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吧 关注:31,629贴子:470,679

两唐书、两五代史的臣僚传记里有哪些是出自家传系统史料的?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rt


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16-10-28 13:55回复
    就是史料来源主要是墓志铭、神道碑、行状、家谱家传的?比如比较明显的旧唐书马璘传


    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16-10-28 14:01
    回复
      你这颇有清朝考证(据)学, 无征不信,阙疑存异。。。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6-10-28 14:34
      回复
        基本上都是出自行状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6-10-28 14:38
        收起回复
          郭元振我记得有行状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6-10-28 14:38
          收起回复
            通鉴里面的李泌事迹大多取自邺侯家传


            7楼2016-10-28 15:01
            回复
              以行状为史源应该是挺普遍的。墓志和神道碑多半也基于行状,所以也算同源吧。行状因为是死后不久由家人门生故吏撰写的,虚美隐恶难以避免,但一般也不至于太离谱。真到了颠倒黑白的地步,同僚们估计也不答应。真正可怕的是人死后好多年,后代鼓捣出一本家传来,当事人多半都死无对证了,全由着作者放飞自我……邺侯大概就这种。。


              IP属地:美国10楼2016-10-29 06:00
              收起回复
                两唐书史源是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可以看一下《廿二史札记》卷16,总结起来是旧唐书代宗以前基本承袭自唐代所修纪传体国史,代宗至文宗朝依据实录,武宗以后无实录,只能依据零散史料。后来北宋重修征集唐代史料,对武宗以降部分多有补充。
                韦述、柳芳等人撰写的国史很可能也是依据各朝实录写的。
                现存唐实录只有一个《顺宗实录》,从中可见重要官员去世时会在实录里留下一个小传。比如永贞元年陆贽卒,顺宗实录里就有一段陆贽的传记,和两唐书陆贽传对比一下,内容是相当接近的。两唐书陆贽传的主要史源可能就是顺宗实录。(有一个论文叫《论今本顺宗实录陆贽传及旧唐书陆贽传的史源》专门讨论这个问题。)
                陆贽的主要事迹并不发生在顺宗朝,那么顺宗实录的作者(韩愈)又是怎么给他写传记的呢?对此最合理的解释就是陆贽死后家人门生向史馆上交一份行状,史官据此作传。
                与此情况类似的还有阳城和张万福。
                由这几个个例管窥一下的话,两唐书可能相当一部分官员传记的终极史源都是行状。正如前面所说行状难免有拍马屁的一面,但史官也不是吃素的,最终被编入实录的部分应该也不至于太离谱。吧。


                IP属地:美国11楼2016-10-29 06:37
                收起回复
                  旧五代史采用实录、家史比较多一些,比如冯行袭传基本上就是抄袭墓志,新五代史按照陈尚君考证,没抄太多实录,因为欧阳修当时身边没有五代实录,所以更多采用野史笔记,这一点他自己也承认


                  IP属地:江苏13楼2016-10-29 15:38
                  收起回复
                    是冯行袭德政碑。还有葛从周神道碑,甚至可根据旧史列传记载倒过来补充残泐严重的葛从周碑文。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6-10-29 21:30
                    收起回复
                      李琪表示还我霍彦威神道碑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6-10-30 02:32
                      回复
                        家传如:《容斋随笔》四笔卷十一引《册府元龟》编修官上言:“子孙追述先德叙家世,如李繁《邺侯传》、《柳氏序训》、《魏公家传》之类
                        另外还有如张茂枢《河东张氏家传》
                        杂传如:李翰《张中丞传》、韩愈《张中丞传后叙》
                        行状:诸职事官三品已上,散官二品已上身亡者,其佐史录行状申考功,考功责历任勘校,下太常寺拟谥讫,覆申考功,于都堂集省内官议定,然后奏闻。——唐六典
                        行状问题可参看
                        李南晖 作为国史材料的唐人偏记小说:以行状为中心 2009
                        ※唐雯 盖棺论未定:唐代官员身后的形象制作 2012
                        唐雯 唐国史中的史实遮蔽与形象建构——以玄宗先天二年政变书写为中心 2012
                        邹瑜 《新唐书》增补传记之史料来源考略——笔记小说部分(导师:贾二强) 陕师大2005
                        解峰 《新唐书》增传史料来源研究(导师:张固也) 吉林大学2007
                        张媛 唐代行状及其相关问题研究(导师:王雪玲) 陕师大2015


                        IP属地:江苏17楼2016-10-30 14:17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