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吧 关注:123,092贴子:1,662,863

【推荐】战国疆域变化地图2022版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经过多年酝酿,重新核对并推演了战国疆域变化过程,修订了旧版地图上的错误,制作出战国疆域变化地图2022版。





IP属地:安徽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楼2022-03-11 21:04回复
    司马迁《史记》上海古籍出版社
    沈起炜《中国历史大事年表》上海辞书出版社——简称“历史表”
    周振鹤、李晓杰《中国行政区划通史·总论·先秦卷》复旦大学出版社——简称“行政”
    杨宽《战国史》
    《古本竹书纪年》

    《史记·秦本纪》有记载,可省略注释,
    《史记·六国年表》有记载,本纪、世家也有的,只记录年表。
    《史记·六国年表》没有的,注明出处。
    公元前473年,越灭吴。
    公元前471年,三晋与鲁伐齐,鲁取廪丘(今山东鄄城东北,郓城西北)【历史表】
    公元前462年,智伯在高梁(今山西临汾东)筑城。【历史表】
    公元前461年,秦厉共公十六年,以兵二万伐大荔(今陕西大荔),取其王城。【秦本纪、六国年表】。【历史表】据【后汉书·西羌列传】言灭之。
    公元前457,赵灭代(今河北蔚县)【赵世家】。秦伐緜诸【六国年表】。
    公元前456年,秦厉共公二十一年,初县频阳(今陕西铜川东南)。晋取武成(武城)。【秦本纪】
    晋出公十九年,晋韩庞取卢氏城。【竹书纪年】《水经注》
    公元前453年,韩赵魏灭智伯,分其地。三家分晋开始。


    IP属地:安徽本楼含有高级字体2楼2022-03-11 21:06
    收起回复
      公元前451年,秦厉共公二十六年,左庶长城南郑(今陕西南郑)。【六国年表】
      公元前447年,楚灭蔡。
      公元前445年,楚灭杞(今山东安丘东北)。是时越已灭吴而不能正江、淮北;楚东侵,广地至泗上。【楚世家】
      公元前444年,秦厉共公三十三年,伐义渠,虏其王。【秦本纪、六国年表】。
      公元前442年,秦躁公元年。
      公元前441年,秦躁公二年,南郑叛秦【南郑反叛后应该不久被镇压,前387年蜀国攻取南郑,秦国复取南郑】。
      公元前431年,楚灭莒(今山东莒县)。【楚国此后未能占有杞、莒两地,莒为鲁国所得,参见公元前412年】
      公元前430年,义渠伐秦,至渭南(渭阳)【秦本纪、六国年表】。
      公元前428年,秦怀公元年。
      公元前425年,秦怀公四年,庶长晁与大臣围怀公,怀公自杀。怀公太子曰昭子,蚤死,大臣乃立太子昭子之子,是为灵公。
      公元前423年,赵献侯迁都中牟(今河南鹤壁西)。【赵世家】
      公元前419年,秦灵公六年,魏开始进攻秦国河西,城少梁(今陕西韩城南)。秦攻少梁。
      公元前415年,秦灵公十年,补庞(城),城籍姑(今陕西韩城东北)。【秦本纪、六国年表】
      晋烈公元年,赵献子城泫氏。韩武子都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竹书纪年】
      越灭滕,但滕此后仍复国。
      公元前414年,越灭郯(今山东郯城西南)【史记索隐、竹书纪年】。【后郯城属齐,年份不详】
      公元前413年,秦简公二年,与魏战于郑县(今山西华县),兵败【六国年表】。
      楚伐魏上洛(今陕西洛南)【历史表、竹书纪年】。
      齐伐晋,毁黄城(今山东冠县南),围阳狐(今山东阳谷西北)【六国年表】。
      公元前412年,魏文侯十三年,魏公子击围秦繁庞(庞城,今陕西韩城南),出其民【魏世家、六国年表】。
        齐伐鲁、莒、安阳(今山东阳谷东北)。【六国年表】【莒县从此归齐,原杞国领地应该此前属齐】
      公元前411年,赵城平邑【赵世家、六国年表】【在代郡。另一说此平邑在河南。】
      公元前409年,魏文侯十六年,伐秦,筑临晋(今陕西大荔东)、元里(今陕西澄城南)。【魏世家、六国年表】
      公元前408年,魏文侯十七年,魏攻秦,至郑,还筑洛阴、合阳。【秦河西全部失陷,魏此后进一步占领河西以北土地,设上郡。】魏伐中山。
      秦简公七年,城重泉。
      韩伐郑,取雍丘【根据地图判断,应该是雍氏】。齐伐鲁,取郕。【六国年表】
      公元前407年,郑败韩于负黍(今河南登封西南)【郑取负黍,前394年,负黍反,归韩】。齐伐卫,取毌丘(贯丘)【今山东曹县南,若干年后属魏,年份不详】
      公元前406年,魏文侯十九年,灭中山。
      公元前405年,齐田会(公孙会)以廪丘(今山东鄄城东北,郓城西北)反叛【六国年表、齐世家】,三晋助之,破齐军,大胜【历史表、吕氏春秋】【公元前471年后,廪丘由鲁国属齐,年份不详。本年以后,廪丘属魏】
      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正式承认韩赵魏为诸侯。


