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吧 关注:217,764贴子:6,419,079

【原创】热血江湖——十六位古本水浒传猛将大汇总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古本水浒传》是《水浒传》的一个比较冷门的版本,不过比起《简本水浒传》来貌似近几年有雄起的劲头,这本书相信吧里很多朋友都看过,那咱就长话短说。这本书的前七十回,包括楔子,都与传统的《水浒传》相差无几,然而后半部分的故事却是另一个风格,没有受到朝廷诏安的梁山俨然成了一方枭雄,而朝廷面对这群人畜无害但是时常又风风火火闯九州的罡煞凶神也不可能视若无睹,由此引发了一次又一次的冲突,这就带出了许许多多的悍将猛士,这一次就来看一下这一群让梁山好汉也感到棘手的角色。
说起来,《古本》里梁山的对手几乎到处都是,但是真正给好汉们造成麻烦的大多来自于朝廷或正规的军队,而在这些人里却很少有穷凶极恶的角色,简单来说他们的目的只有四个字——忠君报国,所以在“各为其主”的背景下,双方战斗的惨烈程度相比于《荡寇志》有过之而无不及。不过,作者并非老俞那样对梁山恨之入骨,他对梁山更多的是一种爱憎皆有的情感,这群凶神一方面攻城掠地却又不滥杀无辜,反而更多的是行侠仗义,除暴安良;另一方面,这些好汉啸聚一方,是朝廷的心腹大患,朝廷派兵围剿却屡屡失败,这给本就处于风口浪尖坠的北宋王朝也带来了人力财力上的消耗,所以书的最后作者给了梁山群雄一记“惊雷”,意在敲醒这群草莽英雄。
“罡煞群雄,应劫寰中。天遣治乱,长人执弓。戈矛化铁,战马嘶风。云飞星散,水碧山空。无终有始,有冬无春。玄机谁识,入圣通神。奉师养亲,抱璞全真。敢违天命,雷火焚身!”公孙一清下山之时留下的这段文字,已经严明了梁山的命运,只是书里并未让这些事应验,反而是《荡寇志》让公孙一清的话成了现实,这倒与历史的真实情景相符,相比之下,原著以及其他续书的结局反而显得过于理想化,失去了某些真正有价值的启示,这算是我对这本书的一点看法。


1楼2016-02-27 16:26回复
    东方一战梁山
    【初战黑旋风,却吃下马威】
    话说铁方梁兵马未动,梁山反而已经大军压境,这一招“反客为主”激怒了这员虎将,于是展开了跟梁山的第一战。铁方梁遇到的第一个对手是梁山杀神黑旋风。李铁牛可谓是古本里最活跃的好汉之一,几乎每次大战都能看到那明晃晃的两把板斧,相对于原著,铁牛在古本里的武力有了质的飞跃,虽然原著里也不弱,但是罕有跟猛将单挑的记录,而在这本书里黑旋风的确赚足了票房。
    相对于李逵的暴脾气,铁方梁也不是个善茬,两个火炉加在一起会怎样,诸位一定心里有数。这两员虎将第一战,铁方梁五十回合之上占了上风。乍一看这并没有什么,但是看官们要知道李逵在书里的步战实力已经直逼鲁武二人,只是比二人多一分鲁莽,所以经常吃点小苦头,好在李铁牛皮糙肉厚又有几分傻福,所以倒也没什么。这里李逵虽然已经落了下风,但是好勇斗狠的性格让其不能也不会就此退却,铁方梁纵然力大无穷却也一时拿不下杀红了眼的黑旋风,终于,李逵等来了梁山援军,铁方梁的队伍反而因为没有提防而被当成了肉靶子,这一战铁方梁其实是打了个败仗,不过也让梁山诸将意识到了此人有勇无谋,不过这也是铁方梁唯一的弱点了。
    【夜战双雄,全身而退】
