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人类学吧 关注:46,377贴子:2,451,428

夷和各种夷是周人始称的?周人为什么要这样称呼许多族群?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夷这个字或词可能是中国先秦历史出现最多的代表族群的词了,可能也是先秦之后出现的代表族群最多的词!但是这个字的含义却不断在变化,至少秦之前和之后就完全不同!以至于到了今天人们还不清楚这个词字原始含义及所代表的族群究竟是怎样一些人,有些人以为耻,有些人又以为荣,直到今天仍然争论不休,因为在中国历史中这个字无法回避,像这样如此重要无法回避但却弄不清含义的字可能没有第二个了。
现在很多人认为用夷来称呼很多先秦的族群是从周人开始,这样的说法似乎有一点道理,从目前的考古发现来看,西周的青铜器铭文中出现了很多夷,比如秦夷,南夷,这显然指的是秦人和楚人这样的大国,在周人眼里他们都是夷,还有淮夷,也是一个大的族群,包含许多部族,还有州夷这样的不知名的小国也出现在西周青铜器铭文中,总之周人眼里的夷很多很多,遍布东南西北,现在的人似乎找不到他们的共同点,所以就以为周人眼里落后的人群都是夷,可是同时期的蛮、戎、狄又作何解释呢?显然用落后解释夷不通!况且秦和楚不但不落后,而是比周人先进得多,这从青铜器就可明显看出,就连那些被称为夷的小国的青铜器都比周人先进,周人优越论者们的自信不知从何而来。
商代甲骨文中出现的夷没有周代多,现在专业意见认为那是特指东部的夷国,这大概是没有什么问题的,这似乎证实了将很多族群都称为夷是周人开始的,是周人的称呼,但竹书纪年中夏代的记载中也有很多夷,就不知道这是否是经过周人加工过的记载还是怎样,我对此还没有结论,但我认为竹书纪年今本即使有不同时代的加工,但仍是迄今为止幸存的没有被周人销毁的关于夏商时代的信史,说没有夏的你认为竹书纪年是能够完全凭空编造的吗?况且竹书纪年中的信息也在其它很多书中零散的出现。
还是说回为什么周人要称这么多的族群为夷,我进行了有证据支持的猜想,那就是中国关于上古时代炎黄之争,黄帝战蚩尤的传说是真实的,黄帝其实就是颛顼,蚩尤就是共工,黄帝(颛顼)部族当时出于今天山东省大致全境,而蚩尤(共工)部族处于今天河南省,河南有滍水,传说和蚩尤有关,在河南平顶山附近,贾湖遗址也在那附近,说不定贾湖就是蚩尤(共工)部族,蚩尤(共工)姜姓,是炎帝族分支,黄帝(颛顼)可能是妘姓,黄帝(颛顼)许多事情都和云有关,后世的夷国也是妘姓,说明是黄帝族,蚩尤族和黄帝族在徐州附近的地方征战,蚩尤族失败了,逃往西北成为西羌,西羌就是姜姓之别,这是史籍有载的。而周人就是来自西羌,周人很可能就是蚩尤族的后裔,他们没有今天人们想象的人数那样少,而是很多,因为在西北混合了许多其它族群。而蚩尤当时和黄帝征战失败最关键的因素之一就是输在了黄帝族有弓箭,而蚩尤族没有!弓箭是远程杀伤工具,有和没有的区别不言而喻,蚩尤此次战败影响深远,他的部族因此远离自己的家园也就是河南超过千年!因此蚩尤部族对弓箭的印象有多么深刻可以理解,所以周人作为蚩尤族的后裔后来在同族姜姓的帮助下又夺权返回了家园,此处河南的周代封国几乎都是姬姓国!留存在周人脑海中的深刻印象就是他们原来的敌人有弓箭,所以他们就把这些有弓箭的敌人的后裔都称为夷!也就是周人称为夷的这些族群实际上大都是原来黄帝部族的后裔,黄帝族后裔才是这些被周人称为夷的族群的共同点!而非落后族群!很简单,有那样先进的青铜器的族群不可能是落后的!
所以说,称中国人为炎黄子孙(民国时习惯说黄炎子孙)是完全有道理的,就是把姜姓的蚩尤(共工)也算上,现代中国人确实绝大多数都是炎黄子孙!只不过这其中的具体含义不是如大多数人现在认为的。按照我的这个猜想,炎黄的后代各自占了大约一半,相当完美,如果按照黄帝姓姬的伪史,那么黄帝子孙则占了压倒优势,和历史真相不符。


