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军吧 关注:1,788贴子:33,531
  • 7回复贴,共1

抗日战争胜利后第二受降区(广东)受降全过程与战俘遣返全过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第二(广州)受降区的战俘管理和遣返过程。日本宣布投降时,在广东的日军,有广州市区的有第23军军部及其军直部队和独立第8、第13、第23,共三个步兵旅团大部;在广九沿线的东莞、宝安(现深圳)一带的有129师团;在中山、江门一带的有第130师团;在雷州半岛的有独立22旅团和第23旅团各一个大队并少量中、小队级警备队(日本投降后,各县市驻军便把防务交给伪军,向两受降区集中);在海南岛的海南镇守府和所属的海南警备队;此外属于第三受降区的汕头、惠州一带有104师团及以约两个大队为基干编成的潮汕支队。全部总兵力约为137300人。另有朝鲜、日本、东北“归化”侨民约一万多人,并7000多台湾人。其中日本海南、香港驻军原隶属于日海军节制,其余部队均隶属于23军,日本投降后海、港驻军也归23军田中久一节制。
以博罗为界,以西为第二受降区,受降地区为广州、江门、中山、香港、雷州半岛、海南等地区;受降区司令长官为第二方面军司令张发奎将军。博罗以东(含博罗)为第三受降区,受降地区为今揭阳、汕头、汕尾、潮州、惠州等地区,受降区司令为七战区司令余汉谋。
第二方面军下辖:新一军、四十六军、五十四军、六十二军、六十四军共五个军。日本投降前,第二方面军大部分驻防在粤桂边,准备南下攻击驻粤日军,其中四十六军、六十四军131师正在广东境内雷州半岛与日军交战,六十二军在桂越边境与日军对峙。
日本投降后,新一军负责广州方面受降事宜,四十六军并131师南渡海南岛负责海南受降事宜,雷州半岛受降事宜委托邓龙光的三十五集团军代理,六十二军借给卢汉入越南受降,六十四军推进中山、顺德,负责两地受降事宜。9月6日,张发奎的参谋主任张励被任命为广州受降指挥部主任,率领约200名官兵先飞抵广州,筹划受降事宜。9月7日,新一军38师师长李鸿带队进城,受到市民们热烈欢迎,另外原计划沿粤汉线南下攻击广州的汤恩伯十三军一个师也同日抵达广州,蒋将该军划入张发奎将军指挥序列,张发奎命令十三军沿广九线推进,执行该地受降、缴械、整编伪军任务。接下来几天,日军向新一军移交城防、军械库、粮仓、布库、汽车(约900多辆),并上缴部队花名册、兵力分布图、武器清册。至9月底完全交割。9月15日,张发奎将军携司令部人员飞抵广州。
16日,中日两方在广州中山纪念堂举行正式投降签字仪式。中方第二受降区代表为第二方面军司令张发奎将军;日军代表为华南派遣军司令兼二十三军司令官田中久一中将。
参加受降仪式的观礼代表和宾客共180人,对坐左右两旁,一条人行通道将他们隔开,左边是商人、政客、文人等本地名流,衣冠整齐,正襟危坐,仪容不俗。右边则杂乱多了,有饱经风霜两鬓斑白但腰杆挺得笔直的戎装老人、伤痕累累仍满面骁悍的中年军官、肢体残缺却显得意气飞扬的青年军士、嘴角绒毛未褐却已经从军数载的少年士兵——这些都是1937年跟随张发奎将军北上抗日归来的功勋英雄——荣誉军人们,在外征战了整整八年,无数次的出生入死终于有了结果,张发奎将军将他们从所属部队抽调过来,一同见证这光荣的时刻。注:荣誉军人指曾经因执行任务光荣负伤的军人,上文这批军人主要来自六十二、六十四军。9:30,中方第二受降区代表并第二方面军司令张发奎、参谋长甘丽初、广州市长陈策、新一军军长孙立人将军、美军联络官博文(Bowen)少将入场。9:55,日方代表23军司令田中久一中将、参谋长富田直亮少将、海南驻军司令肥后大佐入场。上午10点,签字仪式开始,受降司令官张发奎端坐礼台正中,日代表登台后,向受降长官鞠躬致礼,立正候命。张发奎询问田中久一等身份,命令坐下,随即下达国字第一号命令。宣读完毕,日方代表田中久一签署投降书。受降仪式历时45分钟。
