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达吧 关注:594,834贴子:27,429,808
  • 22回复贴,共1

全装甲ZZ高达(FA-010-S)设定杂谈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资料来源:GUNDAM PERFECT FILE ,高达战记超百科,高达MS圣经,MS大全集0081-0090,机动战士高达zz设定集,the Gundam wiki,78动漫网,GUNDAM. INFO(当有最新资料时会继续更新)
注:以下讨论的皆是以官方书中的内容和TV版及其设定为准
全装甲zz高达形态是明贵美加先生在富野由悠季监督和当时内部大部分人认同的情况下选择的最终决战造型,富野监督当时对明贵美加先生说想要一种用于对抗葵曼沙的最终决战造型,于是明贵美加先生提出了加设外挂装甲和额外火力的方案。
关于于全装甲zz高达的胸口导弹部分:
从动画设计用稿到官方出品的设定集大全中来看都没有对胸口展开有导弹的描述。
关于超级米加粒子炮(HMC)与全装甲zz高达的渊源
不论是zz还是全装甲zz高达都是由多名设计师共同设计而成,而其中负责最终修改的一般会被认为是主设计师
设计稿方面:
HMC目前可被认为最早搭载在全装甲zz高达身上的线索是一部名叫newtype 100% collection的杂志上的一张插图
该杂志收入了许多设计阶段的机体形象和二创造型,内容则是经由官方杜撰的资料。
该设计稿出自全装甲zz高达主设计师明贵美加,是在1987年出版的设定集中讲到的提案,至于为何最终hmc的设计被否决尚待商榷。
细节上不难看出这是概念图,不仅配色,其左手三联装导弹发射器上也存在具有类似瞄准仪的概念存在,肩膀气流板末端也有天线设计,小腿后侧喷射口样式也有所差异。虽然书上出现了这张图稿,但再无任何与此相关的内容,和里面许多插图一样都是用来做丰富内容的效果。
之后是模型方面的考据:
万代1987年出了一款编号为FA-010-B(其为后续编号,并非一开始推出就已确定的)的1/144套件模型,其基于个人模型制作师牛久保孝一发表在模型杂志上的制作范例商品化而来(该范例基于1/100比例zz高达改造,大炮则是根据说明书设定中的G堡垒武装强化型),详细内容可以看视频BV1UH4y1o75i
以下为视频中与本主题主要关联的内容翻译。
高达前哨站的连载是在zz接近完结的时间段,根据当时万代给出的要求中就有要把小说与z和zz串联起来的要求,因此不少z和zz设计阶段没有采用的设定都在此二次加工修改设定化,这作模型同样被纳入成FA-010-B,其也在后续被规划为FAZZ的同期机(两机设定上处在同一时间线)。
负责高达前哨站设计的主设计师为hajime katoki(国内称角木肇)同时也负责了MG ZETA高达1.0和ZZ高达1.0以及MG 全装甲ZZ高达的机设,也就是大家熟知的老全装甲zz高达。
而ZZ高达的主设计师为北爪宏幸(小林诚在玩具公司TTB的提案上做出初版定稿,此后数人在此版本之上修改出了最终样式,北爪宏幸调整最终的身形比例),全装甲ZZ高达则为明贵美加,katoki在zz时期担任机辅但没有接手任何机体的主要创作。
以下是katoki在MG说明书中对HMC的解释(机翻,FAZZ的我没翻译,感兴趣可以查查看)
老版全装甲zz高达算是katoki魔改的作品,在细节和设定上与原作差距不小,但当年的模型盛行二创机设而非还原。
相比前哨站的FAZZ, 全装甲zz高达的发售早了其将近一年。
需要注意的是,全装甲zz高达和FAZZ两者的背包结构并不一样,无论是设定还是模型FAZZ都为了搭载hmc而做出了相对应的调整,FAZZ搭载hmc的主要原因是头炮和腹炮无法开火导致的火力不足。
(转载自b站)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3-11-17 12:25回复
    关于强化型zz高达:
    强化型zz只出现在设定集上,第47话登场的型号便为强化型zz,现今所看到的强化型形象是在tv动画完结后基于全装甲zz高达设定图修改而来。
    设定上强化型zz和全装甲套件都施加了抗光束镀层用于强化机体防御力,并且强化型zz可以在全装甲强行卸除之后进行变形分离。
    关于头部的高能米加粒子炮:
    高能米加粒子炮是一种扩散照射型光束武器,其通过直连发电机并在头部类炮口扩散结构进行光束攻击,可根据战场需求调节功率使用,最高额度50W兆瓦。
    头炮设定来讲是和沙扎比的腰部扩散炮一样可以通过调节功率来频繁使用,但剧中这个武器也没有过多的使用,这也与驾驶员捷多 亚西塔的作战风格有关
    头炮在实际作战中其实属于战术性武器,一般要与敌人拉开身位才能打出奇效,毕竟剧里头炮的蓄力时长摆在那而且敌人只有一机或者搭载了i立场发生器的话都是得不偿失的选择,这可能也是为什么FAZZ背包上有米加大炮而全装甲zz却没有的缘故吧(这种武器就不适合给单兵搭载)
    全装甲形态下有一门腹炮,威力就表现力来看是低于头炮最大值但设定上比肩头炮,这种事情就见仁见智了
    zz的头炮在高达模型长时间的二创当中开始变成有了枪管发射的结构,在新出的ka版和r魂上都有如此的设计。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3-11-17 12:26
    回复
      修正一下,newtype100%collection上登载的是官方设定+机体设定阶段试验图+二创插图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3-11-17 14:49
      回复
        newtype 100% collection上对全装甲zz高达的插图信息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3-11-17 14:50
        回复
          zz严格来讲是不算大型机的,一般机体都是计算头顶高度,zz头顶高度19.86米(全高22.11米,全装甲/强化形态23.14米)比z只多了0.01米,本质上是同第二三世代规格的机体,实际上第四世代当中能称作恐龙化机体的只有AMX-103悍马悍马(头顶高21.5米全高24.03米)AMX-009德莱森(头顶高22米全高23.4米)AMX-011扎古三(头顶高21米全高25.3米),AMX-011S扎古三改(头顶高21米全高25.3米),AMX-014飙狼(头顶高22米全高25.9米),AMX-015盖马克(头顶高22米全高25.5米)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3-11-17 15:13
          回复
            强化ZZ的设定好像最开始就不多吧,给人的定位感觉就是为了撑起追加装甲而用原版ZZ改良出来的衣服架子,所以卡在原版和全装甲中间也就没什么过多介绍的必要了不过还是想吐槽全装甲组件都把主翼拆了,但是游戏里爆甲之后就又变出来了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23-11-17 15:21
            回复
              可以提一下全装甲zz胸口的i力场


