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吧 关注:217,763贴子:6,420,148

【无良考证】水浒成书之前的小伙伴们——龚开&赵偕篇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L


IP属地:云南1楼2018-09-27 08:24回复
    这次不发《星水浒》了,虽然还是在写,但是怎么说呢,突然手痒想做一点考证。由于自身笔力不行,所以原本的脑洞(胡说八道)文被我给弃了,讲的是罗贯中师傅赵偕的故事(因为基于史料的魔改太多,自己也觉得不好意思)。
    但是呢,因为费了一番心思,让我完全的放弃自己查到手的资料,自己也不情愿,所以喽,也就发一下,算是普及,也不枉了我这番心血,如果脑洞比较大的人,应该还是可以能推测一下我删掉的故事剧情吧。
    研究对象:龚开 看起来应该是我的豚鼠?


    IP属地:云南2楼2018-09-27 08:26
    回复
      一般作为水浒爱好者,实际上对于龚开这个名字可能会很陌生,但是我换一种说法,“龚开是目前最早可确定记录了宋江三十六人名单”的人应该更好了解——《宋江三十六人赞》就是他的作品。而似乎,关于他的介绍也就只有这些东西,所以不满足的我,尝试了一下百度百科,然后发现还是介绍的比较少,和他有关的人更是介绍不详细,故此我一怒之下,决定认真找一点资料,也算是普及。
      其实,有关龚开的文献资料并不少,毕竟是宋元间人,而且大多数都是很有名气的,也有一些留下了著名的作品(后面提到地话你会发现这世界真小),所以查了之后更是感悟颇深。
      夏文彦《图绘宝鉴》卷五称龚开“景定间两淮制置司监当官”,吴莱《桑海遗录序》,《渊颖集》卷一二则提到他“尝与(陆)秀夫同居广陵幕府”(没错,是跳海的陆秀夫),王鏊的《姑苏志》卷五七则是“同陆秀夫同居李廷芝幕府”。两淮制置使官署在扬州,景定间两淮制置使为李庭芝。监当官是制置使属下掌管盐、茶、酒税务的吏员。诸种说法是一致的,应该可以相信,而再早一点龚开曾经也做过赵葵的幕僚。
      黄溍《金华黄先生文集》卷二一有《跋翠岩画》:“先生盛年,客于信国赵公,颇欲以奇伟非常之功自见。遭值圣时,海宇为一,老无所用,浮湛俗间,其胸中之磊落轩昂、峥嵘突兀者,时时发现于笔墨之所及。……以大德戊戌春,见先生于钱塘,今已五十年,因观先生所为《孟浩然诗意图》,聊识其后云。”翠岩是龚开的号,而信国赵公则就是赵葵。


      IP属地:云南3楼2018-09-27 08:26
      回复
        赵葵你可能不认识,这里提醒一下。著名的【赤日炎炎似火烧】你总知道吧?没错,赵葵就是这首诗的原型作者之一。
        《坚瓠集》:赵葵避暑水亭作诗云:“水亭四面朱栏绕,簇簇游鱼戏萍藻。六龙畏热不敢行,海水煎彻蓬莱岛。身眠七尺白虾须,头枕一枝红玛瑙。”诗未成,葵即睡去。侍婢续云:“公子犹嫌扇力微,行人尚在红尘道。”
        知道了这件事后加深了我对继续挖掘他们的想法,毕竟他们这些《水浒传》之前的人们,又到底与《水浒传》有多少姻缘,可能他们活着的时候一点也都不清楚,但是却会被记录下来,成为我们现今水浒故事的雏形。
        ps:《宋史》卷四一七本传赞曰“宋自端平以来,捍御淮、蜀两边者,非葵材馆之士,即其偏裨之将,朝廷倚之,如长城之势。及其筋力既老,而卫国之志不衰,亦曰壮哉!”赵葵他也是个英雄,为国杀敌立功,绝不是那个只会“把扇摇”的公子王孙形象。


