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吧 关注:700,990贴子:12,519,956

朱元璋的对于汉民族是伟大的民族英雄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4-02-10 12:28回复
    金朝就逼迫汉人穿女真人的衣服,留女真人的发型。金朝曾多次下达禁止中原人民穿汉服、保留原来的发式的规定,违抗者要处死。例如,天会七年(1129)六月,“行下禁民汉服及削发,不如式者死之”。
    天会四年(1126)十一月,枢密院告谕两路指挥日:“今随处既归本朝,宜同风俗,亦仰削去头发,短巾、左衽。敢有违反,即是犹怀旧国,当正典刑,不得错失。”在女真统治者眼中,保留宋式装束即是“犹怀旧国”的证明,是必须受到惩罚的。天会七年(1129),“金元帅府禁民汉服,又下令髡发,不如式者杀之。”令下之日,各级官吏不遗余力、不择手段地加以执行。如代州守刘陶“执一军人于市,验之顶发稍长,大小且不如式,斩之”。解州耿守忠“见小民有衣犊鼻者(即汉人作工时的围裙),亦责以汉服斩之。生民无辜被害不可胜纪。时复布帛大贵,细民无力,坐困于家,莫敢出焉”。女真统治者对本民族文化的强力推行,使得汉民难以得到保持旧俗的外部环境,不得不接受统治者的要求,改装易服,从而逐渐胡化于这种高压氛围之中。虽然后来女真对这种血腥的做法有所放宽,但影响并未结束,故在章宗承安五年(1200)还有“诸人衽发皆从本朝之制”的记载。
    范成大于乾道六年(1170)出使金国,明显地感觉到中原地区的胡化变化:“东京……民亦久习胡服,态度嗜好与之俱化,……最甚者衣装之类,其制尽为胡矣。自过淮以北皆然,而京师尤甚。惟妇女之服不甚改,而戴冠者绝少,多绾髻,贵人家即用珠珑璁冒之,谓之方髻。”范成大使金,于所经途中逐地记下见闻感触,有不少反映了胡服的普及,如《相国寺》诗:“闻说今朝恰开寺,羊裘狼帽趁时新”;《丛台》诗:“祛服云仍犹左”等,可见“羊裘狼帽”等原属北方游牧民族的装束已经成为汴京市场上的畅销货,被视为蛮夷显著特征的“左衽”也得到了普及。如果说昔日文物荟萃之京师乃是微染胡韵,那么,今日已经是胡风遍地了!
    七年后,同在归德府境内,周辉也察觉:“入境,男子衣皆小窄,妇女衣皆极宽大”,与南宋衣制迥异。不仅平民,连官吏也是如此:“绦反插,垂头于腰,谓之有礼。无贵贱皆着尖头靴,所顶巾谓之蹋鸱。”显然是受女真风气的影响。南宋嘉定四年(1211),程卓出使金朝,在沃州柏乡县的一座汉光武庙中,看见壁绘云台二十八将竟然也都是左衽,由此可见胡俗普及的程度之深。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毁伤的古训也遭到了破坏,金朝曾数次下达雉发令,强制“南人”髡发,虽然遭到强烈反抗而有所松弛,但是由于女真衽发制度始终处于强势主流地位,历经几十年的流变和互相融合,包括河南地区在内的绝大多数南人也都雉发左衽了,“男子髡顶,月辄三、四髡,不然亦闷痒。余发作锥髻于顶上,包以罗巾,号日蹋鸱。”如此装束让曾经是同一民族的南宋使者觉得如同见到鬼魅一般。本来是同一王朝统治下的族胞,在异族统治之下却完全变成了另一番奇异模样,难免南宋使者们发出“百年邻鑫幕,今日聚妖氛。”的长叹了。
    楼钥《北行日录》记载了一则出使金国路经浚州城的一段小插曲:“道遇细车自北来。先牌云:蔡州都巡检使宅眷,与接伴使有连,各下车相见。一妪一妇与正使皆胡跪拱手摇肘为礼,然后立谈良久而去。”
    陆游诗云:“上源驿中槌画鼓,汉使做客胡做主,舞女不记宣和妆,庐儿尽能女真语。”“宣和妆”的忘却,“女真语”的习成,均显现了中原“南人”的胡化转变。
    元朝于钦修《齐乘》,描述这一变化即感叹到:“唐虞三代风化尚矣!春秋以降,列国殊俗,去古未远。自秦汉以后千八百年,总天下风俗五变愈下:盖自汉至西晋一变,五胡南北至隋一变,隋唐至安史之乱一变,五代一变,宋金之交又一变。安史灭君臣之义未尽,至五代则几矣;五胡南北华统未断,迨金宋则绝矣。”这一时期正经历着最为深刻的“华统之变”,被视之为“天下之中”、正统所系的中原地区已经胡风尽染,以后的中原从严格意义上而言只能成为胡化了的中原了。
    金元时期南北汉人的分裂已是事实。
    自唐灭亡以后,汉族在大部分时间里都无法完成大一统,除了明朝以外,其他时间里不是被异族征服就是只能和异族南北割据,根本不存在称霸这回事(甚至明朝在很多人看来也是割据分裂比如谭其骧)。汉族的衰落既不是从1840年,也不是从1644年开始,而是从907年就开始了,而这一苗头甚至可以追溯到755年的安史之乱。
    汉族不是偶然地被元、清征服,而是进入持续一千多年的衰弱期后所必然遭遇的失败。如果没有朱氏父子逆天改命,在整体衰退的大环境下为汉人打了一针强心剂,维持住了汉民族的基本盘,现在“汉人”和“南人”是不是一个民族很难说了。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4-02-10 12:30
    回复
      《河西馆译语》以及《河西馆杂字》所记载的语言,是明朝前中期河西走廊地区所使用的官方语言,现代语言学家总结其词汇含有蒙古语族、突厥语族以及西夏语的成分,河西直到晚明汉人才占总人口一半。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4-02-10 12:32
