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吧 关注:2,803贴子:22,630
讲完刘琦之死门道所在,荆州之事就可翻过一页来到交州益州篇。某些人以交州士燮一族为主认为这里根本就没什么讲头,荆州有借才能圆,而交州彻头彻尾不必多言。说多了就理不清还是拎不清?历史有趣的地方就是有迹可循。
秦始皇的皇后是谁天知地知?根据最新推论,基本肯定就是楚国公主。从楚公子昌平君初为秦相后来反水被抹去的史料痕迹,扶苏接受假诏果决自杀,再到陈胜吴广反秦口号中有为扶苏讨说法一笔遥相辉映,事实真的只有史料明载才行?


IP属地:挪威1楼2023-05-21 00:33回复

    张津,曹操,刘表,刘备,诸葛亮,吴巨,赖恭,士燮,步骘。。。人物牵涉广泛


    IP属地:挪威2楼2023-05-21 00:43
    回复
      1.诸葛亮《隆中对》: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
      2.裴松之注引虞喜《志林》:喜推考桓王(孙策)之薨,建安五年四月四日。是时曹、袁相攻,未有胜负。案夏侯元让与石威则书,袁绍破后也。书云:"授孙贲以长沙,【业张津以零、桂。】"此为桓王於前亡,张津於后死,不得相让,譬言津之死意矣。臣松之案:太康八年,广州大中正王范上交广二州春秋。【建安六年(201年),张津犹为交州牧。】江表传之虚如志林所云。
      3.《南方草木状》:建安八年(203年),交州刺史张津,尝以益智子粽饷魏武帝。
      4.《三国志·许靖传》:与曹操书太长自己有兴趣可以去查,另外总会有人说我断章取义的干脆不贴。
      5.《三国志·士燮传》:交州刺史朱符为夷贼所杀,州郡扰乱。(士)燮乃表(士)壹领合浦太守,次弟徐闻令(士)䵋领九真太守,䵋弟武,领南海太守。朱符死后,汉遣张津为交州刺史,津后又为其将区景所杀,而荆州牧刘表遣零陵赖恭代津。是时苍梧太守史璜死,表又遣吴巨代之,与恭俱至。汉闻张津死,赐燮玺书曰:“交州绝域,南带江海,上恩不宣,下义壅隔,知逆贼刘表又遣赖恭闚看南土,今以燮为绥南中郎将,董督七郡,领交阯太守如故。”


      IP属地:挪威3楼2023-05-21 19:38
      回复
        6.《后汉书·刘表传》:建安三年,长沙太守张羡,率零陵、桂阳二郡畔表。《三国志·刘表传》:长沙太守张羡叛表,(英雄记曰:张羡,南阳人。先作零陵、桂阳长,甚得江、湘间心,然性屈强不顺。表薄其为人,不甚礼也。羡由是怀恨,遂叛表焉。)表围之连年不下。羡病死,长沙复立其子怿,表遂攻并怿,南收零、桂,北据汉川,地方数千里,带甲十馀万。
        7.《三国志·桓阶传》:桓阶字伯绪,长沙临湘人也。仕郡功曹。【太守孙坚举阶孝廉,除尚书郎。父丧还乡里。会坚击刘表战死,阶冒难诣表乞坚丧,表义而与之。】后太祖与袁绍相拒於官渡,表举州以应绍。阶说其太守张羡曰:"夫举事而不本於义,未有不败者也。故齐桓率诸侯以尊周,晋文逐叔带以纳王。今袁氏反此,而刘牧应之,取祸之道也。明府必欲立功明义,全福远祸,不宜与之同也。"羡曰:"然则何向而可?"阶曰:"曹公虽弱,仗义而起,救朝廷之危,奉王命而讨有罪,孰敢不服?今若举四郡保三江以待其来,而为之内应,不亦可乎!"羡曰:"善。"乃举长沙及旁三郡以拒表,遣使诣太祖。太祖大悦。会绍与太祖连战,军未得南。【而表急攻羡,羡病死。城陷,阶遂自匿。】久之,刘表辟为从事祭酒,欲妻以妻妹蔡氏。阶自陈已结婚,拒而不受,因辞疾告退。