    前番说完铁方梁有勇无谋,后文就紧跟着来了个证明。尽管铁方梁严加防范,还是被梁山的偷袭搞得焦头烂额,不过铁方梁不是酒囊饭袋,智谋和反应上的不足完全可以由武力挽回一些颜面。铁方梁突围之时,当先遇到了急先锋和病尉迟。急先锋就不用说了,也是个煽风就着的火药桶,那一柄开山大斧绝对是金字招牌,虽然在书里索先锋经常吃瘪,但是实力不容小觑;另一位可是拥有无数粉丝的病尉迟,原著直逼八骠的实力让其声名显赫,不过孙提辖在书里的表现其实还不如《荡寇志》,即便这样也不是个好惹的主。一般战将遇上这俩人,就只能祈福了,但是铁方梁愣是要碰一碰这俩硬钉子。三马相交,铁方梁轮动家伙直接从力气上压制住了二人,夺路而走,这等实力,即使是卢老二见了恐怕也会咋舌。
    【路遇菜鸟,信手完虐】
    摆脱了两员马将,迎面又撞上了两员步将——小遮拦&石将军。小遮拦一口朴刀,石将军一柄铜锤,二人直奔铁方梁。说实话,不是贬低,这二人的实力实在是不能跟刚才那两位同日而语,这不没打几个回合,力量稍弱的穆春就差点被打飞兵器,狼狈逃窜,石勇虽然没有这么惨,但是铁定是打不过了,再不走兴许还会有性命之忧,于是也识相的败了下去。铁方梁估计也明白梁山上也并非个个都是高手,刚才这俩完全是外强中干,于是放心大胆地往前走。
    【又遇敌将,义愤填膺】
    铁方梁没走几步就又遇上了一个硬茬——九纹龙史进。史大郎一直是一支潜力股,时不时的就能爆发出令人瞠目结舌的实力,不过他这次就没那么好运了,对手不仅力大无穷,而且技巧也不输,史大郎不到十个回合就已然支撑不住了。铁方梁可能认为梁山小觑自己,净派一些菜鸟来耍自己,于是愤怒之下欲将九纹龙置于死地,其实史进的武力实在是不弱,只是遇上了更强的敌手而已。
    【神力惊人,万夫莫当】
    史大郎正在危急之时,美髯公及时杀到,打了一个还算凑合的助攻,拦住了满身怒气的铁方梁。史进得了助手,便准备扳回一局,回马与朱仝一起夹攻。然而,史大郎这一次运气实在是不好,朱仝的武艺确实不弱,但是同样是力量上的差距,“枪尖和铁方梁一碰,火星直冒,两臂酸麻”,这一下估计是拿不住长枪了,回马败走。史大郎估计想多找回点面子,没有紧跟着走掉,反而独斗铁方梁,但是史大郎发现自己确实跟对手有差距,在这么下去估计走都走不掉了,毕竟性命比面子重要,于是非常识相的再次败走。这一次也是史大郎判断失误,没想到那么强劲的助攻都不行,这一次的对手可是前所未有的恐怖。
    【判断失误,狼狈回城】
    铁方梁打了这半天,见自己这边溃不成军,也无心再去追杀败将了,正准备回州城,却又遇上了一队人马。这一次的对手是前所未有的难缠——没羽箭张清,外加花项虎和中箭虎。二虎倒没什么可怕的,铁方梁十个回合之内便让二人感觉到了压力,张清见自己的副手这么不给力,也只能来一个三打一,但是铁方梁起了斗心,一时半会儿是拿不下。好在张清不是前面那几位,除了不太高明的枪法,还有一招异常高明的法宝,张清用出了看家本领,一石子打中铁方梁的下颏,估计东方将军是头一次吃这种亏,正在战斗中突然下巴挨了一下,这滋味搁谁身上也不好受,铁方梁被这一石子打得没了斗志,拨马飞逃。张清却不忍这么好的战利品就这么跑掉,于是挺枪直追。铁方梁回马再战,几个回合下来,打废了张清的长枪,张清估计这才意识到让这个家伙走掉才是上策。铁方梁这一次见好就收,憋着一口气总算是回到了泰安。这一次偷袭,不但葬送了部下人马,自己也吃了点亏,铁方梁心里的郁闷不言而喻。


    4楼2016-02-27 16:28
    回复
      梁山宿敌,阴魂不散;卷土重来,纵横疆场——铁棒 栾廷玉