        IP属地:云南4楼2018-09-27 08:27
        回复
          再提一点,赵葵的父亲也是理学大师,载入《宋元学案》,而罗贯中的老师赵偕(此次研究的豚鼠2号),也是著名理学大师,也进入了《宋元学案》,而且赵偕的曾爷爷赵希怿刚好和赵葵做过同事(贵圈真小啊)
          福建通志载:赵葵曾任福建路安抚司安抚使,而赵希怿则是公干办事。
          待到赵葵年老后,李庭芝先后为淮东制置使、两淮制置使。刚好龚开则是作为手下继续打工——其同幕友人就有后来抱宋幼帝赵昺蹈海殉国的陆秀夫,而龚开他为之作了一篇传——《宋陆君实传》。
          “使潜德幽光,浮于伟节”“淮南幕府号‘小朝廷’,人物如林,淳甫与君实能自植立。其人沉静寡言,与人交不翕翕热,凡僚吏因公事过阁,要以主宾情接为贵,而君实退然托处,非谢举谒告,未尝过阁。有集,则持敬尊俎间,终日,与客俱退。制使以此雅器重之,不欲挠拂其志。驯以举格改,合入官,三迁至主管机宜文字,分拟诸房公事,职无不举。”龚开与自己的同乡、同事陆秀夫是十分要好的。
          《宋史》卷四五一本传里面的陆秀夫生平,包括后来陆秀夫和二王辗转浙、闽,最后在崖山跳海殉国,与龚开的记载基本相同,可以说,《宋史》这一处毫无疑问是依据龚开所作《宋陆君实传》而成。
          用元人吴莱的话说“其人殆亦无负于秀夫者哉!”


          IP属地:云南5楼2018-09-27 08:27
          回复
            这时再想一想,为什么龚开如此称赞宋江这一伙忠义的好汉,只能是因为爱国,以及对他们勇武的感怀。
            此后,方回的《桐江续集》卷三二《送钱纯父西征集序》里发现了龚开所参与的一次活动:
            【岁己巳冬,荆阃吕少傅卒于鄂,以淮阃李端明星驰进司江陵。庚午春,钱纯父以京西湖北仓漕兼制参,偕陆君实制机、毛元升制干,自淮如荆,至则纯父领鄂留务。时,赵子晋守京口,赵几仲为江东仓,孙吴会楚望以常州守寓京口,龚开圣予、莫仑子山、柳岳子山、刘澜养源、李辟,皆饯之行者。独李辟予不熟其名,亦在行。养源至池阳,圣予至皖口,噫嘻,今尚忍言之乎!】
            原来,淳熙六年(1269)冬,宋襄阳主帅吕文德病死,朝廷急调李庭芝为京湖制置大使,命其督师襄阳,其属下的钱真孙(纯父即淳甫之异文)、陆秀夫也随从前往。故此,忠义的人们在京口为他们壮行,相互赋诗相激励,集合在一起就是所谓《西征集》。
            龚开亲自送别钱真孙、陆秀夫去襄阳前线,竟然随船送到皖口。而襄阳,正是张顺的历史原型埋骨之处(感觉一些同人里,只有张顺,没几个想过龚开啊,很怨念)。
            “其尸溯流而上,身中四枪六箭,犹披甲执弓,怒气郁勃一如生时”。
            “雪浪如山,汝能白跳。愿随忠魂,来驾怒潮。” 龚开为何如此赞扬张顺,也是可以明白了。


            IP属地:云南6楼2018-09-27 08:29
            回复
              临安沦陷以后,宋末三杰中,文天祥出使元营,张世杰同陆秀夫二人携同二王奔走。而跟随文天祥与元军斡旋的人中,有一个人叫做杜浒,这名字一下子又激起了我的兴趣,“少时游侠四方,有以身殉国之志”,隐隐让我觉得与《水浒》似乎也有一些关联(但是目前看,水浒的最早名字是忠义传,没有水浒二字),而之后文天祥被元军软禁,正是杜浒救出,流亡时,《至扬州二十曹》等文里更是提到文天祥饥寒交迫时,杜浒数人帮其“乞食于人,樵夫引路”才得以脱险。真有些类似燕青落魄时的样子【燕青跪在地下,擎着两行珠泪,告道:“节级哥哥,可怜见小人的主人卢员外,吃屈官司,又无送饭的钱财!小人城外叫化得这半罐子饭,权与主人充饥。节级哥哥怎地做个方便,便是重生父母,再长爷娘!”】
              “自二月晦至今,无日不予死邻……贵卿(杜浒的紫)真吾异姓兄弟也。”文天祥对杜浒的评价如是,而杜浒后来兵败被俘,忧愤而死。


