侦探小说吧 关注:62,412贴子:1,022,478

【醒目】【读书记录贴】标题要长一点,对吧,短了可不好。。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在沉寂了半年之久后,我宣布卷土重来,这次要更长,不仅仅只是楼层方面,而且书评的字数也打算更长。
短了,可不好,对吧,各位老铁们。
当然,之前沉寂这么久,主要是因为选书,连续选了几本无聊的作品,今年有5本书,卡了我20天的时间,其中就有一本阿婆的。

取消之前的打分机制,打算改用星级制度来评分,因为之前的实在是不可取,已经让我自己都混乱了。
评分的话,顾名思义当然是★或☆越多越好,最高评价是神作。
之前我也有问过别人,仅凭故事好看,精彩的话,能不能列为神作,得到的答案是肯定的。
有些只是因为故事特别好看列为神作的,或者评分颇高的,我会做出说明的。
评分后面可能还会用“+”,“-”,“?”来表示,加减号就是字面意思,就不说了,问号表示,我觉得此书可能有争议。
直接三连“?”的话,那就是我觉得争议很大的书。
也会有此书不评价的情况,比如阿加莎的《帷幕》,就是我个人不想用评分系列去评价作品。
具体见下表:
神作-------------------必读,快去买书
准神作----------------也是必读的,只是感觉稍弱于神作级
★★★★★-------------强烈推荐
★★★★☆-------------推荐
★★★★---------------还不错
★★★☆---------------选读,当然如果你是该作者的粉丝,也是推荐的
★★★----------------一般般,看了不会有损失,可选
其实,三星还是可以看的,我一般很少给作品差评,毕竟作者也不容易,毕竟码了这么多字。
只要在故事性,推理/悬疑方面,有一处还可以,我就会勉强给三星。
但是,此档次以下,绝对不推荐,也就是好看与否的分界线
★★-------------------不管是剧情,人物刻画,还是推理诡计都没有亮点,观感差
★-----------------------根本找不到优点,阅读体验非常差
☆-----------------------从某种角度来说,很厉害
YYDS,先吹起来再说。
先来说明的是,我当然不是只更新欧美作品,宗旨是扫雷。
后续肯定会有日系的,这点放心。
但此贴一开始全部都是阿加莎·克里斯蒂的长篇作品,在我更新完阿婆长篇作品之前,不会更新其他的。(阿婆短篇集则后续慢慢来。)
阿婆全评,会包括以玛丽·韦斯特玛科特为笔名所著的六部爱情小说,心之罪系列,以及一本游记《情牵叙利亚》。
预计在10月底完成,之前已经重读了大半了。
原先的书评贴,里面的阿婆书评,会修改后搬运过来,修正一些错字并做补充。
其余作品只会修改后,放至豆瓣。
中途如果抽空看了别的作品,暂时不会转到此贴,一切以阿婆为主,可以先关注豆瓣:卡神的日常踩雷。

看吧,还是有日系作品的。
PS:这次我想看看,我和@无头像作祟之物 谁更新更快。
目标是争取稳定两天一更新,遇到无聊的,或者篇幅长的,则会慢一些。
另:无视掉我前一个帖子里,所做过的保证。


IP属地:浙江1楼2021-07-29 15:22回复
    搞快点搞快点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1-07-29 17:50
    收起回复
      阿加莎·克里斯蒂作品:山核桃大街谋杀案

      内容简介:
      山核桃大街上有一所留学生宿舍,这里住着肤色不同、性格迥异的男男女女,相处还算和睦。只是近来,接连发生诡异的失窃事件,丢失的都是不太值钱的东西,比如灯泡、姑娘用的口红、一只鞋子之类的。
      女管家哈伯德太太没太在意,直到有一个姑娘的毕业论文被人泼了墨水,她才觉得此事暗藏恶意,必须严肃对待。
      哈伯德太太找来波洛调查,波洛在宿舍里提议“报警”,此言一出,当晚便有人“自首”。然而自首的姑娘第二天都死了,并被拙劣地伪装成自杀。凶案将警察引来了山核桃大街,更疯狂的凶杀也接踵而至。
      残忍的真凶真的是涉世未深的学生之一吗?
      -----------------------------------------------------------------------------------------------------------
      此书出版于1955年,阿婆的晚期作品,人文版遗漏的作品之一。
      一般普遍都认为,在1953年的作品《葬礼之后》,阿婆的写作水平明显下滑。
      当然,这并不妨碍阿婆后期还能拿得出佳作,只是不少水准线之下的作品,都是出自于1953年以后,比如说这本。
      午夜文库的推荐语把此书列为童谣杀人,我真的很想笑。
      不是小说开篇有个童谣,就能算是童谣杀人,像阿婆的《破镜谋杀案》《牙医谋杀案》这种都不能称为童谣杀人,只能说童谣契合书中的故事。
      而且,这本书的童谣:什么老鼠跑钟上,老鼠跑下钟,我都看不出来与此书有什么联系,大侦探波洛的电视剧,倒是出现了几个老鼠的画面,抓住真凶的时候,老鼠很上镜。
      直到,小说的第16章,才首次提到这段童谣,波洛在结尾处也唱起了这首儿歌,“老鼠”难道意指书中的盗窃案?
      ----------------------------------------------
      故事发生在外国学生宿舍,一开始是一系列盗窃事件,在波洛介入之后,建议报警,很快就有一位女学生承认是她干的,然而自首的女孩第二天就死了,并被拙劣得伪装成谋杀……
      和几年后的《鸽群中的猫》一样,书中涉及到了学生这个群体。
      不过,还是有所不同的,此书的故事是真正得围绕着学生展开,而非教职工,而且书中的学生都已经成年,有些早已参加工作。
      但我觉得故事性一般,故事节奏也不快,我可以说阅读体验感还不如《鸽群》吗?
      这是一部极其繁琐的小说,一开始就给出了长长的失窃物品清单,更何况中期这个清单又来了个乾坤大挪移。
      而且,人物太多太杂,人物刻画也一般,一开始完全都搞不清人物名字和他们的国籍,就连阿婆自己都出现了笔误,在小说的第11章,写错了名字。
      相比起书中这些学生,我倒是更喜欢书中歇斯底里的宿舍老板娘尼尔夫人,直接骂警察为“盖世太保”,至少留给我的印象,比那些学生还高。
      而且,书中的语句显得有点单调,一直在问询,对话居多,缺少吸引读者的趣味性。
      ------------------------------------------------
      外国学生宿舍发生了盗窃案和谋杀案,而且后期牵扯出跨国犯罪,有点突兀,而且这个犯罪手法实在是太“高明”了。
      注意是带引号的,我觉得可行性几乎不存在。
      这里我就不明说了,就隐晦得说一下,这个东西会被谁买走,会被带到哪里去,是否会出国,都是未知数,难道运气就这么好,总是到达自己想要的地方?总是有接应的人?
      感觉使用这种方法,首先要考虑的是会有多少的成功率?以及可能会有多少损失, 而且是否会被发现也是一个问题,难道做工这么好,每一个都是一模一样的?反正很离谱。。
      至于谋杀的调查,感觉中间的调查过程略显乏味,就是把嫌疑人挨个拉出来问一遍。
      要说,调查过程中有什么有意思的情节的话,就只有某个学生供述了取到三种致命药物的手法,以及书中的人物似乎人人都藏有秘密。
      ---------------------------------------------------
      不过,这本书也算是阿婆作品中比较特殊的一本吧。
      在以往阿婆作品中,出现多起命案,往往都是第一起命案,诡计十分惊艳,情节设置也很好,而后面几起案子就显得有点黯然失色,包括我们所熟悉的《尼罗河上的惨案》和《谋杀启事》。
      当然不可否认这两部作品确实很好,但后两起命案确实和前面完全不是一个档次。
      但在这本书中三起命案,前面两起可以实在是设置得有些简单,没有什么看点,第一起命案伪装成自杀,更是直接在书中就一章就被波洛看穿,第二起命案也只是毫无技术性的投毒。
      反而是最后一起命案,倒是有诡计,不过比较一般,而那个时候都临近结尾了,马上就揭晓真相了,基本上都不怎么关心这个了。
      推理很一般,而且解释得有点牵强,尤其是涉及到我上面提到的跨国犯罪的部分,比如:灯泡那段,难道警察一定得晚上摸黑来执勤?
      凶手不难猜,但却很容易让读者反反复复,打不定主意,毕竟人物太多了,而且并非是阿婆最常见的误导方式。
      另外,最后牵扯出过去的命案,感觉完全是为了定罪而设置的,第三起谋杀案也由此而来,还突出了本性难移这个观点,书中还涉及谋杀会遗传的理论。
      最后,书中的订婚也太迅速了,太随意了,不管是一开始的,还是结尾的,有时候书中甚至没有给任何迹象。
      作为侦探小说,尤其是阿婆的作品中,实在是比较一般,可作为业余打发时间的读物。
      ------------------------------------------------------
      评分:★★☆+
      这本书中的那个跨国犯罪的手法,是我觉得是阿婆全系列中最为牵强的,有些推理也很牵强,为了剧情而显得很刻意。
      如果,不是因为太过于牵强,我会给三星的,可以用来打发时间,但仅此而已。
      顺带一提,在《阿加莎·克里斯蒂阅读攻略》里,此书更是取得了一星的好成绩。