        IP属地:挪威4楼2023-05-22 17:37
        回复
          8.《三国志·吕岱传》:建安二十年(215年),(吕岱)督孙茂等十将从取长沙三郡。又安成、攸、永新、茶陵四县吏共入阴山城,合众拒岱,岱攻围,即降,三郡克定。权留岱镇长沙。 安成长吴砀及中郎将袁龙等首尾关羽,复为反乱。砀据攸县,龙在醴陵。【权遣横江将军鲁肃攻攸,砀得突走。】岱攻醴陵,遂禽斩龙,迁庐陵太守。
          9.《百越先贤志》:吴砀,字叔山,【掲阳人。汉末察孝亷,为安成长。】孙权使吕岱取长沙郡,砀据县以拒之,权遣鲁肃攻围,砀突去,曰:“砀受天子命为长,知有汉,不知有吴也。”后权统有交广,遣歩隲为交州刺史,义砀而不见责,砀亦不复仕。
          10.《三国志·钟离牧传》:赤乌五年(242年),从郎中补太子辅义都尉,迁南海太守。(会稽典录曰:高凉贼率仍弩等破略百姓,残害吏民,牧越界扑讨,旬日降服。【又揭阳县贼率曾夏等众数千人,历十馀年(可推前11-19年),以侯爵杂缯千匹,下书购募,绝不可得。】牧遣使慰譬,登皆首服,自改为良民。【注:有说这段可以和(9.)中吴砀后事关联,他回交广(老家?)后孙权不问责他也不仕吴,过不多久接着闹?】


          IP属地:挪威5楼2023-05-22 19:45
          回复
            11.《三国志·士燮传》:燮在郡四十馀岁,黄武五年(226年),年九十卒。《三国志·吕岱传》:交阯太守士燮卒,权以燮子徽为安远将军,领九真太守,以校尉陈时代燮。岱表分海南三郡为交州,以将军戴良为刺史,海东四郡为广州,岱自为刺史。遣良与时南入,而徽不承命,举兵戍海口以拒良等。岱於是上疏请讨徽罪,督兵三千人晨夜浮海。【或谓岱曰:“徽藉累世之恩,为一州所附,未易轻也。”岱曰:“今徽虽怀逆计,未虞吾之卒至,若我潜军轻举,掩其无备,破之必也。稽留不速,使得生心,婴城固守,七郡百蛮,云合响应,虽有智者,谁能图之?”】遂行,过合浦,与良俱进。徽闻岱至,果大震怖,不知所出,即率兄弟六人肉袒迎岱。岱皆斩送其首。徽大将甘醴、桓治等率吏民攻岱,岱奋击大破之,进封番禺侯。
            12.《交广春秋》:建安十六年,吴遣临淮步骘为交州刺史,将武吏四百人之交州,道路不通。苍梧太守长沙吴巨拥众五千,骘有疑于巨,先使谕巨,巨迎之于零陵,遂得进州。巨既纳骘,而后有悔。骘以兵少恐不存立。巨有都督区景,勇略与巨同, 士为用。骘恶之,阴使人请巨。巨往,告景勿诣骘。骘请不已,景又往,乃于厅事前中庭俱 斩,以首徇众。又曰:骘杀吴巨、区景,使严舟船,合兵二万下取南海。苍梧人卫毅、【钱博】宿(吴)巨部伍,兴军逆骘于苍梧高要峡口,两军相逢于是,遂交战,毅与众投水死者千有余人。


