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教仁吧 关注:1,536贴子:14,802
  • 14回复贴,共1

宋教仁研究综述(2016)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2017-02-06 17:30回复
    二、研究现状
    由于宋教仁留日期间长期组织《二十世纪之支那》的出版发行等工作,回国后又担任《民立报》的主笔,所以在此期间他曾公开发表过大量的文章,现大多被收录在《宋教仁集》中。除此之外,宋教仁曾长期坚持写日记,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人民日报出版社、中华书局曾先后编辑出版 《宋教仁日记》、《宋教仁自述》等文献,为我们研究送宋教仁提供了大量宝贵的原始资料。
    进入九十年代后,学界对于宋教仁的研究更是不断深入,不仅局限于整理出版关于宋教仁的史料,而且还出现了大批研究宋教仁的著作,如崇善、吴相湘、张晓波等人先后出版了《民国议会迷:宋教仁》、《宋教仁传》、《民国的开端:宋教仁评传》等关于宋教仁的人物传记,为我们了解宋教仁的一生提供了不同的视角;迟云飞于1997年在湖南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宋教仁与中国民主宪政》(此书于2008年修订并由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再版)、于2010年在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宋教仁思想研究》;刘景泉于1998年在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宋教仁与民国初年的议会政治》等等,这些研究著作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来研究宋教仁的一生及其思想,同样都是非常宝贵的文献资料。
    此外,自上世纪六十年代至今,据笔者搜集到的关于宋教仁的学术论文高达300多篇。其中,最早的是由中国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老先生于1961年发表在《江汉学报》上的《论宋教仁》,该文从历史的角度简要叙述了宋教仁的一生并加以评价:即陈老先生认为宋教仁虽然谈得上是一个革命家,但却有一定的妥协性。


    雪中悍刀行
    关注雪中悍刀行吧,并且捧场5000T豆(含历史行为),去领取
    活动截止:2025-12-31
    去徽章馆》
    3楼2017-02-06 17:36
    收起回复
      三、研究内容
      纵观这众多的学术文献,笔者将分为如下几类加以整理:
      (一)关于宋教仁政治思想的研究
      1.关于宋教仁民主宪政思想的研究:关于宋教仁民主宪政思想的主要内容,绝大多数学者都认为它至少包含政党政治和责任内阁两个方面。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学者认为包括三权分立、制定宪法、发展地方自治等内容。而邸彦莉将宋教仁民主宪政的内容归纳的更加形象化。她认为,否定郡主砖制是民主宪政的前提;制定资产阶级宪法是民主宪政的起点;而责任内阁制和政党政治分别是民主宪政的和心及最终目标。
      关于宋教仁民主宪政思想的意义,刘星和万红霞认为,宋教仁的民主宪政思想在中国历史上的进步意义是非常显著的。它不但促进了近代资产阶级民主的发展,还启迪了中国民众的政治觉悟,为后继者政党理论与实践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邸彦莉认为,宋教仁的民主宪政思想代表了当时中国最积极进步的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代表了民国初年积极进取的中国资产阶级的理想和追求。
      关于宋教仁民主宪政思想的实践失败及其原因,刘星认为, 宋教仁所倡导的民主宪政的失败,证明了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是行不通的,中国人民应探索新的救国救民的道路。陈新华认为,宋教仁过多地宣传资产阶级民主的具体组织形式而忽视对其本质的创造性的阐释,从根本上说是中国资产阶级软弱性在政治上的反映。邸彦莉和万红霞认为,他的民主宪政实践失败的原因,在于他对中国的国情认识不够深透并没有以武力做后盾。在此基础上,姚琦认为宋教仁失败的原因还在于他只是照搬了西方的民主模式,而忽略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基础。周其厚认为,宋教仁的失败是因为他过于相信政党的力量和政党的责任内阁制。
      另外,“就整个民国初年的政治氛围来说,虽然现实中的皇帝 被打倒了,但人们心目中的皇帝依然存在”。
      2.关于宋教仁政党政治思想的研究:
      现代政治学认为,政党政治“通常指一个国家通过政党行使国家政权的形式。”
      关于宋教仁热衷于政党政治的原因,姚琦认为:首先,这是因为宋教仁一直矢志于西方政党政治和议会民主制政治理想:其次,这是民国初年革命党人为实现民主政治和政治参与,继而夺回政权的现实需要;最后,民国初年的特殊历史环境,为政党政治的兴起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李立嘉认为:首先,在宋教仁心中, 政党是新建民国民主宪政运行的中心基础;其次,宋教仁认为政党可以左右其统治权力。所以,政党在整个民主政治体系中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是政治的中心势力。也正因如此,宋教仁一直热衷于政党政治。
      关于宋教仁推崇政党政治的目的,姚琦认为,宋教仁推崇政党政治是为了参政组阁,监督政府,启迪教化并动员更广泛的社会团体和群众积极进入政治参与之中。
      关于宋教仁为了实现政党政治而做出的实践内容,姚琦和郭文深认为包括组建议会大党、倡导政党内阁、致力于国会选举等三个方面。关于政党政治实践失败的原因,张小贵认为,政党政治之所以失败,是因为当时的中国并不具备民主建设的主客观条件。齐品认为这首先是因为宋教仁过于迷信议会制度,而忽视了中国的国情;其次,国民党自身的问题重重也决定了政党政治在中国不可能获得成功;再次,缺乏群众基础也是政党政治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最后,政党政治的失败与缺乏武力的支持与旧军阀的破坏同样紧密相关。
      关于宋教仁政党思想的意义,李立嘉认为包括如下几个方面:首先,它“拨开了社会专制云雾,开启了中国进行政党政治运行的大门”;其次,它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的阻止了袁世凯帝制复辟的进程;最后,它启迪了民智,使政党思想开始融入到民众的思想之中。而陈德华认为,首先,宋教仁的政党政治是符合历史潮流的进步思想;其次,宋教仁的政治主张有与袁世凯的反动政权争夺权力的特殊意义。