      IP属地:安徽3楼2022-03-11 21:07
      收起回复

        公元前401年,秦简公十四年
        秦伐魏,至阳狐(地望不详,根据谭图,应在韩国武遂之西)。
        公元前400年,秦简公十五年
        三晋来伐楚,至乘丘(又名桑丘,今山东巨野西南)。【此后乘丘属齐,年份不详】
        郑攻韩,围阳翟(今河南禹县)。【六国年表】
        公元前399年,秦惠公元年
        楚归榆关(今河南中牟以南,新郑东北)于郑【六国年表】
        公元前395年,秦惠公五年
        秦伐緜诸。【六国年表】【秦灭緜诸】
        公元前394年,秦惠公六年,
        郑负黍反,归韩。齐伐鲁,取最(今曲阜东南)。韩救鲁。【六国年表】
        公元前393年,秦惠公七年
        魏伐郑,城酸枣(今河南延津西南)。楚伐韩,取负黍。【六国年表】
        公元前391年,秦惠公九年
        秦伐韩宜阳,取六邑。【六国年表】三晋伐楚,取大梁、榆关。【楚世家】【魏国同时夺取了襄陵一带】【估计韩国夺取了黄池、平丘、户牖、小黄等地】
        公元前390年,秦惠公十年
        秦伐魏,战于武城(今陕西华县东),县陕(今河南陕县)。齐伐魏,取襄陵(今河南睢县)。鲁败齐于平陆。【六国年表】
        公元前389年,秦惠公十一年
        秦攻魏,至阴晋,大败。【六国年表】【秦国夺取的宜阳、陕县等地,全部被韩魏夺回。】
        公元前387年,秦惠公十三年
        蜀攻秦,取南郑【六国年表】。秦伐蜀,复取南郑。【秦本纪】
        公元前386年,秦出子元年
        赵敬侯元年,武公子朝作乱,不克,出奔魏。赵始都邯郸。【赵世家】。田常曾孙田和始为诸侯,迁康公海滨。【齐世家】【六国年表】
        公元前385年,秦出子二年
        庶长改迎秦灵公太子连复位,是为秦献公,诛杀出子。【秦本纪、六国年表】《吕氏春秋》记载公子连自焉氏塞(乌氏)入秦,则证明至少本年以前,乌氏已经是秦国领地。
        魏城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王垣(垣,今山西垣曲东南)。韩伐郑,取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南告成镇)。伐宋,到彭城(今江苏徐州),执宋君【六国年表】
        赵敬侯二年,赵败齐于灵丘(今山东高唐南)。【赵世家】
        公元前384年,秦献公元年
        赵敬侯三年,赵救魏于廪丘,大败齐人。【赵世家】【据此,公元前405年,齐田会(公孙会)以廪丘反叛后,廪丘归魏。但此后齐国占据鄄城、观等地,廪丘当又属齐,年份不详】
        公元前383年,秦献公二年
        秦献公二年,城栎阳。魏败赵兔台(地望不详)。【六国年表】。赵筑刚平(今河南清丰西)以侵卫。【赵世家】
        公元前382年,秦献公三年
        齐、魏助卫伐赵,取刚平,至中牟【赵世家】【历史表】
        公元前381年,秦献公四年
        秦孝公生。
        赵伐魏,取棘蒲、黄城(今山东冠县南)【历史表】。赵敬侯六年,借兵於楚伐魏,取棘蒲(无黄城)。【赵世家】
        公元前380年,秦献公五年
        齐伐燕,至桑丘,三晋来救燕。【六国年表】
        公元前379年,秦献公六年
        越国迁都到吴【历史表】。 赵敬侯八年,拔魏黄城。【赵世家】
        公元前378年,秦献公七年
        三晋伐齐,至灵丘。【六国年表】
        公元前377年,秦献公八年
        蜀【实为巴蜀联军】伐楚(取)兹方(今湖北松滋)。於是楚(收复兹方)为扞关(今湖北宜昌西)以距之。【楚世家,六国年表】。
        赵敬侯十年,与中山战于房子(今河北高邑西南)。【赵世家】【中山在公元前386年至377年间复国,此处言与中山战于房子,而不是伐中山,战于房子,显然,房子属赵。参考公元前376年。】
        公元前376年,秦献公九年
        三晋灭晋,晋绝祀。【六国年表】赵敬侯十一年,伐中山,又战於中人(今河北唐县)。【赵世家,中人属中山,参考上一年公元前377年。】
        公元前375年,秦献公十年
        韩灭郑。迁都新郑。【六国年表】
        公元前374年,秦献公十一年
        秦县栎阳。
        公元前372年,秦献公十二年
        鲁伐齐入阳关。三晋伐齐至博陵(今山东高唐西南)。【六国年表】
        公元前372年,秦献公十三年
        赵伐卫,取乡邑七十三。魏败赵于蔺(今山西离石西)。【赵世家、六国年表】
        公元前371年,秦献公十四年
        魏伐楚,取鲁阳(今河南鲁山)。【六国年表】
        公元前370年,秦献公十五年
        赵伐齐于鄄。赵攻郑,败之,以与韩,韩与我长子。【赵世家、六国年表】魏败赵于怀。
        公元前369年,秦献公十六年
        魏惠王元年,公子缓争位。赵败魏浊泽,围魏惠王。魏败韩马陵(新郑东南)。【六国年表】
        公元前368年,秦献公十七年
        齐伐魏,取观(今河南清丰)。赵侵齐,至长城【六国年表】
        公元前368年,秦献公十八年
        郑【韩】城邢丘【竹书纪年】,此后邢丘一度被东周夺取,公元前353年被韩夺回。
        公元前366年,秦献公十九年
        魏与韩会宅阳(今河南郑州北,一说在荥阳),城武堵。秦败韩魏于洛阴。【六国年表】
        公元前365年,秦献公二十年
        魏伐宋,取仪台(今河南虞城西南)。【仪台此后仍应属宋,年份不详】【六国年表】
        赵攻卫,取甄(鄄)。【赵世家】【此后鄄城属齐】
        公元前364年,秦献公二十一年
        秦败魏军于石门(石门山,今陕西淳化北,旬邑东),斩首六万,天子贺。【秦本纪、六国年表】
        公元前362年,秦献公二十三年
        魏败赵于浍水。秦攻魏少梁。赵救之。【赵世家】【六国年表】
        魏伐赵【邯郸】,取列人、肥【竹书纪年】。——存疑。根据后来的疆界,魏国没有能够长期控制这两城。
        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元年
        《秦本纪》楚自汉中,南有巴、黔中。以此推断,楚国占有巴东地区,并设有黔中郡。
        秦攻魏,至陕,獂(西戎之一)反叛攻秦,秦与魏议和而罢兵。秦灭獂,斩獂王。秦置獂道县(今甘肃陇西)。【翟/狄戎估计同时灭亡,秦置狄道县】。魏取赵皮牢(山西翼城东北)。【六国年表】
        【竹书纪年】(魏)与邯郸(赵国)榆次、阳邑。晋(魏)取泫氏。——综合考虑:魏国用榆次、阳邑交换了泫氏等地。但此后泫氏属韩,成为上党郡属县【年份不详】。


