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知否应是绿肥...吧 关注:65,513贴子:7,032,984
  • 19回复贴,共1

转贴:很多时候击垮婚姻的不是出轨房子黄赌毒,仅仅只是鸡毛蒜皮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转的。相比各种戏剧化场景,这才是最常见的


IP属地:美国1楼2023-06-22 22:29回复
    最近有两个朋友被家里催婚,她们跟我抱怨的时候,我默默地羡慕着,觉得被催婚也未尝不是一种幸福。和她们不同,我从中学起,就被我妈教育男人只会榨干女人的心力,千万不要陷入婚姻之中,而我在父母的婚姻中所看到一切都肯定了我妈这句话,
    我父母是两个性格截然相反的人,我不知道他们是怎么从恋爱走到婚姻的,只知道自我有记忆开始,他们就一直在争吵。大到卖房子换工作,小到买酱油交电费,他们没有任何事情能达成一致。哦不对,准确地说,他们在一件事情上是想法一致的,他们都觉得不离婚是为了我。
    每当他们争吵,互相说出最伤人的话,被彼此气得声音颤抖,我都感到很不安。他们无数次对我说“妈妈/爸爸不跟你爸爸/妈妈离婚全都是为了你啊,要是没有你,我早就不跟他/她过了。”我小的时候每次听到他们这么说,都觉得很有负罪感,觉得自己是一切争吵的根源。后来我上了中学,渐渐觉得也许我真的希望他们离婚,而不是在婚姻里彼此折磨,也折磨我。但我不敢这样说,只能尽全力去讨好他们,做他们希望我做的事,成为他们想让我成为的样子,不切实际地想着如果我很听话,他们就可以开心一点儿,就会少一点儿争吵。


    IP属地:美国2楼2023-06-22 22:59
    回复
      我不知道两个人怎么可以在一点儿都不快乐的情况下一起生活那么多年。客观地说,他们都是好人,我妈为人豪爽,热心肠。我爸学习和工作的能力都很强,事业很顺利,而且承担重大责任,多年以来认真负责,受很多人尊敬,我爸在家庭之外绝对是人品好,性格好、人缘好,拎得清的好亲戚、好朋友、好同事、好领导、好邻居。
      别人肯定想象不出他们在家里能表现出多可怕的样子。他们都没有出轨,没有不良嗜好,甚至没有婆媳/翁婿问题(自己父母自己负责,彼此跟对方原生家庭来往少),所以他们每次争吵都是纯粹的意见不一致,吵得再凶也翻不出人品瑕疵和三观问题。我能想到的他们不幸福的原因就只能是性格不合。
      也许就是因为没有除了性格不合之外的任何原则性问题,他们一直没有下定决心离婚。婚姻就好像一件不合身但做工精良的衣服,舍不得丢弃。但事实上,就是那些看似无足轻重的却时刻发生的鸡毛蒜皮的事情,让他们不停地争吵,无时无刻不在互相折磨。


      IP属地:美国3楼2023-06-22 23:02
      回复
        可能当时他们都是为我忍着,想忍到我上大学离婚,等我考上大学,他们终于分开了,但分开他们的不是离婚证,而是死亡。我爸当时突然查出癌症,非常突然,发展非常快,早到亲戚朋友同事甚至医生护士都觉得很可惜。他当时才四十多岁,谁都没有想到他会正值当打之年得了不治之症然后这么快就走了。我爸住院病危的时候,我爸妈还在为了琐事吵架,在病房里,我妈歇斯底里得骂我爸,我爸没力气了,用尽最后一口气说他死就是被我妈气死的。这话很让人难受,因为我们都知道他当时的确时日无多。我妈气得指着我爸手止不住地颤抖,冲过去厮打我爸,医生护士冲进来拉架,要我妈出去,我爸的兄姐当时也在医院轮流帮忙,谁也拉不住,我哭着求我妈离开病房,终于让她出了病房,然后她在安全通道号啕大哭。更残忍的是,那就是我爸留下的关于我妈的最后一句话。
        然后,一切终于结束了。死亡真的很残忍,但这的确在某种程度上解脱了三个不快乐的人,至少我爸的痛苦终于彻底结束了。


        IP属地:美国4楼2023-06-22 23:05
        回复
          我妈年轻守寡,当年我爸临终前在医院的闹剧,目击者众多,瞒不住的,也流传了出去,我爸的兄姐在我爸葬礼后不跟我家来往了,我爸的同事好友在最初的问候之后也都不跟我们联系了。
          我妈那边很多亲戚都觉得她才四十多岁,有我爸留下房子和存款,条件不错,肯定会再婚。但事实上,她这些年没再走进婚姻,一直一个人。家里我爸的东西都被保存着,她后来搬家也都一直带着那些再不会被用到的东西。我妈从未在我面前表露出对我爸的怀念,说到我爸,她只说他是个好人。我不知道她会不会后悔在短暂的婚姻里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吵得天翻地覆,但我觉得如果时光可以倒流,让他们重新开始,可能生活还是照旧。


