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东豹吧 关注:163贴子:3,611
  • 3回复贴,共1

华北豹,只生存于美丽中国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华北豹,全身遍布黑褐色花斑,似古代铜钱状。它是金钱豹的一个亚种,也是唯一仅分布于中国的一个亚种,因此也被称为中国豹。它们曾广泛分布于我国北方的广大地区,多年前,甚至在北京也能见到华北豹的踪迹。随着虎、熊的消失,豹子似乎已成了华北当之无愧的“丛林之王”。


IP属地:上海1楼2016-08-23 14:35回复
    “华北豹是我们最响的生态名片”
    从太原出发,驱车向东南行驶130公里,远离重工业城市的喧嚣和深霾,青草绿树的清新扑面而来。慵懒的山鸡在公路上大摇大摆地散步,无视汽车的来回穿梭,司机赶忙刹车,静待这些精灵从眼前步入安全地带。和顺县马坊乡副乡长范新国说:“318 省道过了榆次城区,野生动物就开始多了起来。过去,路人巴不得撞死几只山鸡回去烹饪,现在的人对待野生动物真是文明多了。”
    “ 我们这儿的气温比城市里低 10℃,山清水秀空气优,为啥还要去城市呢? ”范新国告诉记者,森林覆盖率达到46%的马坊,在自然生态方面一直如此自信。
    人总是矛盾的。人热爱自然,把自然当作宝,但人与自然之间,有时也会产生冲突:华北豹就在此地的深山中生存,当它们饥饿难耐时,会无奈地扑向散养的家畜;然而,捕获家畜简单,躲避人类就太难了。不时有这样的例子:愤怒的村民将农药洒在被咬死的牛羊身上,等豹子归来进食……这个陷阱,几乎百发百中。“现在人类进步了,基本不愿去毒豹子,但在‘一夜致贫’的危机面前,谁也难保不会丧失理智。”范新国说。
    去年,北师大和民间动物保护团队猫科动物保护联盟合作的华北豹调查项目进驻马坊。“在前期宣传中,我们发现当地村民对豹子的心态很复杂。他们习惯勇猛、睿智和敏捷的豹子伴在身边,并称之为‘老豹’;可他们又因家畜的伤亡厌恶豹子,让我们把豹子都赶走。”猫盟豹项目的负责人宋大昭坦言。
    范新国和科研人员一起,劝说村民理解并接受这个项目。从2000 年起就开始分管乡林业工作的他有两方面的考虑:短期看,确定了豹子经常出没的山头,就可以劝村民放牧时规避该山头,避免脱贫村民返贫,维护地方的稳定;长期看,生态是并不富裕的马坊人最宝贵的财富,豹子这种对环境最为敏感的顶级物种若能保存,无疑可以让生态名片更加响亮,吸引远近资本更多的目光。
    午饭后,范新国带着记者来到老魏的家:一排小平房,略显破旧,却是有车一族。老魏种了一辈子的地,去年,当猫盟找到他,请他当“老豹子队”队长,他一开始很犹豫,觉得科研的事情农民肯定干不了,后来知道只是为红外相机更换电池和SD卡,这才答应了下来。“从小听长辈讲老豹的故事,很有兴趣保护它们。而且我农闲时经常爬山,对地形熟悉,也远远地瞧见过豹子,听过它们的吼声。至于30 公里设置14 个点位之类的辛苦,我根本不怕。”老魏说。
    老魏的妻子冯大姐也特别支持“老豹子队”的工作。“保护豹子是好事啊,乡里现在都知道,这是很有面子的事情。猫盟现在只给他500 元/月的补贴,可我还是动员着他买了一辆2 万元的国产二手越野车,方便。要是到远的山头,我不放心就和他一起去,给彼此壮壮胆。”她说。
    “隔着半个月,我会去各个机位检查一下红外相机的状态,每次103 号相机都能拍到新的豹子画面。走,带你到孟岩沟山头,一定又拍到了豹子。”老魏拉着范新国和记者一起去追豹子。