        IP属地:安徽本楼含有高级字体4楼2022-03-11 21:13
        收起回复

          公元前359年,秦孝公三年
          【历史表、竹书纪年】韩魏交换土地,魏得轵(轵道,今河南济源一带)。一说此事在公元前357年。
          公元前358年,秦孝公四年
          韩昭侯元年,秦败韩于西山(今河南熊耳山)【秦国可能在此战后夺取了卢氏】。
          【竹书纪年】魏龙贾筑长城于西边。郑【韩】取屯留、尚子(长子)、涅。
          公元前357年,秦孝公五年
          宋取韩黄池,魏取韩朱(地望不详)【韩世家】。
          魏攻韩,围韩宅阳。韩与魏平丘、户牖(音有)、首垣、轵道,魏与韩鹿。韩魏遇巫沙(今河南荥阳北),魏归釐与韩。【竹书纪年】
          公元前356年,秦孝公六年
          魏惠王十五年,鲁、卫、宋、郑(韩)君来朝。赵与齐、宋会平陆(今山东汶上北)。与燕会阿(西阿,又名:葛,又名:安,今河北保定东)。
          公元前355年,秦孝公七年
          秦孝公与魏惠王会杜平(今陕西澄城)。魏侵宋黄池,宋复取之。【黄池最终还是属魏,年份不详】
          公元前354年,秦孝公八年
          邯郸伐卫,取漆、富丘,城之。【竹书纪年】
          魏惠王十七年,魏伐赵,围邯郸。秦攻魏,取元里、少梁。
          公元前353年,秦孝公九年
          魏拔邯郸。赵请救于齐,齐使田忌、孙膑救赵,败魏桂陵。韩伐东周,取陵观,廪丘(邢丘)【韩世家】。【邢丘后来属魏,年份不详,参见公元前266年】。
          公元前352年,秦孝公十年
          秦卫鞅为大良造,将兵围魏安邑,降之。楚攻魏,至睢水、濊水(今河南商丘以南的豫东皖西一带)。魏伐楚,取上蔡【竹书纪年】。齐、宋卫联军围魏襄陵,被魏击败。魏筑长城,塞固阳。
          【以上据《史记》、《战国策》、《竹书纪年》综合得出】
          公元前351年,秦孝公十一年
          秦卫鞅围魏固阳(地望不详),降之。秦军攻赵,至蔺。魏将邯郸归还赵国。【肥、列人有可能一起归还赵国】
          【竹书纪年】晋取玄武(泫氏)、濩泽。
          公元前350年,秦孝公十二年
          魏攻秦,围定阳(今延安东南)【战国策】,秦求和,魏与秦会彤(今陕西华县西南)。秦迁都咸阳。
          公元前344年,秦孝公十八年
          诸侯会盟于浊泽(逢泽)(今开封东南)。赵伐齐,取高唐(山东禹城西南)。【赵世家】【后高唐仍属齐】
          公元前343年,秦孝公十九年
          周天子封秦孝公为西伯。赵公子刻攻魏首垣。
          公元前342年,秦孝公二十年
          诸侯毕贺。秦使公子少官率师会诸侯逢泽(参见前344年),朝天子。【秦本纪】
          公元前341年,秦孝公二十一年
          魏攻韩,齐救韩,败魏于马陵(今山东范县西南,一说河北大名东南),虏魏太子申,杀将军庞涓。其後三晋之王皆因田婴朝齐王於博望,盟而去。
          公元前340年,秦孝公二十二年
          秦卫鞅击魏,虏魏公子卬,取河西地。魏正式迁都大梁。
          魏城济阳【竹书纪年】。
          公元前339年,秦孝公二十三年
          秦攻魏岸门(今山西河津南),虏其将魏错。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二十四年
          秦孝公死,秦惠文王立,诛杀卫鞅。【魏国开始反攻河西。】
          公元前335年,秦惠文王元年
          楚、韩、赵、蜀人来朝。
          公元前335年,秦惠文王二年
          周天子贺秦。
          公元前335年,秦惠文王三年
          秦攻韩,拔宜阳【此后宜阳又归韩国,年份不详】。齐宣王、魏惠王会甄【鄄,此时属齐】。
          公元前334年,秦惠文王四年
          周显王致文武胙於秦惠王。齐宣王、魏惠王与诸侯会徐州,史称“徐州相王”。
          公元前333年,秦惠文王五年
          赵围魏黄(内黄,今河南内黄西),不克。赵筑南长城。楚威王伐齐,败之於徐州,【《田齐世家》载:楚围我徐州,可见楚未能夺取徐州】。
          楚灭(杀/败)越王无疆。《越王句践世家》王无彊时,……原魏以聚大梁之下,原齐之试兵南阳莒地,以聚常、郯之境……,可知,此时郯城已经属齐多年。但楚灭越则是楚怀王时。
          公元前332年,秦惠文王六年
          齐与魏伐赵,赵决河水灌齐、魏,兵罢。魏纳阴晋于秦,阴晋更名宁秦。
          公元前331年,秦惠文王七年
