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吧 关注:12,259贴子:101,535

三星堆是不是夏?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2023年6月,厦门大学团队(组成人员含川大、复旦、剑桥)发布了论文 ,
《古基因组揭示中国西南地区新石器时代粟稻混合农业流行与文化传播的共存发展》。

文中提到,高山城遗址未测得Y染色体数据,因此无法直接判断三星堆人的父系类型,但可以确信其Y类型应当于黄河流域古人群基本一致。

通过admixture软件对于高山城遗址古人的DNA分析,论文认为,高山城遗址(三星堆文化一期、二期)古人,
其成分是由89.1~95.1%的从黄河流域迁徙而来的农业古人和4.9~10.9%的西南土著和平文化狩猎古人混合而成,
这就是三星堆文化古蜀人的最初来源。


IP属地:河南1楼2024-04-14 15:38回复
    继续,

    论文明确指出——三星堆的原创者,是从黄河流域迁徙而来,
    这部分人占89.1~95.1%,属于古黄河人种,
    剩余的4.9~10.9%,属于西南土著和平文化人种,这个人种属于古老的矮黑人种,不是原创者。

    说迁徙,是好听的说法,
    其实是——南逃,

    南逃的不是一支,是2支,

    一支向西南逃,创造了三星堆文明,
    一支向东南逃,创造了江西大洋洲文明。


    IP属地:河南2楼2024-04-14 15:39
    回复
      继续,

      学界公布了三星堆坑的形成年代,

      三号坑埋藏行为所发生的时间:落在公元前1117年—公元前1012年之间的概率是95.4%,落在公元前1109年到公元前1016年之间的概率是68.3%;
      四号坑埋藏行为所发生的时间:落在公元前1126年—公元前1016年之间的概率是94.1%,落在公元前1115年—公元前1054年之间的概率是68.3%;
      六号坑埋藏行为所发生的时间:落在公元前1201年—公元前1019年之间的概率是95.4%,落在公元前1125年—公元前1054年之间的概率是68.3%;
      八号坑埋藏行为所发生的时间:落在公元前1117年—公元前1015年之间的概率是95.4%,落在公元前1111年—公元前1020年之间的概率是68.3%。

      这是碳14测年的结果——时间对应晚商。

      所以三星堆和江西大洋洲,都不是夏,是商,而且是晚商。


      IP属地:河南3楼2024-04-14 15:40
      回复
        继续,

        那么三星堆人和大洋洲人为何南逃?

        因为这个时期,中原有一个大事件——妇好伐羌。


        夏人伐三苗,
        商人不伐三苗,商人伐羌。
        因为三苗已经垮了,夏人流三苗于三危,三危在大西北,
        三苗被排挤出了中原,排挤到西北的苦寒之地。

        商人伐羌,
        周人不伐羌,周人伐九夷,
        因为羌被商人排挤出了中原,排挤到西北的苦寒之地。
        汉朝人的记载,羌已经不在中原,在西北,称为西羌。

        《后汉书·西羌传》:“西羌之本,出自三苗,姜姓之别也。其国近南岳,及舜流四凶,徙之三危,河关之西南,羌地是也。滨于赐支,至乎河首,绵地千里。 ”

        其国近南岳——南岳在晋南,
        南岳和后来的湖南省没有一点关系,

        南岳,洞庭,澎蠡,蜀,巴,闽,最早都在晋南。

        滨于赐支,至乎河首——赐支就是黄河,
        说明到汉朝时,羌已经西迁到黄河上游了。
        河首,当然就是黄河源头。

        这段记载,说明羌有一个西迁的过程。他以前居住在中原肥沃的土地上,被排挤走了。


        IP属地:河南4楼2024-04-14 15:40
        回复
          继续

          商人对羌的征伐,进行过很多次,

          例如,
          乙亥卜贞,伐羌。
          壬子卜,王贞,羌其侵于东。

          其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是妇好发动的,
          甲骨卜辞记载——辛巳卜,登妇好三千,登旅万,呼伐羌。