            IP属地:挪威6楼2023-05-23 00:37
            回复
              13.《水经注》:漓水又南与沩水合,水出西北邵陵县界,而东南流至零陵县西,南径越城西。建安十六年,交州刺史赖恭自广信合兵小零陵越城迎步骘,即是地也。
              14. 《三国志·杨戏传·季汉辅臣赞》:先主为汉中王,用荆楚宿士零陵赖恭为太常,南阳黄柱为光禄勋,谋为少府;建兴初,赐爵关内侯,后代赖恭为太常。【恭、柱、谋皆失其行事,故不为传。(真的吗?)】恭子厷,为丞相西曹令史,随诸葛亮於汉中,早夭,亮甚惜之,与留府长史参军张裔、蒋琬书曰:"令史失赖厷,掾属丧杨颙,为朝中损益多矣。
              15.《三国志·薛综传》:又故刺史会稽朱符,多以乡人虞褒、刘彦之徒分作长吏,侵虐百姓,强赋於民,黄鱼一枚收稻一斛,百姓怨叛,山贼并出,攻州突郡。符走入海,流离丧亡。次得南阳张津,与荆州牧刘表为隙,兵弱敌强,岁岁兴军,诸将厌患,去留自在。津小检摄,威武不足,为所陵侮,遂至杀没。【后得零陵赖恭,先辈仁谨,不晓时事。表又遣长沙吴巨为苍梧太守。巨武夫轻悍,不为恭所服,辄相怨恨,逐出恭,求步骘。】是时津故将夷廖、钱博之徒尚多,骘以次鉏治,纲纪適定,会仍召出。【吕岱既至,有士氏之变。】越军南征,平讨之日,改置长吏,章明王纲,威加万里,大小承风。由此言之,绥边抚裔,实有其人。牧伯之任,既宜清能,荒流之表,祸福尤甚。【今日交州虽名粗定,尚有高凉宿贼;其南海、苍梧、郁林、珠官(合浦)四郡界未绥,依作寇盗,专为亡叛逋逃之薮。若岱不复南,新刺史宜得精密,检摄八郡,方略智计,能稍稍以渐【能】治高凉者,假其威宠,借之形势,责其成效,庶几可补复。】


              IP属地:挪威7楼2023-05-23 00:38
              回复
                16.《三国志·吕岱传》:延康元年(220年),代步骘为交州刺史。到州,【(合浦郡内)高凉贼帅钱博】乞降,岱因承制,以博为高凉西部都尉。(很可能是222年,即是史料14.中“刘备既败绩。。。”)又郁林夷贼攻围郡县,岱讨破之。是时(很可能是222年)桂阳浈阳贼王金合众於南海界上,首乱为害,权又诏岱讨之,生缚金,传送诣都,斩首获生凡万馀人。迁安南将军,假节,封都乡侯。
                17.《三国志·步骘传》延康元年(220年),权遣吕岱代骘,骘将交州义士万人出【出字不该改为入字?】长沙。会刘备东下,武陵蛮夷蠢动,权遂命骘上(长沙)益阳。【备既败绩(222年),而零、桂诸郡犹相惊扰,处处阻兵】;骘周旋征讨,皆平之。
                18.《三国志·步骘传》:建安十五年(210年),出领鄱阳太守。【岁中,徙交州刺史、立武中郎将,领武射吏千人,便道南行】。明年(211年),追拜使持节、征南中郎将。刘表所置苍梧太守吴巨阴怀异心,外附内违。骘降意怀诱,请与相见,因斩徇之,威声大震。士燮兄弟,相率供命,南土之宾,自此始也。
                19.《水经注》: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步骘)迁州(州治所为)番禺(今广州市),筑立城郭,绥和百越,遂用宁集。
                20.《三国志·士燮传》:建安末年,燮遣子(士)廞人质,权以为武昌太守。(223年)燮又诱导益州豪姓雍闿等,率郡人民使遥东附,权益嘉之,迁卫将军,封龙编侯。【建安末年:220年曹操封孙权为南昌侯,孙权221年改名设武昌郡,建安年号根据《三国志·先主传》最后可延至二十六年221年刘备登基前,而根据《走马楼吴简》有延续至二十七年222年记录,更甚者《建康实录》把建安年号延至二十八年223年,这一年大事是东吴挡住曹丕伐吴。陈寿很可能清楚具体年份但似乎有意避讳魏年号所以不直书。若果真如此,则三国志中建安末年的时段都有后推余量】