————(此处开始为张发奎将军回忆录,含部分余汉谋回忆录内容)广州收缴日军武器计有步枪12300支、轻机枪510支、重机枪178支、手枪1100支、轻重迫击炮270门、步兵炮24门、火箭炮235门、臼炮10门、山炮21门、野炮2门、二一八式野炮21门、六寸榴弹炮2门、远射炮9门、高射炮20门。————并各式飞机30架,此外还接收了日军船只300多艘,其中渔船31艘、蒸汽船13艘、电艇180艘、大发船14艘、艀船50艘、机动船7艘、特种船11艘、给水船11艘。————广州地区约有日军4万多人,当时日军和侨民遍布全城,为了统一管理,也为了保护日本俘虏的安全,张发奎命令在9月11日下令在广州河南东山、石榴山一带建立战俘营,命令日俘在14日前全部迁到战俘营中,日投降代表富田少将提出异议,请求在广州留下18000人,张发奎的代表张励将军立即予以回绝。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4-02-28 22:35回复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第二(广州)受降区的战俘管理和遣返过程。
    日本宣布投降时,在广东的日军,有广州市区的有第23军军部及其军直部队和独立第8、第13、第23,共三个步兵旅团大部;在广九沿线的东莞、宝安(现深圳)一带的有129师团;在中山、江门一带的有第130师团;在雷州半岛的有独立22旅团和第23旅团各一个大队并少量中、小队级警备队(日本投降后,各县市驻军便把防务交给伪军,向两受降区集中);在海南岛的海南镇守府和所属的海南警备队;此外属于第三受降区的汕头、惠州一带有104师团及以约两个大队为基干编成的潮汕支队。全部总兵力约为137300人。
    另有朝鲜、日本、东北“归化”侨民约一万多人,并7000多台湾人。
    其中日本海南、香港驻军原隶属于日海军节制,其余部队均隶属于23军,日本投降后海、港驻军也归23军田中久一节制。
    以博罗为界,以西为第二受降区,受降地区为广州、江门、中山、香港、雷州半岛、海南等地区;受降区司令长官为第二方面军司令张发奎将军。
    博罗以东(含博罗)为第三受降区,受降地区为今揭阳、汕头、汕尾、潮州、惠州等地区,受降区司令为七战区司令余汉谋。
    第二方面军下辖:新一军、四十六军、五十四军、六十二军、六十四军共五个军。
    日本投降前,第二方面军大部分驻防在粤桂边,准备南下攻击驻粤日军,其中四十六军、六十四军131师正在广东境内雷州半岛与日军交战,六十二军在桂越边境与日军对峙。
    日本投降后,新一军负责广州方面受降事宜,四十六军并131师南渡海南岛负责海南受降事宜,雷州半岛受降事宜委托邓龙光的三十五集团军代理,六十二军借给卢汉入越南受降,六十四军推进中山、顺德,负责两地受降事宜。
    9月6日,张发奎的参谋主任张励被任命为广州受降指挥部主任,率领约200名官兵先飞抵广州,筹划受降事宜。
    9月7日,新一军38师师长李鸿带队进城,受到市民们热烈欢迎,另外原计划沿粤汉线南下攻击广州的汤恩伯十三军一个师也同日抵达广州,蒋将该军划入张发奎将军指挥序列,张发奎命令十三军沿广九线推进,执行该地受降、缴械、整编伪军任务。接下来几天,日军向新一军移交城防、军械库、粮仓、布库、汽车(约900多辆),并上缴部队花名册、兵力分布图、武器清册。至9月底完全交割。
    9月15日,张发奎将军携司令部人员飞抵广州。
    16日,中日两方在广州中山纪念堂举行正式投降签字仪式。
    中方第二受降区代表为第二方面军司令张发奎将军;日军代表为华南派遣军司令兼二十三军司令官田中久一中将。
    参加受降仪式的观礼代表和宾客共180人,对坐左右两旁,一条人行通道将他们隔开,左边是商人、政客、文人等本地名流,衣冠整齐,正襟危坐,仪容不俗。