      栾廷玉,如果说谁不认识他,那么可以断定此人没看过水浒。说起来,栾廷玉在书里是一个很特殊的角色,特殊在哪呢?首先,他作为祝家庄的教师出场,而三打祝家庄是水浒里的重头戏,然而就是在这么一场大戏里栾廷玉的武力表现仅有寥寥几段,智谋就更不用多说了,否则也不会弄得家破人亡,这还不是最特殊的,他最特殊的地方在于下落不明。祝家庄里所有有头有脸的或死或降,最起码有个结局,而栾廷玉只是凭宋江的一句话就交代了,没有首级示众,但也没有逃走的情报,因此他的去向就成了水浒的一大谜题。正因为如此,许多续书的作者抓住这个漏洞,不厌其烦的将其死而复生地再次搬到书上,并且无一例外地都是与梁山或者梁山后人为敌。在这些续书里,除了《水浒后传》中与梁山幸存好汉化敌为友之外,其他的书中无一例外地都跟梁山战斗到最后,并且大多数都是以梁山失败为结局。《古本水浒》后半部同样也有栾教师的身影,并且是一个戏份很重的角色,以至于跟前文判若两人,这也是《古本水浒》的一个疏漏之处。
      栾廷玉一战梁山泊
      【临危受命,征讨梁山】
      既然设定栾廷玉没死,就得先交代祝家庄大战之后的故事。在《古本》里,栾廷玉当初从乱军中突围之后,便一路飘荡至京城。也是运气好,托一位朋友的介绍,栾廷玉有幸投入高俅门下,不久便做了莱州兵马都监。说起来也颇有意思,当年栾教师的师弟病尉迟孙立是在登州做提辖,而栾廷玉如今是在临近的莱州做都监。
      栾廷玉当上了大官,也没有忘了跟梁山的深仇大恨,偏巧高俅正因为梁山好汉劫走了燕青而怄气,于是便推举栾廷玉为大将,带领九千兵马浩浩荡荡往梁山进发。这等消息自然瞒不过梁山群雄,宋江这才得知当年的栾廷玉并没有死,于是积极备战,准备迎敌。如果按照前文,栾廷玉的本事并不十分高强,对大聚义之后群英荟萃的梁山来说实在是构不成什么威胁,然而此时的栾廷玉仿佛换了一副身躯,竟然让梁山头疼不已。
      【初战告捷,生擒刘唐】
      说实话,之前我对栾教师的定义最多就是八骠,而然栾廷玉第一战就让我大跌眼镜。栾廷玉的第一个对手是赤发鬼刘唐,实力强悍的主。然而栾廷玉二十回合过后便一钢鞭打翻了刘唐,将其生擒,这等手段估计八骠中罕有人及。
      【突遇师弟,怒气冲天】
      打倒了刘唐,梁山这边急忙来救,但还是晚了一步。这次梁山的援军是病尉迟孙立和水火二将,孙立是栾廷玉的师弟,但二人在前文并没有比试过,孙立也只是说栾廷玉的手段他尽知,并没有分出个高下,在大多数读者眼中,估计栾孙两人是同一档次的。
      但是此栾廷玉非彼栾廷玉,二三十合,孙立力怯而回。没错,你们没看错,孙立力怯!这估计是很多孙立粉丝接受不了的,但是事实摆在眼前,孙立败了,当年的呼延都没有这等威风。这是书中孙立第一次败绩,并且不是唯一一次,你知道这是多么令人高兴···额,伤心的事。如果前一战不能说明问题,那么这一战把栾廷玉的战斗力直接推上了五虎档。
      【再败水火,横扫小彪】
      孙提辖败走了,随后上来的是水火二将。水火二将的武艺实则不弱,在宣郝面前能保持不败,尤其是单廷圭,不管关胜五十回合之后的拖刀计是预谋在先还是不得而为,圣水将的武艺已经可以在地煞里傲视群雄了,甚至在《荡寇志》中也得到了雷将的肯定,神火将更多的是体现在火攻部队上,但是武艺跟宣赞也是平齐,这样一对不弱的组合却没有让栾廷玉感到棘手,“使展神枪,左挡右架,前挑后搠,兵器哪得入门,二将反累得力乏难支”,面对体力稍有损耗的对手竟然还是被打得力乏,要么是二人武艺不如以前,要么就是栾廷玉确实已经有了五虎的实力。
