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门答腊犀吧 关注:98贴子:1,373
  • 5回复贴,共1

国家地理频道2015年对研究苏门答腊犀的丹麦生态摄影师采访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头在野外寻觅可食之灌木植物叶子的野生成年苏门答腊犀,拍照地点在马来西亚所属加里曼丹岛的沙巴州。

马来西亚加里曼丹岛沙巴州犀牛保育区中,一名饲养员查看2008年从油棕种植园救出来的苏门答腊犀,加里曼丹的油棕经济种植和人类居住,挤占加里曼丹苏门答腊犀的栖息地。

一头在沙巴州犀牛保护区户外围墙中饲养的雄性苏门答腊犀。
苏门答腊犀是亚洲现存已知的三大犀科哺乳兽类动物之一,曾广泛分布于中国和东南亚、印巴次大陆大部份国家。最近,一部从2013年到2015年的研究发现,马来西亚马来半岛的苏门答腊犀几近灭绝,马来西亚联邦所属的加里曼丹岛的这种犀牛数量估计不足100头。
2008年,一头苏门答腊犀闯进了马来西亚沙巴州的一片油棕种植园,它由于中了捕猎圈套,从而走起来一瘸一拐。就这种犀牛而言,它外貌是让人陌生的,体型很小,全身长长的体毛。
拉斯蒙斯 · 盖恩 · 海乌蒙费勒尔(Rasmus Gren HavmØller)是一名丹麦的博士研究生,在丹麦哥本哈根研究生态保护、生态学、遗传学。他第一次在世界自然遗产基金会的一篇文章中看到这种体型小巧的犀牛,他就被迷住了。于是,他开始收集这种犀科哺乳兽类动物物种的更多信息。
海乌蒙费勒尔最近十年的发现,让人感到揪心,这一犀科哺乳兽类动物物种几近灭绝。
从相关资料上看,苏门答腊犀是犀科哺乳兽类中最古老的种类,不仅是现存已知体型最小的成员,也是当前分布在亚洲已知的长两支犀角的犀牛,曾是广泛分布于亚洲东部、南部、东南部,为1万年前灭绝的披毛犀(woolly rhinos)现存关系最近的亲缘的亲属。
海乌蒙费勒尔的一篇论文于2015年发表,在论文中,他指出,苏门答腊犀在马来西亚马来半岛野外环境中已经灭绝,仅有不到100头的活体生活在苏门答腊岛、加里曼丹岛的热带雨林中。其中9头生活在人工圈养环境中(1头生活在美国辛辛那提动物园、3头生活在马来西亚沙巴州保护区、5头生活在印尼苏门答腊岛犀牛保护区)。
2015年9月22日世界犀牛日这天,海乌蒙费勒尔在哥本哈根发言,并呼吁人们关注苏门答腊犀的命运,之后在马来西亚接受采访,解释了自己的工作,这些动物面临的威胁,它们可爱的叫声,以及对它们拯救的方式。以下是采访内容:
专访记者:“ 您的论文中提到苏门答腊犀在马来半岛已经灭绝,这一发现影响如何 ”?
海乌蒙费勒尔:“ 影响是非常大的。眼下的境地是,如此少的人要开启一个非常非常困难的繁育项目,我们需要更多的人加入,确保这个繁育项目有一个良好的基础。我们在印尼架设的相机显示,印尼的苏门答腊犀出现得不那么频繁了,意味着野生环境下,雌雄犀牛很少碰面、交配。这是一个大问题,我们需要更多的这种犀牛幼崽,十分迫切需要它们 ” 。
专访记者:“ 你们的研究工作是基于在马来西亚所属加里曼丹岛沙巴州所处一年以上的陷阱式相机视频做出的,野外工作并架设这些相机是什么样的 ” ?
海乌蒙费勒尔:“ 架设陷阱相机是一项非常辛苦的工作,一天都得步行,沙巴州那的地形相当费力,要在大树上爬上爬行,还要穿过河流和泥潭。实际上,架设这些相机的架设点非常关键,找到一个架设点后,自己还要亲自测试一下。你得四肢着地爬过去,确保陷阱相机架设高度适合,我们每天要架设3到4台相机 ” 。
专访记者:“ 即使有了这些素材,您怎么确定马来半岛已经没有苏门答腊犀了 ”?
海乌蒙费勒尔:“ 我们是在一个相当大的区域内,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作了大量调研,结果没有发现痕迹。但是,说这一犀科动物物种已经在马来半岛灭绝,当然也不会那样绝对。我不能保证沙巴州或马来半岛连一头犀牛都没有了,但我可以告诉你的是,不可能哪个隐蔽的山谷里还有10到20头繁衍生息的犀牛,尽管我乐意碰到这种情况 ” 。
专访记者:“ 犀牛的数量是怎么随着时间变化的 ” ?
海乌蒙费勒尔:“ 犀牛的数量不易知晓,主要是从来没有人认真调查其数量还以多少。不止是苏门答腊犀如此,其他几种现存的犀也有这个问题。在近几十年,我们才开始制定规则,比如用固定陷阱相机来对整体的数量进行估计。它们如今不会常见了,因为如果您看过一些19世纪、20世纪的数据,您会看到非常令人痛心的的犀角出口和销售数量,都是数以千计的。显然,苏门答腊犀在东南亚国家数量曾经很多。但从20世纪60年代数量开始变稀少时,产这种犀牛的国家没有进行比较详实的估算了 ”。
专访记者:“ 您提到了偷猎是苏门答腊犀等所有犀牛种类下降的原因之一,您能不能讲讲除之之外导致犀牛数量减少的其他原因 ” ?
海乌蒙费勒尔:“ 首先,偷猎者绝对是获取犀角,传统上用于中医。另外,阿拉伯半岛的人会把犀角做成匕首的握柄和刀鞘,也有人把犀角作为战利品雕刻成艺术品。第二个原因是栖息地遭受破坏,像苏门答腊犀所栖息的亚洲热带雨林,栖息地的丧失,犀牛种群的被分割,像中南半岛和马来半岛曾经的种群 。第三个原因就是苏门答腊犀本身的独居习性,雌雄见面机会不多 ” 。