IP属地:上海1楼2021-03-12 18:05回复
    今天的河南省东部商丘和淮阳一代原来在上古时期是舜帝的发家地盘,在周代仍旧有舜帝的后裔殷商余部和陈姓始祖陈胡公部族占据,而在河南的商代及以前时期的各种小的古国包括殷商都城安阳一代几乎悉数被姬姓取代占据,蚩尤打回了老家。历史在轮回。


    IP属地:上海2楼2021-03-12 18:16
    收起回复
      殷商发源河北北部?哪里来的缪说?历史那么清楚,殷商就是舜帝后裔,发源就是今天的商丘!谎言重复一千遍能称为真理?考古没发现?那是因为历代黄河决口原来的殷商遗迹都在几十米下了,现在考古那帮人还在商丘盲挖!


      IP属地:上海3楼2021-03-12 18:19
      收起回复






        O2-M122东部起源之地 → 大汶口文化最早进入父权军事等级社会 → 龙山文化统一天下,开创黄河农业文明,形成了城邦工业人口 → 黄河下游以商周为盟主,诸国林立 → 中原华夏(姬姓姜性炎黄联盟)与东夷诸国(子姓贏姓太昊少昊) → 秦汉出身于东夷故乡,拜祭战神蚩尤,统一全中国,我们伟大的汉族从此形成了,奠定了中国大版图的基础。
        龙山文化以压倒之势覆盖了中原及其南北早先的各个文化区,O2-M122农业人群大爆发扩张。现代汉民族的父系基因以O2-M122为主体,基本就是5000年前龙山文化后裔,在5000年内扩张的农业人口约占汉族人口的50~60%,与中华文明的东部本土起源是一致的。不过,汉人兼有C2、D、N1、O1、Q1、R1a六大类,占有近一半比例,不难看出这些不同来源的Y父系,与3000年以来中国境内的民族大融合的历史状况高度一致。汉族就是以龙山人O2-M122系为主体、由这些不同来源的父系族群融合而形成的。龙山先民O2-M122系在东部族群中经历了快速的扩张过程,并与周围不同来源的Y父系人群融合形成东亚各个民族。


        IP属地:北京本楼含有高级字体4楼2021-03-12 18:23
        回复
          『夷』的多重含义
          从字形的角度来看,夷是由大和弓组成的,具有形象化特征。据说东夷人最早发明弓箭。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说夷字“从大从弓”。,《说文通训定声》云:“故字从大持弓会意,大人也”,正是山东大汉的典型形象。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说夷字“从大从弓”,有根有据,并非附会。虽然汉代夷字是出于甲骨文中的人字演变而来的,但字形之变,未必一样。商周甲骨文和金文中夷字,从形象来看,和人、大、仁、弓、尸较为形似,并非同一含义。多数学者最倾向于认为人字和夷字最为形似。

          从词义的角度来看,夷,1、平坦(大弓射出的箭一样平),平安:化危险为平安。大道甚夷而人好径。——《老子》。2、傲慢,由礼则雅,不由礼则夷固僻违,庸众而野。——《荀子》。3、铲除、毁灭。最早由于东夷物产丰美,经常受到外来部族的侵略,东夷人的反侵略战争频繁,所以东夷很早就是一个军事经验丰富、能征惯战的部族,东夷人也素有尚武之俗,以勇敢、智慧而著称。

          从起源的角度来看,夷字在龙山文化骨刻文中已经出现,可能是东方其部族的自称。后来特指的夷国即指商代妘姓方国,其青铜器铭文中记载着“夷作父”,判断为夷国贵族身份。“夷”是国名,也是族称。
          隶书-小篆--金文--甲骨文-骨刻文-骨刻原图