      IP属地:浙江本楼含有高级字体4楼2021-07-29 19:08
      收起回复
        前排围观


        IP属地:河南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21-07-30 08:41
        收起回复
          阿加莎·克里斯蒂作品:清洁女工之死

          内容简介:
          清洁女工麦金蒂太太毫无征兆地离奇被害。凶手残忍地敲碎了她的后脑勺。
          性格古怪的房客詹姆斯•本特利立即成为了疑点最大的嫌疑犯。他的衣服上粘有被害人的血迹和头发。
          然而,经验丰富的斯彭斯警监并不认为他是杀人凶手。
          真相能否从命案发生两天前的一张剪报中找到?绝命杀手依然逍遥法外。伟大的侦探赫尔克里•波洛必须提防种种不测,拼出这幅凌乱的拼图,以找出真凶……
          -----------------------------------------------------------------------------------------------------------
          好吧,我就是来黑这本书的。
          首先,我一开始要提起的是《阿加莎·克里斯蒂阅读攻略》这本书,居然把此书作为“硬汉派的推理”,虽然我硬汉派看得少,但也怎么看也不像冷硬,难道波洛恫吓嫌疑人,这就能算上硬汉派推理看吗??
          而且,这种拿凶器恫吓嫌疑人的情节,不应该是拿来黑这本书的吗?你咋还夸上了呢?我也没体会出他评价的压抑的紧张感。
          我也无法理解,为什么这本书在《阅读攻略》的作者眼里,是堪比《无人生还》《东方快车谋杀案》的杰作,都是四星。
          他还评价《空幻之屋》《致命遗产》过于清淡,但这本《清洁女工》是优雅之作,还从波洛身上看出了菲利普·马洛的影子,我真的怀疑我是不是看错了??你们赞同他的说法吗?
          我只会勉强给个三星半,比一些下限作好不少,但绝对不会放在我第一顺序的推荐位上。
          -------------------------------------------
          这本已经算是晚期作品了,感觉比较一般,不知道为什么这本书的豆瓣评分曾经居然一度高于《死亡约会》,我怎么感觉两本差了不止一个档次。
          奥利弗夫人在此书中有出场,相比黑斯延斯,我还是更喜欢这个大喊着女人的直觉,咬着苹果的奥利弗夫人。
          只是奥利弗夫人登场的作品,普遍质量比不上黑斯延斯登场的,基本上都是晚期作品。
          恐怕除了《底牌》以外,个人认为《死人的殿堂》可以排在奥利弗太太登场作品的第二了。
          奥利弗夫人据说就是阿婆以自己为形象塑造的,奥利弗夫人在书中就是侦探小说家,此书中奥利弗夫人对出版社,以及自己作品的评价挺有意思的。
          但值得注意的是,此书波洛和奥利弗夫人第一次交谈的时候,间接泄底了《底牌》(虽然没有明说,但是如果连续看就……)
          ----------------------------------------
          懒得介绍剧情,就是清洁女工死了,当初看完《H庄园的午餐》立刻就选择这本书重读,就是因为此书也是翻案的题材。
          但区别是这本书嫌疑犯不仅已经被逮捕还被判处死刑,所有的证据都指向他,只是调查此案的斯彭斯警官犹豫了,怀疑他是否真的是凶手,于是找来了波洛……
          所以,此书没有《H庄园的午餐》那样的法庭庭审部分,人物心理描写也较少。
          虽然之前看过人文版的,但对这本书印象一直都不深。
          倒不是说我把剧情忘了,基本剧情,凶手都是记得的,甚至还记得此书中波洛自己都成为了谋杀的目标。
          我只是感觉书中人物形象很模糊,辨识度低,这次重读之后还是觉得除了波洛,奥利弗夫人等几个主要的人物,其余人物太过于边缘化。
          人物刻画算一般吧,出场人物较多,性格特点不够鲜明,容易混乱,故事性也不算好。
          而且,这本书的感情戏很少,最后像是随便凑了两个人喜结连理,波洛强行撮合,还乐在其中。
          此外,新星校对也有问题,开头《捕鼠器》居然变成了《扑鼠器》,而且伊芙和伊夫林这两个名字有搞混的地方。
          ---------------------------------------------
          此书的推理和诡计并没有特别吸引人的地方,此书重点是误导:
          一份剪报,旧案重提,旧罪的阴影,动机似乎隐藏在过去,四个案子,四个女人,此书对于身份,以及人物关系的误导做得不错,红鲱鱼很多。
          虽然误导厉害,但是动机感觉比较老套,凶手还是比较容易猜到的,尤其是当第二起谋杀发生的时候。
          这本书有个值得诟病的地方,是揭露凶手的时候,波洛并没有证据,上面也提到过,拿凶器恫吓嫌疑人的,然后凶手当场认罪,这点差评,至少作为侦探小说,我觉得不应该出现这种情节。
          结尾还不错,之前铺设各种伏笔,基本上都有了解答,平静小镇里似乎人人都隐藏着秘密。但就是不喜欢波洛准备撮合的这一对。
          注意,那个蒙冤的房客并不是和相信他是无罪的女人结婚的,而是别人,在阿婆后续作品《万圣节前夜的谋杀》也有提到。不太赞成这对婚事。
          -------------------------------------------
          评分:★★★☆(勉强)
          我感觉豆瓣评分高了点,比较一般,而且这次《阅读攻略》我觉得实在是太离谱了。
          感觉就误导不错,最后恫吓嫌疑人感觉比马普尔式诱捕大法还令人难以接受,谁还敢不招,我这个分数或许都偏高。
          另:午夜文库背后的推荐,什么继《底牌》之后最为经典的作品,就问经典在哪里?难道比《尼罗河上的惨案》还强?


          IP属地:浙江本楼含有高级字体7楼2021-07-30 10:15
          收起回复
            支持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1-07-30 10:22
            收起回复
              阿加莎·克里斯蒂作品:云中命案

              内容简介:
              飞往巴黎的普罗米修斯航班上,波洛正在为晕机的毛病烦恼,一位漂亮女孩正倾心于对面坐着的英俊青年,一位医生在吹长笛,两位考古学家在热烈地讨论学术问题,一位伯爵夫人则和自己的情敌虚情假意地寒暄……
              然而谁都没有注意到,二号座位上那位上了年纪的法国女人,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被一只神秘的手夺去了生命,脚边落着一根只有在小说中才会出现的毒针……
              -----------------------------------------------------------------------------------------------------------
              首先,书背后的午夜文库推荐,说的与《尼罗河上的惨案》和《东方快车谋杀案》并称海陆空三部曲。
              这个说法,估计只是新星自己加的,完全不靠谱,看看就好了。
              这本书不仅不能和另外两本相比,我感觉这本书算是阿加莎所有涉及到交通工具的书里最差的一本了。
              当然,这个“最差”只是没法和别的相比,这本书的观感,我觉得不算差。
              只是,我觉得还不如《蓝色列车之谜》,当然我也是去年才知道,《蓝色列车之谜》居然是阿婆本人最不喜欢的作品,但我还是蛮喜欢的。
              而且,新星校对一直有错,136页还写着是一万英镑,到了137页直接变成十万英镑了。
              人文这里倒是对的,写的都是一万英镑。
              此外,新星的字小也就算了,为什么开头的飞机后舱的平面图画得这么小,完全没有人文简洁易懂,差评。
              如图:(左:新星后:人文,为什么新星图画得那么小??)

