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吧 关注:217,726贴子:6,417,918
  • 10回复贴,共1

梁山何时把路开始走窄?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经常讨论就是,因为不能够杀去东京夺鸟位,所以受招安是最优解。
那麽梁山是何时开始路走窄到只有: 1.受招安 2.称帝 3.被剿灭 呢?


IP属地:中国香港1楼2024-04-13 11:38回复
    去看看原著第四十二回吧
    不招安就是全员暴毙,罪入酆都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4-04-13 12:25
    收起回复
      设定就是只有诏安才能回天上啊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4-04-13 12:51
      回复
        理想生活: 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大秤分金银。


        IP属地:中国香港4楼2024-04-13 13:08
        回复
          听不懂你什么意思,梁山的路从建立到最后路都是一样的啊,没有走窄啊!你说大口吃肉,大碗喝酒也是梁山的一条路啊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4-04-13 13:21
          回复
            这个应该是作者留给读者的思考,你想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但是朝廷昏暗,不重用你还陷害你,进退两难。
            如果你是武松鲁智深,看到老百姓吃个烧烤被坏人欺负,不出手看不下去,出手了自己惹一身麻烦,怎么办啊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4-04-13 13:33
            回复
              从王伦被杀开始吧,晁盖上位后吸纳天下英雄,壮大之后总会招惹豪强,打出名气后弱小山头也会前来投靠,接下去就自然会迎来朝廷围剿。除非一开始就彻底巩固自封,但这样容易变成王伦二号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4-04-13 18:06
              回复
                先射箭后画靶。现有原型,再有剧情
                原型就是两宋之际抗金事迹,一直到风波亭
                水浒传最后两首诗第一首
                【太史有唐律二首哀挽,诗曰: 之一: 莫把行藏怨老天,韩彭当日亦堪怜。 一心征腊摧锋日,百战擒辽破敌年。 煞曜罡星今已矣,谗臣贼相尚依然。 早知鸩毒埋黄壤,学取鸱夷泛钓船。】
                化用了南宋叶绍翁的《题鄂王墓》
                万古知心只老天,英雄堪恨复堪怜。
                如公更缓须臾死,此虏安能八十年。
                漠漠凝尘空偃月,堂堂遗像在凌烟。
                早知埋骨西湖路,学取鸱夷理钓船。
                水浒传的更像是被“鸟尽弓藏”的岳飞。
                平方腊前提到秦桧,没错《水浒传》有秦桧
                【有诗为证: 堪羡公明志操坚,矢心忠鲠少欹偏。 不知当日秦长脚,可愧黄泉自刎言。】
                有版本是
                【谁向西周怀好音, 公明忠义不移心。当时羞杀秦长脚 ,身在南朝心在金 。】
                这个版本很明显了
                秦长脚就是秦桧的蔑称。
                说岳也有
                【七位英雄带领三千八百长胜军,竟奔太行山而去。有诗曰: 死生天赋忠贞性,不让日横五百人。 当时羞杀秦长脚,身在南朝心在金。】