                IP属地:挪威8楼2023-05-23 00:38
                回复
                  21.《三国志·夏侯渊传》:建安十四年(209年),以渊为行领军。太祖征孙权还,使渊督诸将击庐江叛者雷绪,绪破,又行征西护军。
                  22.《三国志·先主传》:(209年)先主表琦为荆州刺史,又南征四郡。武陵太守金旋、长沙太守韩玄、桂阳太守赵范、零陵太守刘度皆降。【三辅决录注曰:金旋字元机,京兆人,历位黄门郎、汉阳太守,徵拜议郎,迁中郎将,领武陵太守,为备所攻劫死。子祎,事见魏武本纪。】庐江雷绪率部曲数万口稽颡。琦病死,群下推先主为荆州牧,治公安。权稍畏之,进妹固好。先主至京见权,绸缪恩纪。【山阳公载记曰:备还,谓左右曰:"孙车骑长上短下,其难为下,吾不可以再见之。"乃昼夜兼行。臣松之案:魏书载刘备与孙权语,与蜀志述诸葛亮与权语正同。刘备未破魏军之前,尚未与孙权相见,不得有此说。故知蜀志为是。】
                  23.《三国志·先主传》:(210年)权遣使云欲共取蜀,或以为宜报听许,吴终不能越荆有蜀,蜀地可为己有。荆州主簿殷观进曰:"若为吴先驱,进未能克蜀,退为吴所乘,即事去矣。今但可然赞其伐蜀,而自说新据诸郡,未可兴动,吴必不敢越我而独取蜀。如此进退之计,可以收吴、蜀之利。"先主从之,权果辍计。迁观为别驾从事。
                  24.《献帝春秋》:(210年)权不听,遣孙瑜率水军住夏口。备不听军过,谓瑜曰:"汝欲取蜀,吾当被发入山,不失信於天下也。"使关羽屯江陵,张飞屯秭归,诸葛亮据南郡【荆南三郡或南三郡?漏字了?关羽既屯江陵则南郡已备,张飞屯秭归则宜都郡有守,独缺诸葛亮督三郡去套上三国志记载】,备自住(武陵郡)孱陵(即公安城)。权知备意,因召(孙)瑜还。【因孙瑜退还对于夏口以北的江夏郡早期归属也有一窥。很可能该区土地狭小被刘备下辖的南郡并为一郡这才史料上无记季汉的江夏郡守,又紧挨着安陆县曹魏江夏太守文聘,这才后来210-215年独见关羽和乐进文聘交战,而东吴连(212年)青泥之战(江夏竟陵县附近)都没凑热闹或被逼自守参战,又何谈长江以北江夏东吴有地呢,总之关羽去惹两位被吴魏粉看重的魏将那么长江以北江夏郡东吴必然也会被拖入战局,而根据吕蒙传?孙皎的竟陵等地封邑记载是215年的事,怎能混为一谈?再加上原属南郡东部的州陵县被东吴加入汉昌郡,想必东吴吃进嘴的要吐出来非常不易,能借让部分南郡已算特别大方了。】


                  IP属地:挪威9楼2023-05-23 02:50
                  回复
                    25.《献帝春秋》:是岁(195年),繇屯彭泽,又使融助皓讨刘表所用太守诸葛玄。许子将谓繇曰:"笮融出军,不顾名义者也。朱文明善推诚以信人,宜使密防之。"融到,果诈杀皓,代领郡事。【朱皓,字文明,是太尉朱儁儿子。他似乎是朱符的弟弟,两人同年死(见15.)】
                    26.《交广记》:建安二年,南阳张津为刺史,交阯太守土燮表言,伏见十二州皆称曰州,而交独为交阯刺史,何天恩不平乎,若普天之下,可为十二州者,独不可为十三州,诏报听许,拜津交州牧,加以九锡,彤弓彤矢,礼乐征伐,威震南夏,与中州方伯齐同,自津始也。”
                    27.《三国志·士燮传》:(226年)权以交阯县远,乃分合浦以北为广州,吕岱为刺史;交阯以南为交州,戴良为刺史。又遣陈时代燮为交阯太守。岱留南海,良与时俱前行到合浦,而燮子徽自署交阯太守,发宗兵拒良。良留合浦。交阯桓邻,燮举吏也,叩头谏徽使迎良,徽怒,笞杀邻。邻兄治子发又合宗兵击徽,徽闭门城守,治等攻之数月不能下,乃约和亲,各罢兵还。而吕岱被诏诛徽,自广州将兵昼夜驰入,过合浦,与良俱前。壹子中郎将匡与岱有旧,岱署匡师友从事,先移书交阯,告喻祸福,又遣匡见徽,说令服罪,虽失郡守,保无他忧。岱寻匡后至,徽兄祗,弟幹、颂等六人肉袒奉迎。岱谢令复服,前至郡下。明旦早施帐幔,请徽兄弟以次入,宾客满坐。岱起,拥节读诏书,数徽罪过,左右因反缚以出,即皆伏诛,传首诣武昌。【孙盛曰:夫柔远能迩,莫善於信;保大定功,莫善於义。故齐桓创基,德彰於柯会;晋文始伯,义显於伐原。故能九合一匡,世主夏盟,令问长世,贻范百王。吕岱师友士匡,使通信誓,徽兄弟肉袒,推心委命,岱因灭之,以要功利,君子是以知孙权之不能远略,而吕氏之祚不延者也。】壹、䵋、匡后出,权原其罪,及燮质子廞,皆免为庶人。数岁,壹、䵋坐法诛。廞病卒,无子,妻寡居,诏在所月给俸米,赐钱四十万。