          秦大良造公孙衍与魏战雕阴(陕西甘泉南),虏其将龙贾,斩首八万【魏世家作四万五千】。义渠内乱,秦庶长操将兵定之。
          公元前330年,秦惠文王八年
          秦樗里疾伐魏,围焦、曲沃,取曲沃(河南三门峡西南)。魏割让河西于秦。
          公元前329年,秦惠文王九年
          秦继续攻魏,取汾阴(山西万荣西南)、皮氏(河津西)、焦(河南三门峡西)。魏伐楚,败之陉山(河南漯河东)。
          魏献上洛于秦【战国策】。
          公元前328年,秦惠文王十年
          张仪相秦。秦公子华(公子桑)与张仪伐魏,取蒲阳(山西隰县),魏割上郡于秦。
          秦攻赵,杀赵疵于河西,取蔺、离石【赵世家】。【此后不久,二城仍属赵国】
          公元前327年,秦惠文王十一年
          秦县义渠(今甘肃宁县西北)。归魏焦、曲沃。义渠君为臣。更名少梁曰夏阳。
          赵将韩举与齐、魏战,死于桑丘(又名乘丘,今山东巨野西南)【赵世家】。
          公元前325年,秦惠文王十三年
          秦张仪伐取陕,出其人与魏。【秦本纪】【陕县从此属秦】
          公元前324年,秦惠文王更元元年
          公元前323年,秦惠文王更元二年
          秦相张仪与齐、楚大臣会齧桑(啮桑)(今江苏沛县西南)。楚使柱国昭阳将兵而攻魏,破之於襄陵,得八邑。又移兵而攻齐。赵城鄗。【六国年表】
          公元前322年,秦惠文王更元三年
          秦伐魏,取曲沃(山西闻喜东北)、平周(山西介休西)【魏世家】。
          公元前321年,秦惠文王更元四年
          齐封田婴于薛【田敬仲完世家、六国年表】。
          公元前320年,秦惠文王更元五年
          秦惠文王游至北河。
          秦伐义渠,取郁郅(今甘肃庆阳)。【后汉书·西羌列传】【历史表】
          公元前319年,秦惠文王更元六年
          秦攻韩,败之于鄢(陵)。楚城广陵。【六国年表】
          公元前318年,秦惠文王更元七年
          五国攻秦至函谷关。
          公元前317年,秦惠文王更元八年
          五国联军撤退,秦使樗里疾追击,战修鱼(河南原阳西南),败赵公子渴、韩太子奂,斩首八万二千。齐与宋攻魏、赵,败之观泽(观津,今河南清丰南)。
          义渠击败秦军于李帛。【张仪列传】
          公元前316年,秦惠文王更元九年
          秦伐蜀,破蜀军于葭萌(四川剑阁东北)、灭蜀(今成都)、苴(四川昭化东南)、巴(今重庆)。【《史记·苏秦列传》及《战国策·燕策二·秦召燕王》楚得枳而国王,齐得宋而国亡。据此有学者认为:巴国残余在枳,后为楚国所灭,在公元前280年之前。】
          秦攻赵,取中都(今山西平遥西南)、西阳(一做中阳,今山西中阳)。
          公元前315年,秦惠文王更元十年
          【竹书纪年】韩割阳、向与魏。阳更名河雍,向更名高平。——此后高平仍属韩国,年份不详。河雍在公元前289年被秦将司马错攻取。
          公元前314年,秦惠文王更元十一年
          燕国内乱,齐匡章伐燕【中山趁机攻燕,夺取大片疆土,据地图推断有:葛、阳城、武垣、鄚、易等。赵灭中山后,上述各城属赵】。秦伐义渠,取二十五城;樗里疾攻魏焦,降之,拔曲沃,归其人,败韩岸门(今河南许昌西北),斩首万,其将犀首走。秦公子通封於蜀。【焦、曲沃从此属秦】
          公元前313年,秦惠文王更元十二年
          秦樗里疾攻赵,虏赵将庄【庄豹】,拔蔺(蔺阳)。
          公元前312年,秦惠文王更元十三年
          楚围韩雍氏(河南禹县东北)。秦将魏章、樗里疾、甘茂伐楚,破楚军于丹阳,斩首八万,又攻取汉中郡。齐攻魏,秦樗里疾助韩魏,在濮上大败齐军,杀(虏)齐将赘子(声子),齐将匡章败走。楚复伐秦,破武关,至蓝田(今陕西蓝田)。韩魏趁机伐楚,至邓(湖北襄樊北,春秋邓国所在地),楚军被迫撤退【韩占据穰城】。宋君偃称王。
          《越王句践世家》楚三大夫张九军,北围曲沃、於中,杨宽《战国史》认为是前312年,秦韩魏联军对峙齐军于濮上时的情况,根据《水经·河水注》引《竹书纪年》,越王派使者以“乘舟”、战船三百艘、箭五万支,支援魏国。这样运送大批军用物资到魏国都城大梁,必须从长江经过邗沟、淮水、泗水、濉水和鸿沟。可见越国此时尚能控制邗沟和淮水一带的航行。越国欲伐齐,齐国派人游说越王,越王转而伐楚,结果被楚打败【《越世家》误以为是楚威王时期】
          公元前311年,秦惠文王更元十四年
          秦伐楚,取召陵(河南郾城东)【召陵后属魏】。蜀侯通【《华阳国志》作“蜀侯通国”】、蜀相陈壮反秦,蜀相杀蜀侯。


