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族吧 关注:162贴子:3,541

汉朝人常染接近古山东人,推测大汶口-龙山组介于这两者之间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受降城汉军烈士002611和P164的常染主成分和现在的北方汉人常染大体一致,最接近济南汉族。

复旦伦敦新论文中的截图译文:(图4B)进行的成对遗传同质性的检验结果证实,汉代个体(受降城汉军烈士、大槽子汉墓)与新石器早期山东个体的遗传同质性高于黄河内陆(仰韶组和齐家组),汉代个体在PCA(图1A)和qpAdm(图3B)中的位置更接近于新石器时代的黄河先民。这表明,黄河内陆与沿海的混合在北方汉人的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

蓝线为仰韶文化遗址分布区,绿线为大汶口文化遗址分布区,红线为龙山文化遗址分布图。龙山文化分布区包含原早的大汶口文化地区,并且比大汶口文化大得多,考古证实龙山文化确是继承大汶口文化而发展出来的,大汶口文化中晚期出现了大量黑陶,龙山文化是继承大汶口文化而发展出来的,由东向西发展,覆盖了中原及其南北地区。龙山文化只是占据了仰韶文化区的一半部分,并且龙山黑陶文化与仰韶彩陶文化有根本的区别。
目前中国考古界一致公认典型龙山文化是由大汶口文化直接发展来的,强调海岱地区以外的这些曾经被称为龙山文化的考古学文化(庙底沟二期文化、客省庄二期文化、陶寺文化),必须按照实际情况不同的考古文化,给以适当的名称。陕西龙山文化、湖北龙山文化等名词也很快消失,改称为龙山时代文化,也可以说是海岱地区以外的泛龙山文化。
庙底沟二期文化的形成是仰韶文化晚期的发展和大汶口文化、屈家岭文化影响共同作用的结果。

常染绿色成分是受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向陕南河南北上扩张的影响结果,与南蛮三苗集团有相关性,是壮傣血统的变种,仰韶齐家含有部分壮傣成分。红色成分本来是黄河先民的固有成分,自古至今仍是占主体,决定着汉藏属性。中原龙山文化的主成分是继承着九千年前古山东人血统,含有部分南岛成分,自东向西扩张,覆盖了中原及其南北地区,混了部分绿色成分。这是新石器时代黄河先民和长江先民融合混血的结果,并非秦汉以来华南壮侗语系居民北上迁徙的。
越国之名实际上是拜东夷人所赐的,当初在菏泽立国,后来南下迁到苏南去了。百越人用为泛称,是指汉朝人对未纳入汉朝版图的华南数百个土著部落及其壮侗语系原住民的统称。


大汶口文化中晚期出现了大量黑陶和精制蛋壳陶,龙山文化无疑是大汶口文化继承者。大汶口文化进入父权军事等级社会时期,贫富分化开始,私有制萌芽,一夫一妻制形成,社会开始分工,但是同期仰韶文化仍然是典型的母系氏族社会。自从大汶口文化向中原地区扩张,仰韶彩陶文化彻底退出历史舞台。在大汶口文化的强烈影响之下,中原地区开始出现粗制灰陶,但不是真正意义的龙山文化,被命名为当地文化。中原龙山文化的基本面貌清晰地显示出大汶口文化对中原地区的深刻影响,含有较多的大汶口文化因素,趋向于东方化。介于仰韶和龙山时代之间的庙二期文化人骨如朱泓老师的研究报告结论:河南陕县庙底沟二期文化居民在种系特征上可能正处在仰韶文化居民和大汶口文化居民之间的中介位置上(朱泓,1990年)。
汉朝人常染接近古山东人,为什么推测大汶口-龙山组介于这两者之间?虽然考古界一直没有发表大汶口-龙山组的常染检测结果,但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和逻辑判断,大胆做出假设推测。付巧妹团队明确指出:现代汉族人群里携有古北方人群成分比例最高的群体显示位于山东,这里也正是本研究古北方人群的代表个体样本的遗址所在地,由此反映出山东地区人群自新石器时代以来的遗传连续性。大汶口-龙山组主要分布于黄河下游和淮河一带(山东豫东皖北苏北),与鲁北鲁中后李文化遗址共存,有一定的重叠分布,最可能存在常染继承性。
由于淮河一带有大量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遗址,在南下扩张的过程中难免与长江先民交流来往,可能混入部分绿色成分,比后李文化偏南。大汶口-龙山组向中原强势扩张,覆盖了豫东地区,与中原仰韶遗民融合共处,增加了(红色)黄河常染成分,形成了中原龙山文化,比后李文化偏西。由于大汶口文化人骨属于波利尼西亚类型,仍然继承着部分南岛成分。根据这些假设推测,大汶口文化/典型龙山文化的常染位置,最可能位于复旦伦敦论文PCA图中的汉朝人与山东新石器早期之间。


