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吧 关注:230,971贴子:794,761
  • 0回复贴,共1

海派文化介绍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海派文化,像水一样兼容并蓄;没有海派文化,就没有上海这座城市。“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2007年,在上海工作期间用这十六个字来概括上海的城市精神。
  既然上海早在2010年世博会时就倡议成立了“世界城市日”,为什么上海不能拥有自己的“海派文化日”?
  310,侪要灵!为何不用上海市民身份证的前三位来象征这座城市呢?每年的3月10日,成为上海自己的“海派文化日”,人们可以在这一天,一起诠释、体会、践行、传承上海的城市精神。海纳百川的上海,可以容纳所有“灵”的人,怀抱着积极的态度,为上海城市发展作出贡献,让上海成为一座全球卓越城市!
长期以来,上海,在中国来说,是如此与众不同的都市。当年,她特立独行也好,风姿绰约也罢,总与国内其他都市不同。若想看中国的三千年繁华,轮不到她;若想见中国的数百年光辉,轮不到她。然而,在西人眼里,她却长期是远东第一大都市,即便中国尚处积贫积弱的年代,上海已然一枝独秀于东亚。早在20世纪上半叶,她比东京更具有新潮的范儿,比香港更具有阔大的视野,以致有人称之为“东方巴黎”,有人称之为“魔都”。甚至,她还有一个称谓:“冒险家的乐园”。她,是当之无愧的诞生地,……新中国成立后,长期以来,她担当的是这个国家的工业中心。
  文化是反映城市内涵特质和竞争力的核心资源,上海要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如果没有文化这一核心资源,就不可能有国际竞争力。海派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十六字上海城市精神,是对海派文化的最好诠释,是海派文化的内涵特质。
  为何选在3月10日?自然要从“310与沪有约”说起。“第一点,上海人身份证号码前三位是‘310’,当然,不管你我是否拥有‘310’开头的身份证,我们都生活在上海;第二点,上海话‘310’谐音‘侪要灵’。侪要灵,如果以普通话表达,就是——都要好。一年之计在于春,从春风拂面的3月10日这一天为起点,每年通过举办“3+10”与海派文化约会的系列主题活动,让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们更了解属于这座城市的文化。
  上海的开放与包容,在当年造就了东方巴黎;未来的上海,则必然更加辉煌。从前的上海,有着从苏伊士运河到白令海峡间最讲究的建筑,曾经做过上海市政府办公楼、如今的浦发银行大楼,今天矗立在外滩还是那么雄伟。有意思的是,再往北走一点,站在外滩面向南京东路步行街的起点,你会有一种历史在此交汇的感受:往左,可以穿越800年老城厢;往前,是繁华商业百年史;而身后背靠着的是,是热土浦东和沸腾的自贸区,那是上海的未来。上海这样一座开放的城市,与其地域下的土地一样,是水波浪潮一圈一圈冲击出来的。
  几千年的根基,几百年的历史,和上百年的传承,这是全面看待海派文化的一个视角。无论是青浦田山歌,还是崇明船娘歌,包括后来才有的码头工人唱的浦江号子,无不孕育于这一方水土。


IP属地:上海1楼2023-10-09 10:59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