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民族吧 关注:30,128贴子:1,589,206
  • 7回复贴,共1

丝绸之路逸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度娘。


IP属地:浙江1楼2015-12-07 16:17回复
    从地图上看,绕了一大圈子


    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15-12-07 16:22
    回复
      汉代非常大方,使者一进玉门关,吃喝拉撒睡全包。每天要吃什么,吃了多少,都有一个账簿。有的使者出使之后,汉代朝廷和他的国家打起来了,但他不知道。结果没得吃,就质问官员,今天为什么没得吃?官员自然不招待他,甚至要处罚他。这些档案材料在悬泉置里都有发现。
      长安到玉门关的路线都有记载。玉门关之外呢?
      《汉书·西域传》记录了玉门关以西到罗马帝国的道路,每个西域王国的都城,记着至都护治所多少日,至长安多少日,至周边的其他国家多少日,有的还记有确切里数。这些信息都是人走出来的,不是凭空想象。把这些记录连接起来,就是具体的丝绸之路地理簿。中间可能因为个别档案丢失、使臣记录缺失等原因,道路情形空白,但基本上汉代使者所能走到的地方、外来的使者报告给汉代的道路信息,都有留存。我们不能只看到一篇文献的具体的地名、里程,还可以由小见大,理解整个汉帝国的丝绸之路。
      2、唐代丝绸之路上各州有图经,记录各地道路;不能只依据出土的个别文书断定道路有无
      汉以后,各朝代都有类似“西域传”的文献,到唐代就更细致了。如《沙州图经》(唐代州的图经,类似明清时期的地方志)卷三的敦煌县部分,有“一十九所驿”的记录。它是武则天时期编制、玄宗开元时期改定的文本,当是这些驿废了,没废时期的最原始的东西没存下来。唐制,每州必编图经,三年一造,报尚书省,每三年修订一次,修订完后旧的就作废,不留,当废纸扔了。我们现在能看到的,是敦煌偶然存下来的几段,其中有“一十九所驿”这一条。

      《沙州图经》
      唐代沙州辖区很大,塔里木盆地三分之一的领土都是它的。这些路线不是随便写的,图经中每个条目的设计都是官府规定的。如果规定的条目本州没有,比如祥瑞,那也得写上“没有”。
      每一个州都有道路和驿站的条目,把这些条目接起来,就是详详细细的丝绸之路,如将从沙州走到瓜州的条目、接上石城镇的条目,又走到且末,从且末又能走到于阗。这些肯定能够接起来,因为唐令规定,每个州必须三年一报图经。你不报的话,州刺史就会被撤职。修图经可是地方官的政绩。
      唐朝势力进入塔里木盆地,虽然没有留下图经,但讲到于阗要造图经,这意味着地方官府也造图经,唐朝中央官府已经摸清了于阗地区的道路,推而广之,从于阗到叶城,到疏勒(喀什),这些道路都应该有,而且也会记得很详细。什么季节路会比较好走,什么地方的山路特别窄,马过不去,人可以过去,这种中古时期的交通信息的书写非常了不起。
      内地的交通网络也是一样的,比如北京幽州到其他州怎么走,都有记录。把从长安向外的基本干道,接上《沙州图经》,接上《皇华四达记》,再接上于阗地区的图经,就可以把整个大唐帝国的丝绸之路编缀起来。
      需要指出的是,玄奘的《大唐西域记》所记的路线,开篇就从焉耆开始,实际他应该是从高昌开始的。为什么从焉耆开始呢?高昌(吐鲁番)在他离开的时候还是西域,等他回来的时候,高昌已经被唐太宗灭掉了(高昌贞观十四年被灭,玄奘贞观十七年返回)。唐朝灭了高昌之后,把吐鲁番变为直辖的正州,立为西州。这时候,玄奘如果把西州归入西域,那就会在政治上犯错误。
      所以,你不能看见一张吐鲁番契约,上面记录这么一点买卖信息,就怀疑这怎么能重构丝绸之路。别忘了,还有《沙州图经》等等文献。从出土文书看丝绸之路,要全面去看。这是我要特别强调的。


