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吧 关注:4,931贴子:68,134
  • 1回复贴,共1

介绍一下西汉商人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楼主想知道西汉商人可以穿什么,用什么,有哪位介绍一下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7-11-01 15:19回复
    西汉初年的统治者极力抑制商业。汉初一些商人乘经济凋敝、物资奇缺之机,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牟取暴利,兼并农民。“商贾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操其奇赢,日游都市,乘上之急,所卖必倍。故其男不耕耘,女不蚕织,衣必文采,食必粱肉;亡农夫之苦,有阡陌之得。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以利相倾;千里遨游,冠盖相望,乘坚策肥,履丝曳缟。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也”。许多农民在他们的兼并之下陷于破产,流亡他乡,没有破产的也常弃农经商,“背本趋末,游食者众”,直接影响到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西汉王朝认为:“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而民或不务本而事末,故生不遂”,于是大力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汉高祖即位后,便极力限制和打击商人的活动。他不仅禁止商人及其子孙为官,规定“贾人毋得衣锦绣绮縠絺纻,操兵、乘骑马”,并且加倍征收商贾的算赋,“重租税以困辱之”。汉惠帝、吕后时,“复弛商贾之律”,取消了商人衣丝乘车的限制,然“市井子孙亦不得为官吏”。汉文帝虽“开关梁,弛山泽之禁”,并实行“入粟拜爵”之令,但商人进入仕途仍然无望。
    这一系列措施,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恢复与发展。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均有长足的进步。到汉文帝之时,“百姓无内外之徭,得息肩于田亩,天下殷富,粟至十余钱,鸣鸡吠犬,烟火万里”。到汉武帝即位之初,“国家亡事,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众庶街巷有马,阡伯之间成群,乘牸牝者摈而不得会聚。守闾阎者食粱肉,为吏者长子孙,居官者以为姓号”。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具备了反击匈奴、开拓边疆的物质条件。
    由于汉武帝开疆扩土、用兵四夷,所以财政匮乏。同时,又发生了水灾,富商大贾们则趁机大发国难之财。
    其明年,山东被水灾,民多饥乏,于是天子遣使虚郡国仓廪以振贫。猶不足,又募豪富人相假贷。尚不能相救,乃徒贫民于关以西,及充朔方以南新秦中,七十余万口,衣食皆仰县官。数岁,贷与产业,使者分部護,冠盖相望,费以万计,县官大空。而富商贾或墆财役贫,转毂百数,废居居邑,封君皆氏首仰给焉。冶铸鬻盐,财或累万金,而不佐公家之急,黎民重田。
    因此,汉武帝为了从财政上支持中央集权的巩固和发展,对私营工商业,尤其是富商大贾采取了限制、打击的政策。汉武帝实施了盐、铁、酒的官营;设置均输、平准的办法;推行算缗、告缗的政策,使西汉前期蓬勃发展的商品经济,遭受重大打击。武帝建立了“七科谪”制。所谓七科谪,即将犯罪官吏、脱离户籍的亡命之人、赘婿、商贾、前有市籍即曾为商贾者,父母有市籍者,祖父母有市籍者七类人列为谪戍对象。
    为了进一步从经济上摧抑商人,削弱富商势力,汉武帝还建立“均输、平准”制度,实行算缗告缗政策。均输、平准之法是根据大司农桑弘羊的建议,于元封元年(前110年)开始推行的。所谓“均输”,是将地方上的主要农产品输于官府,政府再将农产品运往他处出卖,获取差价之利,既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又起到调剂有无的作用。所谓“平准”,即在京师设立平准官,以各地输送的物品及大农工官所产的东西为资本,进行交换和买卖,“大农之诸官尽笼天下之货物,贵即卖之,贱则买之”,以平抑物价,打击商人的投机活动。
    算缗和告缗之法颁布于元狩四年(前119年),规定:“诸贾人末作贳贷卖买,居邑贮积诸物,及商以取利者,虽无市籍,各以其物自占,率缗钱二千而算一。诸作有租及铸,率缗钱四千算一。非吏比者、三老、北边骑士,轺车一算;商贾人轺车二算;船五丈以上一算。匿不自占,占不悉,戍边一岁,没入缗钱。有能告者,以其半畀之。贾人有市籍,及家属,皆无得名田,以便农。敢犯令,没入田货。”这项法令包括了算缗与告缗两个内容。所谓“算缗”,就是向工商业者征税,规定无市籍商人必须自报财货,每二千钱交税一算,即120钱;手工业生产者,每四千钱交税一算;非吏而可比吏者、三老、北边骑士的轺车,每车交税一算;商贾轺车每车交税二算;船长五丈以上者交纳一算。隐匿财产不报或报而不实,要罚戍边一年,并没收其全部财产。有市籍的商人及家属不许拥有土地,违令者“没入田货”。所谓“告缗”就是鼓励知情者揭发工商业者隐瞒不报财货或自报不实的行为,规定揭发属实者,将被告财货的一半奖给告发者。此令颁布后,元狩六年(前117年)令杨可专掌。“告缗”之事。元鼎三年(前114年)十一月,再次重申告缗令,“令民告缗者,以其半与之。”于是“告缗遍天下,中家以上大抵皆遇告”,“乃分遣御史、廷尉正、监分曹往,即治郡国缗钱,得民财物以亿计,奴婢以千万数。田,大县数百顷,小县百余顷,宅亦如之。于是商贾中家以上大率破”,“而县官有盐钱缗钱之故,用益饶矣”。算缗与告缗令的推行,使商人地主受到重大打击,官府获得巨大的财富,国家的财政得到充实,达到了巩固中央集权的目的。
    汉武帝打击商人,通过搜刮商人钱财,大致解决了国家的财政问题,对社会的根基农民阶层却并未增加多少税收,这正是汉武帝的聪明处!后世的武则天也是采用此法解决国家财政。他(她)们去世的时候,国家并没有真正伤筋骨


    IP属地:四川2楼2017-11-01 19:5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