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吧 关注:49,823贴子:643,930

界画史四:仇英临宋人画册为今人主观定名,含仇英原创作品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各位大多应该已经认识到以往大量绘画错误断代对楼阁发展史带来的极大扰动。

而这些作品中,影响最大的包括现藏上海博物馆的仇英“临宋人画册”。过往学术界所谓晚期楼阁倒退呆板的颠倒观点,以及用明清特点建“仿宋楼阁”泛滥的源头,很大程度来自此处。

实际上所谓“临宋人画册”只是现代人主观定名,这批画中含有仇英原创的作品。

这里,我们先用一段话总结事实(方便大家引用):
实际上所谓“临宋人画册”是民国李拔可收藏的一批绘画,作者不明。从画上的印章得知曾为明代项元汴所藏。项元汴可从未说过这些画是临宋,也没有说明作者是谁。民国时期因对宋明绘画缺乏认识,主观以《天籁阁旧藏宋人画册》为名出版印刷画册一本,后发现绘画风格为明仇英又主观改名《仇英临宋人画册》。然而该批绘画大小不一形式不同根本不属同一系列,其中虽个别为临宋,但其他个别却和仇英明确原创的《人物故事图册》雷同,明代风格显著。以往人们以讹传讹此为仇英临项元汴所藏宋画,然而近年学者发现明代何良俊曾详细记录仇英在世时项元汴的藏画,大多为元明作品,宋画极少。另外,台北故宫发现项元汴曾将仇英原创作品伪题为“临摹”(《临宋元六景》),想必是导致此类讹传流行的源头之一…

封面图片1:笔者自己所藏《天籁阁旧藏宋人画册》一本之封面


这里我们先将主要证据一条条简明总结,之后下文将再逐条详细陈述。

1、该批绘画虽然个别为明确的临宋作品,但其他个别却和仇英明确的原创作品《人物故事图册》中的绘画雷同,如《明妃出塞》,明代时代风格显著。

2、该批绘画大小不一,形式不同,并不属于同一系列。从印章,形式,内容可清晰分辨出分属几个不同系列。因此本来便不应仅以个别临宋就一概而论。

3、将此批绘画定名为“临宋人画册”的是二十世纪张珩《木雁斋笔记》,其中并未给出根据,并讹传仇英在项元汴处临大量宋画。而近年学者发现明代何良俊详细记录仇英在世时项元汴藏画大多为元明作品,宋画很少。

4、近年,台北故宫学者发现,院藏《仇英临宋元六景》明显为仇英原创作品,却被项元汴伪题为“临摹”作品。这应该是“仇英给项元汴临摹大量宋画”讹传流行的源头之一。

5、该批绘画中花鸟作品《㶉鶒松泉》与北京故宫所藏一幅传宋画雷同,但该故宫藏画实为二十世纪上海淘来作者不明,后由孙伯渊臆断为宋画。实为典型的明代吕纪构图,明代周臣皴法,明显为明代吴门模仿明代吕纪的作品,应同为仇英绘制。

对于以上五条论据,敬请大家看后面正文中的逐条详解(文字简明清晰,许多艺术史关键信息)。

封面图片2:笔者所藏《天籁阁旧藏宋人画册》其中滕王阁页


敬请大家看后面正文中对上面五条论据的逐条详解。


IP属地:北京1楼2024-04-09 11:06回复
    我已经长生不老被楼主禁言,将不能再进行回复
    本贴是《界画史》结构篇的第四节。

    《界画史》结构篇的全贴索引链接,请见本层回复中:


    IP属地:北京2楼2024-04-09 11:32
    收起回复
      现在我们进入正文,逐条细讲1楼列出的5条论据。

      第1条论据:该批绘画中有的和仇英明确的原创作品雷同,明代风格显著。因此不能仅因个别临宋就以此类推而断言整批绘画都“临宋人”

      比如,虽然该批绘画中个别如《羲之写照》是临宋作品。但该批绘画中的《明妃出塞》与仇英明确原创的《人物故事图册》中的版本雷同,明代风格显著。


      仇英《人物故事图册》中无一与宋画雷同,是公认仇英个人风格和明代时代特征显著的作品
      北京故宫对此册的描述:


      举一个《人物故事图册》中最明显的例子:《贵妃晓妆》。
      《贵妃晓妆》与明代的人物画代表作《汉宫春晓》相似。
      其中建筑细节极具明代特征,与宋画大异。

      明仇英贵妃晓妆(人物故事图册)