          IP属地:美国5楼2023-06-22 23:06
          回复
            我不懂,如果彼此相爱,为什么要互相折磨。也许,爱本来就是个虚无缥缈的东西,两个人之间的关系就只是适合在一起或者不适合在一起,而遇到适合的那个人真的太难,不知道有多少人像我父母当初一样勉强地跟不太适合的人在一起。我爸去世十几年了,每每想到这个,我就觉得我这辈子大概是不会拥有幸福了。
            转完了


            IP属地:美国6楼2023-06-22 23:07
            回复
              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吵成那样,即使没有黄赌,房,应该是两个自恃清高的人得不到对方的认可,都拼命想PUA对方不成功。所谓针尖对麦芒。都把对方的好(优点)视作理所当然,不当一回事,对方缺点无限放大,性格还真同类。没有一个人心胸宽阔一点,先退一步,让另一人或两人都能稍微平心静气的反思,改善。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3-06-23 07:27
              收起回复
                另外还有,他们也许在杏上也是不和谐的。也缺乏润滑剂。他们对原帖主,共同的孩子只能说一般爱,而孩子比较老实,但凡做出叛逆,或因为争吵逃学,抑郁轻生的样子,也能收敛一些,但他们没成功PUA对方,却成功的PUA了孩子,孩子循规蹈矩,做乖乖孩子,学习用功,仅仅是为了他们少一些争吵。免得语文不好怪对方,数学不好又怪另一方。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3-06-23 07:31
                回复
                  看完这个例子觉得,父母每每吵架的原因事发帖的人没有细说,无法评价对错,但发帖人的母亲是有两个非常重大的地方暴露出她做得非常非常不好的:
                  中学起给女儿输入垃圾话倾倒负面情绪,在丈夫病危是还歇斯底里跟他大吵无论如何都不能闭嘴,至少这两样是非常非常严重的错误行为,可以反映出这个妈虽然在外可能还不明显,但对家人平时的性格和为人处世绝对是肆无忌惮,斤斤计较,不宽容,很自恋,要求别人服从的.
                  从家庭咨询理论中 dysfunctional family model 的角度,原帖的父亲更像是 the enabler 角色,而不是 the complainer 的角色。
                  原因是,the enabler通常在对方弱势的情况下,比如病重是一种 case,还有未成年 是另一种 case,会适当约束克制自己的行为。
                  而原帖妈妈完全没有这种克制,所以她是是 the complainer 的角色。
                  还有一点是她父亲已经非常愤怒, 而原帖的态度是吵架都是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形成了鲜明对比。很可能这种态度来自于她母亲。
                  而the complainer 最擅长的就是通过轻视打压对方,挑起对方的愤怒,本身从对手的崩溃中获得情绪给养


                  IP属地:美国9楼2023-06-23 09:01
                  回复
                    我认为不是这个例子的爹爸没问题,但妈的性格问题更大。我认为就是换任何男人,这个妈都不会幸福的,婚姻生活因该是大同小异。
                    这个妈后来不再婚,很扎心得说,未必完全是她自己选择的,这样性格也很可能是被选择无法再婚的....首先在在丈夫病危时还辱骂厮打对方,导致对方最后一丝力气说出他死就是被老婆气死的这句话,而且这件事目击者众多,还流传出去了,对于一个四十多岁的女性来说,基本在当地应该是找不到跟丈夫条件类似的对象了(这个丈夫工作还非常不错受人尊敬的且没有任何原则性问题),第二就是这个妈这属于人格障碍,是年纪越大越明显的,因为普通人群,正因为有相互交流,就好比不断动态校准自己的期望值,跟环境一致。但人格障碍,哪怕是轻症,都不会有互动交流。所以不会跟环境动态校正,随着年龄的增长,跟环境越离越远,症状越来越重。这个妈岁数更大了之后,只会更暴露她的性格,以前可能只对家人如此,岁数大了会控制不住对开始向外扩散,那么即使条件不那么好的男士,也不会跟她长期交往的。