IP属地:北京1楼2020-12-11 12:51回复
    IP属地:北京2楼2020-12-19 21:22
    回复

      在2009年的时候,俄蒙联合考古队在南戈壁省发掘了一座名叫巴彦布拉格要塞的城市遗址,经过学者们考证,认为其正是西汉时期所建的受降城,而在城内,考古学家们发现了一座乱葬坑。经过俄蒙两国专家的研究和考证,论文很明确的指出,这些遗骸属于驻守于汉代受降城的汉军士兵,他们很可能是在残酷的战役中战死的。
      欧洲学者们测试了137个欧亚草原古代样本,其中有2个样本出土于蒙古国南戈壁省瑙木冈苏木的巴彦布拉格遗址乱葬坑,被俄蒙两国专家判定为2000年前阵亡的汉军士兵遗骸(欧洲学者们搞错了,以为是匈奴,后找到原始考古报告,确认为汉军战死士兵),其K12b数据如下:
      汉军一:父系O2a1c1a1a1a1e-F4062,母系D4a
      汉军二:父系O2a2b2a-F871,母系D4b2b2b

      同时,这两个样本的基因检测结果也告诉我们,两千年前的汉代人与现代汉族人在基因上并无区别,这两千年来,在这片土地上依然生活着同样的一群人。历史再一次鲜活的呈现在了我们面前!汉代远征军的主力军可能是以山东人为主的。
      汉军一:O2a1c1a1a1a1e-F4062属于O3a1c1-F11的下游支系。在三个中国人的超级祖先中,占比最大的是O2a1c1-F11这一支,大约在6800年前,这一时间与考古学上大汶口文化的兴起时间竟是完美契合。通过Y染色体单倍群O3a1c-002611的地理分布特征以及年代估算,我们可以看出是该父系类型与5-7千年前的中国东部某古老族群有着极其紧密的关联,而这一古老族群最有可能就是东部海岱族群。
      汉军二:父系O2a2b2a-F871属于O2a2b-P164→O2a2b2-AM01822的下游支系。在中国中东部偏多。其中,AM01847/B451的一个分支在南岛人相对集中,而AM01847这一支系的共同祖先预计不超过8000年前,据此推测,南岛人的AM01847可能是8000年以内从中国东南沿海外迁的,AM01822早期分化地点可能是中国东部。考古表明大汶口文化人骨属于波利尼西亚类型,波利尼西亚人AM01847/B451也就是古代海岱族群AO2a2b2-AM01822的直属后裔。


