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吧 关注:217,763贴子:6,419,103

深度好文,水浒里的军师吴用,放到三国里是什么水平?[转]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已征得原作者同意。本文较长,约四万两千字,请耐心阅读。黑三郎镇楼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1-08-23 11:56回复
    想要评价一个人什么水平,首先需要全面的了解这个人的所作所为,其次应该提出一个客观的评价指标
    事先声明:由于《三国演义》是七实三虚的讲史小说,甚至有部分文字完全搬自《三国志》,所以偶尔谈及历史的真实情况对理解《三国演义》是有帮助的;但是《水浒传》可以说是九十九虚一实的小说,除了借用了一些人名之外,基本全靠自由发挥,《水浒》和真实历史之间的差距约等于《西游记》和真实历史之间的差距,因此史实对理解《水浒传》来说基本没有指导意义,讨论《水浒传》中人物能力如何,应该完全依据《水浒传》的文本
    那么吴用在百二十回版《水浒传》中都干了什么呢?先列出主要成绩。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1-08-23 11:57
    收起回复
      一、吴用基础军事战术数据统计
      吴用军事生涯一共献计60次,成功57.5次,失败2.5次,成功率高达95.83%,其中0.5次是因为看守史进的牢头(敌方)记错了日期导致史进没有按时间执行计划,一次是由于不可抗力原因(太乙混天象阵),只有一次是因为自身谋划失当导致的,如果去除这1.5次后吴用计谋成功率高达98.30%
      此外宋江先后共有五次失败是由于没有采纳吴用的正确意见,另有两次吴用求稳,但是宋江的冒险的计划实施成功(方成山、杭州吊孝)
      梁山军主要是根据吴用计策攻克的城池包括:祝家庄、高唐州、青州、华州、大名府、曾头市、东昌、蓟州、益津关、文安县、霸州、幽州、盖州、壶关、昭德、襄垣、威胜、山南、纪山关、润州、苏州、德清县、杭州、乌龙岭、清溪县,共二十五处
      其对攻城起到一定作用但并非主要因素的:凌州、东平、檀州、陵川、宛州、荆南、睦州,共七处
      书中明确数据表明吴用是以少胜多的战绩有:祝家庄、大名府(三次)、两赢童贯、三败高俅(实际五次)、战兀颜光、盖州、决战田虎、苏州、睦州,前后累计十六次
      以上都是原文中明确说明计策出于吴用之手的战例,至于梁山军在吴用参与但没明确说明具体作用情况下也攻克了许多城池(如常州等),在此就不记录了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1-08-23 11:58
      收起回复
        二、吴用的军事战术风格分析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1-08-23 11:58
        回复
          2.2 吴用最常用的两种计策
          吴用前后所提的60条计策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有两类,一类可以简单称为里应外合,另一类可以简单称为诱敌埋伏,这两种计策都是低投入超高回报的计策,也正是因为吴用的计策频频成功,所以梁山军虽然攻下许多城池,但士兵损耗并不甚多,接下来先说说吴用最喜欢的里应外合
          吴用在《水浒传》中已经把里应外合这个招数玩出花来了,先后用这个办法攻克了:祝家庄、高唐州、青州、华州、大名府、曾头市、蓟州、霸州、盖州、壶关、襄垣、威胜、山南、润州、苏州、杭州、清溪县,共十七处,另有打东昌一计,是唯一一次失手
          里应外合的重点在里应,如何把自己人弄进城中是个技术活,吴用前后一共设计了9种安插内应方法,堪称里应万花筒、人类外合精华,具体方法如下:
          佯装被擒(祝家庄、山南) 、假扮援军(高唐州、苏州)、暗中招降(青州、曾头市)、假扮钦差(华州)、外交人质(曾头市)、装作百姓(江州、大名府)、制造难民(东昌)、诈降(霸州、清溪县)、凭借实力硬混(蓟州、壶关、盖州)、假扮对方主将(威胜)、假扮地方豪强投诚(润州)、假扮敌方军需物品(苏州)、假扮敌方粮船(杭州)、对方主动勾结我方(襄垣)
          孙子兵法有云:“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在古代,同等兵力下守城一方的优势远大于攻城一方,硬攻城需要付出极大的代价,而里应外合之计可以极大地降低攻城损耗,比如梁山征方腊出发时总共有六万五千人,打下润州、苏州、常州、湖州、宣州、杭州之后还剩下六万人左右,平均每攻克一州战损小于一千人,而仅这润州、苏州、杭州三州的州治就屯了十九万五千人,战损比(梁山比方腊)不高于1:39
          再来说说诱敌伏兵方面,吴用至少在高唐州、青州、大名府、梁山、曾头市、东昌、威胜、纪山关八处使用过,全部取得了成功,由于在绝大多数时间内都拥有武将优势,梁山军的野战表现非常之好,而攻城是一件冷兵器时代所有军队都比较头疼的事,那么引诱敌人出城野战就能起到扬长避短的效果,尤其是引诱敌人下河,还可以发挥梁山的水军优势,凌振、张清就是被诱敌后在水中被生擒活捉
          诱敌的下一步就是打埋伏,吴用有两个埋伏代表作:曾头市番犬伏窝、梁山泊十面埋伏,都是有名目的计策,其余常规抄后门、空营放箭等就不一一列举了
