奕詝吧 关注:297贴子:8,679

【咸宁丰饶】文宗与奕譞专贴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本贴是文宗与奕譞专贴,亦会提到奕譞同母弟奕詥、奕譓、同母妹寿庄固伦公主。
奕譞的《同治元年九月初九日恭送梓宫奉移隆福寺诗以志哀和皁荫芳韵二首》镇楼。



IP属地:浙江1楼2021-10-14 22:04回复
    ddxxgy被楼主禁言,将不能再进行回复
    先贴一下文宗、奕譞、奕詥、奕譓、寿庄的生卒日期。

    文宗出生日期:道光十一年六月初九日。西历1831年7月17日。
    文宗去世日期:咸丰十一年七月十七日。西历1861年8月22日。
    上图出自《爱新觉罗宗谱》之《星源集庆》(即皇室直系册)帝王世纪第92页。
    需要注意的是,《星源集庆》中文宗生辰的日干支写作【己巳日】,有误,应为【己丑日】。

    奕譞出生日期:道光二十年九月二十一日。西历1840年10月16日。
    奕譞去世日期:光绪十六年十一月二十一日。西历1891年1月1日。
    奕詥出生日期:道光二十四年正月二十六日。西历1844年3月14日。
    奕詥去世日期:同治七年十一月初四日。西历1868年12月17日。
    奕譓出生日期:道光二十五年十月十六日。西历1845年11月15日。
    奕譓去世日期:光绪三年二月初八日。西历1877年3月22日。
    上图出自《爱新觉罗宗谱》之《星源集庆》(即皇室直系册)帝王世纪第88页。

    寿庄出生日期:道光二十二年二月十三日。西历1842年3月24日。
    寿庄去世日期:光绪十年二月十四日。西历1884年3月11日。
    上图出自《爱新觉罗宗谱》之《星源集庆》(即皇室直系册)帝王世纪第90页。


    IP属地:浙江2楼2021-10-14 22:46
    收起回复
      之所以在10月14日发这个主题贴是因为农历是九月初九日。
      文宗梓宫奉移隆福寺行宫暂安寝殿,于同治元年九月初九日启行。
      下面录入并简要分析奕譞的《同治元年九月初九日恭送梓宫奉移隆福寺诗以志哀和皁荫芳韵二首》。若有错误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同治元年九月初九日恭送梓宫奉移隆福寺诗以志哀和皁荫芳韵二首
        侵晓灵輀发,千官尽礼仪。
        寒飔飘豹尾,旭日灿龙旗。
        泪向西风洒,身曾北狩随。
        瞻依芦殿近,杨柳暮烟垂。
        前题
        凤城迢递五云开,警跸遥传御辇来。
        龙驭苍茫无计挽,驹光荏苒更相催。
        中天皓月虚仍满,东海寒涛去不回。
        高厚未酬千古恨,空馀血泪染尘埃。
        奕譞自注:
        前题:是日,余随驾至东直门外恭送后,扈从梓宫至隆福寺。
      楼主按:
      这两首诗作于同治元年九月初九日(戊午),西历1862年10月31日。
      此时奕譞二十三岁(21周岁,按西历日期则是22周岁)。
      文宗于咸丰十一年七月十七日去世,同治元年九月初九日梓宫奉移隆福寺行宫暂安寝殿,同治四年九月二十二日下葬。
      “馀”(繁体为“餘”)与“余”(繁体还是“余”)意义易混淆,故分开写。此二字均有“剩下、其他、遗留”之意。“余”可用作第一人称代词“我”,“馀”一般没有这种用法。
      本层图1、图2内容相同,出自奕譞《九思堂诗稿》卷一《展谒述哀诸作》。
      图1截自《故宫珍本丛刊》第584册第2-3页。
      图2截自《清代诗文集汇编》第742册第2-3页。
      文宗的离世真是奕譞长久痛心遗憾之事。


      IP属地:浙江3楼2021-10-15 00:34
      收起回复
        本层简要分析奕譞的《同治元年九月初九日恭送梓宫奉移隆福寺诗以志哀和皁荫芳韵二首》。
        由于《故宫珍本丛刊》该诗页面有点歪,我就调整了角度。发布了之后才发现图片角度调整次数越多,图片就会越模糊,因此我本层先发一下清晰的图。要是贴吧有编辑功能就好了。