      水火二将狼狈败回,跳涧虎抡刀迎上。这样的对手在栾廷玉看来如同儿戏,十个回合便挑落了陈达的头盔。暂且不要纠结为何陈达用刀的问题,单凭这个战绩,栾廷玉比刚出场的史进就要高出许多。
      接连被打败这么多兄弟,宣赞再也忍不住,提刀出马。说起来,像宣赞这样军官出身的,通常不会输给一个教师,当然栾廷玉如今也是军官,或许在军队中得到了历练,导致实力突飞猛进也不是没有可能。宣赞的刀法不弱,然而栾廷玉“一杆枪如毒龙探爪,怪蟒翻身,宣赞的刀,只在枪尖儿影里翻飞”,很明显实力远在对手之上,宣赞完全已经处在了下风,斗到紧急的时刻,栾廷玉枪里加鞭打得对手吐血而走。这里其实一直有一个问题,栾廷玉在前文书中是没有钢鞭的,出场的时候是一杆铁枪配暗器飞锤,这后半部分突然改成了和师弟一样的装备,也是有些唐突,后半部分孙立的枪鞭丝毫没有展现,反倒是其师兄枪鞭双绝,估计是作者在二人师出同门基础上做的修改,以至于将栾廷玉的画风彻彻底底地改变了。
      打伤了宣赞,搭档郝思文理所应当地前来救援。这本书里的井木犴实力非凡,跟栾廷玉“人马搅做一团,刀枪混成一片”,竟然让两边看得眼花缭乱,不过随后栾廷玉突然发力,震开了郝思文的虎口,看的出栾廷玉的基本战术:遇到弱的,直接秒之;遇到稍强的,便先耗其体力,随后突然发力压制,并且栾廷玉的耐力不是一般的好,连战七将丝毫没有累的迹象,难道是仇恨化为了力量?
      【连战八骠,气势如虹】
      如果说前面的头领算不得高手,那么接下来这一位可是一位重量级的对手——关西青面兽。杨志的实力在前文有目共睹,比不得五虎,但是在八骠里却是排在前面的,在某些评书里杨志甚至成为了八骠之首,而且此人知名度也比其他几人高,谁让咱是杨家后人呢?其实本来这一场是大刀关胜的场次,毕竟两员副将被打败,作为大哥再不出面,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然而,杨志抢先出马,栾廷玉也是颇知其能,不敢小觑,于是小心对付,“二人照面,双枪并举,枪来时如万点梨花,枪去处似千层雪浪,各自逞能,两不相让”,这一场并没有分出高下,毕竟是八骠级别的战将,如果二三十合便败走,那栾廷玉可以上天了。
      PS:看到了吧,孙提辖其实就是小彪实力,真正的八骠是不会速败的。(孙吹别打我···)
      杨志这边还没分个高下,自己队伍里有人先急了,谁呢?急先锋!索超这种暴脾气怎么能容忍别人一次又一次抢先,小彪们也就罢了,杨制使这打了半天还不见高低实在是让人窝火,终于忍无可忍,抡起大斧就替下了杨志。杨志倒也没有争功的意思,就栾廷玉来看,自己打一天恐怕都不能胜,换个人消耗消耗体力也是不错的。
      说起来杨志的战斗风格也是耐战性:先耗尽对方的体力,然后再出招击杀,索先锋就不同了,也不答话,大斧头就跟不要钱似的,一下又一下,索超的意思书中言明,“这么接二连三,只要着俺一斧,身体便做两段”。想法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他这点小心思逃不过栾廷玉的眼睛,栾廷玉将计就计,“只是遮拦格架,不发一枪”,三十回合之后,索超终于累了,这时栾廷玉还带有调戏意思的问对手是不是“急先锋”,索超也终于开了口。随后,栾廷玉画风一转,“抡眉努目,枪尖儿如雨点般刺来,杀得索超气力不支,两眼昏花,斧法慌乱”,此刻的索超很有点程咬金的感觉,三斧头不济事便成败局。当然,这本书里索超的运气也忒差了,跟孙提辖一样,憋屈极了,这个以后再说。既然对手已经乱了章法,那就不再客气,这一次栾廷玉连钢鞭都没拿,直接一枪杆把索先锋扫下马将其生擒。看到这,栾廷玉已经不是五虎的感觉了,梁山五虎将敢说没有一个人能在这种车轮战中有如此战绩,栾廷玉确实要上天了。
