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亨斯陶芬王朝吧 关注:1,792贴子:8,558
  • 10回复贴,共1

中世纪德国大学简析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大学这个宇是根据拉丁文“Universitas”的解释,意思是在早期的教会学校里来自各国各地的信教的师生聚在一起学习。假如说早在近千年前就已产生的中国的高等学府大学算作大学的话,那么,中国的大学比欧洲的大学产生的时间还早。欧洲的大学早是由传授宗教教义形成的。在12世纪,意大利、法国、英国和西班牙先有宗教讲课场所。14世纪中叶,查理四世任波希米亚卢森堡王朝的德国国王和皇帝,他为了使波希米亚成为帝国的中心,于1348年建立了布拉格大学。查理未曾料到,大学的建立竟成为各邦民族和教派斗争的焦点。其原因是来自各邦的大学生讲着不同的民族语言,既有北德、南德语言,也有捷克语言、波兰语言和匈牙利语言。终,大学讲课采用拉丁语,拉丁语是中世纪大学的通用语言。
布拉格大学是阿尔车斯山以北的欧洲所大学。继它之后,德国建立了一系列大学,按时间顺序,先后有维也纳大学(1365),海得堡大学(1386),科隆大学(1388),埃尔福特大学(1397),伍兹堡大学(1402),莱比锡大学(1409),弗莱堡大学(1457),美茵兹大学和杜平根大学(均在1477)。其中有些大学迄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海得堡大学和科隆大学在法国大革命时曾一度遭毁。 在德国还没有建立大学的时候,宗教界把僧侣和神职人员送到意大利和法国等地学习。自从德国建立了一些大学之后,情况就不同了。中世纪建立大学者都是当地的国王、邦主或有产市民,他们得到教皇的特许,也得到贵族绅士的支持。如当今德国古老的海得堡大学就是由普法尔兹选候建立的。这是当1356年。黄金诏书”颁布后诸侯们取得独立地位后才具备这种可能。1388年建立的科隆大学是由科隆绅士和市民们建立的。此前,科隆是德国教派中心。多明我修会很早就在科隆建立了其修士研习总部。弗朗西斯派、圣奥古斯丁派和卡尔梅涅派修会都在科隆设有培养神职人员的场所。新的德国大学一建立,立即成为各邦诸侯培养人才之地。 中世纪的德国大学和欧洲古老的大学一样,大学生们都在称做“艺人学院”里学习所谓“七艺”——七种自由艺术,这里说的艺术并非指绘画、雕刻,而是“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只有少数大学生经过三年左右的学习,取得学士学位,然后进入更高一级的学院学习,所谓高一级的学院就是神学院、法学院和医学院。神学和法学是学习的主要内容。在法学院主要学习罗马法。各邦邦主需要的便是法学家。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首先应精确仔细地宣读课文,好让学生们订正和按段整理他们的教材。然后教师再分段落次序、上下衔接、概括内容,后作总结讲述。在这样做时,除去做好课文的分段整理、联接和表述思想内容外,教师无需再做任何口授笔记”,1477年建立的杜平根大学的校章中就有如此规定。这种古老的规章只有点仍旧在今日联邦德国大学讲坛上沿袭着。其他如使学生深入掌握教材内容,则在讲课之外通过各种形式的课堂讨论解决。 在14—15世纪,德国的大学名义上向社会上各阶级各阶层人民开放,实际上首先为各邦诸侯统治阶级的利益和需要服务。在城市发展后,市民阶级对大学的影响不仅表现在出身于市民阶级的大学生人数的增多,也表现在市民阶级和市议会对创立大学的兴趣上,因为大学的建立足以提高城市的威信和城市的经济力量。同时中世纪末期以来,大学便成为担负文化使命的重要机构。新兴的市民阶级的知识分子在其中发挥着重大作用。


IP属地:上海1楼2023-11-20 14:23回复
    好东西,谢谢。问楼主个事情,想了解中世纪猎巫运动的书籍。可以推荐一下吗你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3-11-23 21:04
    收起回复
      另外中国在近代以前,没有大学性质的机构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3-11-23 21:05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