      IP属地:浙江本楼含有高级字体5楼2015-12-07 16:26
      回复
        二、丝绸之路上使者、士兵往来不断,政治角力、商贸往来很热闹
        1、中亚国家派人经高昌向柔然求兵对抗嚈哒;南朝刘宋派人联合柔然攻打北魏;傀儡高昌必须出人出马迎送使者
        地理文献记载了丝绸之路的交通路线。出土文书则记录了丝绸之路的一些动态、实态,有商品、动物、植物、人的活动。有些文书真是特级品,如果没有它们,一段历史很可能就是空白。
        前几年我们帮吐鲁番博物馆整理了部分吐鲁番文书。有一份474年到475年间(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献,是一张纸片。当时吐鲁番地区建立了阚氏高昌王国——一个被漠北柔然汗国控制的小傀儡国。文书记载高昌王国迎送使者、出多少人出多少马的事。
        其中有一条文字,写着“九年十二月二日送乌苌使向焉耆”,意思是送乌苌使者翻过银山道到焉耆去。乌苌就是今天的北印度、巴基斯坦地区。焉耆在塔里木盆地南边。
        又如“十年闰五月送焉耆王[往]北山”。北山方向就是去柔然汗国的都城。焉耆王要亲自去那里进贡,而高昌王要出很多人、马送他。

        又如“十年三月十四日,送婆罗门使向焉耆”,婆罗门就是今中印度地区的笈多王朝。
        凡是到焉耆方向的,应该是从柔然汗国都城回国的使者,到北山方向的应该都是去柔然汗国。
        又如“送吴客并子合使[往]北山”。吴客是指南北朝时期南朝的刘宋从建康派出去的使者。“子合”是今天叶城地区(塔里木盆地西南角)山里边的小国。刘宋使者不能通过北魏去柔然,只能沿长江到成都,走汶川、松潘,到青海湖南边,走到格尔木,由于不能去北魏控制下的敦煌,只能继续往西,翻过阿尔金山到若羌、且末。到那儿跟子合使会合,通过塔里木盆地,到吐鲁番盆地,再去柔然。
        这些使者的路线图上,涉及北亚(柔然)、东亚(刘宋)、中亚(焉耆、子合)、南亚(乌苌、婆罗门)。一张小小的纸片,包含着这样大的历史画面。史书上没有这件事的记载,但刘宋曾派使者绕道去柔然、请求联合夹击北魏的事真实存在。柔然决定第二年派30万大军南下打北魏。但是等刘宋的使者回来之后,已经改朝换代,刘宋变成萧齐,也就没有出兵北上。
        如果这张纸片没有挖出来,我们对这段历史就完全不知道。为什么有这么多中亚、南亚的国家的使臣要去柔然?我的解释是,因为嚈哒(yèdá)南下攻打巴克特里亚(大夏)和粟特,打败了萨珊波斯,正在占领中亚,那些小国家感到安全威胁,要向柔然求兵。公元500年以后,据北魏史书记载,许多中亚国家向北魏求兵来打嚈哒。北魏没有出兵,以至于整个中亚地区,包括塔里木盆地,基本上是嚈哒的天下。


        IP属地:浙江本楼含有高级字体7楼2015-12-07 16:43
        回复
          2、一个粟特商队首领背后必定是一个大商队,北齐与北周曾依靠他们做生意,相互竞争
          第二,我们注意到,这些做买卖的有部分是批发商,做的是大买卖。我们不能按照后来成交的契约,来判定买卖的规模。那些文书是商品购进之后,分散到市场上卖给个人,才形成的。这是批发之后,下一步的事。这个商队的规模,怎么运营,我们还得用文书做合理的推论。
          称价钱文书跟粟特文古信札记录正好相符,文书上记着运来的是奢侈品、贵重金属,拿走的是丝绸。我们看到一个萨保,不能理解为个体,一个萨保必定是一个商队,这个商队没有上百人,根本不敢翻塔什库尔干(今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位于喀什地区)的那条路,如果只是几个商人,早就被强盗干掉了。
          粟特商人是国际商贩。北齐跟吐谷浑做生意,是让粟特商人做的。结果粟特人过凉州武威的时候,被另一个在北周当官的粟特首领给侦查到了,半路抢劫,获“商胡二百多人,杂采上万匹”。这能是小的商队吗?这还只是从山东跑到青海的人。