          IP属地:安徽本楼含有高级字体5楼2022-03-11 21:20
          收起回复

            公元前310年,秦武王元年
            秦甘茂平定蜀郡,诛杀蜀相陈壮。张仪、魏章离开秦国到魏国。
            公元前308,秦武王二年
            秦以樗里疾为右丞相,甘茂为左丞相。张仪死于魏。
            公元前308,秦武王三年
            秦甘茂伐韩宜阳。
            公元前307,秦武王四年
            秦取韩宜阳,武遂。赵武灵王北略中山之地,至於房子,遂之代,北至无穷,西至河,登黄华之上。
            公元前306年,秦昭襄王元年
            楚攻韩,围雍氏,秦救韩,楚军退。秦将武遂归还韩国。秦樗里疾、甘茂伐魏,围皮氏。
            赵武灵王略中山地,至宁葭;西略胡地,至榆中。
            楚灭越,设江东郡。越仍有残部,后被王翦平定。
            公元前305年,秦昭襄王二年
            秦庶长壮(公子壮,秦武王同母弟)勾结诸公子、大臣谋反,被魏冉诛杀,魏冉大开杀戒,秦昭襄王异母兄弟除蜀侯辉外,全被诛杀,秦惠文太后(秦武王生母)也被逼自杀。魏冉威震秦国。
            赵再伐中山。攻取丹丘、华阳、鸱之塞。王军取鄗、石邑、封龙、东垣。中山献四邑和。
            公元前304年,秦昭襄王三年
            秦与楚会黄棘(今河南南阳南),与楚上庸【上庸于公元前312年和汉中郡一起被秦攻取,今归还楚国】。
            公元前303年,秦昭襄王四年
            秦攻魏,取蒲坂(山西永济西)、阳晋(永济西南)、封陵(风陵渡);攻韩,取武遂。赵再攻中山。
            公元前302年,秦昭襄王五年
            秦予魏蒲坂。
            公元前301年,秦昭襄王六年
            蜀侯辉(秦昭襄王异母兄弟)反,司马错定蜀,诛杀蜀侯辉。
            秦伐韩,取穰。秦伐楚新城(今河南伊川西南)【秦本纪作“新城”,年表把“新”字误作“襄”字】,未克。
            齐使章子,魏使公孙喜,韩使暴鸢共攻楚方城,破楚军于垂沙(河南唐河),杀楚将唐眛。韩魏得宛、叶、重丘以北地。
            宋伐楚,取淮北。【?】宋灭滕【大约在此时】


            IP属地:安徽本楼含有高级字体6楼2022-03-11 21:25
            收起回复

              公元前300年,秦昭襄王七年
              秦攻破新城(今河南伊川西南)【秦本纪作“新城”,。六国年表错成“襄城”,新城原属韩国,约公元前316年之后被楚攻取】,杀楚将景缺,斩首二万【秦本纪:六年……庶长奂伐楚,斩首二万。七年,拔新城,为同一次战役,】。
              赵攘地北至燕、代,西至云中、九原。
              公元前299年,秦昭襄王八年,
              秦将羋戎攻楚,取新市【汉新市县在江夏郡,秦军深入楚国腹地夺取孤城,恐不可靠,则此新市非汉朝新市,实际地望不详】。
              秦(庶长)奂攻楚,取八城,杀其将景快【秦本纪】【一说景快和景缺是同一人】。秦取楚八城【六国年表】。
              秦归新城于韩国。【秦简“新城归”】
              公元前298年,秦昭襄王九年,
              秦庶长奂攻楚,大败楚军,斩首五万,取析(今河南西峡)等十六城而去。齐、韩、魏攻秦,至函谷关。
              公元前297年,秦昭襄王十年
              齐、韩、魏继续攻秦。
              公元前296年,秦昭襄王十一年
              赵灭中山,迁其王於肤施(陕西榆林南)。齐、韩、魏继续攻秦,破函谷关。秦予魏河外及封陵,与韩河外及武遂为和。
              公元前295年,秦昭襄王十二年
              赵主父饿死沙丘宫。秦尉司马错攻魏,拔襄城(今河南襄城)。【很可能包括鲁阳、叶县、昆阳等】
              公元前294年,秦昭襄王十三年
              赵与燕鄚、易【原为燕国属地,被中山夺取,赵灭中山,将二城归燕】。
              秦伐韩,向寿取武始【在新城附近),白起取新城。复攻伊阙。宋攻齐,取薛【约在此时】?
              公元前293年,秦昭襄王十四年
              白起攻下伊阙,破韩魏联军,斩首二十四万,虏魏将公孙喜,拔五城【可能包括:阳人】。
              公元前292年,秦昭襄王十五年
              秦白起攻魏,取垣,又还给魏国。秦攻楚,取宛【秦本纪,此处有误,此时宛城属韩,参见下一年】。
              公元前291年,秦昭襄王十六年
              秦左更司马错攻魏,取轵(河南济源东南),【后被魏夺回,前289年又被秦攻取】,攻韩取邓(河南孟县西)。白起攻韩,取宛。【韩世家、六国年表】【秦简:十六年,攻宛】
              公元前290年,秦昭襄王十七年
              秦以垣为【易】蒲阪、皮氏。魏予秦河东地方四百里。韩与秦武遂地二百里。赵与齐合军攻韩,至鲁关【地理位置不详】下。【秦简:十七年,攻垣、枳。】
              公元前289年,秦昭襄王十八年
              秦白起、司马错攻魏,取垣、轵【六国年表有轵,秦本纪无】、河雍,拔城大小六十一。【秦简:十八年,攻蒲反。】
              公元前288年,秦昭襄王十九年
              秦攻赵,取梗阳(今山西太原西南清徐县)。【孤军深入,恐难以坚守】
              公元前287年,秦昭襄王二十年
              秦攻魏,拔新垣、曲阳之城。【秦简:廿年,攻安邑。】——秦围安邑。【魏国西部土地几乎全部丧失,安邑成为孤城】
              公元前286年,秦昭襄王二十一年
              秦司马错攻魏河内。魏献安邑,秦出其人。魏国西部全部归秦(皮牢大约此时归韩),赵国北筑长城。
              秦败韩于夏山。【秦简:廿一年,攻夏山。】
              齐灭宋,南割楚之淮北,西侵三晋,欲以并周室,为天子。泗上诸侯邹鲁之君皆称臣,诸侯恐惧。