              此外,这本书还被阿婆的《沉默的证人》泄底,直接报出了凶手的名字。
              话又说回来,此书第62页,波洛对两个考古学家的看法:“专注于某一件事,然后就注意不到周围发生的任何事情了”,是不是也来源于阿婆自己的生活,或许也是是其评价自己第二任丈夫的。
              ------------------------------------------
              就故事性而言,我觉得这本书还算可以,故事较为流畅,而且开篇写得不错,把谋杀背景放在了飞机上,本身就挺吸引人的。
              其实除了个别几本垫底的作品,基本上阿婆的书都挺耐看的。
              就连一直被吧友诟病的《借镜杀人》,我觉得读下去是没问题的,起码行文流畅,故事并不无聊,而人文版的《怪钟》《寓所谜案》才是看着直打瞌睡。
              我一直认为就故事性而言,阿婆的书是黄金时期作家中最好的,可能是我看得太少了,不知道你们是否有不同意见。
              其人物刻画也不差,书中还添加了爱情浪漫的元素,挺喜欢的书的一些人物的,比如:书中两个算是充当波洛助手的角色,简·格雷小姐,诺曼·盖尔,这些角色形象都很生动,像是跃然于纸上,部分角色还有很有趣的心理活动的描写。
              故事节奏也算快了,第一章就介绍了主要人物,并且在第一章就死人。
              飞机上疑似用毒针chui箭来杀人,谜面还行吧,其后的调查过程也不拖沓,并不啰嗦,反而充满了趣味性。
              -------------------------------------------
              最后解谜的推理部分仅仅只有十页,还是感觉不过瘾,更何况我前一本重读的是《死亡约会》,感觉推理部分严重缩水,但还行吧。
              推理使用的也是那种排除法找出凶手,这次的凶手其实也算难猜的。或者仅仅只是不想去怀疑这个人。反正,比较意外。
              诡计还算可以,但看起来比较简单,误导算是比较出色,线索隐藏得不错,但这本书,同时也有很多值得吐槽的地方,也就是缺点:
              1.故事还未结尾,波洛就迫不及待得准备撮合别人的爱情了,这感觉像是提前揭露了凶手。(之前凶手其实隐藏得还不错)
              而且,强行撮合的婚姻总感觉怪怪的,不太喜欢。
              2.还是感觉案子风险太大,不仅在行凶的时候很容易被留意到,而且在准备工作上又有可能被别人事后认出。
              只是说这次谋杀行动过于大胆了,甚至连使用的毒药也是比较容易追踪到的。第二起谋杀感觉更草率,凶手是嫌警察还没抓住TA吗?
              3.“我明明戴着手套”,懂的都懂,感觉证据薄弱,所以凶手就这么容易被波洛套话了。
              最后,阿婆为了使证据更充分,凭空出现了别的地方出现过命案,别国的警察早就在通缉该凶手了,这也是为了定罪,所做的补充吧。
              这次《阿加莎·克里斯蒂阅读攻略》里说得很对,小说中安排第二起命案仅仅只是为了支撑第一起谋杀的动机,当然,这个动机我觉得没什么亮点。
              总之,这本充其量就是水准作而已,至于在之上,还是之下,就看个人喜好了。
              故事写得还是挺有趣的,而且我觉得此书最为精彩的地方就是,一开始波洛成为了嫌疑人,一度也遭到了怀疑。
              --------------------------------------------
              评分:★★★★-
              差不多就是阿婆中等的水准作,不过我觉得故事写得还算不错,所以我这里是倾向于中等偏上的。
              当然,《阿加莎·克里斯蒂阅读攻略》里说这本书是密室杀人??!
              但我在读的时候,从没联想过这是密室杀人,所以我上面没提到,也不会把这本书当做是密室杀人来推荐,飞机是封闭的?所以等于密室?
              但为什么《斯泰尔斯庄园奇案》可以算为密室,或者说比这本书更像是密室,他却只字不提?奇了怪了。
              如果《云中命案》都能算密室的话,那我之前是错怪《女神探希娃》系列了,至少还是有些所谓的“密室”的。
              至于他给《云中命案》三星的主要理由就是,此书的诡计缺少独创性。


              IP属地:浙江本楼含有高级字体9楼2021-07-30 10:31
              收起回复
                阿加莎·克里斯蒂作品:玫瑰与紫衫

