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吧 关注:174,617贴子:4,229,901
  • 7回复贴,共1

有关颈部筋骨的视频(二)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视频来自:百度贴吧


1楼2020-08-02 19:30回复
    练得不错!法无常法,随心所欲。很多人只知道太极拳架的松,却不知道行住坐卧皆可松。楼主似乎还不知道“太极即一气”的道理。松生一气,鼓荡遍周身。


    IP属地:卢森堡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0-08-02 23:55
    回复
      南怀瑾:一个风摆荷花就够了。


      IP属地:卢森堡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0-08-02 23:59
      回复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0-08-03 07:04
        回复
          达摩西来一字无,
          全凭心意用功夫。
          若要纸上寻佛法,
          笔尖蘸干洞庭湖。
          楼主的问题在最后一句,下的工夫还不够,还没到气宜鼓荡阶段,还没确定练功的方向。这也是炼精化气阶段,气积累够了,必然出现鼓荡。之后才是气遍周身,也就是所谓的骨肉分离阶段(对应化神,还虚)。松的目的只有一个,气,也是庄子所谓“气以直养而无害”。


          IP属地:卢森堡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0-08-05 08:35
          回复
            筋骨揉开揉活的程度还不够,所以现阶段以练筋骨为主炼气为辅。基础目的整个大椎强劲圆活血脉通畅(毕竟是练拳不是养生功)。


            6楼2020-08-05 14:52
            回复


              IP属地:山东7楼2020-08-05 15:26
              回复
                顾此(拳)失彼(气)。马长勋说过,“一个拳字误一生”。孙禄堂说过“太极即一气”。《太极拳论》第一句“无极生太极”,翻译过来就是:松生一气。非如此不为太极拳。一阴一阳之谓道,每一动即分阴阳,身体为阳,内气为阴,称为“内运外动”。不能只有身体的动,而没有内气的动,否则不是太极,也不是道。如果只是身体动,而没有内气动,那就要找找原因,是不是没放松?螺丝与螺丝帽之间的润滑油,喻骨骼与皮肉之间的真气。每一动都仔细体会这个润滑油(内气)的动。八卦掌有一句“久转功自成”,就是说内气多了,就会开始“鼓荡”。动作幅度不一定要很大,可以循序渐进,以体会内气鼓荡为要。


                IP属地:卢森堡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0-08-05 15:2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