      IP属地:北京3楼2020-12-23 12:21
      回复






        从考古学角度,结合《清华战国竹简》证实了秦人本来是自东方迁来的商奄之民。秦人嬴姓,出自于东夷少昊氏。秦人贵族阶级是自从山东商奄西迁的东夷人。秦国军事征服大西北,蒙恬(山东蒙阴人)为秦始皇时期的著名将领,被誉为“中华第一勇士”,是祖国西北最早的开发者。秦国彻底消灭羌人,大批羌人大规模逃亡。秦国的商鞅变法,通过“徕民”政策,从山东六国招引了二三百万人口到达地广人稀的秦国开荒耕作,实现了民富国强。甘肃陕西汉族的祖先,和羌人没有多少关系。
        汉朝征发西羌人屯戍西域,西羌人不满,大举逃亡。在东汉帝国的四方征战之中和羌人的反复战争是最引人注目的,匈奴很早降服,北匈奴被汉军两次深入打击,日益远逃,南匈奴在后期几度叛乱都被迅速平定;鲜卑猖獗一时甚至超过羌人的威胁,但是只持续了较短的时期。唯独羌人从东汉之初直至汉朝末期始终叛服无常,几次深入侵犯帝国。而汉朝对羌人从未手软,很多名将都在西征中扬名立功,如皇甫规、张奂、段颎号称“凉州三明”,在汉朝对羌人最后的决战中各施方略,终于彻底解决了羌人对中国的威胁。


        IP属地:北京4楼2020-12-31 11:36
        回复



          IP属地:北京5楼2021-01-09 12:11
          回复
            O2-M122东部起源之地 → 大汶口文化最早进入父权军事等级社会 → 龙山文化统一天下,开创黄河农业文明 → 黄河下游以商周为盟主,诸国林立 → 中原华夏(姬姓姜性炎黄联盟)与东夷诸国(子姓贏姓太昊少昊)→秦汉出身于东夷故乡,拜祭战神蚩尤,统一全中国,我们伟大的汉族从此形成了,奠定了中国大版图的基础。
            下面图表看出,大汶口文化高温点1200℃,居于领先,稍超过纯铜熔点为1084℃,是从新石器时代进入铜石时代的重要阶段。大汶口文化晚期已出现了大量蛋壳黑陶。龙山文化是直接承袭大汶口文化发展起来的黑陶文化,普遍采用大汶口文化快轮制陶技术,用陶轮加工并在窑中高温(1000~1200℃)烧造,蛋壳陶堪称奇迹,为商周青铜文明形成与发展奠定基础。
            大汶口文化墓葬中一位成年男性的胫骨之上,赫然镶嵌着一枚金属箭头。箭头全身布满绿色锈迹,已经深深嵌入骨骼之内,显然,这应是死者生前所遭受的箭创。经过专家们的专业鉴定,发现骨骼上的箭头质地为青铜。在大汶口文化时期,此地的人们已经掌握了青铜冶炼技术,箭头与其他武器不同,它本身属于一种消耗品,因而一旦射出之后,回收率非常低。大汶口民众在战争时期能够使用青铜箭头,足以说明青铜的产量之巨。
            大汶口文化率先进入父权等级社会,最早出现人殉,龙山文化盛行,孕育出国家强权政治的雏形。商朝人殉之风起源于大汶口/龙山文化。
            新石器时代晚期(龙山时代)城址集中分布于黄河下游,在农业粮食供应充足的情况之下形成城邦工业人口,孕育东方黄河文明,诸国林立,直至秦汉统一天下,我们汉族的父系主体O2-M122就是龙山人后裔。


            IP属地:北京6楼2021-02-10 20:12
            回复




              IP属地:北京7楼2021-02-10 20:13
              回复
                O2-M122东部起源之地 → 大汶口文化最早进入父权军事等级社会 → 龙山文化统一天下,开创黄河农业文明,形成了城邦工业人口 → 黄河下游以商周为盟主,诸国林立 → 中原华夏(姬姓姜性炎黄联盟)与东夷诸国(子姓贏姓太昊少昊) → 秦汉出身于东夷故乡,拜祭战神蚩尤,统一全中国,我们伟大的汉族从此形成了,奠定了中国大版图的基础。
                龙山文化以压倒之势覆盖了中原及其南北早先的各个文化区,O2-M122农业人群大爆发扩张。现代汉民族的父系基因以O2-M122为主体,基本就是5000年前龙山文化后裔,在5000年内扩张的农业人口约占汉族人口的50~60%,与中华文明的东部本土起源是一致的。不过,汉人兼有C2、D1、N1、O1、Q1、R1a六大类,占有近一半比例,不难看出这些不同来源的Y父系,与3000年以来中国境内的民族大融合的历史状况高度一致。汉族就是以龙山人O2-M122系为主体、由这些不同来源的父系族群融合而形成的。龙山先民O2-M122系在东部族群中经历了快速的扩张过程,并与周围不同来源的Y父系人群融合形成东亚各个民族。