      【迎战大刀,全身而退】
      连八骠级的都败了,只能五虎大将出马了,而此时阵中只有大刀关胜再次,况且关大刀已经憋了半天了,再不出马,青龙刀就要自己飞出去了。关胜一出马先跟栾廷玉磨嘴皮子,具体内容就不说了,反正就是那一套,按理说栾廷玉有理在先,但是却说不过关胜,看来口功尚需锻炼,栾廷玉本着“能动手尽量别嚷嚷”的原则开打!
      “两边擂鼓呐喊,各自助威。但见四条臂儿纵,八个马蹄翻,你思将俺枪挑,俺欲把你刀劈,枪起时石走沙飞,刀落处神愁鬼怕”这场战斗比前几场要凶险的多,五十回合过后,栾廷玉回马便走,关大刀这时已经杀到兴头,正要追赶,却因为自家鸣金而作罢。事后花荣说“栾廷玉枪法精通,全无破绽,又无力怯之形,忽然败走,只恐其中有诈”,到底是不是真败暂且不说,这栾廷玉也太牛了,前前后后十员大将,从五虎到小彪,基本都是高手,尤其是最后这位关胜,那可是五虎之首(你别跟我犟,这本书里关胜还真是五虎之首!)就这么一场车轮大战,这货竟然全无“力怯之形”,呼延估计知道了都要羞愧死。这本书里栾廷玉的实力算是最高的,已经到了要逼老卢出马了的程度了。虽然乍一看还是不如史文恭,但是祝家庄要是有这么牛逼的人,还用得着跟其他两家联盟吗?我倒宁愿作者把他改成“栾廷芳”啥的来替兄报仇,要不然很容易误导小读者的。


      7楼2016-02-27 16:29
      收起回复
        前作龙套,今日劲敌;沙场悍将,兵革互兴——大刀 闻达
        说过了栾廷玉和周谨两位熟人,这次我们再说一位梁山的熟人,相对于前两位,这位在前文书中虽然设定挺高,但表现甚少,对于这样的角色,水浒续书系列肯定会弥补他的戏份,《古本水浒》就是个例子。
        大刀闻达,原大名府兵马都监,在杨志踢馆的时候出现过,但只是个看客,唯一的存在感就是夸了杨志索超几句,再次出场是宋公明攻打大名府的时候,闻达和基友李成出场跟归顺梁山的关大刀打了一架,然后就保护着梁中书跑了,从此杀青。
        原著里提前杀青,往往会在续集里咸鱼翻身,如果不信就看看栾廷玉。不过,相对于栾教师,闻达的翻身次数并不多,除了在《荡寇志》中顶了个雷将转世的名头威风了几乎一整本书,再就是这本《古本水浒》了。说起闻达的武艺,原著言明“有万夫不当之勇,这句话在水浒里还是挺有分量的,当然因为他一直没有啥出色的表现,所以通常会作为反面教材,但是《古本水浒》将这句话进行了很好的证明。
        闻大刀一战梁山
        【镇守沂州,巧遇梁山】
        闻大刀出场的时候却不是在河北大名府,而是在山东沂州府担当兵马总管,当然并不是因为犯了事,而是沂州府附近贼匪众多不大太平,所以特地将其调来镇守州城。本来沂州府跟梁山没仇没怨的,闻大刀理论上到退休也不会跟梁山有啥纠葛,但是《古本水浒》里的梁山好汉是一刻也不消停,就比如这鲁大师,就为了替林教头报仇,一个人引发了这场战争。
        这林教头因为扑天雕李应报了兄长之仇而“触景生情”病倒了,安神医言明“武师患的实是一种心病,单仗药石草木,恐怕一辈子不会痊愈。常言道得好,心病须将心药医。除非遂了他的心愿,病才会好”,这明摆着高俅父子不死,林教头这病就好不了,很有可能哪天就挂了。作为好基友的花和尚自然不会眼睁睁的看着兄弟含恨而终,所以决心独自下山去取高俅父子的人头。