        上图是上层(第3楼)图1的清晰版,截自《故宫珍本丛刊》第584册第2-3页。
        接着简要分析奕譞的诗。
        楼主按:
        这两首诗作于同治元年九月初九日(戊午),西历1862年10月31日。
        此时奕譞二十三岁(21周岁,按西历日期则是22周岁)。
        古文“馀”(繁体为“餘”)与“余”(繁体还是“余”)意义易混淆,故分开写。此二字均有“剩下、其他、遗留”之意。“余”常用作第一人称代词“我”,“馀”一般没有这种用法。
        侵晓:拂晓,接近天明的时候。
        輀:音“而”,载运棺柩的车。
        飔:音“思”,凉风。
        豹尾:天子属车上的饰物,悬于最后一车,亦借指天子属车。
        龙旗:画有两龙蟠结的旗帜,天子仪仗之一,亦借指天子。
        西风:西面吹来的风。多指秋风。
        瞻依:瞻仰依恃,表示对尊长的敬意。
        芦殿:停放梓宫的临时性建筑。
        前题:指诗题同前一首。
        凤城:京都的美称。
        迢递:遥远的样子。
        五云:青、白、赤、黑、黄五种云色,亦指皇帝所在地。
        警跸:古代帝王出入时,于所经路途侍卫警戒,清道止行。
        辇:指肩舆,亦专指帝王后妃所乘的车。
        龙驭:指天子车驾,借指皇帝,亦指帝王去世。
        驹光:指短暂的光阴。
        中天:高空中,当空。
        高厚:指恩德深厚。
        酬:报答。
        恨:遗憾。
        奕譞于道光二十年九月二十一日(西历1840年10月16日)出生。
        文宗于道光十一年六月初九日(西历1831年7月17日)出生,道光三十年正月十四日(西历1850年2月25日)即位,咸丰十一年七月十七日(西历1861年8月22日)去世,同治元年九月初九日(西历1862年10月31日)梓宫奉移隆福寺行宫暂安寝殿,同治四年九月二十二日(西历1865年11月10日)下葬。
        长兄如父,文宗去世时才三十一岁(30周岁),奕譞才二十二岁(20周岁),未能报答文宗的恩情使奕譞终身遗憾。
        奕譞的诗文集里有不少和文宗的生活日常,以后会陆续分享。


        IP属地:浙江4楼2021-10-15 16:37
        回复
          本层来看看《实录》和《起居注》在文宗梓宫奉移隆福寺行宫暂安寝殿启行时的记载。




          同治元年九月初九日(戊午),西历1862年10月31日。
          《实录》记载:
          【文宗显皇帝孝德显皇后梓宫发引。上诣观德殿文宗显皇帝几筵前奠献,擗踊哀恸。卯刻,奉移梓宫,出观德殿,至宫门外,升大轝启行。上步从,哭不停声,至景山后,祗候灵轝经过。跪送后,奉慈安皇太后,慈禧皇太后,豫诣东直门外,哭泣跪迎文宗显皇帝梓宫。暨孝德显皇后梓宫,由静安庄同至东直门外。跪送如仪。】
          【命惠亲王绵愉、惇亲王奕誴,恭送文宗显皇帝、孝德显皇后梓宫,至隆福寺暂安寝殿,沿途恭代行朝夕祭礼,并于奉安后,恭代行飨奠礼。】
          《起居注》记载:
          【上诣观德殿文宗显皇帝梓宫前奠酒行礼,恭奉梓宫启行,步引出宫门外,跪候升大轝。上擗踊哀恸,步行至景山。跪送毕,至观德殿备用房慈安皇太后、慈禧皇太后前请安。上奉慈安皇太后、慈禧皇太后至东直门外等城少坐。辰刻,恭候文宗显皇帝梓宫,出东直门。暨孝德显皇后梓宫,由静安庄同至等城迤西。跪送如仪。】
          【命惠亲王等,恭送文宗显皇帝、孝德显皇后梓宫,诣东陵隆福寺暂安,行飨奠礼。】
          【驾进宫,居养心殿。】
          卯刻:京师地方时5:00:00-7:00:00。
          辰刻:京师地方时7:00:00-9:00:00。
          图1-2出自《清穆宗毅皇帝实录》卷四二,截自影印版《清实录》第45册《穆宗毅皇帝实录(一)》第1145-1146页。
          图3-4截自《清代起居注册同治朝》第5册总第2415-2418页。
          由《实录》、《起居注》与奕譞的诗可知,穆宗(因年龄和天灾)未能亲送文宗梓宫至隆福寺行宫暂安寝殿,送文宗梓宫出东直门后回宫。由绵愉奕誴等人恭送梓宫至隆福寺行宫暂安寝殿,绵愉和奕誴是恭代行礼王,奕譞是随从行礼王。
          奕譞的诗文集有不少文宗、穆宗相关,有实时之作也有回忆,里面还有日常生活小片段,以后会陆续分享。