      回复
        金朝逼迫汉人穿女真人的衣服,留女真人的发型。金朝曾多次下达禁止中原人民穿汉服、保留原来的发式的规定,违抗者要处死。例如,天会七年(1129)六月,“行下禁民汉服及削发,不如式者死之”。
        天会四年(1126)十一月,枢密院告谕两路指挥日:“今随处既归本朝,宜同风俗,亦仰削去头发,短巾、左衽。敢有违反,即是犹怀旧国,当正典刑,不得错失。”在女真统治者眼中,保留宋式装束即是“犹怀旧国”的证明,是必须受到惩罚的。天会七年(1129),“金元帅府禁民汉服,又下令髡发,不如式者杀之。”令下之日,各级官吏不遗余力、不择手段地加以执行。如代州守刘陶“执一军人于市,验之顶发稍长,大小且不如式,斩之”。解州耿守忠“见小民有衣犊鼻者(即汉人作工时的围裙),亦责以汉服斩之。生民无辜被害不可胜纪。时复布帛大贵,细民无力,坐困于家,莫敢出焉”。女真统治者对本民族文化的强力推行,使得汉民难以得到保持旧俗的外部环境,不得不接受统治者的要求,改装易服,从而逐渐胡化于这种高压氛围之中。虽然后来女真对这种血腥的做法有所放宽,但影响并未结束,故在章宗承安五年(1200)还有“诸人衽发皆从本朝之制”的记载。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4-02-10 12:33
        回复
          天会四年(1126)十一月,枢密院告谕两路指挥日:“今随处既归本朝,宜同风俗,亦仰削去头发,短巾、左衽。敢有违反,即是犹怀旧国,当正典刑,不得错失。”在女真统治者眼中,保留宋式装束即是“犹怀旧国”的证明,是必须受到惩罚的。天会七年(1129),“金元帅府禁民汉服,又下令髡发,不如式者杀之。”令下之日,各级官吏不遗余力、不择手段地加以执行。如代州守刘陶“执一军人于市,验之顶发稍长,大小且不如式,斩之”。解州耿守忠“见小民有衣犊鼻者(即汉人作工时的围裙),亦责以汉服斩之。生民无辜被害不可胜纪。时复布帛大贵,细民无力,坐困于家,莫敢出焉”。女真统治者对本民族文化的强力推行,使得汉民难以得到保持旧俗的外部环境,不得不接受统治者的要求,改装易服,从而逐渐胡化于这种高压氛围之中。虽然后来女真对这种血腥的做法有所放宽,但影响并未结束,故在章宗承安五年(1200)还有“诸人衽发皆从本朝之制”的记载。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4-02-10 12:35
          回复
            范成大于乾道六年(1170)出使金国,明显地感觉到中原地区的胡化变化:“东京……民亦久习胡服,态度嗜好与之俱化,……最甚者衣装之类,其制尽为胡矣。自过淮以北皆然,而京师尤甚。惟妇女之服不甚改,而戴冠者绝少,多绾髻,贵人家即用珠珑璁冒之,谓之方髻。”范成大使金,于所经途中逐地记下见闻感触,有不少反映了胡服的普及,如《相国寺》诗:“闻说今朝恰开寺,羊裘狼帽趁时新”;《丛台》诗:“祛服云仍犹左”等,可见“羊裘狼帽”等原属北方游牧民族的装束已经成为汴京市场上的畅销货,被视为蛮夷显著特征的“左衽”也得到了普及。如果说昔日文物荟萃之京师乃是微染胡韵,那么,今日已经是胡风遍地了!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4-02-10 12:36
            回复
              七年后,同在归德府境内,周辉也察觉:“入境,男子衣皆小窄,妇女衣皆极宽大”,与南宋衣制迥异。不仅平民,连官吏也是如此:“绦反插,垂头于腰,谓之有礼。无贵贱皆着尖头靴,所顶巾谓之蹋鸱。”显然是受女真风气的影响。南宋嘉定四年(1211),程卓出使金朝,在沃州柏乡县的一座汉光武庙中,看见壁绘云台二十八将竟然也都是左衽,由此可见胡俗普及的程度之深。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毁伤的古训也遭到了破坏,金朝曾数次下达雉发令,强制“南人”髡发,虽然遭到强烈反抗而有所松弛,但是由于女真衽发制度始终处于强势主流地位,历经几十年的流变和互相融合,包括河南地区在内的绝大多数南人也都雉发左衽了,“男子髡顶,月辄三、四髡,不然亦闷痒。余发作锥髻于顶上,包以罗巾,号日蹋鸱。”如此装束让曾经是同一民族的南宋使者觉得如同见到鬼魅一般。本来是同一王朝统治下的族胞,在异族统治之下却完全变成了另一番奇异模样,难免南宋使者们发出“百年邻鑫幕,今日聚妖氛。”的长叹了。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4-02-10 12:37
              回复
                楼钥《北行日录》记载了一则出使金国路经浚州城的一段小插曲:“道遇细车自北来。先牌云:蔡州都巡检使宅眷,与接伴使有连,各下车相见。一妪一妇与正使皆胡跪拱手摇肘为礼,然后立谈良久而去。”
                陆游诗云:“上源驿中槌画鼓,汉使做客胡做主,舞女不记宣和妆,庐儿尽能女真语。”“宣和妆”的忘却,“女真语”的习成,均显现了中原“南人”的胡化转变。
