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狂吧 关注:451,240贴子:5,247,386
  • 18回复贴,共1

【狂吧吧刊25期】人身安全之:坏人那些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副标题:详解坏人,了解坏人,防范坏人。
注:我是关注犯罪的纯业余票友,这方面知识不专业,不全面,不系统,欢迎打脸和纠正。
主干的理论知识来源于这版《犯罪心理学》:

可能很多敏感词,尽量的多条,零碎发。


IP属地:山东1楼2024-04-16 11:13回复
    一、这个问题还得用这个发言引申出来。有些吧友看过消失的夫妻后,感叹世界上竟然有这么凶残歹毒的人。

    其实冷静下来考虑下人性,问为什么有这么凶残歹毒的人,因为大千世界,任何千奇百怪的物种、人类的都有,而人性又是最复杂的,虽然不合情,不合法,但是你挡不住他的存在,因为事实在那摆着。
    问他们为什么这么凶残歹毒,答案很简单,一个字:坏,本性使然,就像问癌细胞为什么要扩散一样。别看圣母的宣传,给罪犯洗地,谁谁谁是误入歧途、生活所迫、迫于无奈,走上犯罪道路,他们也很可怜,狗p,就是坏而已,真正迫于无奈的也就占个万分之一,大部分就是单纯的坏而已。还他们可怜,难道受害人就活该?强盗逻辑。
    要问为什么有坏人存在,这就难了,得问造物主了。有个名词,叫“天生犯罪人”,只能解释是投错胎了,野兽的心理,却披着人皮,降临人间就是祸害其他人的。


    IP属地:山东2楼2024-04-16 11:18
    回复
      二、讨论范围:
      1、坏人是个主观说法,没有明确定义,本文说的坏人,也可以称之为变态,因为正常人谁会这样干。
      专指三劫一害:劫财、色、人(拐卖)、害命那种歹徒,这四种形式可以单发,也可以并发,其中劫人比较特殊,是一种自古有之的传统行业,有严密的团伙组织和产业链。
      2、具体恶行可以表现为:偷盗、诈骗、抢夺、抢劫、qj、伤害、虐待、杀人,其中杀人根据目的可分为误杀、灭口、报复社会。
      3、以上恶行是很模糊的,比如同样的是劫财害命,有的人为了灭口,有的人初始目的就是杀人,而劫财劫色只是恶行中附带的掠夺,说白了,所做就是为了报复社会,有兴趣的可以看看恶魔孙本伟的笔录,非常典型的一个连环杀手,自己说了,杀人就舒服,就喜欢折磨和虐杀,就喜欢享受让别人生命逝去的快感,手段都是掐、勒、钝器打头,就为了享受过程。
      最典型的是卞某,给自己制定的计划就是杀够多少人。国内外很多这样的恶魔,相比之下,消失的夫妻四凶手也是这样的。
      4、其中,伤害和杀人比较特殊,有时候到底是犯罪(防卫过当)还是正当防卫,有争议,有时候把握不住限度,就从正当防卫变成了犯罪;还有种是申诉无门,或者凶手钻漏洞被免于处罚,只有自行解决,案例很多,比如于欢、张扣扣;还有种是年轻人游手好闲、意气用事,给朋友出头,没轻没重,不小心搞出事。这两种就不在本文讨论范围内。本文专指作恶的歹徒。


      IP属地:山东3楼2024-04-16 11:18
      回复
        三、一个很符合生物学的定律:坏人是按照固定比例存在的,有人就有坏人。坏人比例恒定,与民族、地域、经济状况、社会制度无关。如果有人说有的地方坏人和犯罪明显少,只能说好的政策、经济良好、侦破技术,可以一定程度限制和震慑坏人。还有,减少诱发因素,降低案发率。许多坏人作恶,有时候就是机缘巧合的一个诱因,对于受害人,也就是一个偶然的诱发因素,导致生死两隔。
        比如,中国最后一批连环杀手,他们的停止作案或者落网时间,基本集中在二零零几年,卞某2002年落网,高某2002年停止做案(2016年被抓),杨某2003年落网,赵某2005年落网,然后再也没有连环杀手了,什么原因?坏人没了?天下太平了?不,监控功不可没,这属于技术震慑。但是并不能减少坏人的比例(下一条细说)。或者会代之以其他形式作恶,而不使用传统意义的暴力。


        IP属地:山东4楼2024-04-16 11:20
        回复
          五、接第四条,犯罪的诱发和成因,这个是非常复杂的。
          声明一下:任何诱因、成因都是次要的、客观的因素,主要还是坏人的本质就是坏。
          短期因素可以叫诱因,长期因素可以叫成因,界限也不是那么明确。
          1、家庭因素:貌似很多文章说罪犯的原生家庭问题,什么家暴、离异,好像说成主要因素,把作恶的原因归结于家庭原因,这也是在洗地。
          家庭有问题的那么多,也不见得都出坏人,甚至一份报告指出(详情可见1992年出版的《关于八省市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的调查报告》),只有四分之一的罪犯,家庭有问题,那四分之三的家庭好好的,怎么也出坏人?只能说明家庭原因也只是片面的次要因素,关键还是自己本性坏。
          可以说,这份报告只是个统计结果,而不是研究结果。
          关于《关于八省市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的调查报告》,我在网上只找到了2009年出版的,没有找到1992年的,应该是老版的,没人上传。

