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之下吧 关注:306,106贴子:3,151,742

一人之下505:无根生把吴曼推上了“照见五蕴皆空”的涅槃死路!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前言】
《一人之下》536(505)话信息量还是很足,这里漫游君想用两个字来形容这一话的内容那就是:高级。
本话原本讲了一件很普通的故事,那就是在阐述无根生如何“坑”死的全性大佬吴曼,然而作者却把这很普通的故事挂上了佛教的涅槃羽化之道。
“无根生把吴曼推上了‘照见五蕴皆空’的涅槃死路”!无根生用大手段去做了一件很“下作”的事。
【1】“六等人”无根生认为“四类人”具有很强的可塑性

无根生对梅金凤说,之前讲的四类人的境地都是可以转换的:
一等:无术无道
二等:有术无道
三等:有术邪道
四等:有术有道
低等级与高等级都可以相互切换,甚至于四等人都可以转换为一等人,比如引颈就戮的高英才。
作者这里给我们讲了这么一堆理论是什么意思?意思就是无根生凌驾于四类人太多太多,我定义他为六等人或许还是小看了他。
无根生在后面对吴曼做了什么事情?既是引导吴曼走向了涅槃成佛之路,但也是引导对方走上了转换为一等人的道路,「真·无术亦无道」。

【2】《般bo若re心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上面这段经文,相信大家都听《西游记》里的唐三藏给念了无数遍了,但恐怕也没有几个人真的去了解过它的意思,这里我们简单地梳理一下一段经文的意思?
①“观自在菩萨”=以般若智慧关照内心,明心见性。般若智慧概指无上大智慧。
②“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修行极深的无上大智慧来度化自己。
③“照见五蕴皆空”=看破红尘,看破人生。
五蕴=色、受、想、行、识。
色=眼耳口鼻四肢,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嗅觉。
受=感受
想=想法
行=行动
识=意识
看透这五蕴,进而放下这五蕴。
④“度一切苦厄”=度人度己,彻悟人生

Ps:以上关于心经的解析有大佬们的观点,也有漫游君自己的部分认知,并非纯抄,其次我的理解也处于很肤浅的层次。
这里漫游君将上面的四部分内容相加:
①+②+③+④=?
等于什么?就等于拥有大自在,超脱涅槃成佛!而涅槃成佛不就是每一个僧人的至高追求?
【3】无根生恐怕是给了吴曼“般若智慧”
之前的吴曼是什么人?和我们认知中的花和尚鲁智深其实没什么分别,吃肉、喝酒、杀戮,随性而为,大大的“全性”!
然而后来的吴曼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他怎么了?他的行为无异于你让鲁智深在某日去学唐三藏大彻大悟……?行得通吗?

原本好像行不通,但吴曼这里却成为了既定事实,为何?因为鲁智深身边没有高人指点,而吴曼身边却有无根生?
无根生是什么人?从536话以后,我们或许就能将他的境界与圣人先贤之间划上一个≥符号,没看错,咖位就这么高,之前自以为已经将他看得很高的我将他定义为第六等人,想来还是低估了他。
吴曼为什么之前一直无恶不作,而后却能“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一、吴曼有慧根
还记得在绵山的时候许新怎么说的吗?他说吴曼曾经三次出家三次还俗,最后加入全性!他在干嘛?他在找寻超脱的方法或者说途径。
吴曼是第三等人,有术邪道。虽然在走上了歪路但终究有属于自己的路,最初的路、最初的梦想并不带“邪”字,看破“无明”,“照见五蕴皆空”原本就是他最初的梦想。
他原本就是一个有佛性有慧根的人。

二、无根生或许给了吴曼“般若智慧”
吴曼三进三出,最后还加入全性,甚至于在全性里都混到了顶级大佬的位置,但他依然无所得,为何?因为拥有慧根的他却并没有拥有“般若智慧”,他找不到得道的正确方式,他悟不了,他悟不了空。
前面我们已经讲到,“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要用无上大智慧来度化自己,让自己超脱。可惜在之前的时候吴曼并没有拥有无上大智慧,进而他超脱不了。

为何后来就超脱了?因为无根生点化了他,因为无根生在吴曼“运转乏力的时候推了他一把”,无根生给了吴曼无上大智慧(般若智慧)。
【4】吴曼穿透“无明”要去“度厄一切苦难”

本话还引用到一个佛教用语“无明”。
“无明”啥意思?用白话来讲就是:不知道自己在干啥!
“无明”又分:“一念无明”与“无始无明”。
什么叫“一念无明”,这个概念又分得很细,这里不赘述,大家只要知道它包含“照见五蕴皆空”中的五蕴即可,即看不透包括五蕴在内的这些东西。
什么叫“无始无明”,看不破放不下,陷入执念的困境。

无始无明是继一念无明后更高级的无明,一个圆的起点在哪里,终点在哪里?一般人怎么会去研究这种事情,而当达到一定境界之后,就会有人去研究这种东西,但圆有起点与终点吗?根本没有,故而这种有一定境界的人就会陷入执迷而无法自拔的困境。