              IP属地:安徽本楼含有高级字体7楼2022-03-11 21:29
              收起回复

                公元前285年,秦昭襄王二十二年,
                秦蒙武(应该是蒙骜)伐齐,取河东为九县。
                乐毅将赵、秦、韩、魏、燕攻齐,取灵丘。
                公元前284年,秦昭襄王二十三年,
                燕、秦、三晋合谋,各出锐师以伐齐,败齐济西。楚使淖齿将兵救齐,因相齐湣王。淖齿遂杀湣王而与燕共分齐之侵地卤器。楚收复淮北地。秦得定陶,魏得原宋国大部,赵得济西,鲁得徐州,齐仅剩莒、即墨二城。
                公元前283年,秦昭襄王二十四年,
                秦取魏安城,至大梁,燕、赵救之,秦军去。【秦简:廿四年,攻林。】
                赵廉颇攻取齐昔阳【阳晋】,大破之。
                公元前282年,秦昭襄王二十五年,
                乐毅将赵师攻魏伯阳。而秦怨赵不与己击齐,伐赵,拔两城【秦简:廿五年,攻兹氏】。
                公元前281年,秦昭襄王二十六年,
                秦攻赵,拔石城(离石)、蔺、祁(今山西祁县东南)。【秦简:廿六年,攻离石】。
                公元前280年,秦昭襄王二十七年,
                白起攻赵,取光狼城(郭狼)。又使司马错发陇西,因蜀攻楚黔中,拔之。楚割上庸、汉北地予秦。【秦简:廿七年,攻邓。】
                《史记·苏秦列传》及《战国策·燕策二·秦召燕王》楚得枳而国王,齐得宋而国亡。据此有学者认为:巴国残余在枳,为楚国所灭,在公元前280年之前。
                赵与魏伯阳。赵奢将,攻齐麦丘,取之。


                IP属地:安徽本楼含有高级字体8楼2022-03-11 21:32
                回复

                  公元前279年,秦昭襄王二十八年,
                  秦大良造白起攻楚,取邓(今湖北襄樊北)、鄢(湖北宜城东南)、西陵(湖北宜昌西)。
                  燕中反间计,罢免乐毅,乐毅奔赵,赵封乐毅於观津【一说在河北,另一说是观城,又名观泽,在河南】,号曰望诸君。
                  齐田单以即墨攻破燕军,迎襄王於莒,入临菑。齐故地尽复属齐。【齐军先锋一直打到昌城一带,据公元前274年。】
                  廉颇东攻齐,破其一军。


                  IP属地:安徽9楼2022-03-11 21:33
                  回复

                    公元前278年,秦昭襄王二十九年
                    秦大良造白起攻楚,取郢为南郡,烧夷陵(今湖北宜昌),遂东至竟陵(今潜江西北)。【秦军也攻下了安陆等地)【秦简:廿九年,攻安陆。】楚迁都到陈。
                    【有的学者根据《春申君列传》的说词,认为随水右壤(安陆北面)仍在楚国控制下,并持续到秦始皇时期。根据谭其骧地图,随水右壤后来归属秦南阳郡,而没有划入南郡,似乎有其道理。暂存争议,略备一说】
                    公元前277年,秦昭襄王三十年
                    秦蜀守若伐楚,取巫郡,及江南为黔中郡。
                    公元前276年,秦昭襄王三十一年
                    秦白起伐魏,取两城。楚顷襄王乃收东地兵,得十馀万,复西取秦所拔江旁十五邑以为郡,距秦。赵楼昌将,攻魏几,不能取。十二月,廉颇将,攻几,取之。
                    公元前275年,秦昭襄王三十二年
                    秦相穰侯魏冉攻魏,至大梁,破韩将暴鸢援军,斩首四万,鸢走开封(启封),魏入温(河南温县西)等三县请和。【秦简:卅二年,攻启封。】赵廉颇将,攻魏房子【防陵——据《廉颇蔺相如列传》】,拔之,因城而还。又攻安阳(今河南安阳),取之。
                    公元前274年,秦昭襄王三十三年,
                    秦穰侯与白起客卿胡阳救韩,攻魏卷、蔡阳、长社【原属韩,魏夺之,秦复夺之,与韩。卷此后仍属魏】,取之。【秦本纪】。
                    秦攻魏,拔四城,斩首四万【六国年表,魏世家】
                    【秦简:卅三年,攻蔡、中阳。】
                    燕周为赵将。攻齐昌城(河北冀州西北)、高唐,取之。【齐军被赶回黄河东岸】
                    公元前273年,秦昭襄王三十四年
                    魏、赵联军攻韩,秦穰侯与白起客卿胡阳救韩,击芒卯华阳(今河南新郑北),破之,斩首十五万。魏入南阳【修武(宁),据:《行政》】以和。【秦简:卅四年,攻华阳。】
                    又取赵氏观津。且与赵观津【应当是观泽,不是黄河以北的观津】,益赵以兵,伐齐。【史记·穰侯列传】
                    公元前272年,秦昭襄王三十五年
                    秦置南阳郡,灭义渠,置北地郡【郡治义渠县】,筑长城。
                    【史记·春申君列传】楚黄歇说秦昭襄王:“……魏氏将出而攻留、方与、铚、湖陵、砀、萧、相,故宋必尽。齐人南面攻楚,泗上必举。……”
                    据此可知,前几年,楚国攻魏,夺取了上述原属宋国的地区。
                    公元前271年,秦昭襄王三十六年
                    赵国派蔺相如伐齐,至平邑(河南南乐东北)。
                    公元前270年,秦昭襄王三十七年
                    秦攻齐,取刚(山东宁阳东北)、寿(东平西南)。【秦简:卅七年,□ 寇刚。】秦攻韩,围阏与(山西和顺)。
                    公元前269年,秦昭襄王三十八年
                    赵使赵奢将,击秦,大破秦军阏与下,赐号为马服君。【秦简:卅八年,阏舆。】
                    公元前268年,秦昭襄王三十九年
                    秦攻魏,拔怀(今河南武陟西南)。【后魏复夺之】【秦简:卅九年,攻怀】
                    公元前266年,秦昭襄王四十一年
                    秦攻魏,取邢丘【魏世家作:郪丘。今河南温县东,邢丘原属韩国,不知何时属魏?】、怀。【秦简:四十一年,攻邢丘。】
                    公元前265年,秦昭襄王四十二年
                    秦攻韩,取少曲(今河南济源东北少水(沁水)弯曲处)、高平(今济源南)【范雎蔡泽列传】【秦简:四十二年,攻少曲。】赵与齐卢、高唐、平原,请田单为相【战国策】。齐、赵边界据此可定。
                    公元前264年,秦昭襄王四十三年
                    武安君白起攻韩,拔陉城(山西曲沃东北)等九城【可能包括平阳、襄城、杨氏】,斩首五万。
                    公元前263年,秦昭襄王四十四年
                    秦攻韩太行南阳【少曲、高平,可能反复争夺多次】,取之。【秦简:四十四年,攻大(太)行,‧□攻。。】
                    公元前262年,秦昭襄王四十五年
                    秦伐韩之野王(今河南沁阳)【野王已经四面受敌】。野王降秦,上党道绝。楚纳州(今湖北咸宁西北)于秦。【秦简:四十五年,攻大(野)王。】
                    公元前261年,秦昭襄王四十六年
                    【鲁世家,历史表】楚取鲁徐州。
                    【史记·白起王翦列传】秦攻韩缑氏、蔺,拔之。
                    公元前260年,秦昭襄王四十七年
                    秦使左庶长王龁攻韩上党,上党降赵,秦因攻赵,赵发兵击秦,相距。秦使武安君白起击,大破赵於长平(今山西高平西北),四十馀万尽杀之。【秦简:四十七年,攻长平。】


