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吧 关注:700,987贴子:12,520,367

这段内容能证明没有内耗的末年明军在满饷的情况下战力杠杠的么?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刚才偶然想看看明末边军战力在某吹们眼里怎么不堪了。对于我这种对明末没太研究的人,总觉凡是要讲究一个探究吧,所以搜搜最方便的百度百科,搜了一下明清战争的过程中,看到了一些可能比较有趣的内容。
以下均来自百度里的史料:
明清间一系列战争中的首次交战。
此前,努尔哈赤令大批部下假扮商人,混入城内,便于里应外合。包围抚顺城后,边攻城,边招降。城破,明游击李永芳率守军五百余人投降,后金得胜而归。在归途,后金兵与明援军大战于抚顺城外,明军陷伏,总兵张承胤、副总兵颇廷相战死,一军皆溃。抚顺之战,后金大胜,连下东州、马根单、抚顺三城,俘获人畜三十余万。
然后就是熟悉的萨尔浒之战。明军惨败。
接着就是开铁之战
万历四十七年六月,后金兵万骑从静安堡入,乘开原疏于防守之机,一举而下,明总兵马林战死,来自铁岭的援兵也被击败。后金从这里掠回的人畜财物运了三日犹未尽。
七月,努尔哈赤亲自领兵攻占铁岭。明辽东经略熊廷弼说:“开原,河东根柢也”。他把开原、辽沈和京师视作一条不可分割的防守链条。而且开原城大民众,是明朝联络女真和蒙古一些部落的重镇。万历四十七年七月二十五日(1619年9月3日),后金开始攻打铁岭。明军坚守英勇抵抗,从寅时血战到辰时,但被后金内应开城,遂陷,参将丁碧以下,将士殉国者颇多,有千总卢孔时手执铁棍,杀死数十名后金军,力战身亡。铁岭被围时,同时向沈阳总兵李如桢和驻虎皮驿的总兵贺世贤求救,李如桢路近却不去,贺世贤路远却急驰往救,遇到援助后金的东蒙古各部联军,大战一场,因城陷而还。
PS:这段看着心里确实挺难受的。(这段有没有了解的,详细说说。)
然后后金占了开原,既形成了进取辽沈的有利态势,也导致明朝边患日益严重,还有了牵制蒙古的条件,在军事上和政治上都有深远的意义。
万历四十八年,八旗军两入明边,略花岭山城,俘获约四百人。六月,八旗军“共二万余分为二股,一股自抚顺关进境,总兵贺世贤御之;一股从东州地方直抵奉集堡,总兵柴国柱御之”(《明光宗实录》第4卷)。后金旋退掠王大人屯等十一屯寨(国榷记载掠王大人屯等十一屯发生在七月十七,)“挖取窖里粮食”,抓走3人而归。
乍一看,确实此时的明军战力也不过如此嘛。但是呢紧接着:万历四十八年七月二十一日,万历死,朱常洛即位,年号泰昌,朱常洛即位后,便借皇帝遗诏的名义,发内帑(朱常洛的工资)百万犒劳边防将士,由大内银库调拨二百万两银子,发给辽东经略熊廷弼和九边巡抚按官,让他们犒赏将士;并拨给运费五千两白银,沿途支用。朱常洛还专门强调,银子解到后,立刻派人下发,不得擅自入库挪为它用。万历四十八年八月即泰昌元年八月,努尔哈赤带领诸王大臣统兵围懿路、蒲河(焚掠很惨,引自明实录),兵临沈阳城下。熊廷弼乘马趋救,督将策应,八旗兵在沈阳被击败,八旗兵退屯灰山(国榷记载),熊廷弼进攻灰山,努尔哈赤撤回建州界凡。努尔哈赤因师行不利,令将十余名官将捆绑,额亦都自缚请罪。九月,八旗兵又进入懿路、蒲河地方,抢掠粮食,被贺世贤率兵斩杀八十九人。(这段有明末研究的大佬,可以说说,真的是这样么?)
这不对啊,明军不是打不过后金么?怎么会这么牛了?这是开了月影么?
后面的我就不贴了。基本就是辽东在有好转的情况下,各种扯皮倒灶的事。


