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战避难所吧 关注:2,021,891贴子:27,500,433

关于“雌小鬼”的一己之见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得益于互联网时代造词与传播学的蓬勃发展,“雌小鬼”作为泛萌文化的属性之一,踏着二次元的浪头一路高歌猛进,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落地生根,得到一定发展。
私以为,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我们在认识、了解、使用舶来词的过程中,出于各种原因往往会直接跳到使用阶段,给自己和后来人留下一大片未经开发的认知空白,把词汇原本的褒贬扫到一边,最终走向解构。
故敬以此贴,谈谈我对“雌小鬼”的看法。
#萌属性#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4-03-07 18:49回复
    前排提示:二次元里当然好说,现实中的孩子是需要关切和保护的,愿与君共省。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4-03-07 18:50
    回复
      阿露把三楼抢下了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4-03-07 18:55
      收起回复
        所以雌小鬼应该被狠狠地殴打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4-03-07 19:02
        收起回复
          说文解字:
          让我们看看“メスガキ”这个词组,“ガキ”很好理解,在霓虹常用于指代小孩子,多含贬义。
          重点放在“メス”也就是“雌”上。一般而言我们称呼人类的性别会使用“男女”,因为这是社会性别,侧重于人的社会属性。那什么时候使用“雌雄”?强调动物性——直白一点,强调“性”。
          二次元擅长生产抽象的欲望,萌属性是产品的细分。
          但在此之前的“傲娇”“三无”“电波”“小恶魔”等等,很少有某个萌属性像“雌小鬼”这么贴近欲望的本源之一,也就是“性”,完全不装饰一下。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4-03-07 19:15
          回复
            聪明如你可能要问:如果雌小鬼只是煞有介事的暗示,那么岂非任何一种擦边暗示都能够替代它?
            前面说过,二次元擅长生产抽象的欲望,但跟其他文化创作一样,这种抽象无法脱离现实独立存在。实际上,“雌小鬼”的原型是相当好找的。实践证明,贴合现实而美化现实的形象更容易受到广泛欢迎,而人恰巧具备这么一个成长阶段:
            身心充满活力但并不强壮,热爱表达但口无遮拦,渴望交流又没啥墨水。那么,有没有一种表达方式,既不需要多深的内涵也不用满腹经纶,就能迅速达到交流目的呢?
            私以为:零基础了解一个地区的文化有三条捷径:学神话,学情话,学脏话。
            而脏话,学得快,反馈强,在无人引导的前提下自然受到青睐。生活经验告诉我,脏话是所有人类的刚需,包括学成人口舌的半大孩子。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4-03-07 19:38
            回复
              这种刚需几乎坐实了“雌小鬼”是现实中不可替代、广泛分布、人人可见的经典形象。这就很恐怖了,不是什么道听途说的“黑长直学生会长”“傲娇金毛”“毒舌大小姐”,你几乎不需要付出任何成本去构想就能够代入——不论是被“雌小鬼”语言攻击,还是作为“雌小鬼”去攻击别人,这两种经历同时存在于很多人的回忆中,角色切换起来极其顺手。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4-03-07 19:49
              回复
                于是得出特征一:
                省时省力,反馈极强。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4-03-07 19:54
                回复
                  有“雌小鬼”登场的作品中,作者往往基于霓虹特色安排一句固定台词:“大哥哥/大姐姐你好杂鱼啊~
                  句式结构根据情景可能有所改变,但是“杂鱼~”几乎跟任何“雌小鬼”都天生亲和,因为这是一种矛盾的情感表达。
                  这里我们以“傲娇”类比,传统傲娇角色往往依赖形象转变作为卖点,现在的傲是为了引出未来的娇,傲娇通过紧跟主线或主角,在一个个事件中逐渐立稳自身的形象,不断改善言行举止,直到“由傲转娇”那一刻,回馈给观众巨大的情感体验,此后傲与娇相辅相成,角色成型。
                  傲娇强调成长性。
                  “雌小鬼”则不同,“杂鱼”这种仅凭望文生义法都能读出满满恶意的词,加上“~”立马大变样。一边表示轻蔑侮辱,一边展示浓情蜜意——不是好意也不是恶意,而是鹦鹉学舌般纯粹的兴奋——自相矛盾但又浑然天成。低龄者的情感表达是很直接的,辱骂形式单一也没有深意。从这个句式诞生开始,它就已经是完成型了,没有深入挖掘的空间,也不用谈论什么成长性。正因如此,这种情感叙事是很迷人的。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4-03-07 20:25
                  回复
                    阿宅少有交流,渴望交流。但交流需要技巧需要管控,否则一个不小心就从释放压力变成徒增压力。“雌小鬼”的交流就简单多了,在双方眼里,辱骂就算不表示好意却表示亲近,“~”强化亲近的倾向,这总比什么都不表示好。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4-03-07 20:41
                    回复
                      好耶理论研究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4-03-07 20:42
                      回复
                        正如前文指出,一个人可以同时跟“雌小鬼”对喷和作为“雌小鬼”挑衅他人,角色扮演没有门槛,角色转变没有延迟,这种叙事相当迷人且解压。因为扮演前者,你精神上羞辱我,我完全可以物理上拷打你,还没有心理负担;扮演后者,不用考虑措辞,隔着网络不会被物理拷打,也不用承受道德压力,直接套模板就能享受到矛盾的快乐,“像小孩子那样口无遮拦”。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4-03-07 20:56
                        回复
                          这便是特征二:
                          “雌小鬼”二象性。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4-03-07 21:14
                          回复
                            出道单选题,以下哪位角色符合雌小鬼定义:
                            A.布布子
                            B.长瀞同学
                            C.上一个和你对线的嘴臭网友
                            D.你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4-03-15 17:28
                            回复
                              看看还有没有人来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4-05-02 19:5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