                内容简介:
                我人生中想要和在意的一切,似乎都结合在她身上。我知道我粗俗、卑鄙、肉欲……但在遇到她之前,我都不以为意……
                大家都很期待美丽高贵的伊莎贝拉能够嫁给刚从战场归乡的她的表哥鲁伯特!然而充满野心又无情的战争英雄约翰却突然出现在她的生命中。对伊莎贝拉而言,爱情的代价意谓着失去长久来的梦想和快乐;对约翰来说,这代价则是失去如日中天的事业及对未来的抱负……
                -----------------------------------------------------------------------------------------------------------
                首先,我觉得上海文艺这个版本的翻译就不太行,某些词汇感觉读起来不通顺,比如:说一个人智能不足??直接智商不够,不是更易懂些吗?
                而且上海文艺的心之罪系列。不按出版顺序排序的。像这本书标记为系列06,但其实应该是心之罪系列的第四作,是1947年的作品。
                惯例,我先来讲讲此书大致讲了什么故事吧。
                就如同此书的叙述者,最后一章所讲的那样,这本书仅仅只是他在康沃尔郡遇到的一个男人,以及最后一次在一个旅馆的房间里遇见他的事情。。
                这并不是书中叙述者的故事,书中的我只是旁观者,倾听者,倒是显得故事有点奇怪。
                小说的序章讲述的是,一个女士要求见诺里斯上尉,也就是书中的我,告诉他约翰·加布里埃尔少校,快死了。
                而书中的叙述者,却憎恨着加布里埃尔少校,加布里埃尔想要告诉他,伊莎贝拉的死,这件事的真相。
                然后,小说的所有场景都是在回忆过去,直至最后一章为止,从遇到加布里埃尔和伊莎贝拉,到加布里埃尔为保守党参与选举,到一波三折,好不容易选举成功,但加布里埃尔却和伊莎贝拉私奔了,放弃了这一切。
                其实,就是个爱情故事,只是书中的叙述者并不是当事人的两位,导致书中的爱情部分,显得有点莫名其妙,书中的我对这份爱的不理解,描写也挺出色的。
                而此书的标题《玫瑰与紫衫》,并不是像我一开始以为那样,“玫瑰”是女主角,而“紫衫”是加布里埃尔,单纯的只是玫瑰需要依靠紫衫??
                标题的由来是,阿婆一开始就引用的那句诗句:“ 玫瑰飘香和紫杉扶疏的时令,经历的时间一样短长……
                其实,“玫瑰”确实指的是女主角伊莎贝拉,在书中短暂得结束了一生,就如同玫瑰花飘香般短暂,而加布里埃尔则是那颗扶疏的紫衫,时间并不代表任何事情,五分钟和一千年同样重要,这就是此书的核心观点,也是阿婆对爱情的诠释,爱情即使短暂也算是完整的,完美的。
                这既是爱情故事,同时也是悲剧。
                -------------------------------------------
                至于此书的阅读体验感,我觉得还不及我之前看过的那本《爱的重量》。
                我感觉这本书涉及到太多政治话题,都是选举什么的,各种政治党派之争,看着比较头疼。
                涉及到太多的政治话题,或者应该说这本书的主题就是政治,专门来讲政治的,我一直都在说,欧美作品中宗教,政治,历史,这三大话题,比较难顶,但这本书更过分,全书的话题都离不开政治,每次当我翻开书,一看是政治,兴趣就大减。
                像阿婆别的涉及到政治话题的小说,比如:《鸽群中的猫》,中途都会有谋杀的发生,引起小高潮,故事由此也看起来比较紧张,起码还是能吸引我读下去的。
                但这本书前面将近80%的剧情,就如同温吞开水,波澜不惊,缺少了点阅读的趣味性,反正不能吸引我读下去。
                也就几个加布里埃尔为了选举的小伎俩,有点意思,比如他自己不会游泳,看到小孩落水,岸上有人围观,他直接跳了下去,事后他也承认,如果没有人围观,那他就不会这么做,这就是卖人设,当然小说对其余参选的角色,只字不提。
                但明说了吧,这是我今年目前为止拖了最久的一本书,花费了20多天。
                可能看惯了侦探小说的我,恐怕在期待一场谋杀案吧,倒了故事的最后,确实是死人了,但已经25章了,而且感觉特别草率。
                对于选举是否成功,书中感觉过于轻描淡写了,看似白瞎了这么长的铺垫,不过小说的重要的并不是选举结果,而是过程中由此产生的两种截然相反的情绪----------爱与恨。
                -----------------------------------------
                此外,我觉得第一人称叙述,让这本书显得更加枯燥了,小说的叙述者的叙述口吻,总有种说不出来的味道,让整本书都变得晦暗,阴沉沉的。
                可能是书中的“我”,经历了一次意外,所以在他的眼中,他的生活已经失去了意义,他也曾经想过自杀,什么都往坏处想,甚至感觉他在残疾后,就没有喜欢的人了。
                或许这就是患有抑郁症的病人的叙述口吻吧,但读者看起来不太舒服,这是真的,尤其是充满嫉妒的口吻,为什么丑陋的加布里埃尔就不配得到伊莎贝拉的爱呢。
                由于缺少其他角色的视角,在书中的叙述者的视角下,读者往往会觉得伊莎贝拉的选择,莫名其妙,书中的人物充满着矛盾,剧情发展奇怪。
                或者说整本书都显得好奇怪,更像是加布里埃尔这个角色,个人的传记的一部分。
                好吧,我就是不喜欢这本书,实在是想不到能夸赞的词汇。
                当然,小说对加布里埃尔这个角色的形象塑造得很成功,对战时战后的社会风貌,描写也很到位,但这些并不能让我转而吹嘘这本书来。
                最后,一如既往得不喜欢此书中的血统优越论。
                --------------------------------------
                虽然,我个人是不喜欢这本书,当然,也有不少人喜欢。
                像这本书在结尾处,阿婆女儿的点评中提到,这是她自己和阿婆本人都非常喜欢的一本书,一部优美而令人回味再三的作品。
                也提到了出版社并不喜欢,如同其余的“心之罪”系列一样。
                此外,《阿加莎·克里斯蒂阅读攻略》居然给了此书四星,甚至在他的阿婆非系列作品中是排名第六的,只是我看不出这本书好在哪里,当然,文字依旧优美,描写依旧细腻,但组合起来凑成的这个故事,我只感到难受。
                不过,他提出了一个观点,那就是此书未完成,书中所讲述的故事可能都只是《玫瑰与紫衫》的前篇,小说的后篇可能围绕着加布里埃尔的视角继续展开回忆。
                正如同,小说的结尾处,所说的那样,死亡-----这不是结束,而是个开始。
                这可能并不是一个完整的故事,只是阿婆本人,并没有写这个后篇,所以后续剧情全凭读者想象。
                --------------------------------------
                评分:★★
                这本书的主题------政治,我不太喜欢,阅读这本书似乎就是种折磨,恐怕这本书是心之罪系列六本书里,最差的有历竞争者。
                小说的第18章,对于政治的那段评语,倒是挺有意思:
                政治不过是世博会上相连的摊位,各自叫卖着可以治愈百病的特效药,而容易受骗的民众,就这么相信了那些没有意义的空话。
                对于我来说,书中的政治确实就像是空话,缺少吸引力,全篇都显得无聊。


                IP属地:浙江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0楼2021-07-30 10:42
                收起回复
                  阿加莎·克里斯蒂作品:爱的重量