        大和尚为兄弟两肋插刀的豪情还是值得称赞的,但是这种匹夫之勇实不可取的,偌大一个京城,你花和尚有多大能耐能取到高太尉的人头,闹呢?!当初在华州城就栽过一次,真是好了伤疤忘了疼。不过这些都想多了,鲁大师这个路痴,三走两走就走错了地,后面的事呢吧友们翻翻书就行,反正跟闻达关系不大,真正牵扯到闻达是因为鲁大师以及随后下山的人无意中得知高衙内病卧沂州,这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省去了多少麻烦,而且这支队伍里要智囊有智囊,要猛将有猛将,所以一支“刺高小分队”就地成立。
        【恶斗三将,死里逃生】
        计划十分的顺利,高衙内在病中糊里糊涂就丢了首级,梁山小分队还得到了沂州太守这么一个人质,于是闻达为了解救人质正式登场。说中描写闻达“刚强勇猛,性烈如火,惯用大刀,人莫能敌”,相对于原著多了一个暴脾气的设定,后来也证明这货的脾气不是一般的大,梁山霹雳火也难望其项背。闻达一出场就遇上了梁山步战第一人鲁智深,这里的闻达比《荡寇志》里牛气多了,五十回合跟鲁大师打了个平,不过说起来鲁大师在书里但凡遇到高手就是个平手,是出了名的平手王,所以也没啥稀奇的。
        后面的九纹龙见大和尚这么墨迹,颇有些心浮气躁,提刀便杀到马前,鲁大师见有人替自己倒也不客气,顺手把闻达交给了史进。这里史进的本事颇有些长进,刀对刀短时间没落下风,反倒是闻达的副将温钦看不下去挺枪出马,这边二打一,梁山有人也看不下去了,这个人就是另一个步下猛将武松。武行者并不屑于跟温钦这种不入流的武将交手,直接奔闻达而去,温钦就留给了史大郎。
        要说这武二郎确实是了得,不管在那本书里,有武松的地方就有希望,一对戒刀跟闻达大刀相抗,龙争虎斗。那边温钦倒也不弱,跟史进一时也没分胜负,而沂州城另一员都监韦豹也出马相助,这位韦都监也十分了得,前文言明其“力大无穷”,一对双锏敢跟鲁大师的禅杖相碰,不简单。这三对都是棋逢对手,但是温钦终归是稍弱,被史进一刀劈死,此刻武松小宇宙陡然爆发,“奋神威滚到马前,一刀砍去前蹄,闻达在马背倒栽下来”,霸气十足!虽然是占了车轮战的便宜,但是《古本》里的便宜可不是想占就能占的,你要是没啥真本事,就算对手就剩一口气你也未必就能拿下。本来如果闻达就这么交代了,那就排不到这里了,但是这货偏偏还不到杀青的时候,所以很幸运的被部下救走了,然而武松这等战绩也直接把闻达的武力档次踢出了前五。在这里插一句,在《古本》里没跟梁山打过车轮战的都不是高手,而能从梁山车轮战里活下来的,那才是值得一提的。


        15楼2016-02-27 16:32
        回复




          23楼2016-02-27 16:41
          回复
            表现不俗,昙花一现——陈飞、韦豹
            陈飞,恐怕没几个人记得《古本》里有这号人物,有的人可能翻遍书也找不到,因为此人的出场只有短短的一段,但是这位出场最短暂的武将却有着不俗的实力。陈飞是寇州兵马提辖,但是在寇州遭袭的时候却不在城里,直到寇州城破才姗姗来迟。书中对陈飞的描述如下:“身强力大,黑面浓髯,使得钢鞭,骑得劣马,好不了得”,这样的评语在《古本》里完全提不起读者的兴致,所以陈飞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这货是一个龙套。但是“行家一出手,才知有没有”。急先锋当先出马跟这黑脸大汉交战,本来以为索先锋这次能拿个人头,毕竟前面被栾廷玉和闻达轮番欺负,索超作为一个八骠确实有些掉价。然而这一回再次事与愿违,索先锋再次被欺负,三十回合被陈飞一顿钢鞭打得力怯,单看这一战绩陈飞几乎超越了五虎,不过事实证明这货的实力并没有上天,双枪将铁枪出手,陈飞最终殒命沙场,不过这一战也证明了《古本》把索超黑得不轻,基本快到小彪了。
