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病吧 关注:197,243贴子:2,250,621
  • 0回复贴,共1
开心放松的国庆中秋双节长假过后,风湿科门诊患者门庭若市,其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痛风患者,年龄最小的才十几岁,发作的关节红肿,疼痛剧烈,严重时夜不能眠,有的患者拄拐,甚至有的坐着轮椅来就诊。其实痛风和不良的饮食生活方式息息相关,长期高嘌呤、高热量的饮食以及作息严重不规律是导致痛风发作的元凶。今天让我们来初步了解一下痛风。
痛风的发病机制。尿酸是体内嘌呤代谢的最终产物,尿酸产生过多和(或)排泄减少,血尿酸浓度就会持续增高,尿酸盐结晶沉积软组织则发为痛风。因此,痛风和高尿酸血症均是体内嘌呤代谢紊乱所引起的一组疾病。其中尿酸生成过多所致者占发病患者的15%~20%。原发性高尿酸血症是由尿酸合成过程中多种关键酶的活性改变,导致大量尿酸生成。继发性高尿酸血症主要见于骨髓和淋巴增生及血细胞破坏加速性疾病、肿瘤化疗和放疗后,由于核酸代谢亢进致尿酸生成增多。尿酸排泄减少是高尿酸血症和痛风发病的主要机制,约占80%~85%。研究发现尿酸盐转运蛋白的活性升高或降低可能是高尿酸血症的重要发病机制。
我们了解了痛风的发病机制后再来详细了解一下痛风的发病特点。痛风发病以男性多见,往往有家族遗传史,男女之比约为20:1,女性更年期后发病率增高。发病时多表现为关节突然红肿疼痛,疼痛剧烈,初起可单关节发病,以第一跖趾关节多见。继则可见于足踝、跟、手指和其他小关节,甚则关节腔可有渗液。严重者可伴发热,头痛等症。初发时,往往会自行缓解。病变部位皮肤可留有色素沉着。受凉、劳累、饮酒、进食高嘌呤类食物,创伤、手术及服用影响尿酸排泄的药物等均可诱发关节炎的急性发作。反复发作后,可伴有关节周围及耳廓、耳轮及趾、指骨间出现块状物,即大家所熟知的痛风结节。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关系,不少朋友都知道痛风患者的尿酸水平偏高,但是,高尿酸血症就等同于痛风吗?当然不是,血尿酸或尿尿酸指标仅仅是诊断痛风的依据之一,诊断痛风必须结合关节表现,甚至需要通过在关节液或痛风结节中找到尿酸盐结晶来确定诊断。但是,当血尿酸增高超过其血中的超饱和浓度时,即可在组织内形成尿酸盐沉积,导致痛风发生。因此高尿酸血症须积极治疗,警惕发展为痛风。还有一点须提醒大家的是,在痛风急性发作期,血尿酸增高的程度与临床症状的轻重程度不一定平行,往往有患者在急性发作期时的血尿酸水平正常;急性期过后,往往发现血尿酸增高。
了解了痛风的特点,那有这些高危人群,千万要注意:
1.性别因素:痛风更常见于男性,通常在中年发病;女性患者常在绝经后发病。
2.遗传与肥胖:有痛风家族史的人以及肥胖者患痛风的可能性更大。
3.疾病因素:有些疾病可增加痛风的危险性,如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冠心病、糖尿病。
4.药物诱发:服用某些药物可能诱发痛风发作,如噻嗪类利尿剂、抗痨药、环孢菌素A等。
5.手术与创伤:手术及较轻的关节损伤、外伤、烧伤等也可能引起痛风发作。
6.饮食习惯:饮食无度、酗酒和高嘌呤饮食等会增加痛风的危险性。
以上是痛风的基本概念和临床发病特点,之后会陆续介绍痛风的治疗、饮食、误区等等等等,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1楼2017-10-23 17:15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