                元朝于钦修《齐乘》,描述这一变化即感叹到:“唐虞三代风化尚矣!春秋以降,列国殊俗,去古未远。自秦汉以后千八百年,总天下风俗五变愈下:盖自汉至西晋一变,五胡南北至隋一变,隋唐至安史之乱一变,五代一变,宋金之交又一变。安史灭君臣之义未尽,至五代则几矣;五胡南北华统未断,迨金宋则绝矣。”这一时期正经历着最为深刻的“华统之变”,被视之为“天下之中”、正统所系的中原地区已经胡风尽染,以后的中原从严格意义上而言只能成为胡化了的中原了。
                金元时期南北汉人的分裂已是事实。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4-02-10 12:37
                回复
                  自唐灭亡以后,汉族在大部分时间里都无法完成大一统,除了明朝以外,其他时间里不是被异族征服就是只能和异族南北割据,根本不存在称霸这回事(甚至明朝在很多人看来也是割据分裂比如谭其骧)。汉族的衰落既不是从1840年,也不是从1644年开始,而是从907年就开始了,而这一苗头甚至可以追溯到755年的安史之乱。
                  汉族不是偶然地被元、清征服,而是进入持续一千多年的衰弱期后所必然遭遇的失败。如果没有朱氏父子逆天改命,在整体衰退的大环境下为汉人打了一针强心剂,维持住了汉民族的基本盘,至宋后大大拓展了汉民族的生存空间,现在“汉人”和“南人”是不是一个民族很难说了。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4-02-10 12:39
                  收起回复
                    事实上,安史之乱后,甚至说是安史之乱表面平定后,甚至湖广地区还是有许多重点城镇被南诏国和西原蛮攻克过。其实攻克宋朝邕州的交趾,实力应该比西原蛮强一个档次。
                    西原蛮曾经攻克桂东粤西十八州府.镇,按柳州一带留下来的碑文说,就是当时打的岭南一带城镇萧条,市井茂生荒草。(冷知识,其实中原王朝历史上被西南少数民族打下过最多城市的朝代不是宋朝,而是...........)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4-02-10 12:51
                    收起回复
                      朱元璋凭借军屯组织大量军队,利用理学统一思想,极大的拓展了汉民族的生存空间,站在我一个汉人的角度对他只有民族英雄的评价。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4-02-10 13:00
                      收起回复
                        再造中华之功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4-02-10 15:43
                        回复
                          朱元璋篡了韩宋,杀了韩林… 写回答
                          随大流。
                          而朱元璋之所以形象越来越高大,甚至还得到了“得国最正”这样的评价,主要是因为朱元璋以“用夏变夷”、“复中国之旧”为口号,进行了三十多年的文化革新,唤醒了士大夫们的夷夏意识,对民众日常生活中的胡俗进行清整,将儒家的各种纲常、秩序、名份等理念真正贯彻到社会生活中去,儒家精英们得到了空前的政治权利。这样的文化革新取得了重大成效,明朝终于取得了文化意识形态层面的正统地位,明朝的儒家士大夫们开始认为朱元璋是捍卫汉人道统的文化英雄,开始无限拔高地位。
                          因而不断有明人通过宣扬在元末之时中国为胡俗侵染、夷夏颠倒、华风沦丧的时代背景下,明太祖朱元璋通过重整冠裳、整肃伦常、礼仪复古等一系列手段,成功地变夷为夏,认定其功劳是前所未有。
                          没有朱元璋汉唐帝国很可能像罗马帝国一样成为一个遥远的传说。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4-02-10 15:57
                          收起回复
                            清长城太平天国时期达到顶峰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24-02-10 16:55
                            回复
                              野猪皮在中原四处修长城来反华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24-02-10 17:3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