          胡人遇盗图


          IP属地:浙江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0楼2015-12-07 16:52
          回复
            2、一个审判记录表明,依据过所登记,唐官能在西域随时侦查到证人行踪
            吐鲁番文书里有一份西州高昌县上安西都护府的审判记录,说粟特商人曹禄山控告一个汉族商人,汉商的辩词所讲内容不一样,高昌官府审出来了。可惜后半截故事,文书给丢了,我们不清楚最终结果。
            前半截的故事很清楚。故事说曹禄山的哥哥和汉族商人都有长安户口,他们从长安结伴到弓月城(今新疆伊犁地区)去做生意。在弓月城,汉族商人向曹禄山的哥哥借四十匹绢,另两个粟特商人可以作证。汉族商人和曹禄山的哥哥一路南下走到了龟兹(库车),恰好遇到唐朝和吐蕃打仗,就退到了西州(吐鲁番)。这时,曹禄山跑到了弓月城去找哥哥,发现哥哥不在,一路南下到库车,发现库车他也不在,又奔到高昌,发现哥哥没了。曹禄山控告汉族商人,说他杀死了哥哥,私吞了四十匹绢。
            官府开始侦查。那时唐朝安西都护府虽然撤到了西州,但在658年灭掉西突厥之后,北疆地区就已经开通道路、设置馆驿。过路行人路过馆驿都得登记。查询记录,官府就能知道曹禄山的哥哥什么时候失踪,在哪个驿站不见的。这也是它敢于接案子的原因之一。官府很快查明,能作证的两个粟特商人,到弓月城以西做生意去了,有能力把他们找回来。案子处理结果尚不可知。但文书让我们看到当时丝绸之路的历史画面,看到从长安到葱岭,再到天山南北的商业贸易形态。


            IP属地:浙江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3楼2015-12-07 16:54
            回复
              三、僧人特别喜欢与商人结伴,商人可以供养他,他可以传教,人多也壮胆
              丝绸之路上除了商人之外,僧人也是这条路上的一大群体。
              玄奘是丝绸之路上的伟大使者,可他在路上差点儿被官兵射死。敦煌文书里有个《大唐西域记》抄本,抄本作者是一名要去西天取经的僧人,他拿《大唐西域记》作为旅行指南。这份文献的背面是摩尼教的经文。当时纸张珍贵,会反复使用,很多佛经的后面写着僧人的日记。
              有个在唐朝学习生活的新罗僧人慧超,他在开元初年(713年)从海路去了印度,开元十五年(728年)回到安西,留下三卷《往五天竺国传》。这个旅行记填补了从义净(635—713)到悟空(731—812)之间,盛唐时期丝绸之路的基本状况。

              那个时候大食已经打来了,突厥也南下了,唐朝势力还在,中亚哪个国家是谁管,在慧超的旅行记里非常清楚。我们可以根据他的旅行记画出中亚的政治势力版图乃至宗教势力版图。
              唐朝控制中亚之后,道路非常安静,从沙州一直到西州这段路不会有任何危险,粟特商人不用结大的队伍。结成大队往往是要过像塔什库尔干山间的小路。乃至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探险队抢完金银财宝,过山路时也要雇哥萨克的兵来护卫。
              过某种崎岖之地的时候,一定要成群结队,这是丝绸之路上的常态。玄奘回来路上过葱岭,也曾经被选作商主。佛教僧人、基督教、犹太教的传教士为什么喜欢与商人一块儿?因为商人可以供养他,他可以给商人做思想工作,而且能结成队伍过最艰难的路。


              IP属地:浙江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4楼2015-12-07 16:56
              回复
                结束


                IP属地:浙江15楼2015-12-07 16:5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