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唯物哲学吧 关注:9,417贴子:47,780
  • 6回复贴,共1

什么是爱?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入门修行前,曾经是个文艺女青年。有时候听歌。喜欢西游记的《女儿情》,曾为女儿国国王的深情所打动。修行后,再听同样的歌,是不同的角度,为唐僧的不动心生敬意。
那份不动,是更深的情,不在世俗男女情爱,在于西天取经,奔着真理而去。男女之相,一副皮囊,不入眼。难得的是,世俗深情也是这个角度的真,如何不动?世俗的视角,是冷漠,甚至是假装。
为什么不动?
首先,世俗情爱太狭隘了。狭隘的原因,是这个爱的出发点---普通人的心,是狭隘的。因为他的视角从“我”出发,是一个自利的视角。因而,在这个层次的心底生发出来的爱,对应的就是自利的自私的爱,意味着付出要求得到。被爱的那个人也是被索取的那个人。而能够凑成一对的,在付出索取上两者能够保持相对平衡。一旦平衡无法维持或者打破,就很难维系下去。
其次,真爱的真。从施爱者的角度而言,发自内心的自然是真。但是,实际上,这种真是主观的真,而非绝对客观的真。所谓无常是常,人心是变的,彼时真心发出来的爱是真爱,放在此时之心范围里,就不是了。真正的爱,是经得住所有检验的不变的爱,是真理。
人们往往追求的,是纯净的不变的真爱。而世俗情爱,恰恰是自私的善变的。因而,人们对爱的追逐和失落时常并存。
其实,人们这种心底的本能追求,是通向终极的。这个本能驱动,如果遵循着单纯朴素的感觉,会引导人走向真正纯净的爱。大爱、至爱。得到一个完美的归宿。回归一个母亲真正的怀抱。这是高于人类普遍情感范畴的。
意识到这点,世俗情爱就是路边的风景,而追求者的目光在山峰。从这里,到那里,是一个人将自我对准那个极致目标之后,不断修正靠近的过程。
修行前试图在书中找真理时,我并不知道心底的改变可以让人焕然一新。我曾经以为,人就是这样,父母似乎很爱你,爱人似乎很爱你,但你自己知道好像少了什么,而这种缺点什么的感觉,是人的常设参数。直到零星感受到恩师的宽广和无限,以及偶尔感受到的来自天地的包裹住心底的大爱,悲恸大泣,自此无怨无悔。人之生,每个人,天下苍生,都被至爱所包围着,只是不知。寻寻觅觅,它却一直在。不见不得,只因心之障。心豁然四开,才感受到它无处不在。


IP属地:北京1楼2018-04-24 23:35回复
    就唯意志主义,爱就是种族意志为了让你繁育后代,自主地过滤了对方的缺点,放大了对方的优点。引你进行繁殖行为。并且告诉你孩子是你生命的延续,引导你去抚育下一代。你认为你爱他们,其实这只是人的本能或者说天性。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8-05-10 23:43
    回复
      ‘’爱‘’,圣经里有讲。


      IP属地:河北4楼2018-08-06 02:35
      回复
        欢迎讨论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8-08-11 07:20
        回复
          看了你的很多帖子,您所说的修行归结到了修心,但你又提到了站桩练气。不知道您站桩或静坐的练气修行的成果或收获方便介绍一下吗


          IP属地:山东6楼2022-02-12 00:04
          回复
            我们自己的生活都完全是我们自己做出来的,世界人民的生活完全是世界人民做出来的。那么世间无事,心中有事。世界无形,心中有形。个人猜测估且听之。


            IP属地:新疆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2-07-24 17:37
            回复
              欢迎继续讨论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2-07-29 06:0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