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吧 关注:31,629贴子:470,560

宋辽徐河之战史料整理汇考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yyy


1楼2016-03-23 20:34回复
    先挖个坑


    2楼2016-03-23 20:34
    回复
      宋端拱二年秋的徐河之战,是宋太宗雍熙伐辽以来持续了三年的大规模战争的收尾之战。关于这次战役辽史无载,那么就单看宋朝方面的史料。
      以下先罗列史料,按成书年代先后排列。

      宋会要:
      「七月,大将李继隆送刍粟入威虏军,虏将于越率众万骑来邀我师,为都巡检使尹继伦袭破于唐、徐二河间,杀其大将一人号皮室者,虏相也。众大惊挠,于越乘善马遁,其下相蹂践死者无数」(按:会要历朝编修,该条内容不知确切的修入时间,但会要具一定原始性,估且列于最前。)

      武经总要:
      「端拱中,威虏军粮馈不继,贼欲窥取之,上遂遣大将李继隆发真定屯兵万余人,护送辎重数千乘。贼将于越谍知之,率精锐数万骑,将邀王师。边将尹继伦领步骑千余,缴巡塞上,正当贼所入道。贼不击而过,径袭大军。继伦谓麾下曰:“贼视我犹鱼肉,南出而捷,回日乘胜驱我北去;不捷,亦泄怒于我,将无遗类矣。今可卷甲衔枚,袭其后。贼锐气前去,其心轻我,不虞我之至。力战而死,犹不失忠义,岂能为胡地鬼乎?”众皆愤激从命。继伦因令军中秣马,侯夜,遣人持短兵,潜发蹑其后,行数十里,至唐河、徐河。天未明,贼去大军四五里,方会饮食讫,将战。继隆列阵以待之,继伦出其不意,从其后急击,杀贼将一人号皮室(皮室者,贼相也),众遂惊乱。于越方食,失匕箸,为短兵中其臂,创伤,乘善马先遁。贼望见大将奔北,因大溃,自相蹂践死者无数,馀党皆引去」

      隆平集:
      「崇仪使尹继伦端拱二年败北虏于唐河,杀其皮室相公,射虏将于越中臂,虏众大溃,相蹂践而死者不可胜数。李继隆护粮,虏骑行将及,因是获免」

      玉壶清話尹继伦传:
      「端拱中,或言威虜軍糧運不續,虜乘其虛,將欲窺取。朝廷亟遣大將李繼隆發鎮定卒萬餘,護送芻糧數千輜車,將實其廩。虜諜報之,率精銳萬餘騎邀於中道。時尹繼倫為沿邊都巡檢,領所部數千巡徼邊野,忽當虜鋒,虜蔑視而不顧,勁欲前掠。倫謂麾下曰:「虜氣銳於進,吾當卷甲銜枚,掩其後以擊之。蛇貪前行,必忘其尾,豈虞我之至耶?」遂飽秣飫膳,伺其夕,懷短兵暗逐其後。至唐河,天未明,虜騎去我軍將近,遂釋鞅會食,食罷,將戰。倫舉兵一鏖,如拉枯折朽,胡雛越旦舉匕方食,短兵擊折一臂,乘馬先遁,一皮室擊死之。皮室者,虜相也。分飛潰亂,自蹂踐,北窥之患遂已」(宋朝事实类苑同)

      东都事略李继隆传:
      「端拱初,累加至侍衛馬軍都指揮使領保順軍節度使,出帥定州。三年,送芻粟入威虜軍,虜騎八萬邀繼隆,繼隆以萬人敗之,追奔過徐河十餘里。初,詔止令堅壁清野,繼隆曰:閫外之事,將帥得裁也。中黄門杜延夀止之不能,故成功」

