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字吧 关注:10,599贴子:63,709
  • 0回复贴,共1

伟大的燧人文化留存于口齿之间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伟大的燧人文化留存于口齿之间
作者:亚布
为什么我们在说话的时候,带有那么多与“光”有关的谦卑词语?比如求给方便说“借光”;欢迎购买叫“光顾”;欢迎驾到叫“光临”;获得成绩叫“争光”;接受自己叫“赏光”。

在这些口语中,“光”都是主体,好像是主人,脱离了“光”则显得卑微、卑贱、不争气。为何如此?只要看看甲骨文“光”字,我们便明白了“光”字的本意,原来是一个人头上戴着火的人。戴着火有什么了不起?那还得去看看“皇”字的古文,上面是“火”,下面是“王”。

《尚书·刑德放》说:“皇者,煌煌也。”告诉我们“皇”与“火”有关,也就是与母系氏族社会时期的燧人氏有关。金文的“皇”字,画作一个“王”,头顶贝壳灯火,也就是“火王”,或称作“燧人”。按《山海经》书中蕴含的“夏三音”文字理论,“火王”切读为“皇”,其拼音表述为 huǒ wáng 切 huáng。
我们现代人,肯定无法理解,为什么上古燧人氏女皇要头戴贝壳灯火,为什么《山海经》记载的火神出行必“出入有光”?那是因为,在上古,人工取火是最高科技,燧人氏的一支火炬,点燃了整个黑头凡人的历史天空。燧人氏女皇头戴灯火,其显赫程度,不亚于今天的宇航员,腰间挂着宇宙飞船的钥匙。于是周朝的金文就采用写实的手法,把燧人氏女皇头戴灯火的形象,描绘成“皇”字,本意“火王”。“皇”,原是“辉煌”的“煌”字初字。所以《尚书·刑德放》才说:“皇者,煌煌也。”
也就是说在上古,对火的使用,燧皇有专属权,每年取火只有一次,就是冬至“改火”,其他时间,只能派人看护着火种,一旦熄灭就只能等到冬至。正因如此,上古火神燧人权力很大,控制着生火、用火、祭火等一系列重大事宜。火的发明是黑头凡人的第一次科技革命,作为领导这场革命的火神,无异被臣民推为至高神主。
在上古如果得罪火神,被她没收了“火种”,也就无法用火做饭,从此不火食,只能吃生鱼、生肉,如此残酷,火神驾到,谁还敢不毕恭毕敬滴说:请“借光”;欢迎“光顾”;欢迎“光临”;不敢“争光”;阁下“赏光”。

亚布其它作品:
《遗失的华夏哈拉帕》
《左祖右社与阳城》
《哈拉帕文明全档案》
《山海经鉴》上下册
《山海经鉴》网课视频70集
历史小说《三皇苯纪》上下册


IP属地:贵州1楼2023-12-05 16:52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