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吧 关注:35,669贴子:481,094

研究、推断秦皇时期的焚书事件和教育制度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我们一直认为古代是私塾式的教育制度,可不可能存在近似现代的国家形式的教育制度呢?
这里有两个注意点。一是秦实施书同文,二是焚书事件中李斯提到的,“禁书若要学习,可向官吏学”。
先说书同文,怎么才能有效的实施书同文?仅仅局限于公文经办吗?能百家争鸣,靠什么?语言的沟通,还是文字的表达?
如果百家争鸣局限于上层建筑,即主要游说于领导者,那就涉及到语言问题、文字问题了。秦之前是周,那也是一个国度。一个国家怎么会没有统一的语言和文字呢?如果没有,那周就不是一个朝代的概念了,而是一个联邦、联盟,诸侯国开会那肯定很热闹了,一个君主得带多少翻译啊,简直不可想象了。
从逻辑上,这是说不过去的,所以可以推断当时有法定的语言和文字。秦取代周,重新颁布法定语言和文字是正常的事情。
史书没说语言的事,只提到文字,要实施郡县制,必然要有法定的语言和文字。好,说到这里,可以岔道焚书这件事情上了,始皇是重新创造新字体的,那么原来七国留存民间的诗、书,本来文字就不同,毁掉也是正常的。看时间,新文字的书籍普及不会很快、很广,可能仅仅局限在政务文件,为了更好的推行书同文,所以会焚书。
再说了,书不是谁都能定义、看懂的,得有个权威,谁有话语权,官吏。这就清楚了,秦图书馆存书,博士官可以读书,民间要读必须向官吏学习,这一系列举措,只是为了严谨学术,统一文字,实施政治,没什么其他的意思啊,怎么就摧残文化了?
这里有说,学习得向官吏学,这是不是能说明,秦开始推行国家性的教育模式了。焚书只是诗、书,其他的书籍还有很多,同样面临文字不统一的问题,因为涉及百业、民生,所以政府并没有采取此种激进的措施,这说明秦当局还是很冷静、客观分析形势的。
事情肯定是要做的,不过是一步步来的问题,我们从书同文三个字,通过分析、推理、史料,应该可以推断,秦皇时期实施的是国家模式的基础教育制度。另外,也为焚书一说昭明原本。


IP属地:江苏1楼2014-09-03 21:09回复
    楼主这个说法挺有新意。


    2楼2014-09-03 22:40
    回复
      我们中国史籍的记载往往偏颇于战争、朝代更迭和帝王、名人传,忽视了很多价值信息的记载。
      我们知道秦崇尚法治,社会百务,涉及的法多的去了,怎会仅仅是刑法。
      这帖子的主题关心的是秦皇时期的教育,真理就是真理,不会被时间淹没。我们今天重视教育,难道古人就不重视了?
      在那个百家争鸣的时代,人们往往重视文的方面,关心社会学、人文学、政治学的居多,这是什么?在今天讲,属于智库的研究范围。诸子百家几乎就是专业学院、智库和研究院的代名词。
      好,这么浓烈、蓬勃的学术氛围,怎么会没有民间基础?我们知道,人才的可持续性,学术的广泛性等要素决定了他们会不遗余力的发展自己的终端,即辐射影响到每一个具体的人。
      传播的途径是什么?语言和文字。战国诸大家的影响力都是覆盖各国的,这样的局面是怎样做到的,我们能想到什么?最不方便的操作手法,也就是类似于今天的跨国公司了。
      要民间传播,语言比文字更方便,繁荣的文化局面证明,战国有法定语言的推断应该是合理的。如果语言有法定的话,文字就更应该有法定的了,不然周王朝几百年怎么维系?
      要这么说的话,秦统一文字又是怎么回事呢?我文中推断了,秦为了标榜新朝代的特殊性,改化了新字体作为法定文字,同时也确定了法定语言。这些信息在后来的汉记中也是无从查询的了。
      要推动文字、语言的普及,靠什么媒介?靠政府主导,学校经办。在一个帝国范围内,广泛的进行这样的工作,不是类似于扫盲工作吗?不这样做的话,颁布的法令又怎么发生作用?这么做,是必然的选择。
      很多人的意识领域,秦还是个农业文明国家,这么多的国家工程、复杂工艺的出现证明秦社会应该类似于我们今天的产业格局。
      秦的农业是包干到人的。秦的工业项目叫服劳逸。这里就有个职业教育的问题。大型工程不是光靠力气、人多就能完成的,需要知识、科技、技术的支撑。这不仅说明了,秦有健全的科研体系,还有庞大的技术人群。
      这说明了什么?师傅带徒弟的务工方式,是秦人成年后的继续教育、职业教育渠道,而且是强制性的。
      这里就涉及到度量衡统一的重要性了,这是数学。所以说,统一文字、度量衡的重要性在工作中会体现无余。这就离不开从娃娃抓起的基础教育了。
      中国古人的基础教育教些什么?我们推断,语文、数学、地理、历史、修身学、艺术、武术是必学的。我们从史料中可以得知,为人经世的学问,是幼年的必修课,艺术涵养也是深受重视的,古人尚武,杀伐技巧的基本功也不可能不学。这是未成年所要学的。
      成年后,务农那是家传的,条件好的家庭家传的学问更多。一般人要服役,那就要学职业技术。除此之外,还有专门的学术通道,不仅是为官的政治,还有诸子百家的学问。
      这些在一起,构建了健全的教育体系、实践体系。这些,都是经验,不能被忽视。中国千年的强大,不是没有缘由的,教育的科学性,也许老祖宗早已为我们总结了。


      IP属地:江苏3楼2014-09-04 11:11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4-09-04 11:20
        收起回复
          。。感觉楼主说的很好.楼主是在校老师吗?或者是教授?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4-09-04 11:24
          回复
            问候诸位网友,我是文化传播的工作者。


            IP属地:江苏6楼2014-09-04 11:31
            回复


              8楼2014-09-04 14:45
              回复
                我记的史记中有过‘焚经书,坑术士’的记载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4-09-06 11:59
                回复
                  记得史记中有过‘焚经书,坑术士’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4-09-06 12:01
                  收起回复
                    有新意


                    11楼2014-09-06 12:30
                    回复

                          ------时间,是一道长长的列车,上面载满了无数美景,是我们永远回不去的昨天,也是留给自己最深的印记


                      IP属地:山东12楼2014-09-12 10:26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4-09-12 12:15
                        回复
                          暖贴神君来啦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4-09-14 07:11
                          回复


                            来自手机贴吧16楼2014-09-14 09:15
                            回复