      雪中悍刀行
      关注雪中悍刀行吧,并且捧场5000T豆(含历史行为),去领取
      活动截止:2025-12-31
      去徽章馆》
      6楼2017-02-06 17:50
      收起回复
        3.关于宋教仁责任内阁思想的研究: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之初,中华民国采用的是孙中山所倡导的美国式的总统制。而宋教仁则根据早年对各国政治制度的研究, 主张政府实行法国式的责任内阁制,“以期造成议院政治者也,盖内阁不善可以更迭之,总统不善则无术变易之。如必欲更易之,必致摇动国本。此吾人所以不取总统制,而取内阁制也。
        关于宋教仁力主内阁制的原因,薛恒和王广军都认为,这是因为宋教仁认为内阁制有助于强化中央集权,另外,他希望通过责任内阁制限制袁世凯的势力,排除旧官绅势力,使政权掌握在同盟会、国民党手中。除此之外,薛恒还提出,宋教仁之所以提倡责任内阁,是因为宋教仁认为内阁制是一种制约性较强的责任制,必将导致良好的议会政治和政党政治。而王广军提出,主张责任内阁制是宋教仁多年来对与中国历史和清末民初政治局面考察的结果。
        其实,当时包括胡汉民在内的很多同盟会领导人都认为宋教仁之所以大力倡导内阁制,是因为他有自己想当总理的念头。对此,宋教仁曾写过一篇文章来回应,大意是说,有人想为国家效力,想做总理,这是好事。他希望有更多的人为国家建设出谋划策,有更多的人凭实力证明自己有做总理的潜质。然而,无论宋教仁主张责任内阁制是否是出于想做总理的目的,都并不妨碍责任内阁制对民初政治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关于责任内阁思想的重要意义,于文伟认为,宋教仁的责任内阁思想不仅是与袁世凯斗争的唯一手段,而且还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重要途径。王广军认为,宋教仁的责任内阁制,代表了中国资产阶级维护共和,建设民主国家的理想和追求,这不仅对袁世凯的专制统治是直接而巨大的冲击,而且还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民众的觉醒。
        关于责任内阁制失败的原因,于文伟认为,过于相信责任内阁制而放弃军队和民众是其失败的主要原因,另外,缺少物质基础、群众基础,革命党内部意见产生分歧等等,都使责任内阁制的失败成为历史的必然。