                作者一定是想到抗金才会嘴一句秦桧,否则没必要
                征辽也有大量金人元素
                兀颜是女真姓氏。
                还有洞仙侍郎合孛堇相公,幽西孛瑾。
                孛堇是女真官职,就是后来的贝勒。
                历史上出自《三朝北盟会编》卷18引《神麓记》:金献祖完颜绥可“由是邻近,每有不平,皆诣所请,遂号‘孛堇’,臣伏契丹。”《金史》记载:“皇五代祖孛堇。”
                此外辽国有很多女真人蒙古人姓氏。
                阿里奇、阿哩义:金代女真有“阿里”一姓,此处阿里奇、阿哩义是否以“阿里”为姓暂且存疑。
                成珠那海:二十八宿壁水貐。成吉思汗长子术赤的后人有名“那海”,其后人建立那海汗国。
                答里孛:“答里”在元朝人名里较常见,如“答里台”等。
                琼妖纳延:元朝诗人乃贤,名字在汉人典籍中曾译为“纳延”。
                只儿拂郎:元人只儿哈郎、只儿豁阿歹(即哲别)等,典型元人姓氏。
                明代邵灿(约公元一四七五年前后在世,成华年间,长大创作应该是弘治、正德甚至嘉靖年间)的传奇《香囊记》,用了整一折来讲述宋江等人在东京陷落后,保国安民、劫富济贫的事。
                【〔末上〕三军敛手待和戎。扰扰迁都避敌锋。安得上方三尺剑。直从天上斩奸雄。自家不是别人。乃是宋江手下一个兄弟。大宋为秦贼弄权。困辱诸将。契丹占扰中原。势逼南畿。卽日迁都临安。士民奔走。哭声载道。其间多有以强凌弱。以众欺寡。俺哥哥着我每沿路巡走。务要抑强制暴。恤寡周贫。行些好事。正是天上人间。方便第一。  〔下〕  【水底鱼儿】  〔丑挑行李上〕瓦解沙崩。指临安为上京。人烟奔竞。边烽日夜惊。  契丹侵扰。大宋迁都避难。兵火连绵。人家播荡。老的无处存身。只得向前奔走。正是宁作太平犬。莫作离乱人。  〔下净末上诨介外上〕三尺龙泉万卷书。老天生我意何如。山东宰相山西将。彼丈夫兮我丈夫。自家宋江的便是。兄弟三十六人。横行天下。云聚星散。踪迹无定。鸣锣击鼓。剽掠有时。除非黄榜可招安。余下官军收不得。兄弟每那里。  〔净末〕覆哥哥。有何钧旨。  〔外〕如今宋室南迁。士民奔走。路上强暴。侵凌寡弱。你每马上巡视。但有富豪商旅。分掠他些金帛衣服。如遇孤苦贫穷。就要分赠与他。不可违我号令。】——第二十六出 义释
                按照施耐庵洪武三年1370年去世算,《香囊记》诞生就在水浒传创作一百多年后,民间流传着梁山抗金的故事。
                这里用契丹指代女真
                当然还有一个吴读本
                【潢池弄兵,天地分裂。兀术捣大梁之墟,而临安改为小朝廷矣。何由而得平宋江也?及读稗史水浒传,其词轧轧不雅,怪诡不经。独其叙宋江以罪亡之躯,能当推戴,而诸人以穷窜之合,能听约束,不觉抚卷叹曰:天下有道,其气伸于朝,天下无道,其气磔于野,信哉!
                …………
                江且南向让者三,誓众曰:“宋室流离,金人相陒,苟能我用,当听其指挥,立大功名。此寄命之乡,非长久之计也。”】——吴从先《小窗自纪》
                不过吴从先约生于明嘉靖年间,卒于明崇祯末,他记载的是确实存在的本子还是自己看出来并结合实际的而自己写的本子就不可知了。
                林冲,其实致敬了他师弟岳飞。
                《三朝北盟会编》引用《岳侯传》:【良久,秦桧密遣左右传宣:“请相公略到朝廷,别听圣旨。”侯宣诏即时前去,却引到大理寺。侯骇然曰:“吾何到此?”才入门,到厅下轿,不见一人,只见四面垂帘。才坐少时,忽见官吏数人向前,云:“这里不是相公坐处。后面有中丞,请相公略来照对数事。”侯点头云:“吾与国家宣力,今日到此,何也?”言罢随狱吏前行,至一处,见张宪、岳云露头赤脚,各人杻械,浑身尽皆血染,痛苦呻yin……】
                眼熟吗?