                    IP属地:挪威10楼2023-05-23 04:19
                    回复
                      一.《三国志·贺齐传》:十三年(208年),迁威武中郎将,讨(扬州)丹阳黟、歙。《三国志·蒋钦传》:(建安中早于208年)会稽冶贼吕合、秦狼等为乱,钦将兵讨击,遂禽合、狼,五县平定,徙讨越中郎将,以经拘、昭阳为奉邑(赤壁之战都没开打蒋钦怎么领零陵两县?某粉de执念啊)。(208年)贺齐讨黟贼,钦督万兵,与齐并力,黟贼平定。
                      二.《三国志·吴主传》:(209年初)备、瑜等复追至南郡,曹公遂北还,留曹仁、徐晃於江陵,使乐进守襄阳。时甘宁在夷陵,为仁党所围,用吕蒙计,留凌统以拒仁,以其半救宁,军以胜反。权自率众围合肥,使张昭攻九江之当涂。昭兵不利,权攻城逾月不能下。曹公自荆州还,遣张喜将骑赴合肥。未至,权退。→《吴书》:(209年)权征合肥,命(张)昭别讨匡琦,又督领诸将,攻破豫章贼率周凤等於南城。
                      三.《三国志·董袭传》:【建安中,若以孙权分豫章郡成立鄱阳郡,以及步骘210年为鄱阳太守,同年年中拜立武中郎将领交州刺史为时限】(210年?)鄱阳贼彭虎等众数万人,袭与凌统、步骘、蒋钦各别分讨。袭所向辄破,虎等望见旌旗,便散走,旬日尽平,拜威越校尉,迁偏将军。【周瑜209年末或210年初领南郡太守至死仅为偏将军,董袭升迁比周“大”都督早而快?又一个很好的时间戳】
                      四.《三国志·贺齐传》:十六年(211年),吴郡馀杭民郎稚合宗起贼,复数千人,齐出讨之,即复破稚,表言分馀杭为临水县。
                      五.《三国志·潘璋传》:(212年?)比县(豫章郡)建昌起为贼乱,转领建昌,加武猛校尉,讨治恶民,旬月尽平,召合遗散,得八百人,将还建业。【建业212年命名,而215年潘璋升偏将军】
                      六.《三国志·贺齐传》:十八年(213年),豫章东部民彭材、李玉、王海等起为贼乱,众万馀人。齐讨平之,诛其首恶,馀皆降服。
                      七. 《三国志·吕蒙传》:(214年)蒙还寻阳,未期而庐陵贼起,诸将讨击不能禽,权曰:“鸷鸟累百,不如一鹗。”复令蒙讨之。蒙至,诛其首恶,馀皆释放,复为平民。【庐陵郡?又是一个被孙权从豫章郡切分出的郡,和桂阳长沙两郡临接】
                      八.《三国志·贺齐传》:二十一年(216年),鄱阳民尤突受曹公印绶,化民为贼,陵阳、始安、泾县皆与突相应。《三国志·陆逊传》:鄱阳贼帅尤突作乱,复往讨之,拜定威校尉,军屯利浦。
                      九. 《三国志·陆逊传》:(217年)会丹杨贼帅费栈受曹公印绶,扇动山越,为作内应,权遣逊讨栈。栈支党多而往兵少,逊乃益施牙幢,分布鼓角,夜潜山谷间,鼓噪而前,应时破散。遂部伍东三郡【丹阳郡,吴郡,会稽郡三郡。别想歪了想到益州上去。】,强者为兵,羸者补户,得精卒数万人,宿恶荡除,所过肃清,还屯芜湖。
                      十.史料(16.)(17.)合并,吕岱和步骘在220-222年期间数次在零陵,桂阳,郁林,南海等郡平乱。
                      十一.《三国志·吴主传》:(黄武四年,225年)冬十二月,鄱阳贼彭绮自称将军,攻没诸县,众数万人。《资治通鉴》:魏明帝太和元年“(227年)春,吴解烦督胡综、鄱阳太守周鲂击彭绮,生获之。”