              IP属地:云南7楼2018-09-27 08:30
              回复
                宋亡以后,龚开、王炎午、谢翱、唐珏、张毅父等等都成为了亡国之人,关于他们的文章资料查阅了一下《宋遗民录》,发现了一个与龚开齐名的人,郑思肖。
                这个名字你可能不认识,但是下面这首诗你应该清楚: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而他的《哀刘将军》里的“身前名照江南月,地下心衔塞北云。”也似乎与未来的水浒相似,只是在水浒里,“施恩报国,幽州城下杀辽兵。仗义兴师,清溪洞里擒方腊”“北幽南至睦,两处见奇功”,好汉们反而完成了任务。
                再多提一下。郑思肖的父亲郑起曾经因为参了史弥远的侄子而入狱险些挂了,救了他的人正是赵偕的爷爷赵与筹,两家关系看起来很不错,嗯,需要多多脑补。


                IP属地:云南8楼2018-09-27 08:30
                回复
                  说回龚开。龚开在面对南宋灭亡后,感觉大势已去,故此心灰意冷,流亡各地。吴莱的《渊颖集》卷三有一首诗,题作《观淮阴龚翠岩所修古棋经》记录了龚开的情况。
                  淮阴老人古棋经,广陵大幕青油厅。一江对垒静昼日,三楚结阵铿流星。东南宾客少驰檄,白黑纹楸即强敌。坐隐萦回建旌旆,手谈劈剥藏矛戟。世间风雨长百变,身佩安危知几战?昆河割破半藩篱,涨海扫空全局面。乐矣军中有此娱,攻城掠野类兵书。宫殿寝园终草莽,冕旒章服到鲛鱼。君不见蜀山妇姑三十六,破屋数间昏不烛。夜来教得王积薪,满眼长安胡马尘。
                  简单解释:
                  “一线”,指长江;“三楚”,唐以来多指湖北湖南地区。
                  “坐隐”、“手谈”,语出《世说新语·巧艺》,是下围棋的雅称。
                  “建旌旆”、“藏矛戟”,都是比喻对弈犹如作战。
                  总起来说,前八句的意思是龚开生活在扬州,东南一带尚平安无事,喜欢与人下棋(当然,暗指的是对抗元军),但是好景不长,“昆河割破半藩篱”,指南宋为半壁江山;“涨海扫空全局面”,谓南宋灭亡,元统一了天下。
                  “涨海”,即南海,首出鲍照《芜城赋》“南驰苍梧涨海,北走紫塞雁门。”《旧唐书·地理志四》“南海在海丰县南五十里,即涨海,渺漫无际。”南宋最后的小朝廷就是在那里覆灭,元朝始称统一天下。清人王邦采、王绳曾笺注此诗即云“二语言宋之南渡,航海,以迄于亡也。”
                  最后用了唐传奇《集异记》中的故事安史之乱中,翰林棋手王积薪追随唐玄宗幸蜀,投宿民家,夜中无烛,听见妇姑在东西两室中以口语对弈,只三十六着,便决出胜负。天明王积薪向她们请教棋艺,妇教以攻守之法。后来,王积薪便成为绝世高手。诗作者用此故事自然还是为了关合诗题《古棋经》,又借以引出最后“满眼长安胡马尘”一句,是化用了杜甫的诗句《哀江头》,结末云“黄昏胡骑尘满城,欲往城南往城北。”


                  IP属地:云南9楼2018-09-27 08:31
                  回复
                    可以说,龚开最后的日子并不好过,甚至他一直处在国破家亡的哀伤里。
                    多种史志的龚开小传,大都说他入元不仕,寓居吴中,《宋遗民录》卷一○《龚圣予传》:“与高邮龚璛为忘年友,时人谓之楚两龚,以比汉之两龚”;马臻《霞外诗集》卷二《送龚圣予之姑苏别业谒戎使君》诗云“三峰有约期终隐,五马推荐莫谩违。”
                    汉哀帝时龚舍、新莽时的龚胜一样,都没有应征朝廷,以清节著称。龚开当属此类。
                    而龚璛《存悔斋稿》有《题龚岩翁龙马图》、《龚岩翁以焦墨作乱山甚奇为作六言》两诗,也表明其与龚开认识,不过其后来反而答应了入仕朝廷。


