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吧 关注:701,019贴子:12,520,394
  • 24回复贴,共1

明末时期明朝海上实力有多强。以1633年明荷之战为切入点。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料罗湾海战
百度上的资料:
料罗湾海战是鸦片战争前最大的一次海战,也是明朝和洋人的最后一次海战。此次海战发生的时间,虽然明朝的北方局势已经糜烂,内有流贼,外有后金,但明朝在反侵略战争上居然展现了和大清完全不同的气象,衰弱的明朝居然筹集了150多艘船只,2万多人参战。而荷兰方面由巴达维亚派遣了11艘盖伦船增援中国海域,并招募中国海贼刘香的50多艘海盗船。虽然荷方船少,但他们装备了最先进的加农炮,船只为盖伦海船,船体巨大,且航速较快。
海战爆发的根因是洋人的贪婪,为了夺取中国利益,在1633年7月7日,装备大炮的荷兰战舰在台湾殖民长官普特曼斯率领下以密德堡号战舰为旗舰,轰炸了南澳。明军沿海炮台还击,荷兰舰队没有讨到便宜,随即北上,为了壮大声势,荷兰还收敛了海贼刘香的船队。
7月12日,荷兰和刘香联军来到厦门海域,明军毫无戒备,荷兰偷袭了厦门港口,焚毁了15艘明军海船,获得了制海权,随后登陆大肆掠夺,并封锁厦门港,要求金门、厦门村庄百姓向荷兰人进贡酒肉,并威胁厦门官府开放贸易。但谈判无疾而终。
10月22日,料罗湾海战正式爆发。
22日凌晨,明军150艘战舰悄悄开入金门南部的料罗湾,那里正停泊着荷兰和海贼刘香的联军。当荷兰发现明军后,旋即以荷兰战舰为中心,海贼小船四散,组成了防御阵型。明军以福建海防游击郑芝龙的30艘战舰为先锋,郑芝龙利用东风两路分袭,主力船直扑荷兰战舰,辅助船对付海盗。明军虽然是150艘船只,但真正的海船只有50艘,其余100艘为火船,郑芝龙用了洋人没见过的火海战术,用火船快速逼近洋人战舰,引火撞船后,洋人阵脚大乱。两艘荷兰战舰一开战就被火船焚毁,两艘在和明军火炮对轰中被击沉,一艘被俘虏,其余逃窜。料罗湾海战最终以中国一方的获胜而结束。
此战,明军擒获荷兰指挥官1人,军官数人,荷兰船员118人,斩首20,杀死荷兰船员、中国海盗千余。海盗刘香的50艘海盗船全部沉没。而明军方面阵亡86人,重伤132人。这是明代历次反侵略战争中最辉煌的一次。
料罗湾海战后,荷兰仓皇逃窜,这是1500年以来中外大海战中,中国最辉煌的一次,极大地打击了荷兰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此战以后,荷兰在东方海域再不敢轻启战端,也开始遵守东方规则(实际是郑家规则),按规矩交税(向郑家交保护费)。但该次海战只是个例,并非明史爱好者们吹上天的那样辉煌
以上是百度上科普的内容,而本人在查阅明朝海贸的相关资料时,看到张曙光老师的研究生论文《1624-1662年间台湾政治的基本事实研究-质疑荷兰统治38年说》中,有这场海战的一些官方史料:
先说说明朝及后期的海上常用军船:
据 《闽台文化志》 作者考证,明代福建生产的福船,也有人称为沙船、 楼船被认为是 中国三大船型之一。 船身坚固庞大, 技术性能可靠, 高达三层楼, 可载数百人, 被公认为中华木帆船中最优秀的船只 。 见此书 17页。 此船成为明代郑和下西洋、 册封琉球使节及海上征战的专用船只。 明将俞大酞打败侨寇, 所用船只就是此船。