          这次妇好出兵一万三千人,
          三星堆的形成,与妇好这次军事打击有直接关系。

          有好事者认为三星堆是夏,这是造谣,
          碳14测年支持三星堆是晚商,

          妇好对应的是商朝第22代王武丁,
          商总共31代王,22代已经是晚商,连中商都算不上,
          妇好就是晚商人物。

          妇好这次伐羌,导致三星堆文明和大洋洲文明的形成。


          IP属地:河南5楼2024-04-14 15:40
          回复
            继续

            文献记载妇好伐羌,
            同时也记载了“妇好伐巴”,

            三苗,羌,巴,最早都在晋南,也就是中原一带。

            后来武王伐纣,集结了牧誓八国——庸国,蜀国、羌国、髳国、微国、卢国、彭国、濮国。
            8国全在晋南,

            8国有羌,但是无氐,也无巴,

            这说明出逃了3支人马,
            1.三星堆一支,
            2.江西大洋洲一支,
            3.古巴一支。

            西南的巴人,应该是在妇好伐巴以后,从中原南逃的古巴人。


            IP属地:河南6楼2024-04-14 15:41
            回复
              继续

              对于周文王的牧誓八国,没有巴国,
              唯一的解读是,巴人被妇好打跑了。

              因为古巴国和牧誓八国,都是在一起的。
              按理说应该是牧誓九国。

              《山海经》——西南有巴国。 有巴遂山。渑水出焉。

              这个西南,不是大中国的西南,是夏都安邑的西南,
              夏人最早都城在晋南的安邑,后来迁到洛阳二里头。

              文中的渑水出焉,古渑水在今天三门峡的渑池县,属于晋南方向。


              IP属地:河南7楼2024-04-14 15:59
              回复
                继续

                氐羌是伴随关系

                氐羌,氐羌,氐羌是伴随关系。

                但是牧誓八国有羌无氐,令人困惑?

                羌是古中原,
                氐也是古中原,

                《竹书纪年》:——成汤十九年“氐羌来宾”,
                武丁三十四年“王师克鬼方,氐羌来宾”。

                氐羌最早起源于南亚,
                在南亚地区,氐羌是伴随关系,
                迁到到中原之后,也是伴随关系。

                古羌国在中原,
                古氐国也在中原。
                《山海经》——有(互)(氐)人之国,炎帝之孙名曰灵恝,灵恝生互人,是能上下于天。
                氐就是互,
                《山海经》是叶尼塞人写的记录,在叶尼塞人到达中原之前,氐人国就已经存在。

                氐人基因是D,
                基因d的分布,中原偏少,陕西稍多,藏地更多,
                越往西越多,

                白马藏族被认为是氐人后裔,
                而白马藏的基因为D,
                可见氐人基因确实是D。

                然而不仅如此,
                早年做过一个调查,
                D-P47(D1a1b1)基因,
                藏人45.3%,西安汉人9%,普米族70%、纳西族、及中亚一些族群也有一定比例。

                西安汉人的D基因高达9%,
                等于每10个西安人,就有一个是氐人后裔,这个比例高的惊人。

                由此可见,妇好打击氐羌之后,确实有很多氐羌西迁了。


                如果把陕西的古羌m117加上,陕西m117大约百分之十几,再加上氐,
                那么陕西氐羌的比例会超过四分之一,25%,
                那么每4个陕西人,就有一个是氐羌后裔。
                这个比例高的吓人。
                远远超过东部省份。

                所以妇好伐羌,绝不是空穴来风。


                IP属地:河南8楼2024-04-14 16:00
                回复
                  继续

                  牧誓八国少了氐国和巴国,应该是十国,
                  但是不论8国还是10国,这10国不是三星堆文明的创造者,创造者另有其人。

                  三星堆的创造者,和九鼎有关。

                  九鼎第一次出现于文献,是夏末商初。
                  《竹书纪年》——二十七年,迁九鼎于商邑。

                  这个二十七年,是商汤27年,夏桀已经去世,
                  迁九鼎于商邑——九鼎在夏人的都城二里头,在洛阳偃师区,迁到商邑,商邑在偃师区的偃师商城。