          诱敌埋伏有时候和里应外合也可以组合起来使用,如高唐州、青州,一次趁高廉出城野战时把成夺了,在野外消灭了高廉,一次在野外抓住了呼延灼,让呼延灼里应外合赚城门,二者搭配还真有奇效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1-08-23 12:01
          收起回复
            2.3 吴用的整体作战风格
            尽管吴用以奇谋见长,但是其整体作战风格是偏稳重的,至少有十次建议宋江稳妥行事(混天阵、华州、大名府、东京、壶关、昭德两次、方成山、杭州、乌龙岭),其中宋江采纳三次(华州、大名府、壶关),拒绝七次,在这七次中有两次兵行险着取得了胜利(方成山、杭州),三次蒙受了惨痛的损失(昭德战乔道清前后折损一万余人、混天阵被杀败三阵)、三次在危难之间被吴用派遣的援兵救回(东京、昭德、乌龙岭)
            除此之外吴用还在还道村、凌州两次事件中提前派遣援兵,先后救宋江、关胜于危难,还曾劝阻晁盖不要征讨曾头市,但是被晁盖拒绝
            总结:吴用作战先求稳,后出奇兵,以最大程度降低己方损失为要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1-08-23 12:02
            收起回复
              三、吴用的战略决策
              首先需要说明一点,《水浒传》一书充满着大量的宿命论与是神仙鬼怪故事,符合大多数古代中国人的世界观,不应当以现代无神论的角度来过度解读,整本书中存在着大量的寓言、法术、神仙现身,其中最重要的一次就是九天玄女在还道村告知宋江未来的任务和惩罚措施:
              [娘娘法旨道:“宋星主,传汝三卷天书,汝可替天行道,为主全忠仗义,为臣辅国安民。去邪归正,他日功成果满,作为上卿。吾有四句天言,汝当记取,终身佩受,勿忘于心,勿泄于世。”宋江再拜:“愿受天言,臣不敢轻泄于世人。”娘娘法旨道:
              “遇宿重重喜,逢高不是凶。北幽南至睦,两处见奇功。”
              宋江听毕,再拜谨受。娘娘法旨道:“玉帝因为星主魔心未断,道行未完,暂罚下方,不久重登紫府,切不可分毫失忘。若是他日罪下酆都,吾亦不能救汝。此三卷之书,可以善观熟视。只可与天机星同观,其他皆不可见。]
              这段文字并不是宋江在给某人讲故事,不是什么“大楚兴,陈胜王”,而是完全站在宋江的视角看到的整件事情的经过,并无任何阴谋论的解释空间,宋江毫无保留地执行了九天玄女关于梁山集团发展的整体计划,因此并不需要宋吴等人走出什么“未曾设想的道路”,但在每一个模块的具体实施上,吴用都提供了具体的建议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1-08-23 12:03
              收起回复
                3.1 诏安问题
                在诏安问题上,吴用提出的方案是:
                [吴用说道:“论吴某的意,这番必然招安不成。纵使招安,也看得俺们如草芥。等这厮引将大军来,到教他着些毒手,杀得他人亡马倒,梦里也怕。那时方受招安,才有些气度。”]
                这是在第一次诏安人员到达之前吴用作出的判断,事实也不出吴用所料,张干办和李虞侯嚣张跋扈的姿态严重伤害了山寨兄弟的感情,之后的招安事宜基本是按吴用的规划进行的,先后取得了五次反围剿的胜利,若是没有这些战场上的功劳,恐怕梁山刚到东京就会被人拆的散伙,宿太尉的那句:“此辈好汉,智勇非同小可。倘或城中翻变起来,将何解救?如之奈何?”也将毫无说服力
                这就好比《西游记》里孙悟空第一次被诏安只封了个弼马翁,第二次造反打败天兵后就被封作齐天大圣是一个道理,由是观之在诏安事项上,吴用的规划在一定程度上为梁山争取到了和朝廷谈判的资格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1-08-23 12:03
                回复
                  3.2 征辽
                  面对大辽兴兵数路南侵的情况,吴用首先提出了整体战役的思路:
                  宋江便请军师吴用商议道:“即日辽兵分作四路,侵犯大宋州郡。我等分兵前去征讨的是,只打城池的是?”吴用道:“若是分兵前去,奈缘地广人稀,首尾不能救应。不如只是打他几个城池,去再商量。若还攻击的紧,他自然收兵。”
                  面对多路南侵的辽国,吴用认为多路迎敌 有很大隐患,不如以攻代防,直插老巢,则四路兵马自退,此围魏救赵之策也,当然计划的选择也可能与梁山总兵力只有六万有关,假如兵分四路则每一路只能分到一万五千人,不如在局部集中优势兵力有把握,最终在地方首都附近打出了一道包围圈(霸州、蓟州、檀州、幽州),逼得大辽收兵投降,行军路线有些P社玩家的意思,把地方前线部队扔下不管,直接杀到对方首都城下逼降也颇有邓艾偷渡阴平的意思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1-08-23 12:05
                  收起回复
                    3.3 征田虎
                    在征田虎过程中,吴用除了开头提出的围魏救赵之策外,主要制定了军队布置和整体行军的计划,和最后的连环计:
                    [吴用道:“卫州左孟门,右太行,南滨大河,西压上党,地当冲要。倘贼人知大兵西去,从昭德提兵南下,我兵东西不能相顾,将如之何?”