      明仇英汉宫春晓,是明代人物画的代表作,风格与贵妃晓妆近似


      《人物故事图册》中的《贵妃晓妆》为极具明代特征的仇英原创作品,是没有任何争议的。

      了解了以上事实之后,我们会清晰的看到:
      不能仅以个别绘画临宋,就以此类推整批绘画都是“临宋人”

      如果仅因个别绘画临宋,就强行以此类推至整批绘画都是“临宋人”,会出现以下这个逻辑悖论:


      因此,可以逻辑严谨的证明:绝对不能因个别绘画临宋,就以此类推这批绘画都是“临宋人”


      IP属地:北京3楼2024-04-09 11:45
      收起回复
        第2条论据:该批藏画形式不同,大小不一,主题各异,分别属于不同的系列。因此本来便不应该仅因其中个别作品临宋,就推测整批藏画为“临宋人”。

        二十世纪以来这批绘画长期被称为“画册”,让人们往往误以为这是一本统一创作的“册”。

        然而真正有意统一创作的“册”往往形式一致,尺寸近似或者主题贯穿。

        尤其是仇英画的“册”,大都是尺寸统一,风格一致,主题贯通。我们以《人物故事图册》为例:


        反观李拔可所藏仇英绘画(所谓“临宋人画册”)其中的一些绘画,从印章,形式,内容,都可以清晰得看出分属不同系列,其中一些明代风格显著:

        这批绘画明显分别属于不同系列,本来就不能仅以个别临宋,就一概而论为都是“临宋人”

        还有一个因素误导人们觉得该批绘画属于一个系列,就是一枚来历不明的“清夜无尘”印贯穿其中,让很多人以为这是项元汴在表明这批绘画属于同一个系列,所以个别临宋就全都是临宋:

        实际上“清夜无尘”非项元汴印,而应是后世藏者在自己收藏的这批画上逐一印上,并不表明这是同一个系列。

        综上,李拔可所藏仇英绘画(所谓“临宋人画册”)中作品分属不同的系列,不能够仅因个别临宋,就一概而论至全部“临宋人”。而其中一些绘画明代风格显著。


        IP属地:北京4楼2024-04-09 11:51
        回复
          第3条论据:将此批绘画定名为“临宋人画册”的是二十世纪张珩《木雁斋笔记》,其中并未给出根据,并讹传仇英在项元汴处临大量宋画。而近年学者发现明代何良俊详细记录仇英在世时项元汴藏画大多为元明作品,宋画很少。

          《木雁斋笔记》没有给出任何根据(因为确实就没有任何客观根据),看得出是仅以个别临宋就一概而论了:


          《木雁斋笔记》还称仇英为项元汴临百幅宋画,更是匪夷所思。要知道院藏宋画真迹也不过数百上千幅。而明代何良俊曾参观记录仇英生前项元汴的藏画,大多是元明作品。项元汴增加宋画收藏还是在仇英去世后,隆庆帝下旨以画抵俸,导致内府藏画外流之后。



          因此,张珩想当然的一概而论“临宋”,以及所谓百幅临宋作品的说法,并不是基于可靠的事实依据,而应该是受到后世包括陈继儒以来各种只言片语并无实质依据的以讹传讹影响下的主观印象。

          而这些讹传从一开始又是怎么形成的呢?请看下一个论据。


          IP属地:北京5楼2024-04-09 11:55
          回复
            第4条论据:近年,台北故宫学者发现,院藏《仇英临宋元六景》明显为仇英原创作品,却被项元汴伪题为“临摹”作品。这应该是“仇英给项元汴临摹大量宋画”讹传流行的源头之一。

            其实真正流传有序,风格统一,由项元汴本人注明为仇英临宋元画册的,是院藏的《仇英临宋元六景》。因此此册过往也是学界研究所谓仇英“临摹”的重点。

            然而,近年来,台北故宫研究发现,这套《临宋元六景》,明显应为仇英原创的《武陵精舍六景》。却被项元汴伪题为《临宋元六景》。

            明仇英《临宋元六景》(其实是原创)


            《解构与重建》:明仇英《临宋元六景》图册研究




            项元汴也许因为想提高画的价值(笔者按:或提高自身地位),将该画伪题为“临宋元“

            明代绘画被错题,这种现象非常普遍,是造成明代绘画被大面积抹杀的原因之一。

            近十几年来学术界开始留意到大量明代绘画等艺术品被系统性错误断代的现象。比如院藏几乎大部分明代无款工笔画都被清宫《石渠宝笈》错题为宋画。以往明代绘画的全貌被严重扭曲。

            这样的现象系统性横跨绘画,瓷器等多个范畴,一环扣一环,极大扰乱了过往经济文化史发展的认知。笔者总结了近年学术界重点的一些断代纠正,请参见此处:https://tieba.baidu.com/p/8430389229

