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桧吧 关注:2,427贴子:189,345
  • 14回复贴,共1

(四)秦桧阻挠岳飞并军之考究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岳珂先生为了将秦桧说成“杀害岳飞”的凶手,无视史实,张冠李戴,将史料载明系别人所为之事,有意说成秦桧所为,以混淆视听,颠倒是非。
绍兴七年(1137),宋高宗皇帝改变了原先拟定由岳飞并统行营左护军即淮西军的计划,主要缘于右相兼都督的张浚竭力反对。岳珂先生却无中生有,称“时秦桧力主和议,闻先臣将合师北伐,惧其成功,谋夺所领光世军,从中阻扰,前议遂寝”①。
到底真实情况如何?让我们通过史料,看看当年的相关情况。
当年,鉴于淮西宣抚使刘光世统兵无方,无所作为,尤其是“昨退保当涂,几误大事”②,与集将相于一身的张浚相处不好,处处被动,是故高宗皇帝打算将其撤职,所辖的淮西军,拟划归其他将领接管。当时,淮西军有五万二千三百一十三人,马三千零一十九匹,不乏强兵悍将。如何调整这支部队,对于宋廷加强军备、稳固江山,显得十分重要。
岳飞多年壮怀激烈,立志北伐,光复中原,以雪“靖康之耻”,苦于朝廷倡和,本人兵力有限,一直未能如愿。得悉皇上有强军之意,有划并淮西军之议,岳飞激情涌动,力请为君分忧,争取并军以推进北伐大业。
也许宋高宗虑及岳飞忠勇,可统大军,一时心血来潮,不但口头答应将淮西军并入岳飞部队,而且亲笔手诏交付岳飞,以备其接管淮西军时面授王德、丽琼等统制官员,确保平稳过渡。宋高宗在手诏中写道:“委岳飞尽护卿等,盖将雪国家之耻,拯海内之穷……宜心同协力,勉赴功名,行赏答勋,当从优厚。听飞号令,如朕亲行。倘违斯言,邦有常宪”③。
高宗若能兑现诺言,让岳飞并统淮西兵力,对成就岳飞北伐计划,还我山河,无疑作用重大。岳飞因此甚为兴奋,于三月十一日给宋高宗上一篇奏折,既表谢意,又提出比较详实的北伐计划,准备用两三年时间,尽复中原故地。
张浚对此也十分关注,很快发现高宗意向,旗帜鲜明地表示反对。也许高宗皇帝受到张浚异议影响,抑或虑及岳飞兵力太多反而难以节制,甚至担心岳飞拥兵自重而重演“陈桥兵变”,于是改变主意,对统军事宜予以限制,下御札诏示
————
① 《金佗稡编》卷一《高宗宸翰》卷上。
②《系年要录》卷一O九,绍兴七年二月庚申条。
③《金佗稡编》卷一《高宗宸翰》卷上。
岳飞:“准西合军,颇有曲折。前所降王德等亲笔,须得朝廷指挥,许卿节制准西之兵,方可给付。仍具知禀奏来”①。
岳飞认为高宗皇帝出尔反尔,十分恼火,上疏陈述异议。也许宋高宗自感理亏,不好说明,只能原封复还岳飞奏章;也许宋高宗考虑到改变计划缘于张浚反对,遂推给张浚酌情定夺。因此,宋高宗答复岳飞的御札只是泛泛而谈,并不把话说绝,称“奏签复还卿,国事至重,要当仔细商量,期于有济。可速起发见张浚,具奏来”②。
岳飞也知张浚从中作梗,但认为君子无戏言,皇上的许诺,容不得张浚谗言以费,于是依照宋高宗谕旨,理直气壮地拜见张浚,据理力争。不知是缘于得到高宗皇帝明确支持,有恃无恐,还是有意刁难岳飞,抑或另有图谋,不管岳飞如何说明,张浚就是固执己见,寸步不让,与岳飞发生了激烈争吵。《宋史·岳飞传》记载了当时两人的对话:
浚谓飞曰:“王德淮西军所服,浚欲以为都统,而命吕祉以督府参谋领之,如何?”
飞曰:“德与琼素不相下,一旦揠之在上,则必争。吕尚书不习军旅,恐不足服众。”
浚曰:“张宣抚(指张俊)如何?”
飞曰:“暴而寡谋,尤琼所不服。”
浚曰:“然则杨沂中尔?”
飞曰:“沂中视德等尔,岂能驭此军?”
浚艴然曰:“浚固知非太尉(岳飞)不可。”
飞曰:“都督以正问飞,不敢不尽其愚,岂以得兵为念耶?”
