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城市吧 关注:1,413,702贴子:104,451,616

这里是我的家乡,美丽的雁城——湖南衡阳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广东1楼2020-10-10 21:37回复
    打开地图大家会看到在南中国的中心有一个小型盆地,这就是属湘中盆地的衡阳盆地。盆地不大,刚好构成了地级市衡阳的主体。四周山体为骨,一张以湘江为经络的河网汇流于衡阳市区。730万人口,五个高铁站,湖湘文化之源,抗战纪念名城。在中国成百上千的城市里,这只是一座普通的城市。做为一个土生土长的衡阳人经常听老城里流传着一句话,衡阳是一块风水宝地。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0-10-10 21:50
    回复
      风水不风水对于小老百姓,本就只是饭后闲谈。今天我来解读一下我眼中的衡阳。
      风水宝地的风水到底指什么,
      三塔锁河眼的河眼到底是甚么,
      南岳首峰不足百米却鸣雁盘旋是人选还是天选,
      南岳七十二峰南北向连绵分布是否对应七十二烽火台,
      蒸、耒二水直指南岳主峰绕城北去是巧合还是暗藏什么玄机,
      千古谜题即将揭晓。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0-10-10 21:56
      回复
        风水宝地的风水到底指什么;
        古人以山南水北为阳,衡阳在衡山的南面故得名衡阳,古人在城市的选址上一直保持着这个偏好,以山阳水阴命名的城市不计其数。从现代住宅楼南面的户型总是比北面的户型卖得紧俏这点来看,说明古人对风水的这个偏好和现代人是一致的。
        作为一个90后的青年人对老一辈那一套认识的也很肤浅,但还是有自己的一些发现,看老图纸不难发现,衡阳城市依湘江而建,湘江由南向北穿城而过.再查一查衡阳地区的风向玫瑰图,与衡阳的古街道走向大致相同,可谓上风上水,这样的布局在今天看来也是科学合理的!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0-10-10 22:06
        回复
          上面说到衡阳地处盆地,北面为镇山衡山,四面皆有关可守,又有水陆路通达。地质结构稳定,无大灾大难,这样看来风水还真是极佳的。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0-10-10 22:07
          回复
            如果说湘江孕育了衡阳城,那么蒸、耒二水环抱城区绕城北去又有暗藏什么玄机呢
            地壳物质受到水平方向挤压力作用急剧变形,隆起的部分就形成了衡山山脉,周围的褶皱就形成了峡谷、河道,这就是造山运动。真是感叹大自然的奇妙,就算上帝作案,也会留下蛛丝马迹!哈哈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0-10-10 22:08
            回复
              南岳七十二峰南北向连绵分布是否对应七十二烽火台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0-10-10 22:09
              回复
                南岳山上祝融庙前,终年炉火不灭,峰峰相连,遥遥对望,目所能及,看尽风云变幻,令人浮想联翩。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0-10-10 22:10
                收起回复
                  三塔锁河眼的河眼到底是甚么
                  什么是河眼呢,一度百思不得其解,江河水流的对冲,河湾拐角处的流速差,都会形成旋涡,这就是河眼吗,在此地建一座塔就是锁河眼咯?多少有点迷信了,让人难以信服。
                  前面说到衡阳依湘江而建,蒸、耒两水环抱,雁城三塔依水而立,让人不禁联想到,这竟是一套严谨的城防体系。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0-10-10 22:15
                  回复
                    衡阳城四周地势开阔,无险可依,只有南面有山丘岗地,三水环抱就形成了天然的护城河,三座塔镇守三个河口实为三座瞭望塔,这种地形优势,到近代仍然发挥了它的作用,衡阳保卫战更是成为了中国近代史上最悲壮的城市保卫战。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0-10-10 22:18
                    回复
                      南岳首峰不足百米却鸣雁盘旋是人选还是天选