                  内容简介:
                  劳拉有个不幸早逝的哥哥。
                  从小被冷落的她原本希望取代哥哥,成为家中的重心,没想到爸妈却再生了妹妹。从此她不断祈求上帝快点带走妹妹,直到一场骇人大火……
                  -----------------------------------------------------------------------------------------------------------
                  这是心之罪系列的最后一本,于1956年首次出版,阿婆当时已经60多了。
                  《爱的重量》这本书,其实正文最后的阿婆女儿的评价,已经挺不错的了,写的是一个女孩对妹妹的痴守,以及由恨生爱。
                  至于故事中的“重量”,就是指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爱所造成的负担。
                  ---------------------------------------------
                  我会把大致的剧情说一遍,但是要细品书中的故事,还是得请你自己去翻阅这本书:
                  小说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写的是,劳拉的父母对于失去儿子,十分的痛心,而劳拉这个内心渴望得到父母关爱的女孩,本以为哥哥的死,会成为父母的唯一。
                  结果,等来的却是自己的父母,又生下了妹妹,父母直接将爱倾注给了妹妹雪莉。
                  劳拉因为嫉妒,转而生恨,不断得向上帝请求带走妹妹,不久一次意外失火带来了机会,但劳拉最终选择从火场救出了妹妹,由恨生爱,这次她会把自己的爱倾注在妹妹身上。
                  其实,故事的一开篇,有点让人不舒服,将重男轻女的传统思想,最丑陋的一面展示了出来。
                  身为父母,儿子死了,居然还在想为什么死去的不是劳拉,难道不应该想的是,幸好还有一个女儿在吗?
                  我觉得《尼罗河上的惨案》最后那句话,说得倒是很好:重要的不是过去,而是未来。我觉得这对父母的人设真的很令人生厌,不会向前看。
                  书中的父母对女儿的不理解,不关爱,也是一种伤害。
                  一开始是父母的偏爱,让劳拉产生了嫉妒,失去了爱的能力。
                  但在后面,面对真正的危险,劳拉内心挣扎,最后还是善意战胜了恶意,由爱代替了恨,在救出妹妹的同时,也救赎了自己。
                  -------------------------------------------------
                  第二部分将时间线移动至妹妹雪莉成年,这里提到他们的父母意外双亡,所以姐姐劳拉就默认取代了母亲位置,倾注了过多的爱。
                  这篇一开始,就阐明了这本书的主题,爱的重量,爱在不需要时,会成为负担,书中有句话说得很好:疼你的人什么都想知道。
                  但幸好,劳拉自己也很清楚,强烈的占有欲不好。
                  不过,正是有着这种想法,当雪莉与一个聚会上认识的亨利,开始交往时,劳拉才同意了他们结婚。
                  劳拉害怕自己的占有欲,影响了雪莉的幸福。
                  不过,这段婚姻很快就出现了裂缝……
                  其实,在结婚前,亨利报出过自己是水瓶座,就有人评价过,所有的水瓶座都善变,这不,婚后不久他在外面就有了别的女人,工作也是换了一次又一次。
                  就在雪莉迷茫之时,在一次鸡尾酒会上认识了理查德,她拒绝了理查德的求爱,但后来,亨利因病瘫痪了,但雪莉依旧没有放弃,直到他因服药过量致死……
                  这部分讲述的,其实就是雪莉爱亨利,爱得太深,以至于亨利可以变本加厉得去伤害她。因为伤害,变得没有成本。
                  在这里先提一下,在前两个篇章里,还有位睿智老先生鲍多克,他的不少观点也颇为有趣,对话中有不少人生观,价值观等想法。
                  -------------------------------------------------
                  又过了几年,不过第三部分的主人公卢埃林,是前两个部分,没有出现过的角色,可能会显得比较突兀。
                  通过他的视角,在岛上认识了一位结了两次婚的太太,就是雪莉,得知了雪莉在亨利死后,又嫁给了理查德。
                  但是理查德的控制欲,保护欲,太强烈了,虽然这是她想象中的富裕生活,但雪莉并不快乐。
                  当然了,这里还提起了卢埃林自己的故事,还有马太福音等内容,掺杂了不少宗教传道士的内容,相比前两章,风格完全变了,故事性有所下滑。
                  我想,国内的读者很少对马太福音,传教士这种感兴趣的吧,就连佛教,道教,感兴趣的也在少数吧,宗教话题总是不能吸引我。
                  这篇所要表达的内容,主要是:雪莉终于感受到了爱的重量,但这份过度的爱却让她感到窒息。
                  适合自己的爱,才是最重要的。
                  或许,“渣男”亨利才是那个能够带给她快乐的人。
                  -------------------------------------------------
                  至于第四部分,很短,就是第三部分的主人公,去了劳拉那里,告知了雪莉车祸身亡,并且揭露过去某个事件的真相,这里就不多说明了。
                  书中想表达的意思:以爱的名义行事,有时也会伤害别人。
                  在故事的结尾处,劳拉也收获了属于自己的爱情。
                  其实,你会发现,在小说第一部分时候,劳拉就宣称自己永远不会结婚,哪怕是成年后,也认为不可能有人会爱上我,仔细想来,这都是父母的偏爱造成的影响。
                  这就显得结尾处的爱情来之不易,也算颇有“重量”吧。
                  但是,结尾的爱情来得实在是有点突兀,才见了一两次面,居然就有这般恩爱了,当然结尾其实不错,但就是感觉有硬凑CP的感觉。
                  -----------------------------------------------
                  整体来说,剧情其实有点雷人的,尤其是反转处,以及最后的爱情,显得不太自然,有点突兀。
                  虽然这本书作者是阿加莎·克里斯蒂,书中也有命案发生,但是主题是爱与救赎,本来就是爱情故事,但好像还是有人当侦探小说去读了。
                  当然,《阿加莎·克里斯蒂阅读攻略》里说,这本书是悬念十足的佳作,还说小说的第四部分,充当着侦探小说中的解谜篇,但我怎么感觉没有什么悬念,大家应该都能猜得到吧……
                  此外,整个剧情跨度,其间经历了二战,也提到了一点点战争给普通人带来的影响,不过,这不是重点。
                  小说叙述的语句,感觉并不是很有趣,书中阿婆以文字的方式写了许多自己对爱与被爱的看法,感觉写了不少看似是哲学,人生观,价值观,大道理的语句。
                  作品虽有深度,但我们知道,哲学,价值观这些内容,一般并不是有趣的嘛,当然哲学这个词汇,可能用在这里有些不妥。。
                  劳拉在失去了雪莉后,终于迎来了属于自己的爱情,爱得太深,不仅被爱之人有负担,爱的人也累,从某种意义上看雪莉也是劳拉的负担。
                  阿婆很好得诠释了爱与被爱之间的关系,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爱的人累,被爱的人也累,但是活在这世上又有谁是不累的呢?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不对,感觉男主角是直接赶着去劳拉那里,见梦中情人的,似乎是上帝的意思,显得突兀。莫名其妙的爱情。。
                  -----------------------------------------------
                  评分:★★★☆
                  爱的人累,被爱的人也累,但是活在这世上又有谁是不累的呢?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作品虽有深度,但读起来并不算有趣。
                  从第三部分开始掺杂了不少宗教,神学,马太福音等内容,故事性确实下滑了。
                  以及结尾处的爱情来得太仓促,如果不是这两点的话,其实可以给四星。


                  IP属地:浙江11楼2021-07-30 11:19
                  回复
                    字词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1-07-30 11:29
                    回复
                      阿加莎·克里斯蒂作品:古墓之谜

                      内容简介:
                      护士艾米•莱瑟兰接受考古学家莱德纳博士的聘用,来到哈沙尼的挖掘场,照顾莱德纳博士美丽而神经质的妻子。
                      不知为什么,所有人都觉得考古队里的气氛越来越奇怪,这真的是因为莱德纳太太不断产生的被害妄想吗?
                      至少有一个人知道那不是妄想,因为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莱德纳太太真的陈尸于窗户紧锁的房间中……
                      -----------------------------------------------------------------------------------------------------------
                      1936年的作品,但书中的时间线要早于1934的《东方快车谋杀案》。
                      最老的版本叫《美索不达米亚谋杀案》,是书名直译过来的。
                      至于翻译成《古墓之谜》,古墓?害我之前经常想歪,我脑子里想的是:法老王的诅咒?木乃伊?圣甲虫?
                      当然这些都是没有的,感觉我《冒险小虎队》,《鸡皮疙瘩》的中毒有点深,害我想到了上面这些奇怪的东西。
                      冲着“古墓”去的,可能会失望,命案本身与古墓没太大关系,换个故事背景感觉也能写成。
                      在写这本书的时候,阿婆已经与第二任丈夫马克思结婚了,他是个考古学家,我感觉书中的“我”对考古学家的认识,以及一些考古知识,都是深受其丈夫的影响,包括后面的作品《死亡终局》,可以说,没有马克思说不定不会有这两本书。
                      早在《云中命案》里波洛也提到,考古学家专注一件事就不会注意到别的事物,或许也是对其丈夫的评价。
                      话说,这本书其实也可以叫做《人性纪录》嘛,看过的都知道,波洛在书中一直在强调死者莱德纳太太的性格,这本书很好的诠释了爱与恨只在一念之间,虽然看的过程中可能觉得不怎么样,但对于人性的剖析,看到结局还是挺震撼的。
                      而正牌的《人性纪录》其实原作名叫《埃奇韦尔男爵之死》,感觉阿婆好多作品都比这本更像是《人性记录》,仅仅是因为凶手在最后写了篇自白书?就变《人性记录》了?
                      --------------------------------------------
                      我记得很清楚,我当初机缘巧合之下,接触到了两本图书馆里借出来的书,这才入坑的推理/悬疑/犯罪小说,一本是《无人生还》(入坑首作),还有就是这本《古墓之谜》。
                      不过,是不是我看的第二部阿婆小说,这就记不清了,好像看完《无人生还》后,看的并不是这本。
                      故事性方面,此书将故事背景设置在了考古营地,异域风情,这对于看腻了英国乡村谋杀的,这会是一次比较好的阅读体验。
                      但这本书在波洛系列节奏算是比较慢的了,剧情不算紧凑,阅读体验感只能说一般。
                      以护士艾米•莱瑟兰为第一人称叙述的,但护士小姐的叙述的口吻感觉没黑斯延斯有趣,护士小姐总是提到我以前怎么样怎么样,相对来说有点啰嗦,偶尔会感到枯燥。
                      但护士小姐带有个人主见的评论,叙述,以及她对波洛的看法的转变,看着还是挺有趣的。
                      不过,此书第237页,比尔·科尔曼突然变成了威廉·科尔曼,然后我回去看了看人文版的,发现也是这样,这里是出版社同时出错,还是那种有中间名的?但全文都没有提到。
                      ----------------------------------------------
                      广义的密室,这本书的密室种类是那种视线密室。
                      莱德纳太太在一间,几乎一直有人注视着的屋子里被人敲打头部致死,根据证人提供的证词,实施谋杀的机会似乎只有10分钟。
                      谜面还算不错,阿婆少有的密室,像《圣诞奇案》里的密室好像是在最后才告知读者这是个密室,前面一直说的是门可以从外面锁上,感觉并不能以密室杀人去做宣传。
                      我感觉诡计其实比较简单,不够惊艳,不过简单也显得更为真实,可行性高,而且此书的推理,误导都还不错。
                      此外,除了谋杀案之外,书中还有考古营地里的盗窃案,书中的恐吓信,倒是增加了此书的悬疑感。
                      但这些都不是重点,波洛对心理上的分析,以及书中说的一个团队的气氛取决于XXX,感觉最后这些分析才是此书的核心,说得太对了。
                      至于缺点的话,主要还是波洛自己说的他没有证据,只能靠凶手最后自己说“我不会否认的”,既然不怕被抓,但为什么凶手之前又怕事情暴露,导致了第二起谋杀。
                      第二位死者虽然还没来得及说出真相,但已经足够给读者一些启发性了,类似的情节在别的作品也有出现,而且凶手人设其实有点套路,所以在揭晓凶手时并没有那么震撼。
                      其实,看多了阿婆作品的话,感觉很容易一开始就猜对真凶。
                      不太喜欢这种还没来得及说出真相,磨磨唧唧的,然后就死的角色。
                      唉,总是感觉阿婆笔下一些角色,本不应该死的,哪怕是那种讨人厌的角色。
                      -------------------------------------------------
                      评分:★★★★+ 或者★★★★☆- 吧
                      有些地方偏啰嗦,剧情没有别的作品紧凑,这导致阅读体验可能没别的作品好,但毕竟是阿婆少有的密室,这本书无疑也是一本值得收的书。
                      当然,《阿加莎·克里斯蒂阅读攻略》只给此书三星,个人看法不同嘛。
                      不过他有写着,书中的受害者似乎和阿婆本人的经历是一样的,都是战争时期结婚,然后离婚,又和考古学家结婚了,这确实挺有趣的。
                      但是他的一个观点和我不一致,他说的是此书的诡计是建立在,美索不达米亚这个场景,才可能发挥作用,
                      但我觉得其实不然,除去考古这个故事背景,这本书也能够写成,诡计并不依赖于美索不达米亚这个地方。。