          从古代政治的角度来看,夷是指古代中原统治者对于不属其统治范围内的东方各族及其诸国的泛指和统称,后来泛指外国人。相对而言,夷是国际化概念,具有跨国家的意义。现在外国人管我们中国人叫东方人,东方为大。“五星出东方,利中国”一语最早可见于《史记》:“五星分天之中,积于东方,中国利”。日出东方 照耀中国。

          从地理的角度来看,东方曰夷。夷,东方之人也。狭义的东方,特指黄河下游区或者山东及其周围省份;广义的夷,泛指东方和东亚。最能代表东方的是东亚儒家文明圈。


          IP属地:北京5楼2021-03-12 18:24
          回复
            上面说的今天中国人炎黄的后代各自占了大约一半不太准确,说的是继承姓氏的男性后裔,而所有中国人的血管都流着炎黄的血,无人例外。


            IP属地:上海6楼2021-03-12 18:25
            回复
              炎黄传说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记载见于齐鲁典故,与新石器时代没有关系。黄帝是鲁国及其姬周集团的神话始祖,但周人没讲过黄帝。炎帝是齐国姜姓的神话始祖。蚩尤被视为殷商遗族及其东方赢姓集团的代表。秦汉出身于东夷故乡,拜祭战神蚩尤,统一全中国,我们伟大的汉族从此形成了,奠定了中国大版图的基础。
              由于殷商及其东方诸国拥有高度发达的青铜文明,被编成蚩尤拥有金属兵器的神话传说。周人祖先窜于戎狄,游牧为生,没有青铜文明,姜子牙不满纣王无道,投奔周王,辅助周人入主中原灭商,是炎黄联军用石质兵器打败铜头铁臂蚩尤军的神话背景。
              炎黄传说属于齐鲁的发明权,史籍文献载:炎帝徙都曲阜,轩辕黄帝诞生于曲阜寿丘。嬴姓奄国既然作为三代商王的都城,后为周成王所灭,建立鲁国。鲁国创建祖先的神话体系,发明了黄帝神话人物。齐国也发明“炎帝”人物,对抗东夷的原先神话体系。实际上,现在中国的古神话体系有很大一部分是承接于当年东夷部族的。原来三皇之首伏羲式(太昊)是东夷部族的首领,女娲造人,少昊、后羿、舜、伯益、夸父逐日也都是东夷部族的神话体系而非华夏部族。


              IP属地:北京7楼2021-03-12 18:28
              回复

                就借上面这张图中的夷字,其中小篆和金文中的夷字中间那部分明显不是什么“大”字,而是一支箭,上部的箭头显而易见!夷国青铜器铭文上面的更明显,显然夷国的国徽就是弓箭!但夷国是妘姓,和黄帝颛顼同姓!黄帝族和弓箭有关,历史传说也是如此,周人祖先没有这种传说,周人传说的祖先后稷是农神,和炎帝族的传说和记载都是相符的!


                IP属地:上海8楼2021-03-12 18:32
                回复
                  炎黄神话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记载见于齐鲁典故,与新石器时代没有关系,不能向前推。黄帝是鲁国及其姬周集团的神话始祖,但周人没讲过黄帝。炎帝是齐国姜姓的神话始祖。蚩尤被视为殷商遗族及其东方赢姓集团的代表。由于殷商及其东方诸国拥有高度发达的青铜文明,被编成蚩尤拥有金属兵器的神话传说。姬周祖先窜于戎狄,逐水草而居,没有青铜文明,姜子牙不满纣王无道,投奔姬周,辅助武王伐纣,这是炎黄联军用石质兵器打败铜头铁臂蚩尤军的神话由来。
                  因此,网上流行说法认为黄帝姓姬,是游牧民族的祖先。炎帝姓姜,出身于西羌游牧部落。鲁迅说姬周是地道的侵略者。
                  在中国古代的黄河下游,住的是夷人(夷,意为海岱平原农人);羌人住在渭河流域到黄河中游(羌,西方牧羊人)。炎黄传说反映了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混合,定居农业文化是基础,游牧文化是主要组成部分,两者有机结合形成了独特的中国文化,缔造了中原王朝,孕育了中华民族。
                  史家中有郭沫若先生和徐旭生先生这样的一代宗师,他们很早就看出黄帝是游牧民族。汉族作为公认的农耕民族,两位史学巨擘敢于承认本民族的人文初祖是游牧民族,他们的勇气和远见卓识非常人可及。