                    IP属地:云南10楼2018-09-27 08:31
                    回复
                      以下是一些散碎的龚开的资料(有点复杂,耐心看,因为下面几个人会牵连在一起):
                      吴莱在《桑海遗录序》中说他“及世已改,多往来故京”。故京即杭州,宋为临安,南宋偏安,人称行京、行都,以示不忘恢复;宋亡以后,常被人称故京、故都。就现存有关龚开的文献看,他入元后交往的人物,大都是以杭州为中心的浙江人。
                      如方回的“今圣予年六十八,独幸无恙,其诗**有骨,雪髯及腹,行步如飞,议论典型,想见二十年前洒酒酹江时,意气令人动魄。”
                      龚开也有《仆为虚谷先生作玉豹马,先生有诗见酬,极笔势之驰骋,乃以此诗报谢》与放回相关“嗟予老去有马癖,岂但障泥知爱惜,千金市骏已无人,秃笔松煤聊自得”;称方回“君侯昔如汗血驹,名场万马曾先驱,山林钟鼎何所有,岁晚江湖托著书。白云未信有仙乡,黄发鬖鬖健有余,饮酒百川犹一吸,吟诗何嫌万夫敌”。
                      龚开曾作《辑陆君实挽诗序》,广泛征集追挽负幼帝蹈海殉难的陆秀夫的诗篇,中云“呜呼!以英伟杰特之人穷而自裁(此处指汉之李广),时人哀之,尚无间于亲疏久近之别,而况舍生就义,为万世纲常立本,绝无而仅有之事乎!”末署“壬辰三月二十八日”
                      此后数年里,龚开先后作成《宋陆君实传》、《宋文丞相传》,更说明了他的心志,此后,龚开可能在张楧的家中长期居住。
                      张楧字仲实,号菊存,斋名学古,南宋名将张俊五世孙。张楧的人品要远远好于他那位祖宗,“宾客日至,则人人与为酬答,或高谈极饮,论文赋诗” ,曾经设立了自家的学府学古斋,并广收门徒。包括有郑元祐,他的《侨吴集》里有一首《古墙行》,小序云:
                      某童时,侍先人到杭,访诸故家,其数至则循王府也。府在省西天井巷,其北则油车巷也。其诸王子孙,居之如蜂房。其家初完,则月润先生也。先生讳栱,与菊存先生兄弟行。先人言论孤峭,尊俎间每谓循王功名去韩(世忠)、岳(飞)远甚,特与高宗意合,故享富贵寿考耳。其昆季每闻先人抗论,往往引去。今几五十年,杭故家扫地尽矣!而循王府亦为江浙省官署。向年,淮阴龚圣予与菊存交厚,见王府环墙犹坚完,知其版筑时,取土于南山,其用意远矣,为赋《古墙行》,其词于王多所褒美,然岂《春秋》笔削之谓哉?为赋此,庶几黄太史《浯溪读碑诗》意夫。
                      表明龚开与自己交厚。上文的龚璛也曾作诗:学古斋中楚龚,揽天飘御风鬃。莫论将军画马,试看老子犹龙。


                      IP属地:云南11楼2018-09-27 08:32
                      回复
                        划重点:
                        龚开自己的《三十六人赞》,被友人周密载入其《癸辛杂识》,其时当是周密在元初自吴兴移居杭州之后。周密《武林旧事》(《石头孙立》、《青面兽》、《花和尚》、《武行者》都是这书记载的,也是对于早期水浒有贡献的)、《癸辛杂识》、《浩然斋雅谈》诸书,都载有张家数代人事,及其与张楧从祖张镃、从兄弟张枢交往倡酬事,与张楧亦有交往。
                        而张楧,还是郑思肖(上面和龚开齐名的那位)的粉丝,也喜欢收集他的作品。
                        赵偕年纪虽然幼小,在宋亡之后也是颠沛流离,于是也在苏杭一代呆过……几家很有可能就此认识,赵偕甚至还可能看过《三十六人赞》……世界还能更小吗……他本身就是宋太祖的后人,贵为王子王孙的他后来选择了理学研究,被后人称为“宝峯先生”,其弟子门徒有很多人,包括客串了《水浒》《金瓶》两本书的陈文昭(陈麟),《山东通志》里有他的资料,当然,还有一个人,叫做罗拱,“宇彦威,慈之杜湖人也。宝峰为作 《常明斋铭》,因称常明子”,是其格外喜欢的一员弟子,没错,据周楞伽考证,他就是罗贯中的亲哥哥。
                        完美的传承,作为水浒作者之一的老罗可能能接触到从师父那里来的许多资料。仔细想想,水浒本身就是历史的传承所积淀下来,宋江一伙的真实故事只是一个简单的雏形,还需要有人的补充,而我查到的一些资料,可能就是《水浒传》之前的一些相关人事所变成的,这样蛮有意思。
                        END


                        IP属地:云南12楼2018-09-27 08:35
                        回复
                          真够无良的但还算有粮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8-09-29 09:24
                          回复
                            脑洞太大了,佩服,佩服


                            14楼2018-09-29 20:41
                            收起回复
                              这篇没精?@似狂似癫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8-09-29 22:0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