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吧 关注:217,729贴子:6,417,106

死亡·复仇·反传统,《水浒》的“异类”思想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近来看多了《咒术回战》,总看到诸多读者大加贬斥其“无意义的死亡”,而后本人由于某些很抽象的想法,关注了一下《水浒》的死亡······欸,您猜怎么着?
梁山泊108人,征方腊阵亡59人,病卒10人,后坐化1人,回京后死亡7人(不算柴进和戴宗),共计77人。死的有用的,一个妹有!
PS:顺带说说《水浒》首尾基调和思想的相似性。


IP属地:河北1楼2024-04-30 23:34回复
    一、死亡
    南国篇的死亡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大多数的死亡就很······唐,同时也很有条不紊。战死的59人中,仅有16人属于比较常规的作战死亡。而有23人死于胜仗,21人死于各种乌龙、送人头、疏忽——其中丁得孙甚至是在胜仗被毒蛇毒死的。
    相比《三国演义》对关羽之死的神话化描写,《说岳》对汤怀、高宠和杨再兴壮烈牺牲浓墨重彩的渲染,《水浒》着墨最多的不过一张顺,然而哪怕是张顺之死及显灵,强调的点也与上述二书不同。上述对忠义的歌颂和悲壮感的渲染占据主要地位,然而张顺之死,更多的是以一种冷酷和无奈的笔触写战局的无常和感伤的渲染。张顺因莽撞战死,带来的不过是一场宋江半报复式的伏击;而张顺死后显灵带来的,没有生死相随的深情,没有忠义精神的传承,不过是一次复仇和一个兄长的崩溃。


    IP属地:河北2楼2024-04-30 23:36
    回复
      《水浒》的死亡往往带的是【可怜】【南柯一梦】,到让宋军【尽皆失色】的秦明之死,留下的不过是【可怜霹雳火,也作横亡人(灭地竟无声)】
      而除了战死,就是病死。《说岳》病死者大多因哀悼而亡,后代承续遗志。
      而在《水浒》,杨家将出身的杨志寸功未立便病逝丹徒;张顺死后不久,包含张横在内的八个人殁于杭州大疫。哪怕是胜利后,也有四个人和渴望【威镇泰山东】的林冲倒在了离功成名就一步之遥的地方。也没有谁的后代会继承前人的精神——恐怕大部分人都没有后代。


      IP属地:河北3楼2024-04-30 23:37
      回复
        什么叫死的有用的。比如八爪小说里面凌振舍身炸樊城?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4-04-30 23:37
        收起回复
          而所谓反派的死亡,也不时流露出一种诡异的伤感,耀武扬威的腰斩大元帅石宝反而得到了一个体面的结局;王寅以一敌五死于非命反而比大多数梁山泊将领壮烈;娄敏中在杀死阮小五后与国同殒;金芝公主的死同样让柴进感伤。


          IP属地:河北5楼2024-04-30 23:38
          回复
            但这种幻灭感也并非南国篇专利:鲁智深和史进在瓦罐寺赢了,但想救的人已经死了;林冲在山神庙酣畅淋漓地复仇索命,但后来他第一次感觉梁山泊像家时,却发现亲人都已经死了。
            《水浒》的死亡,除去复仇、旁白赞诗空洞的歌颂与对高官们的讽刺,从头到尾都没带来什么诸如精神传承之类的正面东西,有的只是:像梦一样逝去而令人感伤的死亡——活人的复仇——活人把死人的路走完。【苟图富贵虎吞虎,为搏功名人杀人。】与死亡挂钩的已经不是什么忠义,而是活人带着死人的一切,去搏功名富贵。


            IP属地:河北6楼2024-04-30 23:39
            回复
              这漫画对死亡的理解还真不错:




              IP属地:河北7楼2024-04-30 23:40
              回复
                但在《水浒》,哪怕是胜利后,也有四个人和渴望【威镇泰山东】的林冲倒在了离功成名就一步之遥的地方,关胜意外身死,宋江、卢俊义被毒杀,李逵、吴用、花荣殉葬,仅仅半年后便到了金兵南下之时——一百回时,道君皇帝已经成了【上皇】。埋葬宋江四人的楚州,也在几年后迎来了一场惨烈的大战。
                而后有一处表面壮烈的死亡——呼延灼在淮西战死。实际上,淮西之战后,就是绍兴和议和“莫须有”。


                IP属地:河北8楼2024-04-30 23:41
                回复
                  南国有三个漏网之鱼,分别叫家余庆、程胜祖、薛斗南,仿佛也在暗示梁山泊的命运——争斗南国带来前程胜祖,但也不过是些许余庆,到头仍不过【可怜梦一场,令人泪两行】。
                  《水浒》的这位作者大概率是元末时代的亲历者了。——当然肯定不是网上那个“施耐庵。”


                  IP属地:河北9楼2024-04-30 23:42
                  回复


                    IP属地:河北10楼2024-04-30 23:44
                    回复
                      二、复仇
                      中国古典文学的复仇向来是很爽的,然而在兄弟相继战死的八个月里,宋江起初只是怏怏不乐,而后是伤感,之后是痛哭,再然后是暴怒,然后又是感伤与痛哭。
                      以95回为轴,南国篇的死亡有至少有对很巧妙地对称:91回和99回,首战与末战都是靠用间取胜,也都稀里糊涂的死了兄弟,尤其是宋万和杜迁分别死于两次;94回和96回,宋江两次失态冒险,前一次巧妙设伏而后一次损失惨重——他失了理智。


                      IP属地:河北11楼2024-04-30 23:46
                      回复
                        梁山泊的复仇最终几乎都没有失手,但复仇成功带来的那一时些许宽慰,过后仍不过是过眼云烟,痛苦不会因此而消逝。张横又在复仇中得到了什么呢?
                        鲵老师曾详细写过林冲复仇与他人复仇的不同——除了林冲,大家都成功了。但如果加上南国篇,大家又有什么分别呢?复仇成功又怎样?


                        IP属地:河北12楼2024-04-30 23:47
                        回复
                          复仇本就无用。


                          IP属地:河北13楼2024-04-30 23:47
                          回复

                            复仇本就无用。


                            IP属地:河北16楼2024-04-30 23:52
                            回复
                              三、异类
                              鲵老师说过,《水浒》对于梁山泊的恶行一直在竭力淡化。但在我看来,不过是用一些很激昂的内容去粉饰一些很冷酷的笔触罢了。
                              就像陈寿在《三国志》仅用【高贵乡公卒】五个字掩盖了司马昭弑君的丑事,但紧接下来他抄录了司马昭主使的诏书全文,用司马昭一派自己的文字,不动声色记录了一切。
                              《水浒》的文法特别像史传文学,微言大义,不动声色,将很多东西【散见于不经意处。隆洼高下,因物施削,史家鸿钧手然也。】也难怪古人将《水浒》比之《史记》了。


                              IP属地:河北17楼2024-04-30 23:5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