                    IP属地:美国10楼2023-06-23 09:05
                    回复
                      都在责备妈妈,我觉得,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妈妈之所以发展到今天这样,都是爸爸从一开始就跟她计较导致的,形成了习惯,本来俩人之所以走入婚姻,有了孩子,肯定是有爱有意见一致的时候,那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变得针尖对麦芒,任何事情都不能妥协站到彼此的对立面的呢?肯定是一点点的变化的,有时候故意成分在,到后来就是非要争个胜负。凡事本来我们都想A,可是既然你选了,那我必须选B,一定要跟你对着干,即使你马上要挂了,我也必须要争个高下。原主并没有说清楚,在医院为了什么争吵。婚姻究竟是什么,把一个女孩变成了这样。但凡一方退让一步,也不会变成这样。只能说,爸爸求仁得仁,你把妈妈变成了这样,那么反噬了自己,所以也不是全然无辜。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3-06-23 10:39
                      收起回复
                        看这个例子时候想起了“万箭穿心”的李宝莉,完美打脸了网上常说得“男的只管大事,小事就都让女人做主怎么了“
                        李宝莉的老公包办了他家在外挣钱,升职,社会地位,分房,甚至孩子学习等几乎所有大事。李宝莉早早下岗在市场坐着一份不计报酬,但能天天跟三教九流打交道,四处跟人侃大山的替人看摊的活计,不用操心生计,也不用对上班时间认真。管着家里家务, 但李宝莉满足了吗?当然没有。
                        她老公活着时候她承担的唯一一件相对大点的事,是搬家,约了厂里运输班组当年在外干私活的工人来搬家,结果故意含糊不说请具体情况,等人来了才发现他家在小巷子里卡车根本开不进去,工人得徒手搬家具200多米才能装车,于是工人要求涨钱,李宝莉大怒,跟工人大吵,她老公看着她一脸泼妇样,又觉得其实自己家也理亏,不想吵,李宝莉大骂老公窝囊,等搬完家,她老公按当时习俗,给工人们派了几根烟,让孩子买几瓶汽水给工人们,李宝莉冲出来当着众人对她老公破口大骂,说她老公就是”贱“,有事时候就躲了,现在倒出来装好人,贱透了. 说她老公要能立得起来,老婆还用变泼妇在外吵架?都是懦弱的老公才会产生泼妇老婆。
                        这起事件是电影中李宝莉的丈夫要求离婚的导火索。
                        按照网上理论,这就成了她老公不宽容,吵起来是男方责任的例子了


                        IP属地:美国13楼2023-06-23 22:37
                        回复
                          在我看来,既然这对父母没有原则性恩怨,那么除此之外的一切恩怨,都不足以让一个人明知配偶时日不多了,还在配偶病危时候在医院跟配偶大吵,不肯闭嘴。
                          无论你有任何理由,记住,是任!何!理!由! 能这么做得人都非常人,极端自私不顾他人是肯定的,对自己情绪没有最基本得控制力,对他人没有最基本的同理心,缺乏最低的善良。
                          去破口大骂一个并非罪大恶极,甚至连原则性恩怨都没有的临终之人,是丧心病狂的恶行。一个平时看起来很正常甚至可能为人还不错的人,在婚姻中因为严重性格不合对家人能展现出来的“恶”,可能是外人很难想象的。


                          IP属地:美国14楼2023-06-23 22:40
                          收起回复
                            吵架时若有一方能适时“闭嘴”,或者说“适可而止”,可能就会改变事件的走向。到这是天性使然,很难改变。
                            我家就有个我亲眼看到的例子。
                            我曾见到前小叔子和亲妈吵架,越说越激烈,最后亲妈气的直哆嗦,捂着胸口都快喘不上来气了。前小叔子口气就软了(当然也许是因为我这个外人在场,当时就我们三人),就说“算了算了不说了”,就没有那么强烈的输出了,事情慢慢就缓和下来。
                            我也曾亲眼目睹前夫跟亲妈吵架,也是亲妈气的直哆嗦,喘不上气。前夫依然没有停止输出,最后以前夫摔门而出、亲妈气的倒在床上要厥过去而收场。回来后,前夫哥也没想着说句软话,道歉什么的。
                            反正事情稀里马虎的就那么过去了。结婚多年,即使平日里看着还算关心,但他给我的感受就是,真到吵架的那一刻。他不会有半分容情,即使立时我死在他眼前,他也不会动容。所以,多年过去,他就成了前夫哥。
                            所以我想。转贴中的父母也不一定是谁的错,他们矛盾点在于刻在基因里的胜负欲,太想征服对方,所以穷尽各种话来试图吧对方踩在脚底。偏偏又势均力敌,旗鼓相当。这种刻在骨子里的征服欲让他们争锋相对,不死不休。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3-06-23 23:4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