          IP属地:浙江5楼2021-10-16 00:18
          回复
            文宗与奕譞专贴可算放出来了,不过原文我忘记加粗了


            IP属地:浙江6楼2021-11-03 23:45
            收起回复
              四七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2-03-05 06:37
              收起回复
                想发一首奕譞在清明节纪念文宗的诗,结果发现《实录》和《起居注》都有错误


                IP属地:浙江8楼2022-04-05 22:24
                收起回复
                  本层将3楼奕譞的诗《同治元年九月初九日恭送梓宫奉移隆福寺诗以志哀和皁荫芳韵二首》繁体和简体都发一遍。以后发诗文,繁体和简体都发。


                  繁体:
                    同治元年九月初九日恭送梓宮奉移隆福寺詩以誌哀和皁蔭芳韻二首

                    侵曉靈輀發,千官盡禮儀。
                    寒颸飄豹尾,旭日燦龍旗。
                    淚向西風灑,身曾北狩隨。
                    瞻依蘆殿近,楊柳暮煙垂。

                    前題

                    鳳城迢遞五雲開,警蹕遙傳御輦來。
                    龍馭蒼茫無計挽,駒光荏苒更相催。
                    中天皓月虛仍滿,東海寒濤去不回。
                    高厚未酬千古恨,空餘血淚染塵埃。

                    奕譞自注:
                    前題:是日,余隨駕至東直門外恭送後,扈從梓宮至隆福寺。
                  简体:
                    同治元年九月初九日恭送梓宫奉移隆福寺诗以志哀和皁荫芳韵二首

                    侵晓灵輀发,千官尽礼仪。
                    寒飔飘豹尾,旭日灿龙旗。
                    泪向西风洒,身曾北狩随。
                    瞻依芦殿近,杨柳暮烟垂。

                    前题

                    凤城迢递五云开,警跸遥传御辇来。
                    龙驭苍茫无计挽,驹光荏苒更相催。
                    中天皓月虚仍满,东海寒涛去不回。
                    高厚未酬千古恨,空馀血泪染尘埃。

                    奕譞自注:
                    前题:是日,余随驾至东直门外恭送后,扈从梓宫至隆福寺。
                  楼主按:
                  这两首诗作于同治元年九月初九日戊午(1862.10.31)
                  本层图1、图2内容相同,出自奕譞《九思堂诗稿》卷一《展谒述哀诸作》。
                  图1截自《故宫珍本丛刊》第584册第2-3页。
                  图2截自《清代诗文集汇编》第742册第2-3页。


                  IP属地:浙江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6楼2022-04-11 11:46
                  回复
                    22年4月5日是清明,发一下同治十一年清明节奕譞纪念文宗的诗。
                    下面录入并简要分析奕譞的诗《壬申清明日恭诣定陵行敷土礼飨殿礼成述哀》。若有错误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繁体:
                      壬申清明日恭詣定陵行敷土禮饗殿禮成述哀

                      隔絕僊凡痛石門,升香恍若謁丹閽。
                      微臣尚復愚蒙性,聖主曾施覆載恩。
                      補過勉參經史奧,匡時懼負廟堂尊。
                      敬思天上靈應慰,繼述皇躬近大婚。