                      相传北雁南飞,到了衡阳,就会在衡阳城外的迴雁峰,东洲岛一带停留,等来年春天再折返北归。万里衡阳雁,今年又北归。随着人类对自然界的索求,远古时代的芦苇荡被开发为水塘农田,原本属于鸟儿的栖息地早已高楼拔起,只有酃湖、雁栖湖等一些地名能辨别出这里曾经是一块水网密布的水乡。而诗中描写的大雁对于现在的衡阳人也只是抬头才能看见的传说,衡阳虽地处南方,但冬天相比更南的广东并不温暖,那么对于大雁在迴雁峰歇翅停回有科学依据吗,当然是有的,首先衡阳在西伯利亚通往东南沿海这条最短航线之上,冬天衡阳温度在零度结冰点以上,对于适应北方温度的候鸟并不算冷,决定候鸟是否留下的还有食物,而地处湘江中上游的衡阳有着湖南仅次于洞庭湖区的渔获量。这里曾芦苇荡荡、入秋时节鱼虾肥美,洄游产籽的鱼儿在湘江上游的三江汇流地衡阳聚集。而大雁如果再往南飞需要越过高大的五岭山脉,南海之滨杂禽众多,禽役多盛行。这些就是部分大雁不再南飞的原因吧。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0-10-10 22:22
                      回复
                        南岳衡山为什么是五岳独秀
                        秀,既指衡阳位于中国南方,终年青山绿水;又因为衡山无其它四岳险峻。衡山胜在于人文景观,拜的是信仰,讲究的是虔诚。古人登山靠的是人力,最多也就是以船代步。今天还能看见藏区藏民一步一拜的转山场景,你可能不能理解,就像你把那些有点像唐装的藏服当做少数民族特色与自己界定开来,其实这些只是汉文化以另一种方式被保留的一个剪影罢了。
                        讲一讲古衡山游览路线,南来的香客乘船至衡阳城南回雁峰下的柴埠门码头登岸,在雁峰寺内进头香,入衡阳城穿城北上,过石鼓书院旁青草桥,至岣嵝峰下法.轮寺进香,从后山登顶祝融,下南岳庙进香,从衡山县城乘船北上岳麓山下。北来香客反之。
                        城中遥望南岳岣嵝峰: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0-10-10 22:24
                        收起回复
                          衡山之名岣嵝,不知先有岣嵝之名还是先有衡山之尊。
                          岣嵝,古泛指衡山山脉,为衡山的俗称,今指南岳岣嵝峰。岣嵝峰一座集人文宗教于一体的山峰。山下古有法.轮寺,为衡阳市和湖南省创建最早、影响最大的寺庙,巅峰时有九进十三廊,规模庞大,不输南岳大庙。山上自西汉始建禹王殿,峰中有禹王泉,禹王碑更是千百年无人能解。法轮寺和禹王殿均坐北朝南分布在衡阳城的中轴线之上,与雁峰寺遥相对望,可想当年之气势恢宏,真可谓一方自然天成的佛国净土。
                          图为雁峰寺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0-10-10 22:30
                          回复
                            古南岳之争由来已久,最早的南岳山到底指的哪里呢
                            五岳一直是随着帝国疆域的扩张而变动的,目的不过是标识帝国疆土之极远,但这块土地上最原始的信仰却是延续的。关于南岳衡山的开发,周朝时就已经有衡山山顶建祝融庙、山下建“明堂”的记载,至秦代,祝融峰上又建祝融君祠,道经载张道陵自天目山游南岳,谒青玉坛、光天坛,礼祝融祠。说明衡山关于祝融信仰自远古有之,为南方神山,从未间断。西汉武帝朔二年始建禹王殿,相传为感大禹治水而修,自晋建法.轮寺,于唐建南岳庙。衡山得名,以方位上应北斗七星之第五星玉衡之故。道家典籍《白虎通·五行篇》记载“祝融者,其精为鸟,离为鸾。”在这里,“离”指的是八卦中的南方方位,而“鸾”就是凤鸟。又天文四象对应的南方为朱雀,故隋开皇九年立衡山为南岳。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0-10-10 22:35
                            回复
                              衡阳地处帝国极远的南疆,在古代真的是蛮荒之地吗
                              衡阳之地除了离中原王朝远之外,其实并不是蛮荒之地。史料记载早在远古时期作为中华文明始祖的炎帝文明就已经在这里传播,以至现在以衡阳为中心的湘江中上游保留了大量的炎帝文化遗存:衡阳的酃湖,帝喾祠,赤松子坛,神农创耒的耒阳,炎陵的酃峰、嘉禾得名之炎帝之世、天降嘉禾,南岳大庙的前身据说也是炎帝祭祠;在湘江上游的玉蟾岩遗址还发现了对应炎帝时期的最早的人工栽培稻标本和陶器,为炎帝文明在此发源提供了考古依据。另还有个事实依据:国外曾做过一个调查,发现湖南人的A型血比例为亚洲大陆最高的,
                              仅次于单一民族的日本,是不是也能佐证湖南为农耕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呢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20-10-10 23:0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