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鸟吧 关注:4,273贴子:35,804
  • 12回复贴,共1

我在浙江观鸟的这些年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终于找回了贴吧账号…倏忽间已经过去了这么多年,遥想当年在观鸟吧发的帖子还停留在初二,如今都已经研究生了。真是时光荏苒啊。
半夜睡不着,想到在杭读了四年大学也看了四年鸟,总想着写点游记什么的,然而一拖再拖,迟迟不肯动笔。于是我想,干脆今天就开个贴来分享这些年在浙江看过的鸟,一来理理思绪;二来也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追忆那些到过浙地的鸟儿们。
虽是这么说,但观察时间和地点也并无章法,想到哪种就贴哪种啦。慢慢更新!


IP属地:江苏1楼2024-04-22 02:10回复
    NO.1:日本鹡鸰(Motacilla grandis)
    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它了,也是因为看到了群里其他的帖子。日本鹡鸰在大陆的上一笔记录应该还是在上世纪,稀有程度可见一斑。借着去安吉的机会顺道加新了日本鹡鸰,过了一周没想到它居然还停留在被发现的地方,沿着河道飞来飞去,在石头上捕捉着水中的昆虫。一开始K师举着相机简直要从岸边爬进水里拍,然而后来发现它并不十分怕人。
    那已经是22年2月的事情了,不知道小家伙如今是否安在。


    IP属地:江苏2楼2024-04-22 02:17
    回复
      NO.2:绿眉鸭(Mareca americana)
      杭州临安青山湖的这只绿眉鸭,在21年底也是一枚“重磅炸弹”了,吸引了全国的观鸟者到杭争相加新。犹记得那段时间的钱王大桥上天天架满长枪短炮,还有老法师潜到水里靠近的,真是人老心不老啊。
      作为赤颈鸭(左)的近亲,绿眉鸭一直在美洲栖息和越冬,国内鲜有绿眉鸭的记录。有趣的是,当时在发现杭州这只绿眉鸭的前不久,深圳湾也刚记录到一只绿眉鸭,同样是低调地混迹于赤颈鸭群之中。
      从21年这次发现之后,浙江的绿眉鸭记录就多了起来,往后每年都能在别处发现那么一只两只。这只绿眉鸭也成为了稳定的越冬客,每年冬天都会悄然出现在青山湖北绿道的这片湿地之中。
      今年冬天是不能在杭州了,但愿这片湿地还在,但愿鸟儿还会回来。


      IP属地:江苏4楼2024-04-22 02:31
      收起回复
        NO.3:东方鸻(Charadrius veredus)
        观鸟是件挺众口难调的事情,一千个人有一千种最爱的鸟。但你如果问我哪种鸟使浙江观鸟人眼中的“团宠”,那么我一定要拍着胸脯地告诉你:东方鸻。
        有人痴迷于东方鸻的颜值;有人说东方鸻很配合,姿态好,很上镜;有人说东方鸻的出现是城市与自然的小小和解;有人说东方鸻来了,春天才算来了。无论如何,这些更偏爱草地与昆虫的小鸟总是牵动着一众观鸟人的神经。
        加新东方鸻是22年3月,正是人人自危的特殊时期。然而在听到鸟讯的那一刻,我就决定无论怎样我都要去看它们。当我终于在草坪上看到这种鸟儿时,便再难将双眼从它们平和温暖的羽色上移开。
        春日暖阳下,东方鸻或立或卧,站立时蜷起一只脚,不时低头在土中翻找啄食。它们与沙鸻很像,但干净的脸部和温存而深邃的眼睛显得更为超凡脱俗。雄鸟胸前那一抹美丽的橘色在阳光下闪闪发光,随着视线下移,直到将整块毛发染成绚丽的火色。最低端的黑色条带,有如群山的阴影,使得整个前胸仿佛被喷薄欲出的朝阳染红的天空。我匍匐在草地上,东方鸻即使偶尔眯起眼打量我,也并不机警。它们在我面前散发着某种松弛感,努力的休息着。我知道它们明天就将继续它们伟大的迁徙。
        现在,江浙沪每到春江水暖之时,微信群里和朋友圈便都开始躁动起来,所有人都翘首以盼着东方鸻的到来。它们让我们对春天多了一种挂念。
        “麦苗长出来了,东方鸻要来了吧?”