                      IP属地:浙江14楼2021-07-30 11:48
                      收起回复
                        阿加莎·克里斯蒂作品:复仇女神

                        内容简介:
                        过着安宁生活的马普尔小姐突然收到一封信,一位老朋友愿赠予她一笔数额巨大的遗产,前提是她为他做一件事。然而信中并没说明具体是什么事,只把此次行动称为“复仇女神”。
                        马普尔小姐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开始了这位朋友为她准备的“旅行”,她确信这项任务与犯罪有关,于是,她要先“发现罪行”。
                        她必须怀疑每个人、每件事,而这趟意外频发的破案之旅,看起来越来越危险了……
                        -----------------------------------------------------------------------------------------------------------
                        1971年的作品,阿婆倒数第三部作品,是真正意义上的马普尔系列最后一作。
                        《沉睡的谋杀案》只是最晚出版而已,其实你会发现《沉睡的谋杀案》里早已经去世的班特里先生居然诈尸,而且《沉睡的谋杀案》马普尔的身体状态明显比这最后面几本要好。
                        在《沉睡的谋杀案》当中,还提到了《魔手》中的案子, 我认为此书的故事背景在《魔手》和《谋杀启事》之间,也就是作者创作的那个时候,至少在《破镜谋杀案》之前,因为《破镜》里面班特里先生已经去世了,但这本书还活着,很能说明问题了。。
                        不过,既然是最后一个案子,但阿婆并没有给马普尔小姐,像波洛那样画上一个句号。
                        但我觉得这本书不太行,但起码是最后三本书里最好的。
                        《大象的证词》就不说了,几乎人人都在吐槽,《命运之门》目前为止我还没看过,但是目前豆瓣5.3分,我也不指望那本书能有多好。
                        不过,马普尔在书中的戏份比以往的作品都要多,喜欢马普尔小姐这个角色的可以去读这本书,毕竟作品太少了,看一本少一本。
                        此外,马普尔小姐的心理描写有点多,还有一些自我吐槽,很是有趣,以往的作品除了《伯特伦旅馆》《借镜杀人》好像很少有写到马普尔心理活动。
                        这本书也是马普尔系列所有作品中,唯一一次,明确提到查案得到报酬的书。
                        --------------------------------------
                        故事讲述的是,在《加勒比海之谜》中遇到的拉斐尔先生,委托她做一件事情,并会赠予一大笔钱,拉斐尔先生,并没有说明是什么事情,只是把这次行动代号为“复仇女神”。
                        马普尔小姐,开始了这次为她精心准备的旅行,很快她就嗅到了犯罪的气味……
                        说是《加勒比海之谜》的续集,其实并无多大关系,你换个陌生的名字委托马普尔小姐也是一样的,像《啤酒谋杀案》就挺好。
                        但还是先看《加勒比海》比较好,因为有些人物重复,虽然不泄底,但可以帮你排除掉某些嫌疑人。
                        正因为有拉斐尔先生这层关系,真正的案件调查被拖到篇幅将近30%才开始,马普尔此行的目的直到篇幅将近50%才明确,拉斐尔先生没有明说查什么案件,简直是强行增加难度,可以说此书前期的节奏很慢很慢。
                        前面的铺垫未免太长了,估计很多人看的时候,都一头雾水吧,都不知道马普尔要调查什么,而且剧情不够精彩,不吸引人,看着烦躁。
                        我觉得写得很啰嗦,是马普尔小姐系列里最为啰嗦的一本书了,真的很佩服书里的人,经常可以噼里啪啦连续讲上一整页,还不带喘气的。
                        -------------------------------------
                        阿婆的外孙在前面留言,说此书和《藏书室女尸之谜》看起来颇为相似,但它们创作年代竟差了三十年。
                        我倒是没感觉出来哪里像了,可能作案手法有一点相似,但是目的是不同的啊,相比之下,这本的案件逊色不少,《藏书室女尸》的诡计让我感到惊艳,但这本书绝对没有,且槽点也有点多。
                        说到可以吐槽的地方,就是那个女校长,为什么如此之巧,刚刚好和马普尔做同一个旅行团?书里没说是拉斐尔先生安排的,而且为什么女校长会在女孩死了这么久,才动身决定探求真相??而且,为什么拉斐尔先生不能把事情说明白了呢??强行增加难度??
                        而且,这本书总感觉是不是不需要马普尔,拉斐尔先生雇佣的“守护天使”也能看出真相?“守护天使”提醒马普尔不要喝咖啡,像是早已经看破真相似的。
                        真相不够意外,凶手比较好猜,虽然前面人名一大堆,但实际上到了后面可供怀疑的嫌疑人实在有点少。
                        而且诡计,推理也均无亮点,甚至感觉马普尔像是靠猜得知真相的,比较牵强,什么这里有邪恶的气氛,那里没有,所以我就在这里办案??。
                        最后,揭晓凶手时刻,马普尔自称是复仇女神,也算是本书的一个小高潮,早在前作《加勒比海之谜》就已经铺垫好了,甚至可以更往前,第一次将马普尔与复仇女神,联系在一起,是在《黑麦奇案》中。
                        总之,我不喜欢这本书,如果有不同意见的欢迎讨论。。
                        -------------------------------------------
                        评分:★★☆
                        故事不吸引人,节奏很慢,马普尔小姐最啰嗦的一本书,看着烦躁,实在是很难放在推荐位上。
                        至于,《阿加莎·克里斯蒂阅读攻略》给了这本书四星,反正我无力吐槽,毕竟他之前把《加勒比海之谜》称之为杰作,就和我的观点不符合。
                        不过,他提到有一种观点认为,《加勒比海之谜》和《复仇女神》,应该是克里斯蒂所构想的三部曲中的前二部,据称未完成的完结篇,标题应该是《女人的领地》
                        如果是真的,能被写出来,可能也会和波洛系列一样,给马普尔带来一个结局。


                        IP属地:浙江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5楼2021-07-30 12:15
                        收起回复
                          阿加莎·克里斯蒂作品:沉默的证人