                      奕譞自注:
                      隔絕僊凡痛石門:臣自隨今上乙丑歲九月行永遠奉安禮後至今始來叩謁。
                      微臣尚復愚蒙性,聖主曾施覆載恩:庚申之秋,臣因懇從戎,奏對激切,幾干聖怒,猶訓勉備至。臣庸鈍,餘生皆闓澤所賜也。
                      繼述皇躬近大婚:二月初三日奉懿旨立后,九月十五日舉行大婚禮。
                    简体:
                      壬申清明日恭诣定陵行敷土礼飨殿礼成述哀
                      隔绝仙凡痛石门,升香恍若谒丹阍。
                      微臣尚复愚蒙性,圣主曾施覆载恩。
                      补过勉参经史奥,匡时惧负庙堂尊。
                      敬思天上灵应慰,继述皇躬近大婚。
                      奕譞自注:
                      隔绝仙凡痛石门:臣自随今上乙丑岁九月行永远奉安礼后至今始来叩谒。
                      微臣尚复愚蒙性,圣主曾施覆载恩:庚申之秋,臣因恳从戎,奏对激切,几干圣怒,犹训勉备至。臣庸钝,馀生皆闿泽所赐也。
                      继述皇躬近大婚:二月初三日奉懿旨立后,九月十五日举行大婚礼。

                    楼主按:
                    这首诗作于同治十一年二月二十七日辛巳(1872.4.4),清明节,“壬申”指同治十一年。
                    此时奕譞三十三岁(31周岁)。
                    同治十一年清明例行祭陵,文宗定陵由奕譞行礼。
                    乙丑:同治四年;
                    庚申:咸丰十年。
                    奕譞于道光二十年九月二十一日(1840.10.16)出生。
                    文宗奕詝于道光十一年六月初九日(1831.7.17)出生,道光三十年正月十四日(1850.2.25)即位,咸丰十一年七月十七日(1861.8.22)去世,同治四年九月二十二日(1865.11.10)下葬。
                    本层图1、图2内容相同,出自奕譞《九思堂诗稿》卷1《展谒述哀诸作》。
                    图1截自《故宫珍本丛刊》第584册第4-5页。
                    图2截自《清代诗文集汇编》第742册第4-5页。


                    IP属地:浙江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7楼2022-04-11 12:20
                    收起回复
                      本层简要分析奕譞的《壬申清明日恭诣定陵行敷土礼飨殿礼成述哀》。
                      楼主按:
                      这首诗作于同治十一年二月二十七日辛巳(1872.4.4),清明节,“壬申”指同治十一年。
                      此时奕譞三十三岁(31周岁)。
                      同治十一年清明例行祭陵,文宗定陵由奕譞行礼。
                      乙丑岁九月:“乙丑”,同治四年。文宗于咸丰十一年七月十七日癸卯(1861.8.22)去世,同治四年九月二十二日甲申(1865.11.10)下葬。
                      庚申之秋:“庚申”,咸丰十年。“秋”,农历七至九月。文宗于咸丰十年八月初八日己巳(1860.9.22)携后宫、近支宗室、近臣等由京师赴热河。
                      大婚:穆宗于同治十一年二月初三日丁巳(1872.3.11)奉懿旨选得崇绮之女阿鲁特氏立为皇后,二月十五日己巳(1872.3.23)奉懿旨定于九月十五日丙申(1872.10.16)举行大婚礼。
                      古文“馀”(繁体“餘”)与“余”(繁体“余”)意义易混淆,故分开写。此二字均有“剩下、其他、遗留”之意。“余”常用作第一人称代词,“馀”一般没有这种用法。
                      阍:音“昏”,门,常指天门、宫门。
                      尚复:仍且再度。
                      覆载:覆盖与承载,谓覆育包容。
                      匡时:匡正时世,挽救时局。
                      庙堂:朝廷,帝王之代称。
                      继述:继承。
                      躬:亲自,亲身。
                      从戎:投身军旅。
                      奏对:臣属当面回答皇帝提出的问题。
                      干:干犯,冲犯,干扰。
                      训勉:训教勉励。
                      闿:音“凯”,开阔。
                      泽:恩德,恩赐。
                      对这首诗的题目有个疑问,【飨奠礼】难道不是【飨奠礼】吗?
                      奕譞对文宗的离世与庚申之变难以忘怀,在同治十一年仍清楚地记得12年前自己言辞激烈欲留京从军被文宗劝阻继而随扈热河的事,并认为馀生皆是文宗广阔恩德所赐,清明祭定陵时亦以穆宗将要大婚的喜讯告慰文宗。
                      奕譞在诗集中对穆宗大婚的记述比较详细,后续会分享。


