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模型吧 关注:11,010贴子:413,779
  • 26回复贴,共1

【一个科学党的比例尺观】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江苏1楼2021-03-19 10:29回复
    作为一个加入恐龙模型圈不足3年(不过算上小时候也买过很多劣质恐龙模型的话,那也算老玩家了)的新人,发现当今圈内还是有相当部分人是追求科学复原的,当然本人也属于其中一份子。
    何为科学党?其实从心理上来说就是对于自然界喜好追求其真实性,这类人或许有着强烈的代入感,认为本体作为自然界一份子,其宇宙观应当是客观的,反对那些神秘主义和破坏既定规则的无端介入,因此反映在模型上的情感表达就是追求其科学与真实。


    IP属地:江苏2楼2021-03-19 10:29
    回复
      所谓“物以群分”,科学党似乎又可粗分为几类。第一类,严苛的比例尺党,对于他们来说,模型的比例尺是不应该以原型师的主观设计意图为转移的,也就是说,如果这种恐龙有多大,那么模型最后设计出来的比例尺就应该有多大;第二类,自然生态党,这类人在意比例尺,但是不严苛,只要差不多于某个物种的生态大小,就可以接受,相比严苛的比例尺,他们更在意物种的复原是否合乎最新的学术研究或者科学共识;第三类,复原艺术党,这类派别目测财大气粗,因此也不会太在意比例尺,目前主流的比例尺他们都能接受,但是他们最在乎的是复原形象既要真实符合实际更要艺术美感俱全,这类流派目前貌似玩GK的居多。
      本人就是属于第二类,在我看来生物大小是存在一定偏差的,而主流科普与实际的学术研究往往不同在于,主流科普讲究的是概论,学术研究则是对具体问题的具体分析,各有优劣不多赘述,仅仅以霸王龙体型为例。


      IP属地:江苏3楼2021-03-19 10:30
      回复
        当前主流科学党都认为霸王龙体型在13m,也就是说如果是35比例的话那就是925px上下,似乎低于这个标准就是地洞,高于就是所谓“激进卫星”。是否如此呢,未必!物种大小是有其自然属性的,好比人类不可能全部一样高一样重一些,自然属性的差异必然导致个体体型的差异。13m的霸王龙在其种群内必然是属于大个体了,只有sue这些型号的标本才能达到,一般来说常规体型的霸王龙11-12m就差不多了,体重6t以上,在兽脚类里已经是巨头级别了。是否还有更大的呢?有!目前学术论文里记载的最大霸王龙(不考虑完整性)应该是AMNH 3982,根据1917年奥斯本自己的测量记载是比5866大了将近20%。已知5866是一头比5027还要大10%以上的霸王龙,因此可以自行估计3982有多大。另外保罗在1988年对118742的估计与3982相当,两者属于一个级别,当然目前最完整的最大霸王龙(一般是学术论文里讲究的科考效力种)是sue或者scotty。


        IP属地:江苏4楼2021-03-19 10:30
        收起回复
          另外贴吧里有一些严苛科学党讲究的“活体体重”或者“体长精确到厘米”,确实不敢苟同。
          所谓“活体体重”就是纯骨骼增加了器官、肌肉、经络、血液等物质以后的体重,这个科学上来说存在较大偏差,因为即使不考虑亿万年前恐龙的肌肉组织难以计算,就算是可以按照现身生物套算也存在饱腹和空腹的客观性,一般来说纯骨架重量+33%以内的结果都是可以接受的,而非鸟类恐龙因为缺乏同体积的现生生物可以准确参考(不像那些古鳄),所以要计算其活体体重是非常困难和主观的,故此学术论文里一般不会给出实际的体重,因为这不符合学术研究的客观性,并不是说“洋人喜欢皮包骨复原”,这是中外皆准的实际情况而已。而“精确到厘米”也同样不靠谱,例如14m+和14.5m就没有什么区别,人早上和晚上身高还不同呢,12m以上的巨型兽脚类恐龙身体长短1m以内说实话意义不大,现在对霸王龙的复原区别主要是尾巴的长短,早期复原尾巴偏长,后来sue的发现还原了其真实的长度,因此普遍体长缩水。


          IP属地:江苏5楼2021-03-19 10:30
          回复
            总而言之,最大霸王龙(不考虑完整性)就是14-15m区间,有科考效力的最大的霸王龙12-13m,一般成年个体就是11-12m,符合这个区间的都可以认为是符合真实存在的,缩小成既定比例尺有差异也是合理的。
            当然,怎么玩都是个人的自由,开心就好。


            IP属地:江苏6楼2021-03-19 10:31
            回复
              PS:图片里的异龙,全长大约825px,35比例后就是11m+,一般来说会觉得做大了,但是在我这里依然是合理的,因为我都是当做MNH 5767(即所谓的合异龙/合依潘龙)来的处理的,这样就不会妨碍自己的心理认知纠结了。类似的情况除了看合理体型区间以外,也可以酌情考虑生物的物种特性,例如姚明这种体型的人在人类个体中也是存在的,不能排除有些超大个体的化石可以保存下来,事实也是如此。因此有些做大了一点即超出合理区间一点的物种我也认同,例如pnso的牛龙、万茏堂的南方巨兽龙等,事实上有些未定种的阿贝力龙科成员是有10m+体型上限的,而南巨上限到14m也是可以接受的。当然你要是拿一只体长1125px的南方巨兽龙来,在35比例尺的标准下我就很难接受了,总不能因为要考虑超大个体把3m高的人也算进人类群体吧,那不应该是巨猿吗?


              IP属地:江苏7楼2021-03-19 10:31
              收起回复
                我也属于第二类


                IP属地:海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1-03-19 13:04
                收起回复
                  一般上下浮动10%都是正常的,尤其爬行类,个体差异很大,正因为差异大,做模型会不好搭配,所以尽量采用中间个体。这样暴龙12米,三角龙8米,就会比较舒服,如果暴龙14米,三角龙6米,虽然也存在,但搭配上视觉感受就不同了。同样,在一堆平均个体模型里出现一个最大个体,也容易违和。


                  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21-03-19 14:53
                  收起回复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11楼2021-03-19 21:22
                    回复
                      我对比例准确度没要求,买35比例纯粹因为省地方,小物种大比例我也买,爆柜很爽。只要能节省空间摆的下,我根本不在乎是不是做小还是做大了。我更看重模子的结构和复原本身,卡耐基牛龙几乎跟我手中所有恐龙比例配不上,不也是经典么。我买pnso的中华龙鸟众筹铜雕原因很简单,才17cm,随意在桌子上摆,往哪塞都能放,不占地,香,太香了!


                      IP属地:内蒙古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1-03-20 00:34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