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吧 关注:2,284,396贴子:16,471,200

什么是信仰? 是否人人都有信仰? 是否有信仰才有道德?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信仰是什么?
是否可以说是:对世界、对自身、对道德标准,对幸福及对金钱等等的一套综合认知。
是否人人都有信仰?
有人问:“人活着需要信仰吗?”。是否可以说是:不是需不需要,而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信仰。这里的信仰是你怎么理解这个世界、看待自己的一种偏主观的认知模式,而宗教是其中的一种。
是否有信仰才有道德?
有人类学的研究认为,道德源于进化,源于人类本身的生物学特性。 人类是社会动物,一定的克己利人是人类延续的必要条件。 宗教信仰中的道理是来源于人类本身的生物学特性。


IP属地:加拿大1楼2020-04-29 03:57回复
    自然哲学(Natural philosophy)已经分裂成各种自然科学,尤其是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和宇宙学。也就是科学, 是通过经验实证的方法,对自然现象进行归因的学科。科学活动所得的知识是条件明确的(不能模棱两可或随意解读)、能经得起检验的,而且不能与任何适用范围内的已知事实产生矛盾。
    道德哲学(Moral philosophy)已经产生了社会科学,但仍然包括价值理论(包括美学,伦理,政治哲学等)。这类学科问题,一般难有客观的判断表准。如,什么是美?
    好像可以说,共产主义,资本主义,民粹主义,儒家学说,印度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都是信仰。
    共同点是,这些信仰中的问题,一般难有客观的判断表准。
    不同点是,“共产主义,资本主义,民粹主义,儒家学说”,并没有假定一个超自然的神。


    IP属地:加拿大2楼2020-04-29 04:11
    收起回复
      对于道德哲学(保括社会科学),尽管一般难有客观的判断表准,但逻辑批判性思维,是这些学科发展进步的的动力。不讲逻辑、不顾证据的信仰,是盲信盲从。
      据说,最新研究发现,暗示人们进行分析性思维会动摇他们的宗教信仰,即便只是些微的动摇。科学家们认为这一发现对于理解宗教的认知基础具有重要价值。


      IP属地:加拿大3楼2020-04-29 04:22
      收起回复
        每个人都有信仰。只不过是层次高低好坏之别而已。如果人丧失了信仰,也就丧失了活着的希望。从这一点上说,有信仰不等于有道德。有道德一定是有信仰的。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0-04-29 14:30
        收起回复
          敬佩敬佩。你说的都是比较深刻的道理。应该都对。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0-04-29 14:34
          收起回复
            你帖子里的想法和我有许多共同之处。我把自己的想法写到一个长篇里面。如果你有兴趣把收货地址给我,我把书发给你。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0-04-29 14:36
            收起回复
              信仰有很多种定义,通常来说的是指宗教信仰,而不是你所说的“对世界、对自身、对道德标准,对幸福及对金钱等等的一套综合认知”
              你说的这个综合认知是三观,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如果信仰指宗教信仰,那当然不是人人都有。
              如果信仰是指三观,那当然人人都有
              如果信仰是指健康的三观,那就不是人人都有的了。
              有人说失去了信仰就失去了活着的希望,那岂不是说活着的希望就是信仰?或者说信仰中包含了活着的希望?


              IP属地:北京9楼2020-04-30 11:03
              收起回复
                ----- 维基百科 信仰 ---------
                信仰(英語:Faith),拉丁语作 fides and 旧法语作 feid,[1] 是对一位人,一个物,一件事,或者是一种概念的坚信不疑和置信。[1][2] 在宗教的概念上,可以把信仰分为信心和信任两种。[3] 信仰宗教的人常常以信仰为他们的信心,将信仰看作是不证自明的,[4][5] 而其他对信仰有怀疑的和不承认神灵存在的倾向于认为信仰是一种没有证据的信条。[6]
                信仰,是人對於自身之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等的選擇與持有。
                信仰,為人類生而為人,選擇其所相信之價值觀、生活方式,以及人生意義的可靠確據之一。
                信仰,與所信仰的對象是否客觀存在沒有必然聯繫。宗教本身並非信仰對象,而是信仰的表現形式,表現之形式不宜作為信仰對象。
                信仰一般往往被認為是由外在因素所形成。大多受到父母、社會、政治、宗教和傳統等意識形態所影響。唯信仰之過程必須是經過內在回應的,其中需透過個人的經歷和對人生意義的追尋,進而選擇一種適合自己的信仰。
                ---- 略去参考文献


                IP属地:加拿大10楼2020-04-30 11:46
                回复
                  人的生物学特性就是找归属感、安全感和自我实现,这是人天生的本能需求,因此产生信仰。
                  信仰的目的是为了满足这3个本能,当然有高低上下的差别,而高低上下是由个人的处境和认知水平决定的。
                  恕我直言:知行合一会让你更容易理解书中的意思,不实践单看书只会空话连篇。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0-04-30 11:51
                  收起回复
                    维基百科 英語条目 Faith(信仰)有更详细的论述。把宗教信仰只列为信仰的子类。


                    IP属地:加拿大12楼2020-04-30 11:53
                    收起回复
                      我没有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0-04-30 11:55
                      回复
                        Fideism (/ˈfiːdeɪɪzəm, ˈfaɪdi-/) is an epistemological theory which maintains that faith is independent of reason, or that reason and faith are hostile to each other and faith is superior at arriving at particular truths (see natural theology). The word fideism comes from fides, the Latin word for faith, and literally means "faith-ism".[1] Philosophers have identified a number of different forms of fideism.[2]
                        信仰主义是一种认识论理论,主张信念独立于理性,或者理性与信仰彼此敌对,而信仰在达到特定的真理方面是优越的。 信念一词来自信念(fide),即拉丁语中的信念一词,字面意思是“信念主义”。[1] 哲学家已经发现了许多不同形式的信念主义。[2]


                        IP属地:加拿大14楼2020-04-30 12:04
                        回复
                          道德是为人处世之道,为社会所需的一种生存之道,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你尊重我我也敬你境界有高低,好好磨练吧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20-04-30 18:18
                          回复
                            相信并仰望高处的高于自身未知的正确的事物,同时并履行低处的低于自身已知的正确的事物


                            IP属地:辽宁18楼2020-04-30 18:35
                            收起回复
                              信仰必须是有意识下的吗?


                              IP属地:上海19楼2020-04-30 18:57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