1606 年明朝使者夏子阳册封琉球地方官员时所乘船只, 长达 15丈, 宽 3丈 1尺, 深 1丈 3 尺, 皆为福建所造。 见夏子阳 《使琉球录》 载 《 闽台文化志》361页
明朝科技的发达、 航海技术的发展也为闽、 粤、 台人民往来增添了动力。 明朝时期指南针制造亦达相当的水平。 指南从最初的水浮式, 逐步发展和升级为旱针、水针并举。 其测定的针路可指示 48 个方位, 并可测算航程和航速。 明朝黄省曾《西洋朝贡典录》 一书中认定“ 海行之法, 60 里为 1 更。 ” 一更约为 2 小时 24分。见 《 中华文化通史· 明代卷 542页》
郑芝龙在台南时, 其造船业已经相当发达, 并引进和学习海外先进的造船技术, 所造船只能够“ 入水不没, 遇礁不破” 性能可算是非凡。 船上配备了强大的火力, 所谓“ 炮一发, 数十里当之立碎”这样的船只真可谓是“ 无敌” 战舰。当时, 郑军甚至还设立了监制、 修理船只器械的“ 督造” 官职。强大的武装船队, 一方面为郑芝龙海上贸易拓展提供了军事保障,同时也对荷兰殖民者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郑海军数量如此庞大、 装备如此先进, 让荷兰侵略军如坐针毡。
这场海战可以分郑芝龙诏安之前的明荷冲突与诏安之后的明荷冲突:
1627年郑芝龙就 曾夺走荷兰快艇“ 西卡佩尔” 号和船上装载物资, 荷兰船只 当时甚至不敢在海上航行。 荷兰侵略军 350人因缺少物资供应不得不“ 坐困” 于热兰遮中 ( 台南市 ), 无法与外界联络。 迫于郑芝龙的压力, 他们不得不 向其屈服, 承诺每年向郑芝龙进贡鹿皮3万张。(周文顺《台陆关系通史》, 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年, 第 126页)
这一时期 1621-1627 郑芝龙作为中国势力, 确切地说是 民间武装组织,有力的维护了台湾的主权,抑制了荷兰势力的扩张。
在1628年诏安之后的郑芝龙此时的海上实力:
而到了1628年9月, 郑芝龙接受明政府招安时, 其势力已经十分强大。 当时地方官员颜继祖上书巡抚朱钦相称“ 郑芝龙生长于 泉州,今聚众数万”据史书记载, 当时郑己拥有 1700艘船只组成的庞大船队。
到了他儿子郑成功的时候:
孔立的 《厦门史话》 记有 当时郑成功共有陆军 72镇、 水师 20镇, 土兵总人数近 20万人,大小战舰约 5000 艘。 此数 目相当惊人, 因为 1644年前后, 清朝汉、 满及蒙古八旗军队总人数才 18.6万人。 同期福建督、 抚、 水陆提、 镇四级兵力仅“ 6万余人”。 (郑天挺《 明清史资料》 下卷, 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年, 第124页)郑成功的威势, 让占据台南的荷兰殖民者如同芒制在背。
1628年郑芝龙降于福建巡抚熊文灿,被授以“海防游击”的官职承担起台湾地区的贸易和防务。郑芝龙当时拥兵20余万、菲律宾、中国大陆之间,并把持海上贸易。所需费用全部达到自给,故有连横先生所叙“所部自给铜,不取于官”之说。
故荷兰殖 民者抵台之初, 不仅不敢态意妄为,甚至还对郑诚惶诚恐。 为了谋取在 台一席之地,1628年荷兰侵略者不得不同郑芝龙签订 了为期三年的贸易协议,后来又向郑敬献“ 王杖” 和“ 金质王冠” , 以示敬意和服从。 同时还承诺每年 向郑纳贡三万埃库斯 相当于30万法郎。据当时的史料记载, 郑芝龙一方面接受荷兰殖 民者纳贡, 另一方面打击荷兰人并不手软。
