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韵学吧 关注:4,682贴子:40,487
  • 4回复贴,共1

一些思路与总结(草稿,不完整),欢迎讨论与补充!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前言:考察汉字发音变化的三种结果
1、从严格意义上讲,从上古到中古,从中古到近古一直到今天,汉字发音的变化一直持续不断,这是基于动态的观察,无法进行一般意义上的讨论;
2、从宽松的意义上讲,我们今天之所以读唐宋格律诗还非常押韵,说明汉字发音又象是静态的,所以我们的讨论,既基于动态,主要基于静态,否则就无从谈起;
3、基于上面的两条原则,我们确定汉字发音有下面三种历史演化:
A.古音保留到今天的汉字
B.发音产生了变化,新的发音出现,然后旧音与新音一起保留到今天,成为多音字
C.古音消亡,只保留了新音
*************
1、公元121年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阿”的注音是乌何切(现实),(实际上是唐朝孙缅的反切。)一直到1008年北宋的广韵中,都是乌何切,近千年来未有变化(现实);
2、光和二年(公元179年)译出的《般(bō)舟三昧经》中第一次出现“阿弥陀佛”汉字佛号(现实);
3、“阿”由梵语的首字母短“阿”翻译而来,今天天城体梵语首字母转写为罗马字母的a,但发音是[ə](现实),而不是/a/或汉语拼音的α,另外孟加拉语(悉昙体梵语的侄子,天城体的兄弟)以及印度东北部部分地区首字母发音为o(现实);(古典梵语发音未知,需要构拟(虚拟)。)
4、在南宋的平水韵中,阿、何都属于歌韵字(现实);
5、在1625年明朝时期欧洲人金尼阁所著《西儒耳目资》中,有五个主元音,其中以o标注汉字“阿”,以ɑ标注汉字“丫”,并且上下字相切时,下字都是取“阿”的韵母o,歌、何、阿、河等都是o韵字(现实);
6、1919年出版的老国音字典中,大体上与明朝的西儒保持一致,歌韵字大多还是o韵(现实);
7、1955年的汉语拼音中,大多数歌韵字改为e韵,歌、何都变成了e(现实);
8、今天的中国南方(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歌”大多读go,而北方读ge。笔者黄冈人,属于南方,“歌”的发音是go,并且一切的歌韵字都是o韵,不存在e韵;

9、根据日本学者陈荆和的《安南訳語の研究》,安南音歌韵字有o音,也有ɑ音,并且歌麻相混的现象比较严重,给人混乱零碎的印象,因此并不能通过越南汉越音获得汉语古音,日本语、朝鲜语亦然。(中国周边国家汉语的存古价值并不一定比六南方言价值高!)
10、以前经过调查,大约以秦岭——淮河中国地理南北分界线为界,南方人念阿(o)弥陀佛,没有e音,更无a音(现实);北方人念阿(e)弥陀佛,河北山东等地有少许o音佛号,也无a音(现实)。有录音记载的民国高僧大德念佛大多依俗家籍贯而念o音或e音佛号,没有a音(现实)。中国大陆是在八十年代以后,才从台湾、西藏等地传入a音佛号(现实);
11、据说高本汉和中国音韵学界构拟的中古音是歌/ɑ/和麻/a/(虚拟),理由是什么,有什么根据?[a]、[α]虽是两个音素,但其实属于同一音位,即/a/音位,而[ɒ]属于/o/音位(现实)。

(/a/音位有[a]、[A]、[α]、[ε]、[e]等音素,这五个音素都属于同位异音,而/o/音位有[o]、[ɔ]、[ɒ]等音素,这三个音素也属于同位异音。音素不一定具有区分意义,(有的可以,有的不行。)但是音位一定具有区分意义。)
12、三个疑问:
高本汉的理论建立在有选择的材料之上,从而缺乏客观公正,是凭自己喜好而构拟的一套先天不足的东西,果真如此?
诚如有人所言,他是先射箭,后立靶?
高本汉是不是/o/、/a/不分,歌麻不辨?
请以事实说话!


IP属地:湖北1楼2024-01-09 10:22回复
    对酒当歌xx、zhlzwl、极地雄鹰A. . . 被楼主禁言,将不能再进行回复
    补充:第一级、第二级阶梯统一念阿(o)弥陀佛(现实),非常纯粹,没有a音,第三级阶梯念阿(e)弥陀佛,间有极少数o音(现实)。


    IP属地:湖北2楼2024-01-09 11:14
    回复
      中国大陆是在八十年代以后,才从台湾、西藏等地传入a音佛号(现实);
      ——————
      更正:中国大陆汉地


      IP属地:湖北3楼2024-01-09 11:31
      回复
        图里面的分数啥意思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24-01-09 15:15
        回复
          哎,好全面的总结啊


          IP属地:新疆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4-01-09 18:1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