                  这说明九鼎是夏人的东西,被商人拿走了。

                  九鼎第二次出现,是商末周初,
                  《竹书纪年》——冬,迁九鼎于洛。

                  周武王把九鼎从洛阳偃师区,迁到洛阳涧西区洛邑。这个洛,是洛邑,不是二里头。

                  九鼎第三次出现,是周末秦初,
                  《竹书纪年》——四十二年,九鼎沦泗,没于渊。

                  当秦军占领洛阳西边的宜阳城之时,洛邑的九鼎神秘的消失了,再也没有出现过。


                  IP属地:河南9楼2024-04-14 16:00
                  回复
                    继续

                    传说秦始皇在搬运九鼎时,鼎太重,砸断一条腿,
                    这是故事会,不足为信。

                    实际上,秦人没有见过九鼎。

                    九鼎的消失时间,是在宜阳城破之时,

                    宜阳距离洛阳涧西区的周王城遗址,距离只有30公里,
                    骑兵只需半个小时,

                    秦军从西来,秦军拔掉宜阳之时,周王室已经危在旦夕,连撤离都来不及。

                    但是比撤离更重要的,是九鼎的安危,
                    九鼎是王权的象征,不能落入敌手,

                    当秦军在周王城寻找九鼎,九鼎已经消失,
                    文献记载——九鼎沦泗,没于渊。
                    泗水远在山东,距离洛阳很远。

                    秦人确实到山东泗水找过九鼎,但是一无所获,
                    泗水长度360公里,怎么找?在哪一段?

                    即使九鼎真在泗水,也找不到,更何况九鼎不在泗水,而是另有其地。

                    大厦将倾之时,参与隐藏九鼎的人,诈称九鼎沦泗,没于渊。
                    实际上,九鼎就在秦军的眼皮底下,此所谓“灯下黑”,

                    参与隐藏九鼎的人,到死都没有说出九鼎的下落,
                    几十年后,这些知情人全部作古,九鼎的秘密也被带入历史,成为千古之谜。


                    IP属地:河南10楼2024-04-14 16:09
                    回复
                      继续

                      秦人没得到九鼎,造成了严重后果,

                      夏人有九鼎,享国470年,
                      商人得九鼎,享国554年,
                      周人得九鼎,享国800年,

                      秦人享国只有14年。

                      九鼎消失,民众对秦的合法性产生严重质疑,

                      陈胜吴广就是对秦合法性的一次质疑,
                      但是陈胜吴广实力比较弱,半途而废,

                      但是有实力强的,
                      刘邦斩白蛇,就是对秦合法性的又一次质疑,导致秦早亡。

                      暴秦,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当它攻破洛邑,与九鼎擦肩而过,距离灭亡也不远了。


                      IP属地:河南11楼2024-04-14 16:10
                      回复
                        继续

                        《史记·秦始皇本纪》:“始皇还,过彭城,斋戒祷祠,欲出周鼎泗水,使千人没水求之,弗得。”

                        由此可见秦始皇没有见过九鼎,而且在泗水也没有找到。

                        秦亡后,汉文帝,汉武帝也找过九鼎,
                        《资治通鉴》——平言曰:“周鼎亡在泗水中。今河决,通于泗,臣望东北汾阴直有金宝气,意周鼎其出乎!兆见,不迎则不至。”于是上使使治庙汾阴,南临河,欲祠出周鼎。

                        这段记载,汉朝王室仍然认为九鼎在泗水之中。但是仍然没有找到。


                        在山东泗水永远找不到九鼎——因为九鼎不在泗水。

                        这是一个千古之谜,
                        但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谜底总有揭开的一天。

                        九鼎的藏匿者,最终交代了九鼎的下落——在泗水,
                        所有人都相信了,

                        此所谓愚者千失,必有一得。周王室虽然失去了一切,但是保住了九鼎。


                        当秦军拔掉宜阳城,把九鼎挖坑深埋已经来不及,最快的就是投入水中,

                        所以九鼎沦泗,把秦人误导到山东泗水,

                        然而一字之差,谬以千里,

                        不是九鼎沦泗——是九鼎沦涧。

                        涧水环绕周王城而过,注入洛水,
                        今天洛阳的周王城公园边上的涧河,就是古涧水,
                        此涧河是涧西区和西工区的分界河,
                        涧河以西是涧西区,涧河以东是西工区,