    右边则杂乱多了,有饱经风霜两鬓斑白但腰杆挺得笔直的戎装老人、伤痕累累仍满面骁悍的中年军官、肢体残缺却显得意气飞扬的青年军士、嘴角绒毛未褐却已经从军数载的少年士兵——这些都是1937年跟随张发奎将军北上抗日归来的功勋英雄——荣誉军人们,在外征战了整整八年,无数次的出生入死终于有了结果,张发奎将军将他们从所属部队抽调过来,一同见证这光荣的时刻。
    注:荣誉军人指曾经因执行任务光荣负伤的军人,上文这批军人主要来自六十二、六十四军。
    9:30,中方第二受降区代表并第二方面军司令张发奎、参谋长甘丽初、广州市长陈策、新一军军长孙立人将军、美军联络官博文(Bowen)少将入场。
    9:55,日方代表23军司令田中久一中将、参谋长富田直亮少将、海南驻军司令肥后大佐入场。
    上午10点,签字仪式开始,受降司令官张发奎端坐礼台正中,日代表登台后,向受降长官鞠躬致礼,立正候命。张发奎询问田中久一等身份,命令坐下,随即下达国字第一号命令。
    宣读完毕,日方代表田中久一签署投降书。受降仪式历时45分钟。
    ————(此处开始为张发奎将军回忆录,含部分余汉谋回忆录内容)广州收缴日军武器计有步枪12300支、轻机枪510支、重机枪178支、手枪1100支、轻重迫击炮270门、步兵炮24门、火箭炮235门、臼炮10门、山炮21门、野炮2门、二一八式野炮21门、六寸榴弹炮2门、远射炮9门、高射炮20门。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4-02-29 10:52
    回复
      ————并各式飞机30架,此外还接收了日军船只300多艘,其中渔船31艘、蒸汽船13艘、电艇180艘、大发船14艘、艀船50艘、机动船7艘、特种船11艘、给水船11艘。
      ————广州地区约有日军4万多人,当时日军和侨民遍布全城,为了统一管理,也为了保护日本俘虏的安全,张发奎命令在9月11日下令在广州河南东山、石榴山一带建立战俘营,命令日俘在14日前全部迁到战俘营中,日投降代表富田少将提出异议,请求在广州留下18000人,张发奎的代表张励将军立即予以回绝。
      ————当月,日俘及日侨分别住满广州河南的5个集中营,第一集中营在石涌口、大松岗,内有日军9845人。第二集中营在白蚬壳,内有日军11512人。第三集中营在老鼠岗附近,内有日军6568人。第四集中营在黄埔附近,有日军2952人。另有日侨男女老少6000多人。第五集中营在大涌仓库附近,有9594人。集中营的纪律靠日军各级建制维持,自负其责,营内根据其人数多少,编队分层管理,为了保持集中营内的稳定和安全,准许其200人借用10支步枪和100发子弹。给养方面,每人每日1斤半大米,副食费每月3000元,由日军善后联会向新一军兵站领取分发各集中营,每日采购则由看守部队派人率领监护外出购买或代购。外出的日本军民不准穿便服,需持监视部发给的外出证,并佩戴特别记号。时间一久,日俘的管理越来越难,1945年10月,黄埔集中营内就发生了一个叫安井清次的日俘殴打并强奸日籍妇女小岛菊枝事件。
      ————三十八师官兵一直不敢松懈,因运输太过缓慢,新一军大部队尚未到达,兵力不足,而日俘人数庞大,加上其内部有三四千朝鲜、台湾籍士兵,日本宣布投降后,他们在集中营不再服从日本军官的命令,经常与日本人发生斗殴。此外还有一部分过去为日本办事的朝鲜人和台湾人,他们一下子成了朝鲜侨民和福建人,难以被广州市民认同,不时会引起冲突。三十八师官兵既不懂国际法,也不懂地方行政,小案件可以劝解,重大案件一律将当事人关押进来,有人担保予以释放,无人担保则移交地方当局。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4-02-29 10:53