                    IP属地:安徽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0楼2022-03-11 21:37
                    收起回复

                      公元前259年,秦昭襄王四十八年
                      韩献垣雍。秦军分为三军。武安君归。王龁将伐赵皮牢,拔之。司马梗北定太原,尽有韩上党。正月,兵罢,复守上党。赵政生于邯郸。其十月,五大夫陵攻赵邯郸。【秦简:四十八年,攻武安。】
                      公元前258年,秦昭襄王四十九年
                      正月,益发卒佐陵。陵战不善,免,王龁代将。
                      公元前257年,秦昭襄王五十年
                      秦围邯郸。赵国武垣令傅豹、王容、苏射率燕众反燕地。【武垣本属燕国,后被中山所夺,赵灭中山,又归赵,此时又叛赵归燕】。赵以灵丘封楚相春申君【灵丘此时属赵】。赵平原君如楚请救。还,楚来救,及魏公子无忌亦来救,秦围邯郸乃解。秦将王龁还奔汾军。【秦简:五十年,攻邯郸。】


                      IP属地:安徽11楼2022-03-11 21:38
                      收起回复

                        公元前256年,秦昭襄王五十一年
                        将军摎攻韩,取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南)、负黍(登封西南),斩首四万。【秦简:五十一年,攻阳城。】
                        攻赵,取二十馀县,首虏九万。【秦本纪】【恐不可信】
                        燕攻赵昌壮(昌城),五月拔之。赵将乐乘、庆舍攻秦信梁【宁新中,即:安阳】军,破之。邯郸解围后,赵反攻,夺回太原郡。韩反攻,夺回上党郡【韩国兵器刻铭有:十年(前263年)汝阳令戈,十二年(前261年)介令戈,十七年(前256年)彘令戈,二十二年(前251年)屯留令戈)】,但阏与、橑阳仍属赵国。韩国同时夺取襄城等汝水上游地区【韩国兵器刻铭有:二十三年(前250年)襄城令矛,六年(前233)襄城令戈,二年(前237)梁令矛】。魏国收复了河东郡部分失地“吴城”。【存疑】
                        秦灭西周。


                        IP属地:安徽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2楼2022-03-11 21:40
                        回复

                          公元前255年,秦昭襄王五十二年
                          楚取鲁,鲁君封于莒。【邾国、倪国估计也在此时被楚国灭亡。】
                          公元前254年,秦昭襄王五十三年
                          秦使摎伐魏,取吴城(虞)【吴城在河东郡,应该是邯郸之战后魏国收复的,但是吴城孤悬在河东,太行山通路仍在秦军控制下,因此吴城位置恐不准确】。
                          魏攻秦取陶郡【历史表,韩非子】。
                          楚迁都巨阳。
                          公元前251年,秦昭襄王五十六年
                          燕栗腹将【出昌城】而攻鄗,卿秦将【出上谷】而攻代。廉颇为赵将,破杀栗腹,虏卿秦、乐间。
                          公元前250年,秦孝文王元年
                          廉颇围燕。燕割五城请和【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收复了昌城、武垣等地,夺取和割取了龙兑、汾门、临乐等城,参考公元前247年。】
                          公元前249年,秦庄襄王元年
                          秦灭东周,攻韩,取城皋、荥阳【垣雍、修鱼孤悬济水之北,恐一起不保】。置三川郡。楚废鲁君,灭鲁,鲁绝祀。
                          公元前248年,秦庄襄王二年
                          秦蒙骜攻赵,定太原。
                          公元前247年,秦庄襄王三年
                          蒙骜攻魏高都、汲,拔之【汲县后来被信陵君收复,公元前240年复被秦军攻取】。
                          攻赵榆次、新城、狼孟,取三十七城。初置太原郡。【新城属雁门郡,很可能秦攻取了大半或者整个雁门郡】
                          王龁攻韩,复取上党。
                          魏将无忌率五国兵击秦,率燕、赵、韩、楚、魏之兵击秦也。秦卻於河外。据《韩非子》所载,【魏安釐王攻燕救赵,取地河东;尽陶、魏(卫)之地;加兵于齐,私平陆之都;攻韩拔管,胜于淇下;睢阳之事,荆军老而走;蔡、召陵之事,荆军破;兵四布于天下,威行于冠带之国;安釐王死而魏以亡】。以上战果当在前243年以前完成,而大部分当在前247年信陵君合纵攻秦后已经完成。
                          赵与燕易土:以龙兑、汾门、临乐与燕;燕以葛、武阳、平舒与赵。


