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吧 关注:83,935贴子:380,027
  • 0回复贴,共1

泰山之望海石、蜕仙岩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书接上回,《泰山道里记》云:西为望海石,巨石坦豁,与日观埒。西有遥观洞,俗称昭真库,高深幽旷,游者憩焉。又南石壁峻嶒,为蜕仙岩。元好问《送天倪子归布山》诗曰:“后日天门重登览,蜕仙岩下幸迟留。”有王老石屋,《岱史》云:“翰林王从之跏趺化此。”稍东为涤虑溪,水潎冽西南流。中有突秀蜂,《泰山小史》所称“石笋”也。峰顶苍松偃盖,今亡。

紧挨着仙人桥右侧崖体即为望海石,巨大平坦,左上角上有明嘉靖年间山东提学副使袁洪愈书“望海” 。站在此处远眺东南,但见层峦叠嶂,苍翠葱郁的树木时隐时现,云似轻烟,雾如薄纱,风起云涌,缭绕升腾,仿佛大海的波涛翻滚,难怪称之为“望海”,此言非虚,此景绝美! 右下角为明人林古度书刻“双流翼注”,因为该巨石坦豁如鸟伏卧,石侧各有一小水槽,每逢雨后,水顺槽而流,如鸟之两翼,故而名曰“双流翼注”。
对于书中提到的望海石西侧遥观洞,一穴高深,游者憩此,可览群山,在下并未探知一二,不过笔者曾经等日出的时候确实在这一区域两石相见避风休息,推测应该是下圆门小路右侧的区域范围,有待进一步考证。如果存在的话估计很容易就会发现,就怕修路的时候又被破坏掉了。

望海石南侧为蜕仙岩,即诸多巨石耸立之处,此处存疑,因为据《遗山先生文集》卷十九),翰林王从之是坐化于泰山黄岘峰下,即中溪山,萃美亭在黄岘峰之西招军岭上。则王从之乃卒于登山途中,坐化之地蜕仙岩自不会在岱顶。 《泰山道里记》误将“天门”理解为实指南天门,便以为蜕仙岩必在天门之上,而岱顶旧有“王老石屋”,因“村居学道”之王老而得名,同样姓王,遂将王老石屋与蜕仙岩混为一谈,王从之与王老合二为一,遂有蜕仙岩在岱顶之误传。 具体王老石屋具体在哪,还有待进一步考证,应该就是该“蜕仙岩”附近。而上面的突秀峰应该是其中某一个异常凸起的巨石,同样需要考证探索,如果古人能在具体山峰山洞上加以石刻就完美了。泰山不只有日观峰拱北石南天门等耳熟能详的景点,更有太多的未知。泰山之大,岂容凡人所能想象,《泰山道里记》成书至今已有百年,期间经历民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特殊年代,很多古迹早已物是人非,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结合如今泰山现状,才能更好地认识泰山。
有知道遥观洞、王老石屋和突秀峰具体位置的欢迎下方留言或者私信我,大家一起守护泰山文化。


IP属地:山东1楼2021-06-08 08:50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