                    宋江以人马众多,不便入城,就于城外紥寨。即日与吴用、卢俊义商议:“如今当去打那个州郡?”吴用道:“盖州山高涧深,道路险阻。今已克了两个属县,其势已孤。当先取盖州,以分敌势。然后分分两路夹剿,威胜可破也。”
                    宋江升帐,与卢俊义、吴学究计议,兵分两路,东西进征。东一路渡壶关,取昭德,繇潞城、榆社,直抵贼巢之后,却从大谷到临县,会兵合剿。西一路取晋宁,出霍山,取汾阳,繇介休、平遥、祁县,直抵威胜之西北,合兵临县,取威胜,擒田虎。
                    吴用听罢,起身熟视叶清一回,便对宋江道:“看他色惨情真,诚义士也!天助兄长成功,天教孝女报仇!”便向宋江附耳低言说道:“我兵虽分三路合剿,倘田虎结连金人,我兵两路受敌。纵使金人不出,田虎计穷,必然降金,似此如何成得荡平之功?小生正在策划,欲得个内应。今天假其便,有张将军这段姻缘,只除如此如此,田虎首级只在琼英手中。李逵的梦,神人已有预兆。兄长岂不闻‘要夷田虎族,须谐琼矢镞’这两句么?”]
                    核心的思路是先取盖州,一方面兵分两路抄后门,引诱田虎主力离开昭德决战,以防止田虎北投金人,其计划取得了完全的成功,虽然过程中有些挫折,但这些挫折主要是因为不可抗力(乔道清、马灵的法术)造成的,其整体战略完全成功,收复大半个河东路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1-08-23 12:06
                    回复
                      3.4 征王庆
                      征王庆期间吴用除了打山南和纪山关贡献了关键计策外,主要工作是规划整体行军路线:
                      [吴用道:“此处南去山南军,南极湖湘,北控关洛,乃是楚蜀咽喉之会。当先取此城,以分贼势。”
                      宋江、吴用备悉来意,随即计议分兵:一面攻打荆南,一面去打西京。当有副先锋卢俊义及河北降将,俱愿领兵到西京,攻取城池。
                      王庆亲自督征。宋江闻报,与吴用计议道:“贼兵倾巢而来,必是抵死厮并。我将何策胜之?”吴用道:“兵法只是‘多方以误之’这一句。俺们如今将士都在一处,多分调几路前去斯杀,教他应接不暇。”宋江依议传令,分调兵将。]
                      在攻取宛州(南阳)后,吴用立刻建议应该先攻占山南(襄阳),攻克山南后安排又兵分两路,分别攻打西京(洛阳)和荆南(荆州),收复四州王庆四路兴师寻求决战,此时梁山军已发展至二十万人,而王庆先后只派出了十二万军马,面对难得的富裕仗,吴用决定多路出击,最终各路兄弟们发挥都很出色,以很小的代价平定了王庆,但遗憾的是河北降将基本都折在王庆地盘了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1-08-23 12:06
                      回复
                        3.5 征方腊
                        征方腊期间主要两次分兵的行军路线是宋江和卢俊义商议,吴用在征方腊期间更多地承担起战术工作,润州、苏州、杭州、乌龙岭、清溪县几处要点都是吴用献计攻克的,此外吴用安排的几路援兵设计得也比较成功,几乎没什么制定战略的描述,只是参与了第二次分兵的路线规划:
                        [宋江与吴用请卢俊义商议:“此去睦州,沿江直抵贼巢。此去歙州,却从昱岭关小路而去。今从此处分兵征剿,不知贤弟兵取何处?”]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1-08-23 12:07
                        回复
                          四、吴用军事成绩含金量分析
                          那么是不是吴用的对手很弱、战争规模很小,才让吴用攻陷了如此多的城池呢?恐怕也不是
                          有一些朋友喜欢从战阵规模来说,说梁山打的不过是村战云云,一下我将从兵力、地域两个方面来分析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1-08-23 12:07
                          回复
                            说那么多也没用,云读者直接吴用阴险小人不如朱武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21-08-23 12:19
                            收起回复
                              云读者道:“反讽,这些都是反讽。把成功率和失败率反一下才是作者想表达的,春秋笔法懂吗?水浒传要反着看!”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21-08-23 12:2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