            因此在分析宋明绘画时,不能仅以陈旧命名或者文人讹传作为依据,而是要具体客观分析作品的特征。


            IP属地:北京6楼2024-04-09 12:13
            回复
              第5条论据:该批绘画中花鸟作品《㶉鶒松泉》与北京故宫所藏一幅传宋画雷同,但该故宫藏画实为二十世纪上海淘来作者不明,后由孙伯渊主观断代为宋画。实为典型的明代吕纪构图,明代周臣皴法,明显为明代吴门模仿明代吕纪的作品,应同为仇英绘制。



              先说构图。
              这种构图是多么的具有吕纪特征!?
              台北故宫一幅传辽萧瀜的花鸟画
              很大程度上因为这样的构图而确定为吕纪作品:


              再说笔法,
              山石形状脱胎于宋代李唐与刘松年
              而用柔和的墨染取代李、刘刚硬的斧劈皴
              这是极具明代周臣风格的画法,对吴门仇英等人影响深远


              因此,北京故宫20世纪新藏《松涧山禽》是明代风格显著的绘画,各位如果有学习美术史的,应该都会觉得很明显,不会有太多争议。


              IP属地:北京7楼2024-04-09 12:21
              回复
                最后我们说一下仇英临宋的绘画到底有哪些。

                因为仇英在世时,还没有发生内府藏画流失的情况,仇英能够看到的宋画有限。

                现存明确的仇英临宋作品,除了上文中提到的李拔可所藏绘画(所谓“临宋人画册”)中的《羲之写照》,《半闲秋兴》之外,

                还有仇英临宋萧照的《中兴瑞应图》,以及临传为李唐的《胡笳十八拍》(和中兴瑞应图时期相近)。

                尤其是中兴瑞应图和胡笳十八拍,是仇英学习界画细节线描笔法的源头之一。


                IP属地:北京8楼2024-04-09 13:03
                回复
                  下节预告

                  由于长期以来李拔可藏仇英绘画被一概而论为“临宋人”。

                  导致一位元代画家的历史贡献被大大抹杀,那就是元代的夏永。

                  也许出于对元代的偏见,人们往往先入为主的认为明代工笔绘画的发展都是直接继承自宋代

                  实际上,明代所流行的“名楼”题材,其构图大多来自于元代夏永极具个人风格和有开创性的构图。

                  比如,本贴中所讲的李拔可藏仇英《滕王阁图》,故宫院藏《明人望海楼图》,甚至故宫藏明代岳阳楼漆盘,其构图都是来自元代夏永的《滕王阁图》。其中城垛的位置,帆船的角度,辅助建筑的位置,都如出一辙。


                  夏永观赏楼阁的构图,与南宋江阁图已经有很多不同的地方,是具有个人风格与开创性的。比如观赏楼阁中突然开始大量使用城垛,是夏永鲜明的个人特色。南宋时城垛只出现在明确的城楼建筑中,观赏性江阁从来不用城垛。

                  而《仇英滕王阁图》中的建筑,则出自其原创的《云溪仙馆》,是一座明清特有的整体折角楼阁,完全不见于宋元。请看笔者之前的详细介绍:https://tieba.baidu.com/p/8683457076

                  而下一节(界画史五),我们讲详细讲明代名楼绘画构图来自夏永,而非宋人。


                  IP属地:北京10楼2024-04-09 13:31
                  收起回复
                    回到《界画史》结构篇的总贴索引

                    总贴索引链接在本层回复中


                    IP属地:北京11楼2024-04-09 13:38
                    收起回复
                      各位,此套李拔可所藏仇英绘画过往被主观题为“仇英临宋人画册”的确对于楼阁和界画的发展史造成了极大的扰乱。因此仔细审视这套绘画是很有必要的。

                      通过对本文的阅读,可以较为立体的了解到以往艺术史研究的很多细节,以及一些结论到底是怎么产生的。

                      在由于文物断代错误导致衰退及其助长的倭代华横行的现在,我们是需要增加这方面意识的。

                      因此,还希望各位认真阅读,多为传播。

                      其实本篇的细节还是十分有趣的。


                      IP属地:北京12楼2024-04-09 13:48
                      收起回复
                        来了来了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4-04-09 14:36
                        收起回复
                          好好好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4-04-09 15:19
                          收起回复
                            来了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4-04-09 16:29
                            收起回复
                              前几天读论文的时候发现的,木鱼山石窟6号龛左侧出现了类似于整体折角式楼阁的形象。还请大佬帮忙看看这篇文章把此窟断代为唐代的依据是否充分?(图三是原文)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24-04-09 17:18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