IP属地:吉林1楼2024-04-06 23:52回复
    没有内耗又满饷,那不就是就是成化犁庭吗。。。
    萨尔浒之前明朝还打了三大征,单论正面战斗力是绝对没问题的。但问题在于当时明朝没点民族主义没开意识形态,军队就是单纯为了军功饷银而战,顺风浪逆风崩。实际上萨尔浒之战之所以会败的原因之一,就是兵将一心抢功导致轻敌冒进。在实际战斗中也经常出现明军打出一点小优势就开始抢功变得混乱无纪律,然后被敌方掉过头来反杀。。。
    这也是个怪圈,其实明朝一开始也不是以人头记功的,但是后面腐败滋生,就只好数人头了(因为数人头相对不容易造假),但也就导致了士兵比起战役本身的成败更重视个人的人头。。。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4-04-07 22:13
    收起回复
      满饷也不如女真,朱常洛猝死是明亡的一个重要原因。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4-04-07 22:18
      回复
        明末缺银缺钱,缺饷几乎是必然,这是系统性的问题


        IP属地:新疆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4-04-08 01:35
        回复
          明朝灭亡的最重要原因是几位接受过正统皇帝教育的景泰,天启暴毙,让崇祯上位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4-04-08 10:15
          收起回复
            其实更好的例子就是李定国自己。
            当后勤由孙国主供应的时候,大西军人档杀人,佛档杀佛。
            当孙国主被驱逐,明朝官僚和李定国将士合流的时候,满清从贵州到昆明,大西军莫不四散而逃。
            一直到了磨盘山,大西军才勉强提起精神打了一次会战,然后又是四散而逃了。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4-04-08 16:34
            回复
              孙国主什么都不好,但是种田是一把好手,同时也知道将士是自己人,哪有肥了文官饿了将士的道理。
              在云南搞了国营农村,地主豪强皇族沐府的土地全部没收以为营田,用以供应军队,大西军自然是人强马壮,人人敢战。
              而李定国你是知道了,除了打仗啥都不会,只能让后勤工作委托给明朝官僚了,然后嘛,人乏马困,饭都吃不饱了还打什么仗啊。
              甚至满清大军至时,打出义王大旗。大西军将士皆惊呼,国主至已,望风而降。
              将士们是很单纯的,谁给饭吃,就跟着谁走。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4-04-08 16:47
              回复
                甚至写 南明史的作者,顾城都特别不解的说,从大西军迎接李定国驱逐孙可望来看
                大西军将士是心向大明的,革命意志是很坚决的。李定国到底做了什么短短一二年就搞的天怒人怨。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4-04-08 16:55
                回复
                  本来明军也是强大的,只是一个国家到了末年,就是船大难掉头,如果明军不强大也不可能占据着南亚最好的土地呀。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4-04-09 13:17
                  回复
                    因为根据满文老档的记载,努尔哈赤这次战役动用了十万八旗兵。战役结束后,这十万八旗兵又被分为两路,一路4万人由努尔哈赤直接指挥。另一路6万人押解俘获。对兵力分配说得很具体很详细。而明朝在抚顺就一千多战兵。 事后努尔哈赤留了4000人摧毁了抚顺。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10楼2024-04-09 14:28
                    回复
                      根本原因还是在上层,明末党政搞得乌烟瘴气。


                      IP属地:黑龙江11楼2024-04-09 16:13
                      回复
                        其实努尔哈赤在他打工的这几十年里逐渐摸清了公司的老底,发现从上到下都已经腐朽至极,不堪一击,自己又能偷偷慢慢成长逐渐发育,时机成熟就跳反了。至于七大恨只不过是师出必需有名的借口而已


                        IP属地:广西来自iPhone客户端12楼2024-04-09 17:49
                        回复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而努尔哈赤的主心骨就是他统一女真的那一批人罢了,明军钱管够未必不能这这批主心骨过两招,何况努尔哈赤的军队也不尽然全是百战之师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4-04-09 18:43
                          回复
                            明末军队是全方位的烂,根源在政治腐败和土地兼并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4-04-16 16:50
                            回复
                              明清战争打死有名有姓的八旗军官二百多个。崇祯十六年宁远之战明军出城和清军野战还干死了清军镶黄旗副都统。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15楼2024-04-24 11:0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