    IP属地:上海3楼2016-08-23 14:36
    回复
      华北豹是最有希望被拯救的大猫
      目前在和顺及周边地区,共有70 余台红外相机同时工作。“作为民间团体,我们更多地关注华北豹的个体,目前,我们已经通过视频初步掌握了华北豹的一些生活习性:华北豹喜欢独来独往,中午和下半夜则是休息时间,常在上半夜或凌晨、傍晚出没,于林中往返游荡。而华北豹的捕猎技巧充分证明其‘超级杀手’的称号:既会游泳,又善于跳跃和攀爬;既凶猛充满爆发力,又隐忍坚强极具灵性。”宋大昭说。
      对于没什么反抗能力的狍子和有反抗能力的野猪,华北豹会采取不同的捕猎方式。红外相机拍摄的视频显示,华北豹经常潜伏在水源上方的山坡上,发现狍子来饮水后,它利用灌木丛和体色斑点的掩护,拼命地压低身体,尾巴低垂,紧贴地面从侧后方慢慢接近,抵达攻击距离后,一跃而出咬住猎物咽喉,一击必杀,突袭得手。而捕食野猪,则采取隐忍消耗的方式,跟随野猪群行动,伺机捕猎未成年或是掉队的野猪。
      红外相机还拍摄过很多意外的画面:人们常说豹子有领地观念,雌性领地可能超过30 平方公里,雄性则可能超过 100平方公里,两只成年雄豹通常不可能在一起活动,可相机也拍到过同一区域短时间内出现两只雄豹一起活动;雌性为了让小豹顺利过冬一般春季产仔,却也拍到冬天雌豹带着刚出生不久的小豹在雪地里游走的画面。
      当然,也有很难拍到的。“一般认为,华北豹会将山洞或岩洞作为巢穴。我们暂时没拍到巢穴,实在太难接近了。”宋大昭说。
      关于华北豹,仍有大量的未解之谜。而解开这些谜底的前提,便是华北豹能长久地留存。有不少人怀疑,山西这个以煤矿为名片的省份很难留住华北豹。
      “事实上,根据各地的报告,我们推断,现在山西华北豹种群有了不断增加的趋势。做到这点很不容易,关键在于山西近年来在生态建设上的努力。”山西省林业厅保护处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山西西有吕梁、东有太行,这两条古老而延续的山脉为山西提供了优质的天然林资源,也为华北豹的生存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和充足的猎物。
      从1998 年开始,山西毫不松动地执行国家天然林停采战略; 再加上从“十五”开始,山西在林业生态建设上的投资从76 亿元不断提升至“十二五”末的 616 亿元,全省森林覆盖率从“十五”的 13%提升至“十三五”末的20%;累计建 成了45 个自然保护区,这些举措都为野生动物赢得了休养生息的宝贵机会。
      与此同时,山西林业部门也积极委托第三方科研院所进行华北豹种群摸查。山西沃成生态环境研究所主任周哲峰告诉记者,目前,他们已经对山西15 个自然保护区开展了红外相机监测,根据监测数据, 他们已做出了一张华北豹在山西的分布可能性模型图。下一步,他们要建立一个完善的华北豹数据库。“由于豹粪、豹毛极难寻找,我们更多采取花纹识别的方式。豹子身上的花纹和人的一样,每只都有所不同。我们把豹子的身体分为头部,左前、左后、右前、右后、尾部等6 个区域,将不同区域的花纹进行截取、留存以及识别。”他说。
      此外,山西省林业厅正积极制定山西版本的“动物肇事补偿方案”。“说实话,这个方案很难做。目前,《野生动物保护法》对动物肇事赔偿的规定缺乏可操作性,各试点地区的标准也五花八门,亟需国家层面出台相关政策实施细则,形成一套规范,以利于下级林业部门参考。”保护处负责人说。
      北京林业大学野生动物研究所所长时坤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建议,目前,对华北豹的保护还应先从本底调查着手,切不可盲目上马保护项目。“我们是做过一些调查,大致知道了分布区域。但华北豹的准确种群数量我们尚未掌握,而且这些分布区域哪些是繁殖栖息地,哪些是扩散栖息地,哪些是潜在栖息地,哪些又是可恢复栖息地,我们尚不清楚。我们知道了威胁,却不了解威胁因子。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如何保护?要知道,保护其实也是一种干涉,不当的保护在浪费人力、物力、财力的 同时,也会对华北豹的生存环境造成不可逆的灾难影响。除了继续保护森林、 建立保护区等抢救性措施,其他措施都应该慎之又慎。” 他说,“至少,在大型猫科动物的拯救形势一片黯淡的情况下,华北豹由于分布范围相对较广、适应能力相对更强,应该是最有希望被拯救的濒危大型猫科动物。”


      IP属地:上海6楼2016-08-23 14:37
      回复
        日期:2016/8/13
        来源:http://www.tx2.org.cn/News/ShowArticle.asp?ArticleID=972
        ——End——


        IP属地:上海7楼2016-08-23 14:3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