                “天日昭昭”对了《风雪山神庙》开场诗:
                【天理昭昭不可诬,莫将奸恶作良图。 若非风雪沽村酒,定被焚烧化朽枯。 自谓冥中施计毒,谁知暗里有神扶。 最怜万死逃生地,真是瑰奇伟丈夫。】
                林冲被好友陷害,有史料记载把岳飞骗到临安,并且监斩的是岳飞十哥杨沂中。
                风雪山神庙,风雪救了林冲,可是岳飞死在了风雪夜。
                黄文炳用题词陷害宋江,说宋江自比黄巢。
                《三朝北盟会编》:罗振并御史中丞万俟卨等曰:相以既不反记得游天竺日壁上留题曰:寒门何日得载富贵乎!众人曰:既书此题,岂不是要反也。
                万俟卨颠倒黑白、无中生有,不仅把所谓的罪名扩大化,更罗列出了岳飞曾经说过所谓造反的话,比如岳飞曾经升任节度使时说过:
                “三十岁建节,古今少有。”
                这句话就是明明白白造反了,因为本朝三十岁建节只有一个人,那就是开国之君赵匡胤!难道你岳飞自比太祖,想要黄袍加身吗?!
                可是岳飞是三十二岁被封节度使,他说的也是“三十二岁建节,古今少有。”
                杨戬设计找庐州军人陷害卢俊义,历史上秦桧收买岳飞部将陷害岳飞。
                岳飞有了他二弟牛皋也有
                《三朝北盟会编》:牛皋遇毒而归知其必毙乃呼门下吏及对家人语以後事翌日丁卯卒於正寝故外人唯知皋无病而卒既而闻其遇毒,或以为秦桧密令师中毒之。
                大名府和曾头市更明显了
                历史上关胜。
                《金史·卷七十七》:挞懒攻济南,有关胜者,济南骁将也,屡出城拒战,豫遂杀关胜出降。
                《宋史·卷四百七十五》:因遣人啖豫以利,豫惩前忿,遂畜反谋,杀其将关胜,率百姓降金,百姓不从,豫缒城纳款。
                但是只是这里并不能联系,杨志历史上也有
                水浒传不是
                害死关胜的是刘豫
                《宋史·卷四百七十五·列传第二百三十四》:四年七月丁卯,金人遣大同尹高庆裔、知制诰韩昉册豫为皇帝,国号大齐,都大名府。
                都大名府,都大名府,都大名府。
                不止
                【正将台上立着两个都监:一个唤做李天王李成,一个唤做闻大刀闻达。二人皆有万夫不当之勇,统领着许多军马,一齐都来朝着梁中书呼三声喏。】
                《三朝北盟会编》卷一百十八云:建炎二年八月二十九日辛巳,李成劫掠宿州。先是,朝廷命李成充京东河北路大捉杀使。成领兵而南也,秋毫无犯于民,将及宿州,乃怀反侧,有攘取宿州之意;分军为二,一侵泗州,别将主之;一侵宿州,成自主之,皆约八月晦日。至是东行,成入宿州,乃曰:「备奉圣旨,屯驻于宿州。」故人皆不疑,市井买卖如旧。军入未及半日,即有登城者。俄顷,弓矢乱发,纵火肆剽掠,尽取强壮为军,并驱虏其老幼。又卷一百三十二云:建炎三年闰八月,李成遣人诣行在,受招安,未回,复反。李成在泗州,声言愿归朝廷,因曾劫杜充老小于汴河,杀二万余人皆尽,不敢赴行在。朝廷闻之,遣人赍文字往招安,成大喜,待使人甚厚。成欲遣人随使人赴行在,军中皆恐惧,不敢行。有张琮者,安肃军人,语言稍辨利,略知书,能讴小词。……于是诸军将佐皆举琮行。成遂命琮。琮亦愿赴行在,具受招安之状,随使人至行在。……琮遂赍文字复往招成,未至泗州,成已复反。又卷二百零七引《岳侯传》云:时贼首李成自呼李天王,并马进、商元等,共提兵三十万,占据淮西、淮南数州屯驻,往来劫掠。
                徐文,字彦武·····宋季盗起,募战士,为密州板桥左十将。勇力过人,挥巨刀重五十斤,所向无前,人呼为“徐大刀”。······东还,破群贼杨进等,转承信郎。宋康王渡江······是时,李成、孔彦舟皆归齐,宋人亦疑文有北归志,大将阎皋与文有隙,因而谮之。宋使统制朱师敏来袭文,文乃率战舰数十艘泛海归于齐······文以策干刘豫,欲自海道袭临安,豫不能用。齐国废,元帅府承制以文为南京步军都虞候······天眷元年,破太行贼梁小哥,以本职兼水军统制·······宗弼复取河南,文破宋将李宝于濮阳、孟邦杰于登封。宋蒋知军据河阳,文迟明至其城下,使别将攻城东北,自将精锐潜师袭南门。城中悉众救东北,文乃自南门斩关入城······击走宋将戚方······东海县人徐元、张旺作乱,县人房真等三人走海州,及走总管府,上变······文等至东海,与贼战,败之,斩首五千馀级,获徐元、张旺,馀众请降。——《金史·徐文传》
                再说生辰纲
                劫生辰纲是在济南,山东,从河北送河南,去了山东?