        IP属地:江苏5楼2024-04-22 03:24
        回复
          等更新,继续啊!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4-04-22 03:47
          收起回复
            NO.4:小云雀(Alauda gulgula)
            当年的临安市民中心是个炙手可热的热点,好几种临安新纪录都在那附近出现。对于那一片大草坪,如果说东方鸻和黄胸鹀是前来歇脚的客人, 那么小云雀则完全显示出一副“这是我家”的姿态。它们与云雀很像,区别在于体型、飞行时翼后缘的颜色以及第5枚初级飞羽的长度。哪怕车来车往施工吵闹不断,哪怕草坪上坐满了因为疫情而无处安放的游人,它们也能在这里安之若素的生活下去,并礼貌的做出妥协——在你脚边觅食、饮水,在你头顶的低空鸣唱。
            是的,鸣唱。它们先是会站在突起的石头上,吊会儿嗓子,接着在某一个瞬间突然振翅飞起,像断线风筝一样飘飘悠悠的越升越高。那叫声在空中更加翻腾多变,能够听出好几种警报或是警笛的声调。唱的够了,小云雀便会飘然落下,飞到低草之中即噤声。有时会开始低头觅食,有时则默默张开羽冠站在草地上,等待歌声和飞行的冷却结束。
            走进草里,总能惊飞几只小云雀。有时飞起的小云雀甚至腿还没有蜷缩起来,被决爷贴切的形容为”忘记收起落架了”。
            此外,还能看到小云雀洗澡的情形:它们会蹲坐在正在兴建的马路边,在马路牙子边的小小的沙砾坑里洗沙浴,正如它们的同类会在遥远的中部,那遍布低草、砾石的荒原上所做的那样。
            无论世事如何变化,它们似乎都能泰然处之,并永远不知疲倦,不知疲倦的生存、不知疲倦的觅食、不知疲倦的在炫目的阳光下嘹亮歌唱。



            IP属地:江苏7楼2024-04-22 10:50
            回复
              NO.5:领角鸮(Otus lettia)
              也许是被《观鸟大年》里程序员和父亲看到乌林鸮的桥段感动过,每次看到猫时,总让我有种想要流泪的冲动。迄今为止我总共清楚的见过三次领角鸮,第一次是在松柏园的大松树上,第二次是在东湖图书馆西边的树杈,抬头时它离我仅有三到四米。而这次它居然来到了寝室楼前的枫香上。当猫头鹰的身影在灯光亮起时出现在视野中时,那个动物就是世界的中心,夜晚的中心。
              我无法向你确切的描述一只领角鸮,无论是它娇小的体型、枯枝似的羽色、血色的虹膜或是毛茸茸的爪。它是神秘的、美好的、威严的,尖锐的同时又是温柔的,满足了我对夜晚的所有幻想。所有关于夜晚的秘密都潜藏在那一对深邃的瞳孔中,潜藏在我和领角鸮的每一次对视中。那秘密来的太过剧烈,以至于让我却步不前。
              鸮们大多在夜间活动,在我们日常的生活里,大抵没有什么机会和它们相见。因而于我,这就像是与领角鸮分享着秘密,属于夜晚的秘密。只有我只知道它来过,只有我关心它的到来。这个秘密甜美而苦涩——每个人都应该试着去关心一只猫头鹰,它们寿命短暂,而且作为食物链的顶端生物,它们种群是否兴旺直接关系着一个生态系统的完整与否。从21年决明看到湖边的幼鸟,以及22、23年领角鸮的频繁出现,我很高兴领角鸮们能在东湖长久安顿下来,并且过得还算不错。——疫情至少还做了些好事,高师口中那些“掏鸟蛋、打鸟”的家伙们在那两年没法进来后,更多的鸟儿能在校园里安然地生活下去。
              这样一个校园该是幸福的。不需要如何去刻意地保护,也并不需要过多干预,仅仅是留一些空间和时间给这些野生伴随我们每个夜晚的小生灵,也很好。



              IP属地:江苏9楼2024-04-22 11:04
              回复
                精彩瞬间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10楼2024-04-22 12:57
                收起回复


                  NO.6/7:豆雁与白额雁
                  夕阳余晖里,白额雁仿佛自诗卷中飞出。然而当雁阵逐渐消失于天际,一只脱队的雁仍留在原地,与不远的斑嘴鸭各自敛羽,矜持的保持着距离。
                  对雁有种极独特的感情,不只是爱它们体态优美。北雁南飞、日落沙洲,都承载了一种古老的思念。这大概是刻在骨子里的文化记忆,一旦出现,总能引起我本能的共鸣。尤其当雁嘎叫着飞过头顶时,足够能让人忘却所有烦恼,而在秋的气息里沉醉不已了。
                  《四时幽赏录》中的秋季幽赏,有一条便是“三塔基听落雁”。我想如今的浙江仍是宽容的,以湿地包容它们的停歇与栖息,我们也依旧能够在日落之时,谛听雁鸣之声。


                  IP属地:江苏11楼2024-04-28 00:5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