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球财经吧 关注:169贴子:2,204
  • 3回复贴,共1

"雪球结构"产品再迎监管指导,雪球公司维权防投资者混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雪球结构"最近又被推上了风口浪尖。除了媒体报道称这类产品近期又迎来了一波监管指导外,知名投资者交流交易平台雪球采取法律手段维护“雪球”商标权也有了新进展。
记者获悉,近日,继部分机构在收到雪球的律师函并承诺将删除其金融产品名称中的"雪球"字样后,有机构近期已经在中基协网站完成了更名,把原名为雪球X号的产品改成了X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
2022年5月17日,雪球发布声明称:市场上部分机构所发售的自动赎回型期权产品上冠以“雪球结构”的名字,涉嫌侵犯雪球公司的商标权益,可能引起投资者的混淆和误认,损害雪球用户和广泛的投资者的利益。对此,雪球已经采取法律行动维护雪球权益和投资者利益。
5月13日起,雪球向数十家用“雪球”命名旗下金融产品的机构递送了律师函。在律师函发出后的一周内,就有多家机构陆续回应,书面或口头作出承诺,表示会立即删除其金融产品名称中使用的“雪球”字样,并且日后不再在金融产品或服务上使用“雪球”或者与“雪球”近似的字样以及进行相关宣传推广。
在这一背景下,雪球公司维权在业内引起了较大的关注。国外这一大类产品被叫做“autocallable”(自动赎回型产品),美国有种非官方说法为“snowball structure”是其中的一个品类,那中文名称“雪球”是否侵犯了雪球公司的商标权呢?


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22-07-15 11:30回复
    有业内人士认为,即便是国外个别地区有非官方的“snowball structure”叫法,也不意味着在中国可以直接称之为“雪球”,这里涉及不同地域范围内的商标保护等问题。例如VIAGRA为辉瑞旗下壮阳药品的实际英文名称,其音译“伟哥”一度在坊间较为流传;但如果辉瑞想在中国大陆地区使用中文“伟哥”,则需要关注这一名词在中国大陆是否已被他人注册为商标,事实上辉瑞也确实遇到了相关的挑战。
    北京市律师协会商标委员会副主任、高文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商家泉也指出,雪球基于其注册商标,对“雪球”商标享有商标专用权和禁用权,非授权使用的行为涉嫌侵犯商标权。
    记者同时获悉,中基协在6月2日发布的《关于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备案工作相关事宜的通知》附件中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备案关注要点》指出,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名称要关注是否含有知名机构的名称或者商号(经合法授权除外)。


    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22-07-15 11:30
    回复
      己任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赵克峰对此表示,知名机构的“名称”,在知识产权语境下可以理解为《商标法》规定的注册商标以及《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的企业名称,非经授权擅自使用可能违反《商标法》或《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
      他指出,雪球起步于投资社区,自2010年起就开始使用“雪球”字号,现已成为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于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拥有超过4800万用户。“雪球”商标和商号已经在全国范围内的金融领域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因此,根据相关法律和基金备案关注要点的规定,机构发行基金产品时应注意避免使用“雪球”,尊重他人商标权和商号权。
      事实上,在金融领域,对于商标权和商号权的重视也有助于加深投资者对于产品的认知。
      知名财经评论员熊锦秋撰文指出,自动赎回型产品之所以让一些投资者动心,是其中设置的对赌条款貌似对投资者较为有利。对投资者而言,并不能完全确保盈利丰厚、甚至风险不小。


      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22-07-15 11:31
      回复
        监管也在持续关注此类产品的底层风险。近日的市场传出消息,该类产品将进一步受限,认购门槛提高到1000万(个人)。有媒体报道称,业内人士猜测,此次的监管指导主要是要保护个人投资者。随着近两个月该类产品规模的不断增大,一旦场外衍生品穿仓,造成发行机构的损失,但又无法兑付投资者收益的话,将带来较大的社会不稳定因素。于是,监管叫停1000万以下的投资者参与,只允许1000万以上的机构投资者参与。
        熊锦秋继指,不少投资者对所谓“雪球结构”缺乏认知,以为是雪球公司发行的产品或者代销的产品,事实上雪球公司从未发行过冠以“雪球结构”的自动赎回型期权产品。“雪球结构”产品用上“雪球”字样,听上去似乎通俗易懂,但实际上并不准确,且考虑到雪球公司已经注册“雪球”商标的现实情况,民事主体或应本着诚信原则、对产品名称主动规避“雪球”字样。


        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22-07-15 11:3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