                          IP属地:安徽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3楼2022-03-11 21:42
                          收起回复

                            公元前246年,秦王政元年
                            晋阳反秦,将军蒙骜击定之。
                            公元前245年,秦王政二年
                            秦麃公将卒攻卷(河南原阳西),斩首三万。
                            赵廉颇将,攻繁阳(河南内黄西北),取之。使乐乘代之,廉颇攻乐乘,乐乘走,廉颇亡入魏。
                            公元前244年,秦王政三年
                            蒙骜攻韩,取十三城【很可能包括鲁阳、叶县、应城、昆阳等汝水南岸地区】。
                            王齮死。十月,将军蒙骜攻魏氏篸、有诡(地望不详】。
                            赵悼襄王元年,大备魏。欲通平邑、中牟之道,不成。【中牟、平邑此时仍属赵】
                            公元前243年,秦王政四年
                            秦拔魏篸、有诡。赵以李牧将,攻燕,拔武遂(河北徐水西)、方城(河北固安西南)。
                            公元前242年,秦王政五年
                            将军骜攻魏,酸枣(河南延津西南)、燕(延津东北)、虚(延津东)、长平(西华东北)、雍丘(杞县)、山阳(焦作东南)、桃人(长垣西北)城,皆拔之,取二十城。初置东郡。冬雷。燕攻赵,赵以庞暖将,攻燕,禽其将剧辛。
                            公元前241年,秦王政六年
                            庞暖将赵、楚、魏、燕之锐师,攻秦蕞(陕西临潼东北),不拔;移攻齐,取饶安(河北盐山西南)。秦攻魏,拔朝歌(今河南淇县)。卫从濮阳徙野王。 楚东徙都寿春(安徽寿县)。
                            公元前240年,秦王政七年
                            秦攻赵,围龙、孤、庆都,不克,改攻魏,取汲。
                            公元前239年,秦王政八年
                            秦王弟长安君成蟜将军击赵,反,死屯留。魏与赵邺。
                            公元前238年,秦王政九年
                            秦攻魏,取垣【首垣】、蒲阳【蒲】、衍【衍氏】。
                            公元前237年,秦王政十年
                            公元前236年,秦王政十一年
                            赵攻燕,取貍(河北任丘东北)、阳城(河北唐县东)。王翦、桓齮、杨端和攻鄴、安阳,取九城。王翦攻阏与、橑杨。
                            公元前235年,秦王政十二年
                            文信侯吕不韦死,窃葬。秦助魏伐楚【楚世家】。
                            公元前234年,秦王政十三年
                            桓齮攻赵平阳,杀赵将扈辄,斩首十万。【李牧率军南下,云中、雁门、九原空虚,匈奴取河套地区,秦取云中郡和雁门郡、九原郡】
                            公元前233年,秦王政十四年
                            攻赵军於平阳(河北磁县东南),取宜安(河北石家庄东南),破之,杀其将军。桓齮定平阳、武城。赵李牧率师与战肥(河北晋县西)下,卻之。封牧为武安君。
                            公元前232年,秦王政十五年
                            秦大兴兵,一军至邺,一军至太原,取狼孟(山西阳曲)。秦攻番吾(河北灵寿西南),李牧与之战,卻之。
                            公元前231年,秦王政十六年
                            魏献地於秦。秦置丽邑。【魏献地与秦置丽邑是两件不同的事情,按地理位置,丽邑也绝不可能是魏国所献之地。历史表将此两件事混为一谈,大误!】
                            韩献地于秦。
                            赵国代地大动,自乐徐(河北涞源东南)以西,北至平阴(山西阳高东南),台屋墙垣太半坏,地坼东西百三十步。


                            IP属地:安徽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4楼2022-03-11 21:45
                            收起回复
                              公元前230年,秦王政十七年
                              内史腾攻韩,得韩王安,尽纳其地,以其地为颍川郡。
                              公元前229年,秦王政十八年
                              十八年,大兴兵攻赵,王翦将上地,下井陉,端和将河内,羌瘣伐赵,端和围邯郸城。
                              公元前228年,秦王政十九年
                              十九年十月,王翦、羌瘣尽定取赵地东阳,得赵王。赵之亡大夫共立公子嘉为代王,秦军欲攻燕,屯中山。
                              公元前227年,秦王政二十年
                              二十年,燕太子丹患秦兵至国,恐,使荆轲刺秦王。秦王觉之,体解轲以徇,而使王翦、辛胜攻燕。燕、代发兵击秦军,秦军破燕易水之西。
                              公元前226年,秦王政二十一年,
                              王翦王贲率军,遂破燕太子军,取燕蓟城,得太子丹之首。燕王东收辽东而王之。
                              王翦谢病老归。新郑反。昌平君徙於郢。
                              秦将军(王贲)【秦本纪、楚世家均不载,据《白起王翦列传》而知】伐楚,大破楚军,亡十馀城。【楚世家】
                              公元前225年,秦王政二十二年,
                              王贲攻魏,引河沟灌大梁,大梁城坏,其王请降,尽取其地。
                              公元前224年,秦王政二十三年,
                              李信及蒙恬将二十万南伐荆。李信攻平舆(河南平舆),蒙恬攻寝(安徽临泉),大破荆军。信又攻鄢郢(陈),破之,於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安徽亳州东南)。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秦王复召王翦,彊起之,使将击荆。
                              公元前223年,秦王政二十四年,
                              王翦、蒙武攻荆,破荆军,至蕲(今安徽宿县)南,杀其将军项燕。虏楚王负刍,灭楚名为郡云。
                              公元前222年,秦王政二十五年,
                              大兴兵,使王贲将,攻燕辽东,得燕王喜,置辽东郡。还攻代,虏代王嘉,置代郡。王翦遂定荆江南地。降越君,越国残余平定。
                              公元前221年,秦王政二十六年,
                              灭齐,天下统一。


                              IP属地:安徽15楼2022-03-11 21:5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