海战爆发起因:
1633年初,郑芝龙会同其他中国官员发布禁令, 不准荷兰侵略者在福建漳州、 泉州一带贸易, 并且禁止两地官员与之往来。荷兰人为了巨利偷袭郑在厦门的福建水师厦门当时被称为中左所。 所谓“ 中左所” 是明朝政府在当时的驻军名称。早在明太祖朱元璋时期,为了加强海防, 派江厦候周得光在福建沿海增设了许多了卫所。 闽南的永宁卫, 分高了左、右、中、前、后五个所,中、左二所驻扎在厦门岛上, 所 以称为中左所。当时明政府在厦门设立正千户官职,直接隶属福建都指挥史, 驻军1200余人。
为了给荷兰侵略军一个深刻的教训,1633年 10月22日, 福建水师都督郑芝龙调集大型战船 50艘, 中小型戎克船 100艘, 组成了一百五十艘的庞大船队, 于料罗湾 今福建金门大败荷兰侵略军,生擒敌军 118 人, 烧毁敌船 5 艘, 斩敌 83人。 当时的邹维琏 《达观楼集》 记载了这次战斗。 他称郑军“ 前冲者如摧枯拉朽” ,而后继者“ 乘胜长驱”。 据史料记载当时场面甚为壮观。 荷船被焚, 火焰冲天, 敌人溺水者众, “ 尸浮满 目”。 此战役“ 足以扬中国之威” ,“ 落狡夷之魄”。当时福建巡按路振飞也称郑的这次战役“ 为海上数十年所未有”。 此后 10余年间,荷兰殖 民者 由于受到明郑打击,无力在台湾南部扩张。1641年, 郑芝龙又打败了荷兰将军 郎必即哩哥的船队,烧毁5只敌舰,其余船只落荒而逃。据史所载此人为荷兰国健将, 号称“ 力能举鼎”, 且精于剑术。这次大捷更进一步打击了荷兰殖民者的气焰。
《台湾文献丛刊060 台湾外记》·卷之二(崇禎庚辰年至順治丙戌年共七年)
崇禎十四年,荷蘭郎必即哩哥統船前來(有刻歸一王者誤也),被鄭芝龍燒壞五只。其餘船率領逃回,綑縛見王請罪。王曰:『勝負乃兵家之常,卿不必過於自損』。遂赦其罪。有國王之弟揆一王向前啟曰:『我國船隻,兵糧俱足,俟臣帶領一旅,前去與郎必即哩哥報仇』。王曰:『御弟欲領兵前去甚好;但唐朝人物不少,未可恃勇。卿欲去,須相機於附近地方先踞一處,安頓船隻,收拾人心。蔗得通知來往,積聚兵糧,養精蓄銳,窺其釁隙,進可攻、退可守,不致孤軍有覆敗之虞』。揆一王曰:『謹領諭教』,即挑選精壯,配駕夾板船十五只,辭王出師。王率文武餞行,臨別又囑其『步步小心,唐人多詐』。揆一王頓首拜命。
而驳斥百度这一段最后得“但该次海战只是个例,并非明史爱好者们吹上天的那样辉煌”。
史书 《平东番记》 中记载,沈有容当年从澎湖直抵东番 (台湾) 。 在战斗中他率“ 诸将士殊死战” , 以一当百,大败 日寇。 据史料称, 1602 年的这场战役是大明军队在御侨战争中第一次主动出击, 也是 中国军队第一次从侵略者手中收复中国神圣领土台湾。 并用“ 以手加额” 的最高礼节 向明军致意。
7年之后的 1609年 日本德川幕府再次派遣有马睛信到台湾, 试图建立殖 民统治, 因遭到台湾人民英勇抵抗而溃退 ④1616 年 日本长崎长官村 山等安再次率艘战舰远征台湾而失败。 武装侵略的失败, 并未使 日本侵略者收敛野心。 他们又施展诡计, 派明石道友数十人, 携带宝刀、 金银等财物前往福建, 以图通市。参将沈有容怒斥 日寇侵扰基隆、 淡水的事实, 并进一步明示 日寇, 若 日方 占据东番 台湾, 则明政府将严禁“ 寸板过海” , 日方将一无所获。 在中国政府和人民捍卫领土的决心下, 日方只好灰溜溜败退回国。
反之呢?
