”到干校。
        著名诗人臧克家于1969年11月30日到湖北咸宁干校,当时已六十多岁了,他于1972年10月回京。他走进干校,就像走进了一个完全不同的新天地,“心,象干枯的土地得到了及时的雨水一样滋润”。在他的笔下,一年四季,美景如画。
        臧克家同志出于对干校生活的回忆,在1978年出版在一部诗集《忆向阳》,小编读了这本诗集之后,十分惬意,心驰神往。他在1974年12月25日写下了“忆向阳”组诗的第一首“夜闻雨声忆江南”。在写这组诗的过程中,他作了炽热而又动人的描述:有了战斗生活的蕴蓄,有了对这种生活的深厚、真挚的热情,到一定时间,具备了一定的条件,你无意去寻诗,诗却来碰你。诗情象满溢的塘水,你无法遏制它的倾泄。留恋干校的战斗岁月,回忆干校的战斗生活,这本身就包涵着思想的进度、感情的变化、对毛主席革命路线的认识。


      IP属地:湖北6楼2024-05-07 21:23
      回复
          毛主席把宝贝闺女李纳送到“五七”干校劳动锻炼。但是李纳在劳动锻炼了一段时间之后,向毛主席反映,在‘五七’干校接触的都是干部,锻练不大,主动要求去更加艰苦的农村插队,和农民一起生活劳动,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随后李纳被下放到井冈山农村里劳动。
          对比季某林对劳动的讽刺、嘲笑,臧克家同志对劳动的赞扬和思想的变化,以及李讷主动申请去农村锻炼,思想境界的差距简直不啻云泥!
          把劳动人民的真实生活,污之为牛棚,其实就是封建余孽和剥削者视劳动者为牛马的观念。几千年来,旧知识分子秉承”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腐儒思想,把自己作为帝王的附庸,用牧民之术换取优渥的生活。高级奴才就是这么练成的。


        IP属地:湖北8楼2024-05-07 21:25
        回复
            这段句子现在读来,毫无违和感。人类最美好的感情,就来自劳动人民。恩格斯说,智慧的灯,因劳动而点亮。劳动锻炼了筋骨,净化了灵魂。以藏克家为代表的进步知识份子经过改造之后,在机关时期的失眠、神经衰弱、腰腿痛等病一扫而光,也没有听说有人患高血脂、糖尿病、痛风和癌症等怪病。
            资产阶级的人性,就是吸血鬼的贪婪性,就是对劳动人民财富的非法占有性,就是追求可耻的自私享乐。资产阶级人性,就是男人虚伪狡诈,贪名贪利、贪财贪色,不知廉耻;女人虚荣奢靡,追逐金钱,及时行乐,不知丑恶。资产阶级的人性就是互相间勾心斗角、互相欺骗、残酷吞嚼的你死我活的豺狼性。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早有揭露。
            当我们重温“五七”指示,可以深切感受到毛主席的这封信是多么的意味深长。这封信充满了热切的革命情怀和人文关怀。它把一切旧制度、旧体制轻描淡写地抛之脑后,代之以一个全面理想化的社会模式。历史和现实的实践证明:只有按照毛主席的教育方针才能培养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能文能武,能工能农,能官能民,能上能下的有社会主义觉悟的劳动者。


          IP属地:湖北10楼2024-05-07 21:28
          回复
              它是对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阐述的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实践指导。
              它是对消灭三大差别的实践指导。工农兵学文化,学生学工农兵,是消除脑体力差别的有效途径。
              它是使工农兵学商,整个社会融为一体,打破等级观念,建立平等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形成崭新社会关系的途径。
              它是改变人们几千年传统观念的指示。改变几千年来,被奴役所形成的旧式分工,成为思想、知识、能力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成为具有共产主义因素的人。


            IP属地:湖北12楼2024-05-07 21:30
            回复


              IP属地:江苏14楼2024-05-07 22:28
              回复
                没有千言万语,只有真心祝福,愿我们四季平安,一生幸福,早安吉祥[烟花]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24-05-07 23:39
                回复
                  咸宁的五七干校因为毗邻着向阳湖,也被大伙叫作“向阳湖干校”,六十年代末的时候,这里最多生活了6000人。
                  在这一方小天地里,时至今日,在我国历史上,还真没有哪一个时期容纳了那么多文化界的大拿们,在这所干校里,都有哪些人呢?我随便说上一串人名,那都是如雷贯耳:冰心、沈从文、郭小川、张光年、萧乾、严文井.......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20楼2024-05-08 05:44
                  收起回复
                    此贴应当置顶!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21楼2024-05-08 08:59
                    回复


                      IP属地:江苏22楼2024-05-08 16:27
                      回复
                        学习了,晚自习


                        IP属地:湖北23楼2024-05-11 19:42
                        回复


                          IP属地:江苏24楼2024-05-11 23:4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