            韦豹,估计读者再次蒙圈,这又是谁?没办法,梁山总不能把大宋的武将都杀光,总得留下一两个无仇无怨的去保家卫国,韦豹就是其中之一。韦豹原先和大刀闻达均为沂州守将,也和闻达一起跟梁山好汉交过手,不过韦豹并没有什么战绩,之所以提及是因为这货有膀子力气,书中言明韦豹和闻达一样,是城中最厉害之将,“善使两柄金装锏,力大无穷”,韦豹没有个“赛叔宝”的外号真是可惜。虽然“力大无穷”这个词在《古本》里有些泛滥,但还是实力的证明,而后文韦豹跟鲁智深一战,能迸开鲁大师的禅杖,全身而退,这能耐绝对弱不了,可惜作者对这家伙并无太大兴趣,所以韦豹的去向也就不了了之了,实为可惜,否则又是梁山的一大劲敌。


            24楼2016-02-27 16:41
            收起回复
              朝廷步将的逆袭——桓奇、金必贵
              《古本》里梁山的步将可谓是一手遮天,鲁大师一条禅杖就像一杆秤,称遍了书中几乎所有有分量的大将;武二郎,伤李成,败闻达,杀姚刚,人气指数爆棚;李铁牛,面对铁方梁和大铁锤这样实力数倍于自己的对手,死战不退,英勇无双;赤发鬼,尽管败多胜少,但是逢战必出,打出了梁山的威风;石老三,步军五虎的颜值担当,凭借普通的兵器打出了不普通的战绩,还凭借天慧星的元神惊走妖魔,人鬼皆惧,这步军五虎也成了《古本》里的一大亮点,但是即便这样,也不要认为朝廷的步将除了周谨就都是吃干饭的,这一次就看一下朝廷步将的逆袭。
              其实,这一次也是“强将手下无弱兵”的体现之一,只是因为是步将,所以单独拿出来说一说。桓奇,金必贵,(PS:名字的搭配跟龚旺、丁得孙挺相似),这两员步将来历不凡,原先是一起混江湖的异性兄弟,臂力过人,后来被栾廷玉降服,做了随身步将。这二人的特点就是膂力过人,所使兵器也是需要一定力气才能玩转的钢叉,一出场就给人一种扑面而来的压迫感,“一个如闹海夜叉,一个似酆都恶鬼”,或许这就是二人当年走江湖的名号,霸气十足。
              这二人出场的时候,正是扈成被张清打伤的时候,二人直接就奔着张清杀了过去,张清对付步将还是有一定的经验,参考之前生擒刘唐的桥段,所以即使对手是杀气腾腾的两人,张清也将其玩弄于鼓掌之间,这一场大战的精彩程度不亚于当初的飞石打英雄。
              缠斗不是张清的强项,这是大家一致认同的,所以略战几个回合,张清飞石show time。
              第一颗石子打中了桓奇的脖颈,桓奇直接一跤摔倒,金必贵还没缓过神来,自己也被一石子打得头晕目眩。张清正准备结果一个,桓奇早爬了起来,叉搠张清马腹,张清急忙纵马跃过,金必贵此时也爬了起来,钢叉直奔张清,张清这次十分生猛,直接单臂挡开对方家伙,随后照着扑上来的桓奇又是一石子,桓奇再次倒下,两军阵上被这奇特的战术给惊呆了,张清赚够了人气,得胜而回。金必贵伤势较轻,飞步追赶张清,却遇上了梁山的步将赤发鬼,赤发鬼与两员受伤的步将大战,结果可想而知,“刘唐一朴刀荡开去,正与钢叉相碰,铮的作声,火星四射,迸得虎口麻辣辣地”,二人初战不利,只能败下。桓金二人第一战没有扬名立万,反而被打得狼狈不堪,这也是让人哭笑不得。