1871年12月,日本以“琉球漂流民被台湾原住民所杀”为借口,即有60多名琉球人漂流到台湾南部,有54人死去,剩余人被清政府送回的事件,向清廷发难,企图侵略台湾。
以下来自百度百科
1874年初,日本政府以台湾居民于1871年杀害琉球渔民为借口,决定发动侵台战争。5月初,派遣陆军中将西乡从道率领3600余日军开始向台湾进犯。日军在琅湾登陆后,烧杀掳掠,对台湾人民犯下了严重罪行。由于台湾人民的英勇抵抗和中国政府的抗议,日本政府于同年10月31日同清政府签订《日清两国间互换条款及互换凭章》(又称《北京专约》),迫使清政府支付50万两白银赔款。
1874年4月,日本找了3000多人,组成了所谓的“台湾生番探险队”,由海军大将西乡从道率舰队侵略台湾,并在琅峤登陆,与台湾原住民交战。期间,牡丹社酋长阿实禄父子等,为保卫家园而战死。
1874年因为日军兵船闯进厦门港,又在琅登陆,时时觊觎台湾。而李鸿章、沈葆桢竟被日本海军的两艘铁甲船吓倒,用赔偿白银五十万两的代价换取日本撤军。


IP属地:吉林1楼2024-04-15 12:58回复
    打打近海还是可以的,但肯定不能像永乐那样远洋打仗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4-04-15 13:49
    回复
      郑家的兵力明显夸大了,哪来的粮草能养活那么多人


      IP属地:浙江3楼2024-04-15 15:04
      收起回复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4-04-15 15:07
        回复
          这个时候日本结束战国时代,由于清除天主教徒的风潮,第三代将军德川家光开始闭关锁国。南蛮贸易已经全面停止。朝鲜方面也防日本更防南蛮,海上还有李舜臣的旧部巡逻也很难接近了。只有去搞大明朝,问题是大明连跟蒙古人互市都要吵半天的国家,怎么会容忍南蛮海贼肆虐哪。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4-04-15 23:34
          收起回复
            实际上是归顺朝廷的郑芝龙,用自己的私人武装,击溃了荷兰殖民者的入侵。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4-04-16 12:42
            收起回复
              此回贴我专门回复 紫雾霜冻的几个问题
              1.郑芝龙降清,单从所属朝廷来说,是,哒清当时表面上确实拥有了一只强悍的海上力量。这和明不明吹没关系。
              2.哒清和明末确实不一样,也没什么可比性。这还用双标么?按你的想法,无非想证明,哒清的问题是整个封建制度制约导致的全面落后,就是不认为是满洲贵族阶级自身的问题呗,赔款都能赔出优越感,对对对,你们哒清比烂明强的多。那么我想反问你紫雾霜冻,既然哒清接收了朱明的军事力量,为什么反而混到签约1150个不平等条约,几亿白银的赔款?而不是比同初中后期的烂明更优秀,引领世界科技潮流?思想上闭关锁国,都不是你们哒清的错,错的是世界发展的太快。
              3.我发现只要在明朝吧里发一些关于明末时期的一些事,就马上会跳出来这种带偏带节奏的无关言论。
              4.再说私人武装论的说法形容诏安后的郑芝龙军队是不准确的。因为此时的郑芝龙是成为郑家军,所作的一切都是代表代表朝廷的意思。戚家军,岳家军,杨家军,但凡称为家军的部队,都可以说是私人武装,军阀。那么他们就不代表朝廷了么?
              郑芝龙虽是海盗出身,没有接受正统的儒学教育,但仍然深明大义。早在为海盗期间,就对部下纪律严明,不伤害贫民百姓。明同安知县曹履泰说他“假仁假义”,“今龙之为贼,又与禄异。假仁、假义,所到地方,但令报水,而未尝杀人。有彻贫者,且以钱米与之。其行事更可虑耳”[7]4。福建巡抚熊文灿认为“郑芝龙两次大胜洪都司而不追,获卢游击而不杀,败俞都督师于海内,中左弃城逃窜,约束其众,不许登岸,不动草木。是芝龙不追、不杀、不掠者,实有归罪之荫”[8]27。其时曹履泰、熊文灿作为明朝官员,对海盗郑芝龙不会作过分夸饰性评价,他们的记述应当是可信的。永隶明朝后,郑芝龙尽忠职守,对明朝有三项功绩。
              一是扫灭东南沿海诸盗,保沿海人民数十年太平。崇祯元年(1628)九月,永隶明朝,郑芝龙奉命“擒灭诸盗”。此后,郑芝龙陆续消灭了盘踞在东南沿海的李魁奇、杨六、杨七、褚彩老、钟斌、刘香等诸海盗。
              二是迎立唐王,为南中国汉族人民新立了精神领袖。郑芝龙、郑鸿逵兄弟凭借雄厚的军事实力和财力支持,拥立唐王朱聿键在福州即位,为长江以南抗清势力新立了精神领袖,维系了明王室的延祚。
              三是提出了“稳固南方、整军备战、徐徐图之”的作战方略。郑芝龙拥立隆武帝后,大权在握。他结合闽省实际,提出了“稳固南方、整军备战、徐徐图之”的作战方略。


              IP属地:吉林7楼2024-04-16 19:21
              回复


                IP属地:河南8楼2024-04-16 21:13
                回复
                  一个17世纪,一个十九世纪,这对比合适么


                  IP属地:新疆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24-04-17 12:09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