专访记者:“ 为什么让他们繁育有这样重要 ” ?
海乌蒙费勒尔:“ 之所以值得拯救,是为了人们有机会走近热带雨林观看、体验到这种长毛小型的犀牛,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权利。第二个原因就是拯救了苏门答腊犀和它们栖息的亚洲热带雨林,也能够拯救与之共生的其他动物物种。苏门答腊犀和苏门答腊虎、亚洲象、红毛猩猩同享一片栖息地,如果你利用犀牛在原栖息地热带雨林推动保护,就能拯救更多的本栖息地热带雨林动物群物种 ”。
专访记者:“ 我听说苏门答腊犀非常古怪 ” 。
海乌蒙费勒尔:“ 苏门答腊犀古怪在于,它不仅是体型最小的犀牛,而且还长满长长的体毛。这种特征对于我们于犀牛的概念是非常奇怪的,看到长毛发的犀牛,可能还不习惯, 颠覆这一热带气候环境栖息的动物传统的印像。但是,就是因为它们长体毛,幼年的苏门答腊犀更是如此。有趣的是,如果你去摸一摸这种犀牛,它们的体毛非常柔软。除此之外,苏门答腊犀的叫声和座头鲸的声音很像,它们很喜欢鸣叫,可爱得不得了 ”。
专访记者:“ 在论文中,您建议采取复合种群(metapopulation)策略来刺激其数量增长,这是什么意思 ” ?
海乌蒙费勒尔:“ 意思是现在苏门答腊犀有苏门答腊岛、加里曼丹岛、辛辛那提三群,但你要把它们作为总体考虑中。在论文中,你可以作为一个整体考虑,在实际操作中,你就要将某些个体在三个种群中移动。雄性和雌性都可以移动,确保最优的繁殖率和基因多样性。但目前来看,印尼政府根本不准活捕苏门答腊犀,更不用谈它们在各分布产地上互相活动了 ”。
专访记者:“ 在2013年的《班达楠宣言》(Bandar Lampung Declaration)中,印尼政府同意采取保护策略,增加苏门答腊犀的数量。他们的情况实施得怎样 ” ?
海乌蒙费勒尔:“ 问题是他们根本没有实施。印尼真正的问题是改变现有的法律,允许捕捉本国的犀牛将其在各个州之间移动。这才是印尼真正需要的总统法令。这一条需要非常非常高端的命令,地方的林业局管理高层做不了这样的主。因此,我们呼吁现任印尼总统佐科 · 维维多能修订法律,好让保育计划真正达成,真正的行动可实施 ” 。
专访记者:“ 您认为要怎样遏制偷猎 ” ?
海乌蒙费勒尔:“ 如果雇佣更多苏门答腊犀分布地带的当地人,加大保护力度,会在当地人中形成一个奖励机制,当地人可以从反偷猎行动中直接和间接受益。总之,加大保护力度是必然的。不止是犀牛,还有同在栖息地分布的大象、老虎和貙子 ” 。
专访记者:“ 既然苏门答腊犀在马来半岛已经灭绝,在马来西亚所属的加里曼丹岛西部几近灭绝,那接下来还需要研究些什么 ”?
海乌蒙费勒尔:“ 接下来需要多个步骤,第一步是弄清苏门答腊犀所有的活体分布地点,这一部非常关键。第二步是搞清楚这些犀牛中雌雄两性数量的比例,以及各个地点之间竞争的态势。当这一步解决之后,就需要建立严格的保护区。接下来,就要实实在在增加当地犀牛的数量,这意味着活捕犀牛。这样需要有足够空间来容纳它们,让它们适应新地方的环境。然后,就得致力于苏门答腊犀不同地点活体之间的互相移动 ” 。
专访记者:“ 您对苏门答腊犀的未来抱有希望吗 ”?
海乌蒙费勒尔:“ 当你致力于保护时,放弃根本不能成为一个选项。无论反馈如何,无论困难多大,你都应该坚持下去。当你回顾一下犀牛的历史时,你会发现一点,18世纪头十年时,南非的犀牛降至20来头左右。200年之后,其数量恢复到17000头。如果我们不帮助它们,南非早就没有犀牛了 ”。


IP属地:湖南1楼2018-12-14 20:56回复
    @🌸水中花 @💦阿水 @高列巴尼 这是2015年,马来西亚记者采访丹麦生态摄影者兼保育学者时,谈及苏门答腊犀眼下情况的对话。


    IP属地:湖南2楼2018-12-14 21:01
    回复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查看此楼


      IP属地:湖南3楼2018-12-15 10:03
      回复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查看此楼


        IP属地:湖南4楼2018-12-15 10:09
        回复
          @LHT666666 @山大狼6 @栖霞院友 @鄂西居士 关于2015年印尼记者对生态摄影者兼犀牛保育专家,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生物系的拉斯蒙斯 · 盖恩 · 海乌蒙费勒尔的采访对话。


          IP属地:湖南6楼2018-12-21 21:14
          回复
            东南亚偷猎太严重了,而且政府财政什么的也不行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8-12-22 10:2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