              不过二人毕竟还是有些实力,在李逵劫营的时候,面对惊慌的李逵和受伤的刘唐,这一次二人威风抖擞,差点就让李逵走不了,但是就从这这两位从初战失利来看,他们并非什么难缠的对手。桓奇在栾廷玉大败的时候,与主将一起撞上了梁山地煞中的步军骁将八臂那吒和飞天大圣,事实证明,天神还是比恶鬼厉害,一场恶战之后,栾廷玉逃走,闹海夜叉桓奇连同部下被项充李衮的滚牌手端了饺子,而金必贵则因为被冲散,侥幸脱逃。
              恶鬼组合少了一个,再次出场的时候也就没了昔日的气势,金必贵只能为主将分散对手的精力,变成了惹人烦的苍蝇,尽管如此,金必贵还是回光返照般的战败了梁山另一员步下好汉独角龙邹润,为自己挽回一点面子,可是大势已去,最终主将无声阵亡,金不贵也被呼延灼打死,这对凶神恶煞的组合才算谢了幕。虽然二人败多胜少,但是依然打出了朝廷步将的威风,可惜没有与解家兄弟一战,否则四把钢叉的较量一定会成为经典。


              27楼2016-02-27 16:43
              回复
                完结!


                30楼2016-02-27 16:45
                回复
                  我看过楼主写的贴,完完整整追完了,确实不错,希望吧务加精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32楼2016-02-28 07:51
                  收起回复
                    这东西还是叫梅氏水浒好些
                    简本水浒是几十种版本的合称,而且是属于水浒原著之列的。梅氏水浒现在一般算作一种续书。二者性质不同。


                    来自iPhone客户端33楼2016-03-01 01:59
                    收起回复
                      水吧许久不见如此佳文,午夜读之畅事耳


                      来自Android客户端34楼2016-03-01 02:12
                      收起回复


                        IP属地:吉林来自Android客户端35楼2016-03-01 03:35
                        收起回复
                          马革裹尸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36楼2016-03-01 06:35
                          收起回复
                            这古本里的官军武将简直比荡寇志还夸张,随便一个就能力战梁山七八将,都要上天了,作者真的是同情梁山的吗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37楼2016-03-01 18:59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