                        涧河环绕周王城大约一公里长,九鼎就在这一段区间。

                        或有人认为九鼎会顺流直下进入洛水,
                        非也,
                        青铜重器落水,不会顺水流,会下沉,越沉越深,
                        九鼎并没有进入洛河,还在这段区间。

                        到过洛阳周王城遗址,就会看到边上的涧水,是一条深沟河流,
                        这就是——九鼎沦涧,没于渊。


                        IP属地:河南12楼2024-04-14 16:11
                        回复
                          继续

                          之所以谈九鼎,
                          因为能掌握九鼎这种失蜡法铸造技术的族群,只有2个,

                          第一个就是商人,

                          商人最早的祖先是——帝喾(俊),
                          帝喾——居儿,

                          居儿和有娀氏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叫简狄,小女儿叫建疵,
                          简狄——甘蒂儿,
                          建疵——甘茨儿,
                          这个简狄(甘蒂儿),就是商人的祖宗。
                          有娀氏在晋南,
                          夏人最早的都城也在晋南——安邑,后来迁到洛阳。

                          所以商人和夏人最早是在一起的。

                          商人的铸造技术是跟夏人学的,比如大鼎之类的失蜡法青铜器,

                          夏人教了两个好学生,都掌握了失蜡法青铜技术。
                          一个是商人,一个隐藏在历史深处,

                          首先,牧誓八国不是夏人的学生,也没有掌握青铜技术。

                          这个神秘好学生也在晋南,

                          为什么晋南有这么多土著小国?
                          为什么夏人在晋南的安邑建都?
                          为什么商人也出自晋南?

                          因为晋南有两大资源——盐,铜矿。

                          首先,
                          盐太重要了,
                          人必需吃盐,
                          所以晋南的运城盐湖,聚集了大量土著部落,

                          其次,
                          晋南的中条山铜矿群太重要了,
                          夏人是来自叶尼塞的青铜族群,制造青铜礼器,必需有铜矿。制造青铜兵器,也需要铜矿。


                          IP属地:河南13楼2024-04-14 16:11
                          回复
                            继续

                            晋南还有一个神秘小国,
                            这个小国就是三星堆人的祖辈。

                            这个小国掌握了失蜡法铸造技术,
                            但是风格迥异,

                            夏人商人的青铜器,端庄,规范,
                            这个小国的风格诡异,巫气。

                            因为这个小国最早来自南亚地区,语言是南亚语系,充满巫傩气息。
                            三星堆青铜器并不比商人高超,只是怪异,一股巫傩气。

                            这个小国基因是o系,语言是南亚语系,
                            夏人商人基因是q系,语言是叶尼塞语。
                            这是两者的差别。


                            IP属地:河南14楼2024-04-14 16:12
                            回复
                              继续

                              这个小国很早就居住在晋南的运城盐湖附近,
                              比夏人更早,

                              夏人从叶尼塞南下到晋南,
                              但是此时晋南已经有人,都是东亚土著,比如牧誓八国。

                              关于运城盐湖,是后来的叫法,
                              最早不是这个称呼,

                              《山海经》——又南三百里曰景山。南望盐贩之泽,北望少泽,
                              这个盐贩之泽,就是运城盐湖。

                              这个小国,在山海经里,叫盐长国
                              《山海经》——有盐长之国。有人焉,鸟首,名曰鸟氏。

                              盐长,什么叫盐长?
                              盐长,校长,院长,队长,组长,县长,乡长,村长,
                              都是一个意思,是组织的领导者。

                              盐长国——盐矿的分配者,

                              古代盐业是一个巨大的生意,
                              比如清朝的扬州盐商,掌握了巨大的财富。

                              这个盐长国,其实不是国,是一个土著部落,
                              夏人到达运城盐湖之时,盐长国已经在这里,是盐矿的拥有者。


                              《山海经》——有盐长之国。有人焉,鸟首,名曰鸟氏。
                              这个记载很有趣,
                              夏人称这个部落为——鸟氏,
                              因为这个部落首领带一个鸟形头饰,
                              这个鸟形头饰是什么样的?

                              看图,


                              这个图是三星堆出土的鸟形头饰,

                              盐长国首领带这个头饰,所以夏人称之为——鸟氏。


                              IP属地:河南15楼2024-04-14 16:1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