      长编:
      「威虜軍糧餽不繼,契丹欲窺取之,詔定州路都部署李繼隆發鎮、定大軍護送輜重,凡數千乘。敵將于越諜知之,率精銳數萬騎來逆。崇儀使北面緣邊都巡檢尹繼倫率領步騎千餘人按行塞上,正當敵所入道,敵不擊而過,徑襲大軍。繼倫謂麾下曰:「彼視我猶魚肉耳,南出而捷,乘勝驅我輩北去;不捷,亦洩怒于我,我無遺類矣。今捲甲銜枚襲其後,彼銳氣前去,心輕我,不虞我之至,萬一有所成,縱死猶不失忠義,豈能為邊地鬼乎!」眾皆憤激從命。繼倫因令軍中秣馬,會夜,遣人持短兵潛發躡敵後。行數十里,至唐河、徐河之間,天未明,敵去大軍四十五里,繼倫列陣於城北以待之。敵方會食,既食,則將進戰,繼倫出其不意,急擊之,殺敵將一人,號皮室,皮室者,彼相也,眾遂驚亂。于越食未竟,棄匕箸,為短兵中其臂,創甚,乘馬先遁。敵望見大軍,遂奔潰,自相蹂踐死者無數。繼倫與鎮州副都部署范廷召,追奔過徐河十餘里,俘獲甚眾。定州副都部署孔守正又與敵戰曹河之斜村,梟其帥大盈相公等三十餘級。敵
      自是不敢大入寇,以繼倫面黑相戒曰:「當避黑面大王。」丁未,授繼倫洛苑使、領長州刺史,巡檢如故。(范廷召、孔守正事,皆自本傳剟出附見。恐曹河之捷復在異時,更當細考。)」

      九朝编年备要:
      契丹寇威虏军,击败之。尹继伦、李继隆败之于唐、徐河间,杀其相皮室,其大将裕悦被伤遁走,俘获甚众。自是不敢大入寇,以继伦面黑,相戒曰:当避黑大王。

      宋史范廷召传:
      「二年,转殿前都虞候、领凉州观察使、镇州副都部署。大破契丹三万众于徐河,斩首数千级」

      宋史孔守正传:
      「俄命为定州行营副部署,受诏诣保州军开道,遇敌于曹河,与战数合,枭首三十余,获马五十匹」

      宋史李继宣传:
      「与李继隆部刍粮抵威虏,还度徐河,为敌追袭。继宣驻军与斗,杀获甚众。又领骑二千,败契丹于保州西射城」

      宋史王杲传:
      「命督饷藁趣威虏军,还抵徐河。时尹继伦与寇战,小衄。杲适遇贼河上,即按兵拒之,杀贼,夺所乘马」

      宋史李继隆传:
      「端拱初,制授侍卫马军都指挥使领保顺节度。九月,出为定州都部署。初,朝议有寇至,令坚壁清野,勿与战。一日,契丹骤至,攻蒲城,至唐河。护军袁继忠慷慨请出师,中黄门林延寿等五人以诏书止之。继隆曰:"阃外之事,将帅得专。"乃与继忠出兵,战数合,击走之。二年冬,送刍粟入威虏军,蕃将于越率骑八万来邀王师,继隆所领步骑裁一万,先命千人设伏城北十里,而与尹继伦列阵以待。敌众方食,继伦出其不意击走之。继隆追奔过徐河,俘获甚众」

      宋史尹继伦传:
      「端拱中,威虏军粮馈不继,契丹潜议入寇。上闻,遣李继隆发镇、定兵万余,护送辎重数千乘。契丹将于越谍知之,率精锐数万骑,将邀于路。继伦适领兵巡徼,路与寇直。于越径趋大军,过继伦军,不顾而去。继伦谓其麾下曰:“寇蔑视我尔。彼南出而捷,还则乘胜驱我而北,不捷亦且泄怒于我,将无遗类矣。为今日计,但当卷甲衔枚以蹑之。彼锐气前趣,不虞我之至,力战而胜,足以自树。纵死犹不失为忠义,岂可泯然而死,为胡地鬼乎!”众皆愤激从命。继伦令军中秣马,俟夜,人持短兵,潜蹑其后。行数十里,至唐河、徐河间。天未明,越去大军四五里,会食讫,将战。继隆方阵于前以待,继伦从后急击,杀其将皮室一人。皮室者,契丹相也。皮室既擒,众遂惊溃。于越方食,失箸,为短兵中其臂,创甚,乘善马先遁。寇兵随之大溃,相蹂践死者无数,余党悉引去。契丹自是不敢窥边」


      3楼2016-03-23 20:37
      回复
        接着聊聊?