                【次日天晓,老都管自和一行人来济州府该管官吏首告,不在话下。】
                《大宋宣和遗事》:是年,正是宣和二年五月,有北京留守梁师宝将十万贯金珠、珍宝、奇巧匹段,差县尉马安国一行人,担奔至京师,赶六月初一日为蔡太师上寿。其马县尉一行人,行到五花营堤上田地里,见路傍垂杨掩映,修竹萧森,未免在彼歇凉片时。
                我查到一个是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滋润乡下辖村。一个是河南省濮阳市南乐县西邵乡下辖自然村。
                《大宋宣和遗事》明显是后者。
                在有前作下,作者还弄到山东?只是地理不好?
                岳飞孙子岳珂《金佗稡编》:“探得大名开德府界梁小哥人马截了山东路金帛纲、河北马纲”。
                山东路金帛纲
                梁小哥(梁青、梁兴)被认为是燕青(小乙哥)原型,燕青是《大宋宣和遗事》生辰纲八人之一
                【花约道:“为头的是郓城县石碣村住,姓晁名盖,人号唤他做‘铁天王’;带领得吴加亮、刘唐、秦明、阮进、阮通、阮小七、燕青等。”】
                水浒传在有前作下借鉴下改了地点,很难不让人怀疑是不是为了对应。
                大名府类似于有人写了个民国小说,说一帮人劫了南京市长的钱,其中有人叫王庸,南京市长有两个手下一个叫陈公仆,一个叫周佛海。你觉得不是意有所指吗?
                曾头市
                【这老子原是大金国人,名为曾长者,生下五个孩儿,号为曾家五虎。大的儿子唤做曾涂,第二个唤做曾参,第三个唤做曾索,第四个唤做曾魁,第五个唤做曾升。】
                这老子原是大金国人,这老子原是大金国人,这老子原是大金国人
                还有
                【今春去到枪竿岭北边,盗得一匹好马,雪练也似价白,浑身并无一根杂毛,头至尾长一丈,蹄至脊高八尺。那马又高又大,一日能行千里,北方有名,唤做照夜玉狮子马,乃是大金王子骑坐的,放在枪竿岭下,被小人盗得来。】
                《大宋宣和遗事》记载了一个故事:
                (完颜亮)令海滨侯延禧(辽天祚帝)、天水侯赵某(宋钦宗)各领一队为击掬。左右兵马先以羸马易其壮马,使人乘之。既合击,有胡骑数百自场隅而来,直犯帝马,褐衣者以箭射延禧贯心,而死于马下。帝顾见之,失气堕马。紫衣者,以箭中帝,帝崩,不收尸,以马蹂之土中。
                还有
                【次日,时迁回寨报说:“小弟直到曾头市里面,探知备细。见今扎下五个寨栅。曾头市前面,二千余人守住村口。总寨内是教师史文恭执掌,北寨是曾涂与副教师苏定,南寨内是次子曾参,西寨内是三子曾索,东寨内是四子曾魁,中寨内是第五子曾升与父亲曾弄守把。这个青州郁保四,身长一丈,腰阔数围,绰号险道神,将这夺的许多马匹都喂养在法华寺内。”】
                曾长官叫曾弄了,很明显是后加的
                宁稼雨在《水浒闲谭》中指出,曾头市的曾长官以及曾家五虎,很可能是指完颜阿骨打和其五个儿子。“曾”字与女真的“真”,以及金国的“金”在读音上相似;曾长官叫曾弄,而韩企先给完颜阿骨打起汉名叫“旻”(也写作文),而根据《三朝北盟会编》记载,完颜阿骨打的汉姓为“王”,“王”与“文”合写正是“弄”字。所以,曾弄可能就是暗指完颜阿骨打。另外,完颜阿骨打虽然儿子很多,但只有五个比较出名,分别是完颜宗弼(也就是金兀术)、完颜宗望、完颜宗尧、完颜宗峻和完颜宗乾,也是这五个参与灭宋。而曾长官恰恰也有五个儿子,号称曾家五虎,与梁山是死对头。