                  IP属地:北京本楼含有高级字体9楼2021-03-12 18:33
                  收起回复
                    说来说去,夷是中国上古史的关键,说到根源终于要说到夷国,这我还要感谢本吧吧主提供的夷国青铜器铭文,在别处我还没见过,尽管观点不同。


                    IP属地:上海10楼2021-03-12 18:35
                    回复
                      黄帝是游牧民族?包括炎帝也是?都是西北来的?这些说法源头是来自谁我现在都不清楚,难道是郭沫若?说这个还需要很大勇气?我怎么就看不出来需要很大勇气?


                      IP属地:上海11楼2021-03-12 18:38
                      收起回复
                        夷的含义和东夷所指的内容都是不断变化的,夷在商那里是被捆绑的人跟卯差不多都是祭品,青铜器里还煮了安徽沿海一带的少女头颅,什么人弓大那是扯淡的,商人有象兵你去射箭打打看,商人看谁都像是弱势群体,所以殷商抓着四周的人都是不服就打。在周夷通异,“禹西夷人也”,难道说大禹是蛮夷?只是说大禹不是周人而已。而东夷在汉朝时期就说的是日本等地,不包含山东,难道山东人征服日本了?太荒谬了,概括来说臣服于夏商周秦汉就是被认为是本族或者盟友,不服的就是蛮夷,就这么简单


                        16楼2021-03-12 18:46
                        收起回复
                          自己看图说话,看不懂汉字就翻字典


                          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21-03-12 18:49
                          收起回复

                            上面是出土夷国青铜器铭文上面的夷字,“捆绑的人”?是用什么特异功能看出来的?


                            IP属地:上海18楼2021-03-12 18:52
                            收起回复

                              甲骨文“人”字像侧立的人形。只能见其躯干和手臂。金文大同。篆文文字化。隶变楷作,“人”。属形象字。人,本义指:能制造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又能用语言进行思维和交际的高等动物,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载发含齿,倚而者趣谓人。也指人类、人民等。
                              《说文•人部》:“人,天地之性最高者也。象臂胫之形。”《正韵》:“音仁。”

                              从字形的角度来看,夷是由大和弓组成的,具有形象化特征。据说东夷人最早发明弓箭。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说》指出:夷字“从大从弓”,有根有据,并非附会。《说文通训定声》云:“故字从大持弓会意,大人也”,正是山东大汉的典型形象。夷字最早出现在龙山文化骨刻文中,后来被殷商甲骨文继承下来。从形象来看,和人、大、仁、弓、尸较为形似。多数学者最倾向于认为人字和夷字最为形似,人通夷。许慎《说文解字》在《大部》中解释了“夷,东方之人”之后,又在《羊部》中指出:“唯东夷从大。大,人也。夷俗仁,仁者寿,有君子、不死之国。”这里提到的“夷俗仁”,是一条很重要的消息,东夷人秉性温柔,敦厚和平,讲究礼让,崇尚仁德,说明孔子大力倡导的仁,滥觞之源或在于此。《后汉书·东夷列传》也指出:“《王制》云:‘东方曰夷’。夷者,柢也。言仁而好生,万物柢地而生。故天性柔顺,易以道御,至有君子、不死之国焉。”正因为东夷人有仁德,而又为孔子所尊重,孔子本是接受东方传统的仁道思想的,又进一步发展为儒家的中心理论。”的确,“夷俗仁”应该是孔子、儒家关于仁的思想的最早渊源。


                              IP属地:北京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9楼2021-03-12 18:5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