                      IP属地:挪威11楼2023-05-25 06:58
                      回复
                        壹.《三国志·吴主传》:(208年末)瑜、普为左右督,各领万人,与备俱进,遇於赤壁,大破曹公军。
                        贰.《三国志·吴主传》:十四年(209年),瑜、仁相守岁馀,所杀伤甚众。仁委城走。
                        叁.《三国志·吴主传》:十八年正月(213年),曹公攻濡须,权与相拒月馀。曹公望权军,叹其齐肃,乃退。
                        肆.《三国志·吴主传》:十九年五月(214年),权征皖城。
                        伍.《三国志·吴主传》:(215年)权大怒,乃遣吕蒙督鲜于丹、徐忠、孙规等兵二万取长沙、零陵、桂阳三郡,使鲁肃以万人屯巴丘以御关羽。【湘水之盟】
                        陆.《三国志·吴主传》:(215年)权反自陆口,遂征合肥。合肥未下,彻军还。兵皆就路,权与凌统、甘宁等在津北为魏将张辽所袭,统等以死扞权,权乘骏马越津桥得去。【逍遥津】
                        柒.《三国志·吴主传》:二十一年冬(216年),曹公次于居巢,遂攻濡须。二十二年春(217年),权令都尉徐详诣曹公请降,公报使脩好,誓重结婚。
                        捌.《三国志·吴主传》:闰月(219年末),权征羽,先遣吕蒙袭公安,获将军士仁。
                        拾.《三国志·吴主传》:黄武元年春正月(222年),陆逊部将军宋谦等攻蜀五屯,皆破之,斩其将。三月,鄱阳言黄龙见。蜀军分据险地,前后五十馀营,逊随轻重以兵应拒,自正月至闰月,大破之,临陈所斩及投兵降首数万人。刘备奔走,仅以身免。
                        拾壹.《三国志·吴主传》:秋九月(222年),魏乃命曹休、张辽、臧霸出洞口,曹仁出濡须,曹真、夏侯尚、张郃、徐晃围南郡。权遣吕范等督五军,以舟军拒休等,诸葛瑾、潘璋、杨粲救南郡,朱桓以濡须督拒仁。时扬、越蛮夷多未平集,内难未弭,故权卑辞上书,求自改厉,"若罪在难除,必不见置,当奉还土地民人,乞寄命交州,以终馀年。" 《三国志·吴主传》:(223年)三月,曹仁遣将军常彫等,以兵五千,乘油船,晨渡濡须中州。仁子泰因引军急攻朱桓,桓兵拒之,遣将军严圭等击破彫等。是月,魏军皆退。
                        拾贰.《三国志·吴主传》:秋七月(226年),权闻魏文帝崩,征江夏,围石阳,不克而还。苍梧言凤皇见。分三郡恶地十县置东安郡,【吴录曰:郡治富春也。】以全琮为太守,平讨山越。