                IP属地:江苏8楼2024-04-15 11:18
                回复
                  扈成
                  【扈成见局面不好,拍马落荒而走,弃家逃命,投延安府去了。后来中兴内,也做了个军官武将。】
                  扈成结局很明显,连栾廷玉都没说结局,李成、闻达也没有,他来了一句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三十:初,杜充之众既溃,其统制官岳飞、刘经自茅山引众入广德军。后军扈成驻于金坛县,为戚方所杀。
                  《三朝北盟会编》卷一百三十七:建康失利,诸军皆散。戚方走至金坛界,与建康统制扈成相遇。方欲夺成军,乃谋杀成,遂伏众于筱中,皆执长枪,令日:"扈统制过则杀"。俄而成果至,伏发,以长枪刺成,成死。
                  《三朝北盟会编》卷二育七十引《岳飞传》:后金贼兀术与侯军连年拒战,侯兵势弱,不如虏众,遂遭所溃,随杜充弃京城前往建康。其时在京居民,已降金虏。内则有刘经、扈成、戚方等诸将,于建康乘势为乱,劫掠州郡。.....以此,前后一年,收捕扈成、戚方,及斩刘经并留守司散残军官千余人,复取建康,招民安业。
                  据以上史料,扈成是南宋高宗时一个将军,曾经抗击金人入侵,为保卫祖国出过力,这无疑是应该肯定的。但在建康(今南京)被金兵打败后,与刘经、戚方等"乘势为乱,劫掠州郡",这又是不光彩的事,尤其是在民族危难之时。后来,或说被戚方所杀,或说被"收捕"。总之,下场是可悲的。在《水浒》中,扈成在祝家庄被攻破时,遇上李逵"抡起双斧"砍过来,便"投马落荒而走"。"后来中兴内也做了个军官武将"。"中兴",就是指北宋徽宗亡国后,赵构在杭州即位,建立南宋王朝之事。这一点,正与他曾抗金这一史实一致。
                  由此引出一丈青和王英夫妇
                  《三朝北盟会编》:循蔡河而下,至濠州遇张用,勍说用归朝廷,以马皋之妻一丈青嫁用为妻。初,皋为郭仲荀所诛,勍周恤之,以为义女,既嫁用,遂为中军统领。有二认旗在马前题曰:关西贞烈女,护国马夫人。
                  两宋之交(与《水浒传》所讲述的时期接近)的马皋有妻子(一说女儿)名为“一丈青”,也是一员女将,后来马皋被处斩,一丈青被闾勍收为义女,后来又嫁给曾加入岳飞部下的武将张用。
                  张用贪财胆小
                  王英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提到,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中原地区大部被金军占领,但在京西、河东等人,出现了不少“聚兵保守山寨者”,较为出名的有向密、王简和王英等人。为了增加抗金力量,河南镇抚使翟兴派人秘密前往各大山头,希望他们能够报效朝廷,为抗金大业做出贡献。经过一番游说,有不少山头答应归顺,这其中便有王英。
                  【时京西与河东北接境而忠义之人犹有聚兵保守山寨者河南镇抚使翟兴遣亲信持书取间道以结约之如向密王简王英等数十寨皆愿听节制】
                  据《宋史》卷四百五十二中载,对于王英等人的归顺,宋高宗赵构非常高兴,并为此将翟兴加封为河东北路军马使,同时还对王英等人各大山头头领进行了册封和嘉奖。这事在中原地区迅速传开。此后,汾、泽、潞、怀、卫等地的不少山寨纷纷归顺了南宋朝廷。