                IP属地:北京8楼2021-02-27 19:27
                收起回复
                  复旦大学历史学和人类学联合课题的研究成果,通过对曹操叔祖父曹鼎古DNA的比对,双重验证100%确定曹操家族DNA的Y染色体SNT突变类型为O1b1a2-page59。
                  临沂西晋时期洗砚池墓葬M2疑似属于司马氏(墓主人是晋元帝司马睿的父亲司马觐,今河南省温县人),DNA检测结果为C2c-F1319-F948。
                  曹操封为“魏公”,名义上虽仍为汉臣,权倾朝野,实际上已具备皇帝的权力和威势。曹操之子曹丕逼汉献帝退位,汉亡,立魏代汉,追尊曹操为太祖武皇帝。
                  司马懿早年为郡小吏,被曹操所征辟为文学史官。
                  司马懿诛杀曹爽及其党羽,灭三族。次年司马懿病逝,其子司马师、司马昭辅政。
                  公元265年,其孙司马炎以晋代魏,追尊司马懿为“宣帝”。

                  司马代曹---篡夺之路,无异于晚商北方外戚干政C2c1a2-F1319篡权窃国并代替早商O1b1a2-page59的,简直就是历史悲剧重演。
                  C2c南支,未必都是汉人。C2c1b-F845集中分布于湖北四川云南河南,中原考古发现F845数例,但现在不如北汉C2c1a2-F1319高频。C2c2-CTS4660只见于华南地区。C2c1a2-F1319集中分布于北方汉族,部分商族、孔子、司马家族都是F1319下游支系。C2c1a1-M407集中分布于蒙古东北,是通古斯基因。中原考古发现的C2南清一色都是F845,却没有发现C2c1a1-M407和C2c1a2-F1319。但中原汉人F1319共祖三千年前,没有更早的上游,怎么突然冒出来?!合理的解释:先商时期F1319最可能源自长城之外的东北地区。


                  IP属地:北京9楼2021-03-16 21:44
                  回复


                    IP属地:北京11楼2021-03-26 18:38
                    收起回复

                      考古事实表明夷夏先后顺序,龙山文化奠定夏商周的文明基础,我们汉族的父系主体就是龙山人O3后裔。先秦东夷是汉族血统的主源,秦后四夷是指少数民族。华夷一体就是中华民族大家庭,包括汉族和少数民族。夷是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共同祖先,都是地道的中国人。孟子曰:舜东夷之人也,文王西夷之人也,皆是中国正统。


                      IP属地:北京12楼2021-04-04 12:39
                      收起回复
                        😷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1-04-30 10:12
                        收起回复
                          祖先物种相同的遗传物质如果以绝对的复制忠实性传递下去,只能得到相同基因型的后代,物种也就失去了演化的基础。在进化的历程中,同一物种不同种群由于隔离,造成基因间的交流中断,各个群落内部发生并积累着各自的突变,最终形成不同的物种。因此我们比较并分析不同物种的基因组时,总能找到以各自物种为代表的SNP。
                          单倍型多样性:是指样本中随机抽取到两个不同单倍型的频率,单倍型多样性高的群体说明其遗传多样性高,遗传资源丰富。


                          在中国国内,山东江苏安徽Y-STR分型的单倍体多样性最高,东北西北最低,中原南方介于两者之间。这一调查结果,更加支持关于“黄淮海平原是NO-M214的诞生地、东亚人种的发源地”的推测结论。


                          IP属地:北京15楼2021-09-24 19:25
                          回复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21-10-30 16:25
                            回复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21-10-31 08:4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