                      IP属地:浙江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8楼2022-04-11 12:40
                      收起回复
                        本层来看看《起居注》和《实录》对同治十一年清明节的记载。
                        《起居注》和《实录》相关记载均有错误。
                        查阅历年《起居注》与《实录》可知,清明节:
                        《实录》标明【清明节】,《起居注》无。
                        《起居注》与《实录》均记载皇帝(在宫中时)至奉先殿、寿皇殿行礼。
                        《实录》记载例行祭陵【遣官祭……】,《起居注》无。
                        《起居注》提前记载例行祭陵的题请与派遣人员,《实录》无。



                        同治十一年正月二十九日甲寅(1872.3.8),太常寺题请清明例行祭陵。
                        《起居注》记载:
                          是日,太常寺题二月十五日祭……
                          又题二十七日清明祭各陵寝,奉谕旨:
                          永陵遣明安行礼,福陵遣瑞庆行礼,昭陵遣文英行礼,昭西陵遣世铎行礼,孝陵遣续铭行礼,孝东陵遣载灿行礼,景陵遣瑞秀行礼,泰陵遣庆至行礼,泰东陵荣毓行礼,裕陵遣裕格行礼,昌陵遣载格行礼,昌西陵遣奕梁行礼,慕陵遣奕誴行礼,慕东陵遣奕譞行礼,端慧皇太子园寝遣遣载钢行礼。
                        图1-3截自《清代起居注册同治朝》第37册总第20643-20648页。
                        《起居注》同治十一年正月二十九日的题请记载该年清明节是二月二十七日。
                        奕譞的诗表明同治十一年清明例行祭定陵由奕譞行礼。故《起居注》题请内容有误,未提定陵且把慕东陵和定陵两条派遣误写成了一条。


                        同治十一年二月二十七日辛巳(1872.4.4),清明节。
                        《起居注》记载:
                          上诣奉先殿、寿皇殿行礼。
                        《实录》记载:
                          上诣奉先殿、寿皇殿行礼。
                        图4截自《清代起居注册 同治朝》第37册总第20717-20718页。
                        图5出自《清穆宗实录》卷329,截自影印版《清实录》第51册《穆宗实录(七)》第356页。



                        同治十一年二月二十八日壬午(1872.4.5)。
                        《实录》却记载:
                          清明节。
                          上诣奉先殿、寿皇殿行礼。
                          遣官祭永陵、福陵、昭陵、昭西陵、孝陵、孝东陵、景陵、泰陵、泰东陵、裕陵、昌陵、昌西陵、慕陵、慕东陵、定陵。
                          遣官祭端慧皇太子园寝。
                        图6截自《清代起居注册同治朝》第37册总第20721-20722页。
                        图7-8出自《清穆宗实录》卷329,截自影印版《清实录》第51册《穆宗实录(七)》第357-358页。
                        比较同治十一年二月二十七日、二十八日的记载。
                        《起居注》二月二十七日记载穆宗至奉先殿、寿皇殿行礼,二月二十八日无此信息,再结合正月二十九日的题请,可知该年清明节是二月二十七日。
                        《穆宗实录》二月二十七日辛巳条目仅记载穆宗至奉先殿、寿皇殿行礼,未标明【清明节】,未记载例行祭陵;二月二十八日壬午条目却标明【清明节】,记载穆宗至奉先殿、寿皇殿行礼,记载例行祭陵。
                        《起居注》由起居注官轮值侍从皇帝,逐日记录,按月装订,第二年初把前一年的整理好储存。《实录》由下一代皇帝命人为上一代皇帝编纂。应以《起居注》日期为准。即同治十一年清明节二月二十七日辛巳(1872.4.4)
                        故《穆宗实录》中该年清明节日期有误,二月二十八日壬午条目中清明节内容(图中框出部分)应移至二月二十七日辛巳条目。
                        原本只是想分享奕譞在清明节纪念文宗的诗,发一下《实录》和《起居注》的对应内容,没想到发现《实录》和《起居注》都有错误。