                  【时河东、北虽陷,土豪聚众保险,兴遣蜡书结约之,向密、王简、王英辈皆愿受节制。】
                  据《靖康要录》卷十四载,自归顺朝廷后,王英率部多次与金军爆发激战。由于战绩出色,朝廷授予王英准备将领武翊郎之职。汴梁沦陷后,王英又率部与金军发生多次较量。在怀城防御战中,王英所部遭遇金军主力团团围攻,虽拼死抵挡,该城仍然被金军攻破。王英誓死不做金军俘虏,逃入濠水,壮烈殉国。
                  【时懐州有正兵千人鼎澧兵三千余人河内修城破淮备将领武翊郎王英投濠而死】
                  从名字上,矮脚虎和这位抗金义军一样,设定上则类似岳飞同乡张用
                  在扈成的明示下,不能不把二人联想
                  梁山这个地名也是和抗金绑定的
                  《三朝北盟会编》卷143:“张荣,梁山泊渔人也”,“军中号为张敌万”。“金人已得楚州,遂并力攻茭城。荣不能当,焚其积聚。弃茭城,率舟船遂入通泰州。”
                  张荣,梁山渔民,北宋末、南宋初年抗金名将,民族英雄。
                  建炎四年(1130年)八月,金朝为集兵攻取陕西,将由江南撤至六合(今属江苏)的完颜宗弼军西调洛阳(今属河南),由元帅左监军完颜昌负责淮南战场。九月中旬,完颜昌督军攻克楚州,南宋守将赵立战死。十一月,完颜昌乘天寒湖水冰冻之机,率军进攻鼍潭湖义军水寨,张荣孤军不敌,焚毁积聚粮草,引军撤退至通州、泰州。十一月三日通泰镇抚使知泰州岳飞率军撤出泰州,十一月七日岳飞军渡江屯江阴军沙上。 ]完颜昌乘胜猛扑泰州,张荣军进入泰州守卫十余日,泰州于十一月十七日为金军攻陷。张荣军退往缩头湖与金军对峙。十一月二十日通泰镇抚使知泰州岳飞以失守待罪。
                  岳飞孙子岳珂记载,岳飞这次撤兵,由于种种原因,粮草不济,被迫吃人肉。
                  岳珂《鄂国金佗稡编·卷第二十五·吁天辨诬卷之五·承楚辨》:先臣(即岳飞)还师保泰,虏骑二十万披城而阵。先臣独以扶伤饥羸之卒,贾其勇于累战之余,柴墟再捷,河流为丹。先臣率先士卒,身被两枪,犹乘胜逐北。虏既退遁入栅,先臣尽护数十万之生聚保柴墟……饷道无所从出,先臣乃刲尸继廪。
                  岳飞:壮志饥餐胡虏肉。我真吃过。
                  绍兴元年(1131年)完颜昌为解除渡江南下后顾之忧,自泰州率军万余乘船进入缩头湖,企图一举攻灭张荣义军。张荣出动几十只小船迎敌。他看到金军用大战舰作前导,无法与之对抗,就想出一条妙计。张荣对部下说:“无虑也,金人止有战舰数只在前,余皆小舟,方水退,隔泥淖,不能触岸。我舍舟而陆,杀棺材中人耳!”张荣所部引诱金兵陷入泥淖,不能自拔。抗金健儿们喊声震天,将敌军乱砍乱杀。连留在舟船中的金军也不攻自乱,往往溺死。张荣乘胜克复泰州,“有谋而怯战”的完颜挞懒(昌)逃往楚州,不敢逗留,一直撤至淮河以北。淮东路大部分州县又重归宋朝控制。缩头湖之战比岳飞建康之战打得更为出色,是南宋立国后空前的大捷。张荣获胜后,投奔刘光世,任右武大夫、忠州防御使、兼泰州知州 ,其部属立功将将士四千零二十九人也进宫受赏。缩头湖后也因而改名得胜湖。
                  《读史方舆纪要》卷23《兴化县》载:
                  “得胜河:县东十里,本名缩头河。宋建炎中,张荣、贾虎率山东义军,繇梁山泊与金人转战至承、楚间,金将挞览在泰州,荣以舟师设伏,掩击于缩头湖,大败其众,因更名得胜湖。”
                  根据记载施耐庵在得胜湖生活过。也是张士诚的水寨。


                  IP属地:江苏9楼2024-04-15 11:21