        雪中悍刀行
        关注雪中悍刀行吧,并且捧场5000T豆(含历史行为),去领取
        活动截止:2025-12-31
        去徽章馆》
        7楼2017-02-06 17:55
        收起回复
          (三)关于宋教仁其他思想的研究
          关于宋教仁的社会思想,迟云飞认为,宋教仁是民生主义的信奉者,他不同意在当时实行无政府主义和共产主义,而是赞成国家社会主义包括民生主义。宋教仁主张涉及国家经济命脉的产业由政府直接经营,利用国家的力量迅速发展经济。
          关于宋教仁的法律思想,华友根认为,宋教仁在反对清政府的预备立宪,提倡建立民主共和国,主张民主立宪、司法独立和司法统一、责任内阁制、政党政治、地方自治,并提出了废改不平等条约的一系列具体方式等各种活动中,展现出了其丰富的法律思想。即使这些法律思想“有许多不足之处”。
          关于宋教仁的均势外债思想,苏全友认为,在宋教仁的均势外债思想中有三个中心环节:一是均势,二是联美制日,三是限制用途、强化管理。在宋教仁有关外债的文章之中,虽然有宣传反清的意图,但其基本思路是理性的并富有现实可行性。这不但与清末的舆论氛围(即外债妖魔化)有较大差异,还与资产阶级革命派其他人凭借“拒绝外债”的理由而大肆批判清政府大有不同。
          关于边疆史地的问题,迟云飞认为,宋教仁为了捍卫祖国领土而撰写的《间岛问题》不仅展现了其深厚的学术功底,而且还体现出了他崭新的知识结构和当时的时代特色。然而,遗憾的是,限于客观条件等原因,宋教仁并没能对间岛进行实地考察并且没有有效利用中方对间岛问题的相关资料,这是他边疆史地问题研究中的缺陷。
          关于宋教仁的民主革命思想,刘洪英认为,宋教仁注重从国家整体的角度来观察问题,并善于借鉴国际革命成功的经验,提出可行性较强的策略及政治纲领和组织原则;同时他注重掌握革命政权,并终生为之奋斗。其特色是把制定宪法、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看作共和的根本,并通过联合其他力量来共同维护革命胜利的成果。
          宋教仁曾在唐绍仪内阁中短暂的担任过农林总长,在此期间他曾在施政方针中提出过一些渐进的方案,以此进行农林建设。 叶美兰认为,宋教仁提出的相关方针政策较为系统,不仅对中国早期农业现代化的进程起到了积极作用,而且对目前中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此外,还有一些关于宋教仁其他思想的文献,但没有构成主流,笔者在此不一一赘述。


          雪中悍刀行
          关注雪中悍刀行吧,并且捧场5000T豆(含历史行为),去领取
          活动截止:2025-12-31
          去徽章馆》
          9楼2017-02-06 18:06
          回复
            四、结语
            回顾上述学术界对于宋教仁的研究,主要涉及生平、政治思想、“宋教仁案”、社会思想、法律思想等方面的研究,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也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宋教仁的一生,短短30余年,其各方面的思想并不是孤立的,单独存在的。然而目前的研究表明,对宋教仁的研究还存在着片面化、零碎化的倾向。在笔者看来,其政治思想与外交思想、社会思想,甚至与“宋教仁案”之间,都存在着必然的错综复杂的联系,然而怎么捋顺其各种思想之间的关系,或者说这些思想之间是怎样相互影响的,都需要学者们进一步挖掘。
            其次,宋教仁作为当时的同盟会乃至国民党的继孙中山、黄兴之后的三号人物,对当时乃至现在的国民党的影响应该是巨大的,再加之宋教仁曾在日本生活过多年,与很多日本人有过亲密的往来,所以我国台湾地区甚至日本的学术界对于宋教仁的研究应该较之大陆更为深刻。大陆学者不妨从我国台湾地区和日本学术界寻找一些关于宋教仁的资料来拓宽一下视野。
            再次,目前对于宋教仁的研究缺乏阶段性和层次性的探索。 宋教仁出生在清代末年,其青少年时期的思想与其留日期间的思想甚至回国后的思想都一定有很大的不同。然而纵观目前的研究成果,几乎没有对宋教仁思想的发展脉络做过任何深层次的研 究。另外,目前学术界对于宋教仁政治思想和“宋教仁案”研究过多,而对于宋教仁其他思想研究较少,有些不平衡。
            最后,笔者认为还可以将宋教仁的思想与当时其他的政治家或思想家做出一些比较,或者说在他们的思想的影响下,宋教仁的思想出现了哪些变化等等。也就是说,对于一个思想家的研究,不能只研究他自己,而是要结合当时其他对他有影响的人来一起研究,才可以研究出更为深刻的内容。
            杨欣悦


            雪中悍刀行
            关注雪中悍刀行吧,并且捧场5000T豆(含历史行为),去领取
            活动截止:2025-12-31
            去徽章馆》
            10楼2017-02-06 18:10
            回复
              d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7-06-08 12:40
              回复
                d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7-10-17 06:31
                回复


                  雪中悍刀行
                  关注雪中悍刀行吧,并且捧场5000T豆(含历史行为),去领取
                  活动截止:2025-12-31
                  去徽章馆》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8-02-14 12:29
                  回复
                    d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8-04-25 20:42
                    回复
                      d


                      IP属地:江苏17楼2018-08-02 09:56
                      回复
                        他的字,还有人写成“钝初”,是不是应该是“遯初”,请查实。


                        18楼2019-01-10 04:4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