        IP属地:广西6楼2016-03-23 21:10
        回复
          宋史本纪:
          「辛丑(7月23日),契丹犯威虏军,崇仪使尹继伦击破之,杀其相皮室,大将于越遁去」

          辽史本纪:
          「是月(6月),休哥、排亚破宋兵于泰州。秋七月乙酉,御含凉殿视朝。丙戌,以中丞耶律核麦哥权夷离毕,横帐郎君耶律延寿为御史大夫。癸巳(7月15日),遣兵南征。甲午,以迪离毕、涅刺、乌濊三部各四人益东北路夫人婆里德,仍给印绶。丁酉(7月19日),劳南征将士。是日,帝与太后谒景宗皇帝庙」


          7楼2016-03-24 08:25
          回复
            下面先交待一下记载中出现的几个地名间的地理位置关系:
            1,威虏军:临近宋辽边境的军城,位于北方辽军入侵的来路上。
            2,漕河:在威虏军之南。
            3,徐河:在漕河之南。
            4,唐河:在徐河之南,与徐河、漕河大致平行,三条河均为东西流向。
            此战宋将李继隆奉命护送粮草北上,依次要渡过唐河、徐河、漕河,最终抵威虏军。辽军南下的路线则反之。


            8楼2016-03-24 08:29
            回复
              (一)辽兵8万之说的谬论
              由上列史料可见,8万辽军之说最早出现于东都事略李继隆传中。原由是东都事略将端拱元年的唐河之战与二年的徐河之战混为一谈了(记年也有错讹,端拱年号只有两年,「三年」应为「二年」)。李继隆那些慷慨之语及辽军兵力8万之说,实际皆是典出自前一年唐河之战的描写。以下仅举两个早期记录,李继隆墓志铭和隆平集的记载:

              「是岁(端拱元年),匈奴八万骑寇中山,公之众才二万。内谒者传诏,俾坚壁以待之。公谓诸将曰:阃外之事,吾得专之也,往年河间为人所误,不即死者,正为今日耳。护军袁继忠壮其言,跃马从之,大破虏于唐河」

              「端拱初,为镇州都帅,以万人败虏八万,逐北数十里。初,诏止令坚壁清野,继隆曰:阃外之事,将帅得裁也。中黄门杜延寿止之不能,故成功」

              李继隆墓志铭是最早描写该战的史料。而略晚的隆平集是东都事略的直接史源之一(很多地方语句都是照抄的),大体就可以看出这谬误是如何形成的了。
              更晚成书的宋史李继隆传虽然将李继隆果断出击的事正确系于端拱元年的唐河之战,但却很反常地不提大败8万辽军,只轻描淡写地写到「击走之」。这是宋史本传故作谦虚吗?再一看后文,原来大败8万辽军的重头戏同样给编排在了后一年的徐河之战,显然是沿袭了东都事略的错误。
              所以,此战辽军8万之说只是个张冠李戴的误记。


              9楼2016-03-24 10:10
              收起回复
                话说战象兄何时拔拔宋金战争?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6-03-24 17:30
                回复
                  (二)并非一战而决
                  一战而决的说法,大抵都自诸书尹继伦传记所见。从文字描写看,它们很可能具有同一个来源。其言尹继伦带领的一支巡边部队正撞见南下的辽军,于是暗中一路尾随。行至徐河以南、唐河以北时,辽军前与护粮北上的李继隆部相遇。黎明时分,当辽军与正面的李继隆部对垒时,尹继伦从背后发起突袭,击伤正在进食的辽将于越,辽军败逃,辽人自此不敢犯边云云。
                  可是细察史料,宋史王杲传与李继宣传不约而同提到:「还度徐河,为敌追袭」、「还抵徐河」,说明是宋军送交完粮草后从威虏军返程,再次回渡徐河时遭辽军追袭。这与「將實其廩」、「李继隆护粮」、「邀于中道」等等运粮北上途中遇敌的情形不一致。而王杲传又说其时尹继伦战不利,更不是偷袭得手的情形。此二传中所记战斗显然与那场黎明时分的偷袭是不同的两次。第二次交战的时间当是在首次交战后的次日,亦或一两日之后。尹继伦或两次战斗都有参与,只不过第二次战斗他表现不佳,所以其本传避过不书。
                  宋人的多数史料里不书这第二次战斗,大约也是因为这次战斗实际可能并不甚妙。李继宣传虽称:「杀获甚众」,但随后却又记到在保州西破辽军。保州在徐河以南,也就是说在第二次徐河之战后,辽军不退反进了。而王杲传更只很谦虚的说:「杀贼,夺所乘马」。
                  当然,这里还要一提,尹继伦本传的原始取材来源现未知。但已知许多宋将传记主要取材于墓志铭、神道碑、行状、家集等(就比如李继隆传,后文还要详说)。对此,清人赵翼在其廿二史札记中早已一针见血地指出过:

                  「元修宋史,度宗以前多本之宋朝国史。而宋国史又多据各家事状、碑铭,编缀成篇,故是非有不可尽信者」

                  这就是本传记载往往更为夸张失实的直接原因。尹继伦本传的内容如果来源同样是以上这些东西(惜未见存世),那么这个偷袭大胜的故事也就并非那么靠得住了。两次徐河之战之说就可能得再商榷。
                  不过端拱二年秋的战事,宋辽双方进行了一系列对抗,战场也不限于徐河,这点无疑问。此外李焘在长编中怀疑孔守正传提到的漕河之战与徐河之战不在同一时间,也是一例旁证。所以辽军方才入境就被一击打得一败涂地之说,可以肯定是尹继伦本传夸大其词。


                  11楼2016-03-24 22:44
                  收起回复
                    战象兄觉得曹玮和李继隆这二人的真实水准如何?


                    13楼2016-07-18 09:59
                    收起回复
                      如果契丹的对手是南宋会打成什么样子


                      17楼2016-07-29 19:21
                      回复
                        这里顺便批驳一个很有代表性的反方观点,见下图(摘自何冠环:宋辽唐河、徐河之战新考):


                        来自iPhone客户端21楼2016-09-24 18:51
                        回复
                          另外,何文以辽史耶律休哥传和萧排亚传中无载统和七年6月南征之事,以此为由质疑辽史本纪中战事的真实性。这也是十分不妥的。因为在辽史耶律休哥传和萧排亚传里,连整个统和六年的南征大战事都同样没记一个字。然而辽史本纪中却记载了他俩当年的不少事迹:
                          ·
                          【(统和六年8月)戊午,休哥与排亚、袅里易捉生,将至易州,遇宋兵,杀其指挥使而还】
                          【(9月)庚戌,次涿州,射帛书谕城中降,......闻宋军退,遣斜轸、排亚等追击,大败之】
                          【(10月)癸未,进军长城口,宋定州守将李兴以兵来拒,休哥击败之,追奔五六里】
                          【(11月)己酉,休哥献黄皮室详稳徇地莫州所获马二十匹,士卒二十人】
                          ·
                          此类情况在辽史中不罕见,以下仅再举一例。
                          ·
                          辽史本纪:
                          【(统和二十年四月)甲戌,南京统军使萧挞凛破宋军于泰州】
                          ·
                          辽史本纪所述此战事,在辽史萧挞凛传中亦无载。但它却被宋方史料所一致证实。
                          ·
                          长编:
                          【(咸平五年五月)先是,契丹入寇保州,緣邊都巡檢使深州團練使楊嗣、莫州團練使楊延朗率兵禦之,部伍不整,為敵所襲,士馬多失亡】
                          ·
                          宋史杨延昭传:
                          【五年,契丹侵保州,延昭与嗣提兵援之,未成列,为契丹所袭,军士多丧失】
                          ·
                          宋史杨嗣传:
                          【五年,边人寇保州,嗣与杨延昭御之,部伍不整,为所袭,士马多亡失】
                          ·
                          所以何文的基本论据其实也是站不住脚的。


                          来自iPhone客户端23楼2016-09-24 19:00
                          回复
                            其实辽史反而记载了中原史料没记载的张敬达击毙契丹夷里堇。


                            IP属地:浙江24楼2016-09-24 19:28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