这次争吵的结果是岳飞“即日上章乞解兵柄”,“终丧服” ③, 给母亲守孝去了。
王曾瑜教授在《岳飞新传》称“岳飞一怒之下,未经高宗允许,就在往鄂州的归途中一面上奏,一面径自往江州庐山东林寺,给亡母持余服守孝”。
按照当时的专制礼法,臣僚提出辞呈,须经皇帝允许方可离职。岳飞如此意气用事,闹脾气撂担子走人,显然是藐视皇权,忤逆犯上,论罪当诛。
————
①《金佗稡编》卷一《高宗宸翰》卷中。
②《金佗稡编》卷一《高宗宸翰》卷中。
③《金佗稡编》卷七《行实编年》卷四。
张浚闻知岳飞弃军上山,怒不可遏,一方面,“以兵部侍郎张宗元为湖京西宣抚判官,监其军”①;另一方面,愤然向高宗皇帝奏“岳飞积虑,专在并兵,奏牍求去,意在要君”②。目的在于乘机收夺岳飞兵权,也不排除欲借皇帝之手,除掉岳飞。
这次激烈争吵,使这两位主战派的骨干人物产生了很深的芥蒂。张浚对岳飞的意见置若罔闻,将刘光世所部收归自己兼任的都督府直接管辖,并以刘光世部将王德任左护军都统制,郦琼任副都统制。以兵部尚书、都督府参谋军事吕祉节制。
郦琼不服王德位居其上,也不服吕祉节制,因而多次向张浚申述,但一直得不到张浚的应有重视与妥善措置。
此后的事态发展,令人震惊。同年八月八日,原刘光世麾下的统制官郦琼、王世忠、靳赛等由此发动叛乱,杀死监军官吕祉等人,裹胁全军四万余人投降金人傀儡伪齐刘豫,使南宋对金人和伪齐的军事前沿江淮重地,突然处于防卫空虚的状态,形势相当严峻。这一震惊朝野的事件,史称“淮西兵变”。
应该说,“淮西兵变”固然与宋高宗为防范武人坐大,不惜出尔反尔有一定关系,但主要问题在于张浚意气用事、刚愎自用,拒绝将这支部队交给岳飞统帅。因为从宋高宗“当仔细商量,期于有济。可速起发见张浚,具奏来”的御札内容不难看出,是否让岳飞并统淮西军,主要由掌军的张浚决策。可惜张浚怀疑岳飞扩军自雄,处置失当。正因为这样,高宗皇帝气急败坏地指责“浚误朕极多” ③,并于当年九月以其处置不当而将其罢相,贬至永州。也正因为这样,在后来的绍兴十年金人败盟南寇时,大臣冯楫曾推荐张俊主兵,宋高宗表示“朕宁至覆国,不用此人” ④。
从张浚与岳飞激烈争吵,到张浚将刘光世所部收归自己兼任的都督府直接管辖,以及张浚由此被高宗皇帝以处置不当而罢相,都说明是张浚阻挠岳飞并统淮西军。加上高宗皇帝“览卿来奏,备见爱君忠义之诚。朕怀国家之大耻,竭尽民力,以养兵训戎,恢复之事,未尝一日少忘于心。但以近者张浚谋之不藏,淮西兵叛,事既异前,未遑丞举。而议者谓朕当不常厥居,使敌人莫测,建康、临安,以时往来,固不害为恢复之图也”⑤之御札,更说明一切都是掌握文武两柄,位高权重的右相张浚处置不当所致,与秦桧毫无关系。
当时,罢相数年的秦桧刚被任为枢密使,对前次罢相心有余悸,难免谨小慎微,以观时变,对并军之事保持沉默实属正常。岳珂先生无视张浚激烈反对岳飞并统淮西军,以及由此被罢去相位之史实,硬说秦桧“闻先臣将合师北伐,惧其成功,谋夺所领光世军,从中阻扰,前议遂寝”。其无视史实,颠倒是非,从此可见一斑。
————————
①《金佗稡编》卷七《行实编年》卷四。
②《金佗稡编》卷七《行实编年》卷四。
③《系年要录》卷一一五,绍兴七年十月戊戌条。
④《系年要录》卷一三六,绍兴十年六月丙午条。
⑤《金佗稡编》卷二《高宗宸翰》卷中。


IP属地:河北1楼2024-02-08 17:28回复
    4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4-02-11 14:13
    回复
      4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4-02-12 07:01
      回复
        ggggghjkkxjxx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4-02-12 13:19
        回复
          fff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4-02-12 20:29
          回复
            3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4-02-17 22:21
            回复
              xdff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4-04-11 14:55
              回复
                ffgbbj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4-04-13 23:51
                回复
                  4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24-05-13 13:17
                  回复
                    hshshshs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24-05-25 18:30
                    回复
                      gshsssjs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24-05-26 20:45
                      回复
                        shshsjsjee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24-05-27 23:1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