          2、经济条件:这个可能都理解,穷富和犯罪真没什么直接关系,无非能影响犯罪形式。
          3、诱因很多:比如心情不好、缺钱、x冲动。


          IP属地:山东7楼2024-04-16 11:21
          回复
            比例的问题在哪都通用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4-04-16 11:25
            收起回复
              六、生理原因:这个可能很多感兴趣的,所谓的“天生犯罪人”、“天生坏种”,就是这么来的。
              有研究表明,坏人的大脑结构和普通人不一样,导致他们恶毒、攻击性、无同情心和罪恶感。
              直接引用书籍原文:


              IP属地:山东9楼2024-04-16 11:39
              收起回复
                七、团伙犯罪、集体犯罪
                这种情况是恶上加恶,更加恶劣,互相之间会壮胆、鼓励、攀比。比如消失的夫妻、苍南女警案。
                八、职业罪犯
                1、坏人里面也分精英和笨贼,笨贼一般作一案就落网,或者还没做案就被ko。
                精英或许能过的长久,尤其是八九十年代那个特殊年代,很多逍遥几年十几年的恶魔。但是在当今科技及维稳形式之下,小偷小摸过的长久,害命的几乎没有漏网之鱼。
                大案里,人贩子一直是个头疼的问题。
                精英为什么是精英?因为天生犯罪人的天性,犯罪技巧非常职业,从挑选目标到销毁证据,都做的很专业。俗话说,贼有贼眼,比如职业级别小偷,一眼就能看出什么人有钱,钱放在哪,好不好下手。
                2、坏人的目标是什么?被害人有什么特质,而被盯上成为被害人?
                这两个问题是我研究了多年的,百思不得其解。因为没有条件深入了解案情,更没条件获得恶魔的口供。
                白银案高某为例,高某肯定有它挑选目标的标准,被害人肯定有符合它的特点。


                IP属地:山东11楼2024-04-16 15:08
                回复
                  成为坏人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4-04-17 09:04
                  回复
                    第四条审核不出来了,截图也不行。


                    IP属地:山东14楼2024-04-17 09:25
                    回复
                      黑暗面何时何地一直都有,灯塔国被神话的那么牛,犯罪少么?保持警惕,保护自己。


                      IP属地:安徽15楼2024-04-17 09:48
                      收起回复
                        九、坏人的分型
                        业余票友的非专业分型,没有明确界限:
                        1、反社会人格:生来就为了害人。原因可能是第六条提到的解刨生理生化异常,也可能天生自带坏人基因。不需要任何诱因,就是想害人,破坏美好的人和事物。
                        比如见到美女,我们正常人会称赞、搭讪、追求,而坏人见了就是想占有、折磨、破坏。
                        2、报复社会:严重的心理扭曲,原因可能是从小的原生家庭问题,或者受过打击、精神创伤。
                        平日里可能相安无事,当心情不好、遭遇不公、缺钱、x欲等诱因的时候,不解决问题,也不针对害它的人,反而去祸害其他无辜的弱者。比如开车撞路人、仇视女性的那种。
                        虽然不是天生的,但首先肯定是本质就坏,为什么有人自杀也不连累别人?而他们却总想找垫背的?那些什么原因诱因都是次要的,坏的本质才是主要的。
                        以上两条基本就囊括了所有的。
                        3、多重人格:这种在影视文学作品中很多,但是现实中至今未发现实例。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24-04-17 13:07
                        回复
                          犯罪者多为反社会人格,北话定在B型人格-边缘型人格障碍BDP中。
                          这类人格统一在B型人格中,刚好和生存狂在一个分类里。
                          统一的划分界限:
                          1、情绪不稳定:患者通常能在上一刻好争论,而下一刻变得抑郁,强烈的愤怒爆发常导致暴力或“行为爆炸”,当冲动行为被人评判或阻止时,极易诱发上述表现。
                          2、人际关系不稳定:要么与人关系极好,要么极坏,几乎没有持久的朋友,害怕被抛弃,不能忍受孤独,疯狂地寻找伴侣,无论自己是否满意。
                          3、自我形象紊乱:自我形象、目的及内心的偏好模糊,甚至扭曲,缺乏持久的自我统一性。因为自尊心不足,常有持续的空虚感,挫折耐受性低。
                          4、行为不计后果:此类患者行为不计后果,事先进行计划的能力很差,易冲动。
                          5、精神病性症状:边缘型人格障碍者有时会有短暂的应激性的精神病性症状,表现非真实感觉,或者偏执症状。


                          IP属地:美国17楼2024-04-17 13:15
                          回复
                            十、说明一下,人性是复杂的,坏人的心理更复杂。
                            网传遇到坏人就大声叫,这种一刀切的方法就扯淡了,看看多少案例,因为大叫让歹徒抓狂,便孤注一掷或者不小心杀死受害人的。
                            首先坏人心理是复杂的,再就是环境千变万化,如果喊人能及时引起别人注意还好,如果对坏人怕被人发现就产生杀心,这不是催命符吗。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24-04-18 16:03
                            回复
                              最后,总结一下,坏人始终是坏人,好人始终是好人,坏人不会变好,好人不会变坏,这些是从出娘胎就定性了的,而且坏人基因可以遗传。并且不存在学坏、改邪归正等情况。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24-04-18 16:0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