              IP属地:福建来自手机贴吧9楼2023-11-17 15:24
              收起回复
                很多时候zz高达在被谈及时都被诟病战斗续航的问题,并且该机无论强化与否的重量与加速度都很难恭维,不能说慢只能说非常慢,造价成本极其高昂的同时泛用性低,后续量产方向意义不明,驾驶难度颇高都是本机十分明显的缺陷,分体变形的设计看似在这些问题面前合理化实则是最大的缺陷,为了提高驾驶员生存概率和战术多变化的分体变形结构导致全身上下都极为脆弱,而且在核心战机或顶机底机分离后没有0079年的v计划一样同规格交替组合搭配也没v高达时期通过量产同规格机型达到战中受损分离受损部件即刻更换新部件再作战的能力,唯一值得保留的只有分体各机皆有着一台发电机用于合体后供能,但zz的顶机和底机一般都需要额外的核心战机连接才能使用(顶机枪头那位置一般是不坐人的),实战意义几乎为零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3-11-17 15:36
                收起回复
                  各代高达数值对比图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3-11-17 15:51
                  收起回复
                    现在有一个比较奇怪但也很微妙的坑是:强化型ZZ高达还能否变形成G堡垒模式
                    MG KA的强化型ZZ高达的说明书介绍说是已经没有变形机能了
                    但个别游戏像死去的SD敢达OL却可以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3-11-17 19:25
                    收起回复
                      我只关心这玩意什么时候出MG卡版,万代连换色骗钱都不愿意吗


                      IP属地:广东15楼2023-11-18 18:1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