无明闭关完毕后狂笑三日,我们不知道他是穿透了“一念无明”还是“无始无明”,但终归是穿透了。这时候作者给了吴曼一个特写镜头,吴曼的眼睛里有星星,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他眼里的世界已然是诸天万界、是佛、是道,他超脱了。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到此为止,这段经文中的四个部分他做完了哪些?他做到了前面三个部分,还剩下“度一切苦厄”。

吴曼后来去哪里了?他去还债了,他去度己度人了,这是他追求无上大道,涅槃成佛的最后一个步骤,这正好照应了他去王家,他在王家作古的剧情,王家为何在最后还要给吴曼修庙建塔?或许王家在那一刻深切地感受到,这时候的吴曼已然不是生死仇人,而是得道高僧,吴曼不仅度化了自己,还感化了王家,当然王蔼还小,没有受到洗礼。[滑稽]

【综】
本话虽然只提到“无明”、“照见五蕴皆空”,但融入的就是佛教《般若心经》的佛理,我们在感叹《一人之下》高级的同时不得不由衷说一句:佛教文化博大精深。
我们在感叹吴曼的“立地成佛”故事时,同样也不得不由衷地说一句:无根生你怕当真是真仙转世吧……
以漫游君的境界就只能理解到这么多,大家有什么其他观点请在评论区讨论,但一上来就“你看没看过”的废话就别说了,你看过的遍数超乎你的想象。
Ps:文中圆不是你画的圆,别钻牛角尖。
今天的分析到此结束!我们下期再见!
编辑搜图


IP属地:重庆1楼2020-12-11 10:17回复
    之前发贴吧是为了混大神,当然不只发一人之下,现在发贴吧是为了混10000粉丝,大佬们,没关注的关注一波吧,看我的分析文,咖位只高不低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0-12-11 10:24
    回复
      佛陀教法的核心是四圣谛,涅盘是按照佛陀教法灭苦后的结果。在佛陀教法中,由于贪爱集起苦,所以涅盘的直接定义就是贪爱灭尽:
      罗陀!因为,渴爱的灭尽即是涅盘。
      ——相应部23.2经
      以渴爱的舍弃,像这样被称为涅盘。
      ——相应部1.64经
      比丘!『调伏贪、调伏瞋、调伏痴』,这是对於涅盘界的同义语,烦恼的灭尽被这样称为。
      ——相应部45.7经
      一个贪爱无余灭尽的有情,无论是把他怼到天人界还是地狱、饿鬼、**,他都不会因为任何事情而生气,即无嗔;也不会因为贪爱的满足而产生快乐(前提是你能够把他怼到三恶道的话)。所以纯粹的涅盘与五蕴是否继续存在并没有直接关系,无论阿罗汉活着还是死了,贪嗔痴都已经灭尽无余,涅盘都已经达成。
      根据十二缘起,由于贪爱的灭尽,所以爱-取-有-生-死的链条已经被斩除,即:由于贪爱的灭尽无余,五蕴消失了继续增长的动力,五取蕴灭尽导致出生现象不可能发生,故未曾发生的老死也不会发生。所以佛、辟支佛、阿罗汉涅盘后,必然不受后有,即不会以任何形式再次出现在欲界、色界和无色界中。
      当修行者在某一刻遍知念处的集起、消散、乐味、过患和厌离后,他会检查到贪爱的灭尽,会观察到来自念处的未升起的缚结永不再升起。此时他将会升起“生已灭尽,梵行已立,所做皆办,不受后有”的念头。这是从有学圣者跨越到阿罗汉的标志,也意味着不死之门的开启。
      莫名修士在无根生的指引下,修到了所走的道最终形态,成就阿罗汉。


      IP属地:安徽3楼2020-12-11 10:30
      收起回复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20-12-11 10:49
        回复
          大佬tql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0-12-11 10:49
          回复


            IP属地:湖南6楼2020-12-11 11:10
            回复
              🐮🍺🐮🍺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0-12-11 11:22
              收起回复
                不应该是死路,而是觉悟之后的升华,对修行人来说这正是他们最后所要追求的东西,无根生给他们指出了一条路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0-12-11 11:25
                回复
                  梁挺说:这东西这么好玩,给我个整一个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20-12-11 11:30
                  回复
                    大佬np!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0-12-11 11:56
                    回复
                      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德。


                      IP属地:云南来自iPhone客户端11楼2020-12-11 12:06
                      回复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0-12-11 13:12
                        回复
                          无根生一开始觉得凌驾于所有人之上后来他发现自己变成了1234等人甚至12等人,后来为了解惑他找到36人帮他超脱,这种人让我想起来了像王也一开始他觉得超脱世间后来觉得还的入世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0-12-11 13:28
                          回复
                            佩服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0-12-11 13:38
                            回复
                              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德。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0-12-11 13:4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