                  回复
                    施罗二公身在元,心在宋,虽生元日,实愤宋事也。是故,愤二帝之北狩,则称大破辽以泄其愤;愤南渡之苟安,则称灭方腊以泄其愤。敢问泄愤乎讵乎?则前日啸聚水浒之强人也,欲不谓之忠义不可也。是故,施罗二公传水浒而复以忠义名其传焉。——《忠义水浒传序》李贽(我认同部分,不认同灭方腊全部影射抗金)
                    《水浒传》前作《大宋宣和遗事》是是宋代无名氏所作,元人或有增益。是成书于元代的笔记小说辑录,结合了多个类型的笔记小说并以说书的方式连贯而成。分为元贞利贞四部分
                    利集
                    记述宣和六年到金天辅十一年间的故事。宣和末年,金兵南下,靖康之耻发生。
                    贞集
                    记述金天辅十四年到宋绍兴年间的故事。宋室南渡,赵构称帝,南宋建立。
                    有近一半篇幅讲抗金,梁山故事不可避免的带有抗金(抗击外族)的内容
                    即使现存水浒传中也具有抗金,或者致敬抗金的内容。
                    《宋江三十六人赞》(1222年~1307)是宋末元初,宋亡后,他写了《宋文丞相传》,记述文天祥的事迹,《宋陆君实传》、《辑陆君实挽诗序》记载有关陆秀夫的事迹及其死后友人的挽诗,字里行间充满对抗元英雄人物的景仰。
                    大宋宣和遗事的梁山并不只是梁山
                    【且说那晁盖八个,剑了蔡太师生日礼物,不是寻常小可公事,不免邀约杨志等十二人,共有二十个,结为兄弟,前往太行山梁山泊法落草为寇。】
                    《水浒传》有个宛子城,而太行山有个碗子城
                    《宋江三十六人赞》里
                    玉麒麟卢俊义
                    白玉麒麟,见之可爱。风尘太行,皮毛终坏。
                    ps:大宋宣和遗事是李进义(卢进义),“太行忠义保社”有个李进
                    浪子燕青
                    平康巷陌,岂知汝名?太行春色,有一丈青
                    对应梁兴又叫梁青、梁小哥
                    船火儿张横
                    太行好汉,三十有六,无此火儿,其数不足。
                    《中兴小纪·卷十九》:自靖康以来,中原之民不从金者,于太行山相保聚。初,太原张横者,有众二万,往来岚、宪之境。岚、宪知州、同知领兵一千五百人入山捕之,为横所败,两同知俱被执。
                    《大金国志·卷十一》:太原义士张横败国兵于宪州,擒岚、宪两州同知及岢岚军判官。张横有众一十八人,啸聚于岚、宪之境。大金捕之,往往失利。至是,帅府遣两州同知及判官领太原兵千五百人追捕。既与张横相遇,望风而溃,多坠崖死。两州同知及判官尽为横所擒。
                    太行山一带有义士张横,曾聚众抗金。没遮拦穆横(穆弘)
                    出没太行,茫无畔岸。虽没遮拦,难离火伴。
                    可能是某个失去记载的抗金义军。


                    IP属地:江苏10楼2024-04-15 11:2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