                          内容简介:
                          年迈富有的阿伦德尔小姐从楼梯上跌了下来。每个人都把事故原因归咎于小狗鲍勃留在楼梯顶层的皮球,可是阿伦德尔小姐越想越觉得不对劲儿,她相信这不是一起意外,而是某个血亲试图谋杀她。
                          阿伦德尔小姐把自己的怀疑写下来寄给波洛。这封语焉不详的信马上引起了波洛的兴趣,但他永远失去了这位委托人,因为阿伦德尔小姐已经去世了……
                          -----------------------------------------------------------------------------------------------------------
                          1937年的作品,32部波洛长篇作品中的第14部。
                          但估计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不算《帷幕》,这本书已经是黑斯廷斯最后一次在波洛长篇中登场了,后面完全由奥利弗太太取代了黑斯廷斯。
                          《帷幕》是提前写好的,1930年代末写成的,黑斯廷斯在阿婆写完《帷幕》的时候,其实也落幕了。好像就在《怪钟》里被提起过一次。。
                          这本书其实是阿婆短篇《狗球事件》扩写的,那篇短篇收录在《阿加莎的秘密笔记》里。
                          阿婆有很多短篇扩写的作品,《蓝色列车之谜》《闪光的氰化物》这些都是,好像《长夜》也是。
                          书中的谋杀其实可以看成两个部分,但有点像是两个案子拼凑出来的。
                          对于这本书的话,我先提个醒,波洛在和黑斯廷斯讨论案情的时候,直接把过去几个案子的凶手直接指名道姓说出来了。
                          被泄底的有《云中命案》《罗杰疑案》《蓝色列车之谜》。
                          还有一本书是《斯泰尔斯庄园奇案》
                          ,就这个凶手名字我一时想不起来了,其余印象还是挺深的。
                          ------------------------------------
                          书名《沉默的证人》应该并不单指小狗鲍勃吧,两次截然不同的谋杀,不同的结果,鲍勃只是第一次狗球事件里的“证人”。
                          可以说,小狗鲍勃除了一开始有点用,以及最后被黑斯廷斯收养了,拉了波存在感,(大部分篇幅里)基本上是没作用的。
                          感觉可爱的小狗🐶的形象,只是来宣传这本书的,其实在书中的存在感较弱。
                          至于,第二起案子的“证人”,这个就看个人的理解吧;
                          你可以当成劳森小姐,又或者是塔尼奥斯夫人,我甚至可以理解为——镜子,算是此书的突破口,也是仅有的几个证据之一。
                          这本书的篇幅较长,节奏相在阿婆作品中显得偏慢,但我感觉其实不算啰嗦,也就300页而已。
                          我能说明,这是我将近一年以来,唯一一本在一天就看完的作品吗?最近几个月拉跨到不行,对这本,还是有好感的。
                          不得不说,这本书的人物刻画非常好,每个角色都性格鲜明,至少我的阅读体验感还不错。
                          有些地方挺有意思的,黑斯廷斯与鲍勃的友谊,都顾不上查案了,还脑补出了一整段鲍勃的内心独白,最后也是如愿以偿得到了鲍勃。
                          -------------------------------------------
                          算是比较有趣的毒杀案,但作案手法其实有相关知识就挺好猜的。(就像阿婆某篇短篇《蓝色的天竺葵》,手法其实不难猜,比较简单。)
                          此书从一开始就表明了动机----金钱,最常见的动机。
                          被谋杀的老小姐性格特征塑造的挺好的,他的那些亲戚也看起来各怀鬼胎,看起来似乎人人都有可能会下手谋杀她,毕竟他们都急着用钱……
                          虽然这个案子看起来挺简单的,但误导做得挺出色的,凶手的意外性绝对保持了一流的水准。
                          诡计,推理或许比较一般,但解答的思路很清晰明确。只不过有两处比较牵强,可能无法令人信服:
                          1.两起案子是否是同一人所为这点,书中的解释显得牵强。
                          就像是两个案子拼凑的作品。
                          2.狗球事件仅仅通过不符合某个人的性格,就直接排除嫌疑人,感觉不合理,像是在猜。
                          这其实就是第一点的问题的延续,这个人没有设置狗球事件的陷阱,难道就不会去下毒了吗?
                          甚至感觉没有第一桩狗球事件,这可能会是一次完美的谋杀,凶手弄巧成拙,其实感觉最后波洛也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证据。
                          至于《阿加莎克里斯蒂阅读攻略》里,也是很高的评价,形象得称为,有意外性,但显得是有点蠢的作品。
                          -------------------------------------------
                          评分:★★★★☆-
                          我给这个评价或许有点高了,毕竟我是阿婆吹,至少我挺喜欢的。读起来十分流畅,人物刻画非常好,剧情方面肯定是好评的。
                          误导不错,看似简单的案子,但我初次阅读的时候,还是被阿婆骗到了。
                          不过,推理方面确实不算严谨,而且泄底四本书,这点也需要考虑。


                          IP属地:浙江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6楼2021-07-30 12:39
                          收起回复
                            阿加莎·克里斯蒂作品:加勒比海之谜

                            内容简介:
                            “想看看杀人凶手的照片吗?”
                            马普尔小姐在侄子雷蒙德的款待下,来到加勒比海上的西印度群岛度假。正当她百无聊赖时,饶舌的帕尔格雷夫少校向她讲述了一桩奇特的谋杀案。就在上校刚要把凶手快照递给马普尔小姐之时,他突然脸色一变,藏起照片,转移话题。
                            马普尔小姐的好奇心燃起,准备隔日一问究竟,谁知第二天竟接获噩耗----帕尔格雷夫少校已于昨夜因高血压病发身亡!那张快照亦不翼而飞……
                            -----------------------------------------------------------------------------------------------------------
                            “与克里斯蒂写过的任何作品一样好”??
                            书背后的媒体评论还是看看就好,都是能吹就吹,就连《大象的证词》都能说成是阿婆最具有人文色彩的作品,还带你走进缜密推理外的柔情。
                            当然,霜月苍的《阿加莎·克里斯蒂的阅读攻略》居然把此书评为马普尔小姐系列前三的神作??
                            《阅读攻略》里认为的马普尔系列前三是:《黑麦奇案》,《破镜谋杀案》以及这本《加勒比海之谜》,但这三本书都不会上我的前三。
                            我个人觉得马普尔系列,最佳是《死亡草》,《谋杀启事》《藏书室女尸之谜》,不算短篇集的话,或许会加上《破镜谋杀案》。
                            《阅读攻略》把《死亡草》当做三星,《谋杀启事》二星,就摆明了,我们观点不一致,没什么好说的。
                            不管是以前,还是现在重读,我都觉得这本书比较一般啊,不管是推理方面,还是剧情方面,太平淡了,只能说还可以吧。
                            要说,两次阅读的观后感有什么不同的话,就是:
                            小说第73页,拉斐尔先生对女秘书说的话:“瞧瞧我,浑身上下哪儿都疼,哪儿都不舒服,你一点儿也不愿意帮我缓解缓解”。
                            以前没什么想法,但为什么我现在想歪了呢。
                            -----------------------------------------
                            故事讲述的就是马普尔小姐去加勒比海度假,一个少校说想看谋杀犯的照片吗?结果,少校突然脸色一变,藏起照片,转移话题。
                            结果第二天,少校就因为高血压,而突发身亡,那张照片不翼而飞……
                            此书是《复仇女神》的前篇,其实说前篇也不太对,毕竟两者关联性并不大,只是建立了马普尔系着粉色红围巾复仇女神的形象。
                            当然,第一个把马普尔小姐,联想成复仇女神的,并不是这本书,而是《黑麦奇案》中的尼尔督查。
                            至于《复仇女神》里的拉斐尔先生的儿子,此书好像并没有做铺垫。
                            先说下剧情方面,我个人感觉剧情有点无聊,除了故事背景设置在加勒比海,马普尔戏份较多以外,其余没什么看点了。
                            虽然谋杀案发生得挺早的,但我觉得此书故事节奏真的不快,没有紧张的气氛。
                            大部分都是马普尔和各位嫌疑人闲谈搜集证据,前面进展慢,书中的警察没有存在感,好像只在第二起谋杀的时候展开过调查。
                            人物刻画恐怕比不上其他作品,我这次重读,除了拉斐尔先生等几个主要角色,其余角色感觉好陌生,像是第一次接触。
                            当然,拿我没印象,作为人物刻画会不会,恐怕缺乏说服力。
                            ---------------------------------------------
                            三起谋杀案,再加一起谋杀未遂案,但是没有一起案件让我觉得眼前一亮。
                            没有能拿得出手的诡计,遮住作者名字,我还以为是女神探希娃系列,帕特丽夏·温沃斯最擅长写这种没什么诡计,人物又多的作品了。
                            剧情本身就是建立在巧合之上的,少校说的谋杀案的凶手刚刚好也在这个岛上,这种可能性有多大?而且,一开始少校就给马普尔看照片,说不定就没这么多事情了。
                            推理也很一般,动机相当于直接告诉你了。误导的水平有限,显得套路,最关键的误导只是三分钟探案的水准,比较差强人意。
                            马普尔还需要经人提醒才搞清楚少校看的是谁,这最明显的事实了吧,也是挺无语的。
                            我觉得此书意外性差,凶手人设也比较失望,就算你从来没接触过阿婆作品的,也很容易猜到真相,再不济看到第二十章,你肯定会明白的。
                            小说的第三起谋杀案也特别草率,仅仅因为围巾,发色相同就……因为马普尔没能阻止第三次谋杀我感到失望,仅仅只是为了处理掉书里讨人厌的角色吗?
                            不过,马普尔戏份挺多的,马普尔小姐和拉斐尔先生短暂的友谊,拉斐尔先生对马普尔看法的转变,并携手分析案情是此书的看点。
                            ---------------------------------------
                            评分:★★★☆
                            我感觉这本书很普通,略显套路之作。
                            但不可否认的是,不少读者都喜欢这本书,作为阿婆粉必然是可以去读的,只是我不会放在第一顺序的推荐位上。
                            我个人认为这本书,都不能挤进马普尔小姐系列的前七


