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荒田吧 关注:32贴子:524
  • 0回复贴,共1

新闻与真实 ( 刘荒田 )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新闻与真实   ( 刘荒田 )
和文友茶叙,一位以温婉朴实赢得大家好感的女作家,说了她大学时代一桩轶事:她的室友和一男生谈恋爱,为细故争吵起来,两个都是独生的,唯我独尊惯了,各占著理,都不相让,最后,任性的男孩子气不过,扇了她一个耳光,她哭著跑开了。校园裏,带上情或色的谣言,其传播速度仅次於20多年后才流行的网路。口耳相传,多一个受众就多了些枝叶,每隔一个小时冒出一个新版本。
一天后,女作家所听到的「千真万确」的消息是这样的:女孩子掴了男朋友一巴掌,如此有力,有如草原上雄健的驯马汉子甩出最得意的响鞭云云。女作家熟悉室友的性情,她虽然娇生惯养,但不脱懦弱,不可能忽然勇猛如此?女作家就寝前细细「审问」室友,才晓得原委。
把男子修理女子颠倒过来,散播此说的人,出於什麼动机呢?女作家分析,可能性不只一个,比如替男方掩盖过错,存心诋毁女方,耳朵背,听不准等。上世纪的八十年代,女权远没今天的高张,女子吃几个耳光,家常便饭而已。传播者嫌「男打女」没有吸引力,不过是「狗咬人」,随口把角色对调,人就咬起狗来了。口头新闻,没有纸版媒介和电视台主播台发布的新闻那麼权威,覆盖度更没得比,但传播便捷,「告诉你,千万保密,说出去,当事人打上门你挡著!」这是标准的「联播」开头语。没有把柄,难以追查源头,愈传下去愈变成「新闻接龙」,恋爱给添上桃色乃至床笫秘闻。
蜚短流长如是,纪实作品亦然。我从来对自传体不给予无边际的信任。王鼎钧先生说得好,成功人士不会把真正的秘诀公之於众。形诸文字的,仅仅作者要你看到的。「自我剖白」未必有无保留的真实。皓首穷经的史家们,只好把一大摞同类史料(包括自传)并列,加以比对,较为可信的,首先是重叠的叙述;其次是严谨的记者和诚实的作者的手笔。至於摆在书店专项书架的个人奋斗史、发迹史,什麼从XXX到百万富翁、富姐,从大山沟走出的什麼猛人,当热闹看好了。
为什麼我不轻信多数资讯?原因是:一,这时代,从制造到传播太容易,太随便;二,更重要的,人都不愿别人知道他的不光明面。



IP属地:山东1楼2010-06-07 16:07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