      回复
        9月18日上午,张发奎召见日本二十三军司令田中久一,田中说:“投降初时部下彷徨不安,不知以后处境如何,不少人自杀或逃,后来接到蒋委员长和冈村宁次的命令,部队才逐渐安定下来。”9月22日,张发奎以中国战区陆军第二方面军司令官的身份向田中久一发布命令,责令日军部队与辅助部队及侨民即日起应将所有械弹、装备、器材、被服、粮秣、燃料、档案、图籍及骡马等分别缴交给我方指定的仓库,并造册由受降部队长点收。缴械后的日本军民应到指定的集中营集结,听候安置。日本军民私人日用品,如手表、墨水笔等以及少数的金钱准予留用免缴。日本官兵每人允许保留夏服2套、冬装1套、皮鞋1对、底衣服2套、军毡1张、蚊帐1顶及水壶、干粮袋各1个。
          扫大街修筑水坝
          初期在集中营的日俘,每天早上起床点名做操,白天的“劳作”多是在集中营里修缮房屋、取薪种菜等。1945年10月18日,陆军总司令何应钦下令,战俘官兵一律劳动服役!命令说这是根据1907年陆战法规第六条的规定,为使日本徒手官兵在待船归国期间,修复各受降区被破坏的交通通信及各项建设工作。广州行营专设俘虏管理处,由廖鸣欧担任处长。廖每天派俘虏千名交由广州警察局分派到各区扫街,站岗警察同时监督其打扫和清洁。一天有日俘在文德路六和新街用竹扫把在墙上大写“军人精神”四字,并说:“军人应该战死沙场,宁死不辱。”有人问他:“是否不愿意扫?”他笑不作答。数万日俘在广州,如何管理、如何使用他们是一社会问题,如果安排日俘从事打扫卫生等零散作业,大街小巷遍布日本兵,他们自由自在,擅入民居,甚至调戏妇女。此外一些职业让日俘做了,却减少了就业机会,令广州的失业状况雪上加霜。因此有人认为最好安排就是集中日俘做规模大劳力重的工程。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4-02-29 10:53
        回复
          1946年3月,广东进入汛期,各地的堤坝年久失修,溃坏多起,南海县长王浩明要求广州行营调拨300个日俘前往佛山修筑河堤,其中100人修九江基围,100人修佛山附近的河道,100人修罗格围。同月,东莞也要求调拨2000个日俘修筑当地水贝、赤坎堤围。日俘修筑水坝参与人数最多的是高明十三围,当时共有4675人前往,组成一个作业团,联络部设在三洲,下分四个大队,一大队、二大队驻崇步围,三大队驻南岸围,四大队驻泰和、秀丽两围。日俘每日工作从7点至下午5点,中休2小时,烈日下日俘多祼身担泥,肤色甚黑。在广州,日俘很快便投入到10月5日开始动工的白云山下马头岗修筑新一军远征印缅阵亡将士纪念碑工程,新一军军长孙立人说,这个碑园的地基完全是征用日俘修筑的,在盛夏炎炎之下,每天有600个日俘在那里挖土填地,一直干了两个多月才筑完地基。征用日俘筑地基的用意,是要用这些侵略者的汗水和劳力来安慰我们为反侵略而牺牲的将士。他们也很顺服地做工,因为他们对于这支屡败“皇军”名震全世界的中国新军,内心非常钦佩。
            广州光复后,有1000多个洁净夫(清洁工)搞清洁卫生,另配1000个日俘协助,为博取广州市民的好感,当时田中久一还专门挑选了相貌较好的士兵出街打扫。1946年1月,市府因经费支绌,一下子裁减了500个洁净夫,卫生工作多靠日俘完成。谁知进入3月,日俘开始调回集中营准备遣返,缺乏日俘,尽管洁净夫补充到1000个,但全市4885条街道,每个洁净夫要扫5条街,根本做不过来,弄得到处垃圾,臭气熏天。有人讽刺道:“日俘走后,无人扫街,光是为了满街的垃圾,市民又要再打一场仗!”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4-02-29 10:53
          回复
            全部遣送回老家