                        IP属地:挪威12楼2023-05-26 01:04
                        回复
                          28.《裴注三国志·诸葛亮传》引《献帝春秋》:初,豫章太守周术病卒,刘表上诸葛玄为豫章太守,治南昌。汉朝闻周术死,遣朱皓代玄。皓从扬州刺史刘繇求兵击玄,玄退屯西城,皓入南昌。建安二年正月,西城民反,杀玄,送首诣繇(裴注:此书所云,与本传不同)【我们只需知道朱皓曾是豫章太守就OK了】
                          29.《弘明集·卷一·牟子理惑》:会牧弟豫章太守为中郎将笮融所杀。牧遣骑都尉刘彦将兵赴之,恐外界相疑兵不得进,乃谓牟子曰。弟为逆贼所害,骨肉之痛愤发肝心,尝遣刘都尉行。恐界外疑难行人不通。君文武兼备有专对才,今欲相屈之零陵、桂阳假涂于通路何如。牟子重违其意诺之。适其母卒,遂不果行。“【联系5.《士燮传》和15.《薛综传》内容可知朱符大概行事为人,另外就是和朱皓似乎是兄弟关系,朱符为弟弟报仇在交州滥搞一气把自己也送了】


                          IP属地:挪威13楼2023-07-29 07:32
                          回复
                            30.《三国志·孙贲传》:时策已平吴、会二郡,贲与策征庐江太守刘勋、江夏太守黄祖,军旋,闻繇病死,过定豫章,上贲领太守,后封都亭侯。→《三国志·周瑜传》:“复进寻阳,破刘勋,讨江夏,还定豫章、庐陵,留镇巴丘。五年,策薨,权统事。【豫章郡也有地名巴丘,可不是长沙郡的巴丘哦,另外也从两处史料结合看出孙策并不是一开始先收豫章再打的刘勋黄祖】
                            31.《三国志·孙辅传》:(孙)策西袭庐江太守刘勋,(孙)辅随从,身先士卒,有功。策立辅为庐陵太守,抚定属城,分置长吏【199-200年初,刘勋黄祖被孙策大败】。迁平南将军,假节领交州刺史【升平南将军和假节领交州刺史时间探讨是重点】。遣使与曹公相闻,事觉,权幽系之。【典略曰:辅恐权不能保守江东,因权出行东冶,乃遣人赍书呼曹公。行人以告,权乃还,伪若不知,与张昭共见辅,权谓辅曰:"兄厌乐邪,何为呼他人?"辅云无是。权因投书与昭,昭示辅,辅惭无辞。乃悉斩辅亲近,分其部曲,徒辅置东。】数岁卒。子兴、昭、伟、昕,皆历列位。
                            【199-200年初,刘勋黄祖被孙策大败可得知孙辅庐陵太守大致上任年份。而升平南将军和假节领交州刺史时间探讨有助交州事态的分析】
                            ①有人推断是204年以后至210年步骘领交州刺史前发生的事、不过不合理之处就在当时孙贲还未死,给孙辅过重待是否会导致孙贲孙辅兄弟俩嫌隙?曹操既然要拉拢这兄弟二人一系怎么会这样不周密呢?考虑到孙贲是征虏将军无假节或领一州刺史,有些方面不得不考虑进去。史载孙贲是长兄为父这般拉扯孙辅长大的。
                            ②个人倾向应该这么来。如果210年之后孙贲死后不久,孙辅被任命平南将军和假节,那么很多问题就可妥善解决理清。更进一步解释步骘211年被提拔为使持节和征南中郎后为何会便道入交州(豫章郡南部就是孙策新划分出的庐陵郡),以及兵力单薄的疑惑。


                            IP属地:挪威14楼2023-07-29 09:57
                            回复
                              32.《为曹公作书与孙权》:闻荆杨诸将,并得降者,皆言交州为君所执,豫章距命,不承执事,疫旱并行,人兵减损,各求进军,其言云云。孤闻此言,未以为悦。然道路既远,降者难信,幸人之灾,君子不为。
                              【作者阮瑀(约165—212年)从该文内容看是发生在赤壁和南郡之战后的事。那么按照去世日期,最晚不超过212年,有东吴降者带给曹魏交州刺史孙辅被孙权双归的消息,另外豫章指的是孙贲?】


                              IP属地:挪威15楼2023-07-29 10:1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