                        IP属地:浙江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9楼2022-04-12 21:46
                        回复
                          本层贴出张培瑜《三千五百年历日天象》与许剑伟《寿星天文历》软件里的同治十一年清明节日期,作为《起居注》该年清明节日期正确的佐证。

                          张培瑜《三千五百年历日天象》表明同治十一年清明节是二月二十七日。
                          图1截自张培瑜《三千五百年历日天象》第407页。

                          许剑伟《寿星天文历》软件表明同治十一年清明节是二月二十七日。
                          图2截自许剑伟《寿星天文历》软件1872年4月4日界面。
                          注意:
                          《三千五百年历日天象》里的干支是记事干支(农历对应干支),《寿星天文历》每日信息小方框里的干支是命理干支(干支四柱)。
                          同治十一年二月二十七日辛巳,记事干支的月干支是癸卯月,命理干支的月干支是甲辰月,因此两处显示不同。
                          张培瑜《三千五百年历日天象》与许剑伟《寿星天文历》软件均表明同治十一年清明节二月二十七日辛巳(1872.4.4),可作为《起居注》该年清明节日期正确的佐证。
                          当然,若是找到清朝时宪书电子扫描版更好。


                          IP属地:浙江本楼含有高级字体20楼2022-04-12 22:01
                          回复
                            本层贴一下《翁同龢日记》(《翁文恭公日记》)相关记载。
                            前面说到同治十一年清明节日期问题。


                            同治十一年二月二十七日辛巳(1872.4.4),翁同龢写道:
                              晴,清明矣。三嫂以下到寺哭奠。孙辈青褂摘缨将事,不知于礼如何也。闻邻有母哭子者,问之,三年矣。
                            图1截自《续修四库全书》第568册史部传记类《翁文恭公日记(四)》第15-16页。
                            图2截自《中国近代人物日记丛书》之排印版《翁同龢日记》第2册总第906-907页。
                            《翁同龢日记》亦表明同治十一年清明节是二月二十七日辛巳(1872.4.4)。
                            《翁同龢日记》是实时史料,可印证《起居注》中该年清明节日期正确。
                            奕譞诗中【恳从戎】事《翁同龢日记》亦有提到。


                            咸丰十年七月二十八日庚申(1860.9.13),翁同龢写道:
                              闻醇王流涕力争,故有前旨。
                            咸丰十年八月初一日壬戌(1860.9.15),翁同龢写道:
                              前日之旨系醇邸痛哭力争,请身先士卒亲一决战,惇邸亦以为言,军机文祥争之尤力,故有是德音。
                            图3截自《续修四库全书》第565册史部传记类《翁文恭公日记(一)》第178-179页。
                            图4截自《中国近代人物日记丛书》之排印版《翁同龢日记》第1册总第67-68页。
                            《翁同龢日记》这段常见学者引用,当事人奕譞的记载不知有没有学者引用。
                            从同治四年九月文宗下葬直到同治十一年清明节,奕譞近7年的时间都没能被派遣祭定陵,应该觉得很遗憾吧,于是奕譞来了定陵就把穆宗即将大婚的喜讯告诉文宗。
                            本贴后面还会继续分享文宗与奕譞相关,穆宗与奕譞相关会在同治吧发贴。


                            IP属地:浙江本楼含有高级字体21楼2022-04-12 22:13
                            回复
                              17-21楼是这次发的奕譞同治十一年清明纪念文宗诗作《壬申清明日恭诣定陵行敷土礼飨殿礼成述哀》及《起居注》《实录》《翁同龢日记》相关记载。不过好几层被系统删除了,申诉中


                              IP属地:浙江22楼2022-04-17 23:40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