                            IP属地:浙江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7楼2021-07-30 12:43
                            回复
                              阿加莎·克里斯蒂作品:借镜杀人

                              内容简介:
                              卡莉•路易丝是个奇妙的女人。两任前夫让她坐拥豪宅,一辈子衣食无忧,现任丈夫虽然性情古怪,却毫无保留地爱着她。儿女绕膝、亲戚友善、仆从忠诚,甚至岁月都未在她脸上留下太多痕迹。这样的人生堪称完美,但她的老同学却觉得她身边环绕着不祥气息,甚至有死亡的征兆。
                              于是,马普尔小姐受托前往,希望弄清老同学不祥预感的来源。没过多久她就发现,卡莉的幸福只是镜中的反射。有人想探究镜中物却引来谋杀……
                              -----------------------------------------------------------------------------------------------------------
                              可能是电视剧上瘦弱的马普尔小姐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了吧,但其实在这本书中马普尔是又老又胖的。
                              不过,在《沉睡的谋杀案》中,马普尔的形象又变成了又高又瘦。
                              好吧,《沉睡的谋杀案》其实比《借镜杀人》写得早,电视剧后面换演员,正好对应马普尔小姐的长胖(在书中,在电视剧中都一样)。
                              马普尔系列的书确实比波洛系列要啰嗦一点,但除去那些耳熟能详的名作,其实也有一些写得颇为有趣的作品,比如《命案目睹记》。
                              停!还是专心说《借镜杀人》这本书吧,书名感觉有些问题,全文其实根本没怎么提到镜子,完全是一种隐喻,这里多说就是泄底了,虽然这本书的诡计泄不泄底都一个样,但我主要是觉得此书的标题和《死亡约会》一样,有种暗示真相的感觉。
                              和《大象的证词》一样,此书经常被列为阿加莎倒数榜单上。
                              但是不一样的是,还是有极个别读者是比较喜欢此书的,但《大象的证词》我从未见到过有人吹这本,当然《阅读攻略》这本书里吹起来了,《大象》比《底牌》《牙医》《谋杀启事》要强,不觉得这很离谱吗?
                              -----------------------------------------
                              书背后的午夜文库推荐写着马普尔小姐首度追忆学生时代往事,但其实书中压根就没写多少与马普尔有关的,基本上都是与卡莉·路易丝有关的。
                              读者通过这本书大概只能看出马普尔在此书中年龄起码75岁了。
                              想追溯马普尔小姐的过去,选择《借镜杀人》,这个收书的理由,是不存在的。
                              我觉得《伯特伦旅馆》,马普尔小姐的回忆更多,小说的第二章,甚至还提到了,马普尔年轻时的男性朋友,当然出于父母的干涉,将他们之间的友谊消灭在萌芽时期,还写到马普尔至少有一周都是哭着睡的,真有意思。
                              而且如果,真的想看马普尔存在感高的作品,请选择《复仇女神》,虽然那本书,一直被我诟病太啰嗦,反正我个人不喜欢就是了。
                              ----------------------------------------
                              我们回过神来,继续讲这本书吧,内容简介我就略了吧,讲太多,恐怕有人听到内容简介就料中真相了。
                              我想,此书最大的优点应该是篇幅短吧,但还是不够短,只看诡计的水平的话,感觉这本书适合写成短篇,只有20几页的那种。
                              篇幅短,故事比较平淡,但不至于会让人看不下去,我觉得马普尔系列里有两本书的故事性比这本还差,主要是那两本过于啰嗦。
                              不过,这本书有着阿婆全系列最为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尤其是第二章粗略的介绍,直接让我搞混乱了。
                              卡莉•路易丝结过三次婚,结果前前夫的儿子,前夫的两个儿子,现任丈夫,还有领养过女孩,自己也有一个亲生女儿,好了这些人都住在一起,此外石门庄园还是个监管少年犯的地方。
                              出场人物过多,篇幅又这么短,但好在此书人物辨识度还是有的,喜欢书中的三位老太太。
                              人文版的这本书其实还有一幅石门庄园的平面图,新星版则没有。
                              -----------------------------------
                              重读前,这本书确实都忘得差不多了,我就记得诡计,主要是极其简单才留下的印象,还有谋杀手段是枪杀,其余都忘了,连书中死的谁都没印象。
                              阿婆所有作品里倒数的诡计这点应该没有异议吧,只比某些根本没有诡计的好一些,可以忽略不计。
                              这本书的诡计简单到什么程度呢,感觉只有要看看大致的内容简介,再搭配上人文版的平面图,就能猜出个大概。而且我总感觉书名就有暗示。
                              我记得一直坚持写不泄底书评的大神,对于这本书也忍不了了,都直接怒而泄底,将这本书的诡计评价为远古时期的诡计。
                              在案件方面只有误导还算不错吧,但也只能骗骗刚刚入坑的新手而已。
                              我又要搬出那句经典的台词了,最大的误导就是人物多= =,靠的是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
                              我相信会有不少读者,还没看到一半就猜出凶手的,而且阿婆部分线索其实写得很明显了,意外性不行。
                              推理我就不说了,不太行,且根本没有实质性的证据。
                              但好在,警察一盘问凶手就不打自招了= =,慌不择路,没有出现马普尔式诱捕大法。
                              至于动机不好猜,那是胡扯,阿婆其实根本没有布设线索能让读者猜到动机,只不过最后确认凶手了,总得有个说得过去的动机吧。
                              结尾比较仓促,两夫妻和好也一笔带过,最后两起谋杀完全没有必要。阿婆有不少作品,多起谋杀案,但除了第一起命案,其余案子都没有看点,且对剧情推进作用不大。
                              确实是平庸之作,但是平庸和不好看还是有区别的。
                              -------------------------------------
                              评分:★★★
                              确实不怎么推荐的,是水准线之下的作品。
                              但不能说是不好看的作品,这本书主要是得益于篇幅短,情节也不算无聊,感觉不会读不下去,我只是觉得,马普尔系列里有比这本书更难啃的存在。
                              在《阿加莎克里斯蒂阅读攻略》里也是三星,我觉得没什么问题,但这本书评价居然比《谋杀启事》高一星,那就过分了。


                              IP属地:浙江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9楼2021-07-30 12:5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