              根据1945年7月的《波茨坦公告》的第九条规定:“日本军队在完全解除武装以后,将被允许返其家乡,得有和平及生产生活之机会。”中国的日俘日侨遣返工作自1945年10月正式展开。
              10月25日,中美双方在上海举行遣返日人的联合会议,会议决定由秦皇岛、上海、青岛、广州、汕头、海口、雷州、三亚、越南海防等13个港口遣返日俘日侨。同时规定,被遣返者在登船前一天体检、行李消毒等细则。1946年3月,广州行营开始为广东的14万日俘日侨登记遣返手续,有日俘因自己在日本的家人亡故,举目无亲,且听说日本饥荒恐怖打算申请留在广东免予遣返。3月19日,首批运送广州日俘的2艘美国运输船抵达东莞虎门,日俘被注射防疫针及办理检查手续后即时遣返。据说当时检查非常严格,包括手表、墨水笔之类的物品是不能带走的,不少日俘在集中营已将手表、墨水笔等捣毁,把中国纸币烧毁。
              4月5日,第十四批共3786个日俘从黄埔新埠登船,战俘管理处副处长黄健少将率工作人员在现场点验,日俘列东西两边,分两组点名检验,每个人只准携带背囊一个、军毡一张,每两人合用一个水壶,日俘多自削一手杖,有些还捧着外裹白布的骨灰箱,说这是战友生前嘱托的。当问及他们心情时,大都说既喜又惧:喜的是能够回到一别多年的故乡,惧的是日本国内粮食恐慌,回去后不知将何以为生。
              至此,广州遣返的日俘达46000人,其中日侨6900多人。4月14日,最后一批共2244个日俘从黄埔新埠乘坐小火轮,拖至虎门乘美国自由轮返国。日本人走了,留下一些妇孺,她们是过去几年与日本人结婚的妇女及其子女。当日军奉命入集中营时,张发奎下令不准他们带走中国妇女。三十八师将这批妇女小孩约六七十人集中看在天河机场附近一间属于空军的房子,由附近看守空军仓库的部队负责看管。起初后勤部仍发给养,半个月后给养突然停止,弄得这批妇女想逃逃不了,想活活不成,饥饿加疾病,每天有人死亡。后来先把在广州有亲友者具保释放,其余则任其一走了事。
              广州光复,日军投降,最后拍屁股走了,吃亏的还是中国人。1945年广州社会凋敝,物资匮乏,民不聊生,当时提供给日俘的生活条件可以说是非常优厚,其标准高过普通市民。1945年11月26日,田中久一向张发奎报告集中营内日俘情况,也衷心感谢中国政府对日俘的优待。当年中国人的厚道和人性的伟大,我们或者从一篇题为《送日本人》的社论中得到答案:
              “我们对于日本人过去给予我们的奇耻大辱,我们世世子孙决不会忘记。但是我们今后是否要乘日本人投降势衰之时,来一次报复?我们可以负责地答复日本人,绝对不会,绝对不会!我们是讲宽恕厚道的民族,我们先贤提倡以德报怨……所以投降以后的日本人,我们可以保证他们绝对安全。我们更要趁此劝告一般日本军民,你们应当从今天起,来一次大大的忏悔,要重新认识中华民族的确是泱泱大度的民族。你们更要知道今日各地沦陷区民众,是如何地用自己的理智,压制住愤恨的心情。他们绝对不会乘机仇视或报复,这是人类最伟大的同情心的表现,日本人应当感激,应当自赎!”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4-02-29 10:54
            回复
              最后声明:本文转自知乎,转发前已征得原作者同意。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4-02-29 10:55
              回复
                欢迎新人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4-03-04 14:3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